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基于轨道交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构建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需要配套完善的实训平台作为支撑,使实训基地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针对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得以快速发展。车辆运行、运营管理、通信信号以及机电设备维修维护等岗位的人员需求数量日益增加。同时,为满足企业“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效能”的新需要,相应地对各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需求也在逐步提升[1]。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实践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在产业中的应用,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的。因此,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将关系到实训基地的高价值使用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素质培养。

1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1因地制宜性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专业实践性非常强,而且实训设备体积庞大,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资源。场地规模的确定,主要看学校轨道交通专业的发展规划与资金的投入比例,在实训设备上引进综合性强的设备系列,师资队伍应聘请企业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保证高质量技能操作,最大限度发挥出职业技能培养效果。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实训基地应尽量模拟城市轨道交通真实的运行环境,实训设备尽量符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操作设施,尽量符合企业的流程和规范,通过营造真实的就业环境,让受训者在基地学习中身临其境,以便在日后更快地融入职业环境中来[2]。

1.2实践通用性原则

实训基地是将企业岗位以教学形式进行开发,摆脱以验证理论为主的试验模式,应以理论实验模式结合工程实际,在总体设计上同时考虑专业性和通用性,尽可能为受训者提供相应的实践条件和实操动手机会。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根据各专业岗位的培养目标不同,以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培养多方面人才。通过实训基地,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关于设备方面,购买的是现场真实设备,在此基础上更新作为日常教学使用而设置的控制菜单参数,以符合不同要求的教学要求[3]。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强调基地工程的实践性,最大限度地使受训者提前体验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中相关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况与需求。

1.3领先共享性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以国内轨道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为标准,购买先进的设备,保证专业实训的领先性。让受训者操作最新的实训设备,接触最新的行业知识信息,能让受训者的技能水平与行业企业接轨,适用于企业单位的培训人才需要,使受训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实训基地要遵循共享性原则,将所有的合作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开发与建设中来,一起引导到合作共享建设的模式中来。

1.4开放扩展性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要求,确定课时开放的内容。多领域重叠,给学校、企业与行业的紧密结合提供了开放式接口。实训基地不仅能承担高职学历教育的技能培训,还能提高受训者的岗前竞争力,承担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在涉及多层次领域培训者的前提下,基地的建设应考虑后期的扩展、维护、升级,可以考虑模块化的分组建设,为以后更多方面的需要提供先行条件。

2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策略

2.1模拟设备与实训设备相结合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设备建设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范围的购置设备以供教学,所以需要适当的模拟仿真设备参与基地实训中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训教学有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岗位职能中的关键技能时,应采用与城市实体轨道交通建设真实的设备以确保基地实训的效果,当需要学生直接参观了解设备的整体效果时,可以采用与现实设备外形结构相似、可拆卸查看内部的模拟实训设备。通过二者相辅相成,既能让受训者体验真实设备的操作触感,又能通过模拟设备更清楚地查看内部构造。

2.2真实环境与虚拟仿真环境相结合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运作的局限性与特殊性,对于环境情景特殊性实训再现等状况难以重复训练,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再现真实场景,通过将真实工作环境与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形象具体化,并变成可视操作化,增加实训的趣味性与专业性。这样就算专业实训基地想要模拟特殊环境下场景,如突遇火灾、碎石、变道等情况,或者前方需紧急制动情况的应变多重处理,也能快速有效地解决[4]。而且使用虚拟仿真环境场景,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投入资金,可以将余下资金用于其他实训方面建设。

2.3技能技术型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与各专业技能技术性人才相匹配,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的岗位相一致。受训者所处的专业,可以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分为车辆技术、运营管理、通信信号与供配电实训相结合,还有一部分群体直接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基层储备群,如供电设备检修岗、车辆检修岗、车辆驾驶岗、站区服务岗等,以上均可保障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各自创造发挥自身的价值。

3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3.1更新建设理念与扩大共建途径,加强资金保障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主要是为学生以及相关专业需要培训的人提供实践场所,它承载着职业教导、社会服务、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社会化功能。在城市轨道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确保校企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投资庞大、高复杂性,随着资金不断投入,整个项目应确保建设过程中整体的可控性,需建立严密的保障体系与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以及建设完成后保障基地最大利用率与使用效益。同时建立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各个项目阶段的工作计划,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按需所投入相应的资金,并加强资金的管理,并确保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5]。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受训者的操作能力,也能增强其职业道德素养,保证轨道交通实训工程持续稳步推进。

3.2渗透职业道德文化,实现技能理论一体化

实训基地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各工作岗位的仿真模拟基地,建立的目的是让受训者能提前培养体验岗位职业技能与职业文化素养。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统筹协调,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富含职业文化素养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岗位技能分为四个阶段,包括理论学习、课堂实训、仿真基地实训和企业岗位实习阶段。基地在建立使用过程中,仿真基地实训是连接课堂理论实训与正式上岗之间的纽带,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实训过程中,建设完善基地环境,搭建培训地教育与企业技能文化教学之间的桥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推动仿真实训与职业技能并进,实现技能理论一体化,同时还要注意渗透相应的职业技能文化,培养不仅仅掌握职业技术而且具有职业使命感的新一代复合型职业技能技术型人才[6]。

3.3提升培训导师能力,完善技能评价标准

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相比较其它类型教育,更关注的是培训地与企业单位之间合作并进。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下,是需要培训导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坚实稳固,积极参与行业岗位实训,同时调动各岗位从业人员定期培训不同种类的职业技能,引进社会技术型人才在基地开展社会化服务,同时提升导师与受训者的能力实践。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建设需要建立全程评价体系,从方案的制定阶段开始到实际落实期间,监督遵循部署人员的行动安排,强调注重考核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规划好相应人员具体的任务目标,适时调整整合实训期间出现的种种问题,保证资源、任务、进度以及质量各个方面落实于人,顺利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实训的发展进程。

4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实训是课堂理论知识在职业岗位技术的应用,是受训者在就职前做的模拟实训准备。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所以需要此项工程不仅能全面体现受训者的专业能力,增加岗位实践性,还能在群体相互交流竞争之间成长,筛选出适合各个岗位的优秀技能技术性人才。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员工入职之前实践培训和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岗位实践能力,也是维护运营安全的重要保证。实训基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加速器。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庞大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机构、轨道交通企业共建参与,在此之前需获取大量资料,因地制宜精心调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训空间与设备。正是这些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基地资源顺利完成实训教学内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推进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亮,刘小玲,孙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8(1):65-67.

[2]董亚男.轨道交通行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6(10):104-105.

[3]李怡民.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5):25-27.

[4]张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学周刊,2012(35):195-196.

[5]王慧.城市轨道交通仿真软件系统联动设计研究[J].科技视界,2017(25):196-197.

[6]张辉,刘亚苹,刘晓燕.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研究: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19,50(7):148+155.

作者:王冬梅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