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粮食行业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粮食行业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分析

摘要:从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需求出发,以我国粮食行业产业链内的企业为样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粮食行业中机电专业人才分布、岗位设置、能力需求、素质需求、课程需求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粮食行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粮食类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四点建议:加强素质培养、完善课程体系、丰富专业内涵、指导创新创业。

关键词:粮食行业;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

一、引言

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全面介绍中国的粮食自给能力、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和贡献、粮食支持政策、粮食市场开放等问题。我国作为传统的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同时也是影响到国家自立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全局性战略问题[1]。粮食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确保粮食安全不能有半点松懈。伴随着我国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人民群众对粮食品质和粮食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根据《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粮食行业产业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全国粮食总产量从2015年开始基本保持在6.5亿吨左右没有明显增加,其中2018年粮食产量还有小幅下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自2015年以来基本维持在5500公斤左右,近年来也没有明显提升。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万公顷,在此后的七年间播种面积连续有明显增加,2016年达到面积高峰共计119230公顷,但此后连续几年的播种面积均有小幅度下降;从产量方面来看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09年起全国粮食总产量呈持续上涨趋势,但2015年以后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不变,近年还有小幅度下降的趋势[2]。我国粮食行业专家指出,出现上述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不相适应造成的。随着粮食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既熟悉粮食行业现状又掌握机电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贸易技术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但是真正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粮食行业毕业生又供不应求,难以满足目前国内粮食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虽然粮食行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好,但因学校相关专业的招生不理想、专业技术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等问题都是制约目前粮食行业人才供给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人才培养问题,培养出适应我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人才,补齐粮食行业人才短板,已成为目前粮食类行业企业和粮食类高校的当务之急。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安徽省粮食行业举办的一所公办高职学校,责无旁贷的应承担起培养行业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为了更好满足目前全国粮食行业企业在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中的人才需求,做到让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更好服务粮食行业企业,我们选择了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建设为需求,对全国粮食行业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的实证调查工作,为今后粮食行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决策支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了目前国内关于粮食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学术文献和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等进行我国粮食行业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工作。

(二)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我国从事粮食生产、加工、储检、化验、质检等环节的行业内全产业链企业。根据调查研究的需要,问卷主要通过针对调查目标的5个维度进行设计,将研究目标深入细化为21个子项。其中五大主要维度分别是:企业现状与发展维度、人员专业技术维度、岗位设置维度、能力需求维度和其他情况。调查访谈主要是利用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的行业办学优势,通过深入企业进行专题会议或者随机走访等形式开展。针对问卷结果我们采用了微软公司的Excel2016和IBM公司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9.0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问卷调查项目和调查目的主要是依据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规划进行设计和划分。

(三)信度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也就是调查工具的可靠性程度,常用的信度分析方法主要有重测信度法、副本信度法、折半信度法和α系数信度法Cronbach四种。考虑到问卷发放回收的难易程度和调查的效果,我们采用了第四种信度校验法,即α系数信度法,这种检验法非常适合于态度和意见式的调查信度分析。在这种方法中,α系数在0~1之间,通常是α<0.5(舍弃)、0.5≤α<0.6、0.6≤α<0.7(尚佳)、0.7≤α<0.8(佳)、0.8≤α<0.9(理想)、α≥0.9(非常理想)六个区间,用以表征调查的信度效果,数值越大效果越理想。本问卷经过分析,对其中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剔除,剔除后α系数达到了0.831,达到了很好的信度要求。

2.效度分析

效度检验是指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测试被测量的真实程度。常用的效度分析分为三个方面:单项与综合相关效度分析、预测效度分析、结果效度分析。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相关效果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本问卷的有效性,我们利用了SPSS软件的辅助分析功能进行问卷优化工作。针对问卷中的5个区分度小于0.35的项目我们采取了修改和删除的形式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21个相关度大于0.4的项目,说明了这些项目能更多的体现出调查研究关系,有较高的有效性。

(四)问卷实测

2019年4月到9月期间,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的实测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地域的粮食企业,我们采用了纸质问卷与网络电子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以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和黑龙江省等产粮大省的粮食行业企业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中安徽省内企业,我们主要通过实地走访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走访调查,对于外省企业我们主要通过粮食行业协会和粮食主管部门等途径进行网络电子问卷调查。在访谈调查过程中除了收集问卷以外,我们还侧重通过专题会议等形式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人员等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作为后期专业建设需求分析的重要材料。在调查实测期间我们还设有专门的微信服务公众号“安徽粮院”,用于收集企业在其他方面的个性化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06张,意见建议342条,涉及企业共计63个,其中安徽省内粮食企业26个,省外企业37个。下面针对收集到的有效问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粮食行业机电专业人才分布情况

在国家粮食行业倡导广大职工提高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水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大形势下,各省粮食行业企业均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标准进行自身建设。各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对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在行业企业中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工作的人员学历从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层次均有,呈金字塔式分布[4]。这些技术人员75%以上是企业从相关专业的学校直接招聘引进,而面向社会直接招聘和由企业自身培养的人员只有25%。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全国粮食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的部署和要求,近年来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得以长足发展[5]。因此机电技术专业人员以新进居多,整体较为年轻。粮食行业企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分布情况见表2。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高级管理人才中学历层次主要以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占比达到高管总人数的73.5%;设计人才主要集中在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占比达到设计岗位总人数的78.3%;维护运营人才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中,占比达到运维总人数的88.2%。随着我国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企业中除了需要大量能够熟练操作机电设备的技术工人外,对于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设备维护和维修人员的需求也相当旺盛。

