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修正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偏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应用型人才成长通道。本文将“岗赛证”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施下,提出工程造价专业应以工程师为培养目标,提升“双师”专业核心技能、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等,创新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岗证赛课;工程造价;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修正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偏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应用型人才成长通道。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1+X”证书制度指出完善国家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满足社会发展、行业和岗位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实现人才培养转型发展。
一、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通过对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部分高校的调研中发现,目前我们培养的工程造价毕业生存在“岗位适应力差、团队意识不强、造价软件不熟练、计价不准确、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其原因为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师资水平、实践教学条件等等诸多因素制约,学生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企业要求工程造价毕业生能读懂施工图,能运用软件、进行钢筋放样、能合理运用定额、准确进行清单计价、编制招投标文件、进行工程资料编写组卷等。工程造价的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须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增加工程造价实践技能训练,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工程造价技能竞赛作为行业用人需求的风向标,由行业专家明确职业核心能力,制定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有助于引导教学内容的调整,有助于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专业任职教师教学水平,有效解决院校和企业之间人才培养的“断层”问题,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二、优化“岗证赛课”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岗为岗位,以岗位需求、行业标准为导向,就业为人才培养目标;课为课程,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路径;赛为学科和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证为证书,包括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一)“岗证赛课”融合,形成四位一体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青岛黄海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与山东省及周边省份的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专业人才[2]。以行业和执业要求为标准,根据岗位需求依据,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育平台,开发应用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理论+实践”人才培养标准
工程造价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将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贯穿至专业课程体系中。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两线交互、“学中有做,做中求学”的人才培养标准。为保证课岗深度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发展,为课证融合搭建教学平台,学校和企业推出联合办学、“订单班”、学徒制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聘请有经验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指导教学,根据企业需求、岗位需求具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制定授课内容,利用项目化、情境化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构建“岗证赛课”四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实现“岗证赛课”的融合,工程造价专业依据岗位需求和行业标准,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强化职业能力和素质,重组课程标准;充分挖掘立体化的专业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岗证赛课”的专业课程平台,提高专业教学的效果。
(一)岗证融通,培养学生的工程师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岗位需求、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证书、创新创业等多元化的培养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定位岗位需求,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来设定专业内容的教学,并对接本专业从业能力的专业课程内容和实验实训环节。同时,考虑本专业学生五年后考取注册造价师、咨询工程师(投资)、资产评估师等考试内容的需求,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形成学业、职业和就业等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二)课赛融合,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带队教师为专业课程教师,通过参加大赛的选拔、培训、参赛和结果,专业教师反思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与大赛融合进行改革,多方位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3]。同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将课程内容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赛课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本专业学科技能大赛的实施方法为:其一,为技能大赛储备选手;其二,通过竞赛的培训,促进常规教学的改革;其三,将课程考核与技能大赛有机结合,根据成绩的取得,给予学生学业学分的认定,实现“课赛”的互融;其四,在技能大赛选手的培训中,修成系统的培训机制,建立竞赛环节的试题库,完善本专业的学习系统。
(三)课证融合,夯实职业证书所需知识的基础
将建筑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如注册造价师、咨询工程师(投资)、资产评估师等相关的考试内容,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形成专业的专项能力,并进行有效的培养[4]。同时,在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将行业职业证书的科目纳入专业主干课程中,并针对考试内容,制订课程标准、选择课程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专业课程与考试内容无缝对接,达到证书指导课程,课程与证书的结合,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性的实验实训的达标训练,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四)课岗融合,开发岗位主导的实践教学资源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为导向、企业为根本、职业素质为核心,将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内容与行业、岗位的需求紧密结合,加强造价师、预算员、造价员、施工员、绘图员等相关岗位业务的熟练程度训练。搭建“课岗”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制定和优化专业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化”“案例化”等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
(五)赛证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学院定期举办“建筑科技文化节”,为各级别的学科竞赛和技能大赛挑选和储备人才。通过各种大赛的宣传,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通过相关学科和技能大赛的培训,使学生达到高级别大赛和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同时,引导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实现“以赛促教、以证促教、赛证融合”的培养目标[1]。建立规范技能大赛的选拔和培训机制,专业教师负责根据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情况推荐,考核合格后,进入技能大赛的培训环节,通过持续不断地运行,建立工程造价专业竞赛的试题库,并完善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交大赛成绩和证书取得纳入课程考核中,综合评价专业课程成绩。
四、加强“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
“岗证赛课”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专业教师是新挑战,要求本专业教师定期到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实际工作中,了解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组专业教学内容,提升个人专业核心技能和实践经验。同时,学校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本专业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在“双重导师”的指导下,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不仅了解岗位工作,还调动了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和考取执业证书的积极性,通过参与大赛和考取证书,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另外,本专业通过挂职锻炼、专家讲座、执业资格培训等多项措施,对年轻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应用创新型“双师型”的青年教师,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五、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岗证赛课”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专业课程需要打破传统课程考核的模式,对课程的原有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课证、课赛、赛证等互通的专业课程评价的综合考核方法。具体实施的路径为:1.将各级别的专业技能或学科大赛取得成绩的等级,按照考核办法置换相关专业课程或实训课程的学分。2.对于所取得的执业或职业证书,纳入课程考核范围内,进行该课程的综合评定。3.加强专业课程的过程性管理,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需要转变以期末考试成绩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形成一套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的、形成性的、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一是过程性考核,包括教师评价、竞赛成绩置换、证书取得情况、平时表现等进行学生能力评价;二是期末成绩考核,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考核方式,考察学生理论学习情况。在“岗赛证课”融合的背景下,打破或转变机械式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5]
六、以技能或学科竞赛改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岗证赛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青岛黄海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根据各类各级别专业技能或学科竞赛对实验实训的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符合技能或学科竞赛标准化的考场,为本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室,改造升级符合行业标准、区域要求的工程造价实操软件,使本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功能与岗位要求接轨,充分挖掘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工程造价专业在构建“岗证赛课”四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不断探索岗位需求、行业标准、职业(执业)资格等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重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标准、实现立体化教学,促进赛课、证课、岗课等融合,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岗证赛课”四位一体的应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作者:吴霞 曲美红 孙玉芳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