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程造价一体化教学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工程造价核心课程的构成与现状
(一)工程造价核心课程的构成
本文所指的工程造价核心课程包括《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估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等专业课程。各高校在具体课程名称上存在差异,但大致上分成侧重于宏观理论和管理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投资于融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及侧重于微观操作层面的《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估价》。
(二)工程造价核心课程教学现状
总体上,工程造价核心课程设置较完善,能满足行业工作需求。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仍然存在学生知识断层、理解不清、毕业后需要重新学习的情况。具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工程造价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实质性创新。虽然出现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方法,但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只是在知识点分解及传播方式上进行革新。
2.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众多高校都面临的问题,具体到工程管理专业有以下原因。首先,一般教学安排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理论课传授知识,而实践课进行验证。在理论课中,有时会针对某些知识点以例题的方式进行实践,但由于例题太少且背景、假设条件都是给定的,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并不清楚其中的原理。其次,实践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对许多学生来说,需要重新复习之前的内容。再次,由于理论课侧重宏观管理,而实践侧重微观操作,学生较难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最后,实践课与考试复习时间重叠,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实践训练,真正投入实践的精力有限。
3.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按自己对专业和课程的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经历设置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并不清楚学习各知识点或章节内容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更不能明确各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侧重点等。
4.课程分割,整体性不强
目前,各门课程内容主要集中于某个领域,任课教师上课时注重课程内的知识,对相关领域涉及不多,课程条块现象较严重,学生常遇到知识断层,很难从整体上掌握学习内容。比如,《造价管理》关于施工阶段造价调整章节中对其原理、基本方法有较详细的讲解,但都是基于给定条件按既定程序进行,未涉及其原因、责任分担、不同因素的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实际影响及如何规避、应对、控制等问题;《合同管理》则正好相反,对原因等问题有较深入的讲解,但由于没有造价案例(即使有案例也是给定条件和背景的),学生无法体会并掌握具体应用方法。
二、项目导向的课程内容一体化思路
(一)项目导向
项目导向的基本思想和目的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一方面,以项目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独立自主完成项目为出发点,合理分解相关能力要求,并重新调整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安排讲授内容;另一方面,以项目能力需求为课程内容基础,改变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采用先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能力要求,再进行理论知识讲授,最后通过模拟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并提升相应能力的模式,达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掌握效果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一体化
以项目实施环节的能力要求为导向必须整合多方面知识。如宏观的造价管理能力需要以微观计量、计价能力为基础,招标投标时不能离开造价的基本知识支撑。课程一体化并非将不同课程内容集中于同一节课中教授,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课程内容分散在项目阶段中,把同一阶段的不同知识分开讲授。
三、项目导向课程内容一体化设置
(一)理论课程设置
首先,按项目实施过程分解完成造价工作的各阶段能力目标。将阶段能力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各阶段学习目标间的衔接关系,及完成阶段知识点学习后应具备的能力,为完成相应任务奠定基础。其次,针对各阶段的能力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将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分配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以引导性课程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实践能力。最后,整合各阶段课程内容,做好课程衔接、有机整合。项目实施的某一阶段可能同时涉及各方面知识,因此,课程间的衔接尤其重要。可以考虑按提出问题—梳理关系—安排课程的方式,在阶段教学开始前,按项目需求总结该阶段所有知识点,让学生总体上有大概认识;再按项目顺序进行梳理,使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应用关系;最后进行知识点详细讲解。
(二)实践环节的设置
围绕该项目目标安排短期、分散的课程实践。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分解到不同阶段,跟随项目进展设置实践环节,每阶段均安排一定时间的实践活动,并及时进行理论总结。可以模拟一个实际工程,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实施过程,围绕这个工程各阶段的造价工作进行实践,由学生分组扮演实际项目的各方主体,教师提供基础图纸(甚至可以考虑在其他技术平台中要求学生设计,采用学生的设计图纸),并在其中扮演政府、银行及其他相关各方角色,教授完某阶段理论部分后,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模拟工程操作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能力锻炼达到最终目标。
(三)考核形式设置
一体化课程安排中涉及多门课程内容,知识点相比单一课程量大、面广,且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因此,不适合使用传统百分制的试卷方式进行考核。可考虑以分期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分期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分期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学生参与实践过程的表现,及综合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不事先提醒的情况下,教师临时设置实际可能发生的影响事件,对学生的应变及处理给出相应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期末考核总成绩。
(四)其他保障措施
1.教师能力保障
相比传统课程体系,课程一体化对教师能力要求大大提高。既要有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又要具备经济管理及一定的法律知识;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既要熟悉教学规律,又要对行业、企业情况有所了解。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不同课程内容的衔接中灵活自如。同时,一体化课程设计不能只依靠单个教师的能力,需要团队合作,共同设计合适的案例和教学方法。
2.教学安排保障
以专题的方式安排造价相关课程,如采用“投资控制阶段造价综合管理”“施工阶段造价理论与实务”等类似方式安排课程。每环节课程围绕当期阶段能力要求,综合安排造价管理、合同管理等理论内容及一定课时的实践,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理解同一问题,并及时通过实践进行反馈。
3.教学方法保障
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方式,课前先明确某阶段的目标、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再引入项目实例背景,从实例目标出发,引申知识点、能力、方法、步骤等,待全部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再次完整重现将项目实例,达到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学会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加深理解的目的。同时,可通过专业学科竞赛、内部模拟竞争、外部校企合作等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探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课堂模式的应用。
四、结语
通过项目导向一体化课程设置,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能力培养要求,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认真梳理、恰当整合,以顺利实现项目导向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
作者:钟庆平 唐惠 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