(二)粮食行业机电专业的岗位设置情况

粮食类企业在粮食的储藏、烘干、运输、冷藏、加工、二次生产等环节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因此机电专业的岗位贯穿了整个粮食行业企业的各个环节。机电专业主要岗位包含了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岗、机电设备操作维护岗、产品工艺设计岗、产品质量检测岗、生产现场管理岗、产品销售及服务岗等。其中75%的企业有电机设备的操作、电气维修、设备修理、设备安装、工艺开发岗位的人才需求,机电设备的改造升级和营销与服务占比15%左右,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按照粮食行业的检—收—储—运—加工的产业脉络,机电技术专业的岗位在各个环节中均有涉及,在产业末端的粮食加工和深加工产业对于目前的新型技术应用更加广泛,机电专业岗位的分布也更加密集。座谈情况反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企业中的岗位变动性较大,主要是按照个人发展情况进行工作岗位调整。正常情况下新进入企业的员工主要是从事机电设备的现场操作和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工作;随着员工个人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提拔部分专业技能水平较好的员工从事机电设备维修、改造、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工作。随着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当代制造业中的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综合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网络技术等专业间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有5%左右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中转型从事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岗位的工作[6]。

(三)粮食行业机电专业的能力需求情况

除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企业都提到所需的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占比达到被调查总数的98.63%。具体来说包括员工爱岗敬业,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工作抗压性强和一定的法律意识[7]。对于专业能力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岗位特点差异化较大。在常规生产性企业工作的员工应具备设备安装图识读能力、电气原理图识读能力、通用设备的电气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能力,有此方面要求的企业占比达到调查总数的87.27%;在大规模企业从事设计和优化类岗位的员工还应具备通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力、计算机技术及操作系统应用能力、先进控制设备应用能力、计算机及机电一体化设备接口应用能力,有此方面要求的企业占比达到77.14%。此外,规模大的企业对员工基础知识和发展后劲很重视,而小型企业则更希望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粮食行业企业对机电专业能力需求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通过访谈发现粮食行业中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中的相关岗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岗位设置和人员技能方面的要求存在以下差异:(1)小型企业主要以生产为主,开发设计类岗位设置较少,只占工作岗位的3%。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设备操作和维护能力,能够判断设备的常见故障,尽量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活动的影响。(2)大中型企业对设备的操作工要求能熟练操作掌握常规维护方法即可,维护工作设有专门设备维护岗。大中型企业的岗位设置细化程度较高,对机电专业技术人员某一转项能力水平要求较高。(3)粮食行业研发型企业对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具备常规的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能力外,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数据处理方面能力有专业性的要求,一般应具备既能操作又能编程的能力。

(四)粮食行业机电专业的素质需求情况

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划,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员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求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优秀个人素质。学校应在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职业可迁移能力教育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自信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个人素质方面进行强化训练[8]。学校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使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针对以上各项素质需求的项目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图2显示,企业对员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最为看重,占比高达49%。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对称性分布,体现了岗位和专业素质结构的相关性。不同工作岗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自我表达和自我约束方面的素质要求也占高达27%的比重,说明这些能力也是员工成长必备的优良素质。

(五)粮食行业机电专业的课程需求情况

机电工程技术人员认为以下专业课程在工作中很重要: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电工技能、电机原理与维护、识图与制图、液压与气动、机械基础。问卷针对目前我院机电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大纲与企业专业能力需求的相关度进行调查,用以分析目前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相关度问题。调查显示,在已开设的专业课中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电机原理与维护、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课程的专业相关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叙述过多或相关内容过于陈旧,与企业中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差别较大。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电工技能等课程的专业相关度较高,这些课程的运用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在注重动手技能训练的同时,这类课程的理论讲解也应该继续保持。

四、结论与建议

(一)注重教育内涵,加强素质培养

学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企业需求。根据调查显示,企业在聘人、用人中都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内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通过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明白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在专业教育工作方面要做到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具备工匠精神;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9]。

(二)突出应用能力,完善课程体系

随着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中的技术应用更新速度也是与日俱增。分析显示,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以应用能力要求为基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本位,结合区域粮食行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高超应用能力为宗旨,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学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过程中应科学地打破学科体系,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合理把握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深度,认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加大技术实习实训在总课时中的课时比例,精准定位可持续发展与专业技能的平衡点,构建以任务为导向、国标为指导、行动为指引的课程体系;通过项目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运用群体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确认任务目标效果。课程建设要以能用、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通过合理设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等形式加以体现,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大赛的驱动和引领作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深度方面的拓展。

(三)提升师资水平,丰富专业内涵

结合2018年1月份国务院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学校应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加大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结构建设[10]。打破以往双证即双师的传统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专题训练等形式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和自身水平。结合基于产业链的深度、校企合作形式,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深入交流,学习粮食产业中常用高端设备的故障诊断、工艺分析、功能设置等知识与技能,使教师能够切切实实掌握企业中先进技术[11]。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老中青教师各自的优势,发挥团队精神,注重梯队建设。深入研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标准与课程相结合,确保教学内容和实践指导的一致性。强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的深度建设,确保教学内容和企业要求零距离。提升课程和实践设施的匹配程度,进行合理开发,注重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四)指导创新创业,转变就业观念

学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让学生对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规划。调查显示很多企业提出了学生自我定位不清,不知道自身优势在哪,盲目选择职业的问题。在用人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往往刚学会岗位技能,由于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就选择跳槽走人,这给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都带来很大的损失,造成用人单位培养成本居高不下。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实际的职业标准和要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真正明白“技能为王”就是自身最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作者:邓成 单位: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