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瞰碧台修缮工程屋面施工技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颐和园瞰碧台修缮工程屋面施工技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颐和园瞰碧台修缮工程屋面施工技术

摘要:以颐和园瞰碧台修缮工程屋面修缮部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记录和整理,以及与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相对比分析,总结出了其工艺的典型性和特殊性,达到了较为全面了解清晚期皇家园林建筑瓦作营造技艺的目的。

关键词:颐和园;文物古建筑;瓦作;修缮方案

1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

颐和园是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km。写秋轩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东麓,北倚山脊南面昆明湖,西临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东近无尽意轩、千峰彩翠等景。写秋轩依山势而建,瞰碧台为写秋轩附属建筑。

1.2建筑描述

瞰碧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1975年进行油饰整修。瞰碧台位于写秋轩东南侧,坐北朝南,为八檩硬山前后廊建筑,筒瓦过垄脊屋面,虎皮石台明,面阔3间,通面宽10.8m,进深3间,通进深8.44m,建筑面积91.15m2,占地面积138m2。瞰碧台金柱间从上至下依次为月梁、四架梁、六架梁和六架梁随梁枋。檐柱金柱间施抱头梁和穿插枋。檐柱、金柱各8根,檐柱柱高3.04m,金柱柱高3.67m。每间八檩,含檩垫板和枋。山墙下碱及槛墙为三顺一丁干摆砖砌筑。室内及廊内为尺四方砖地面,褥子面散水。明间设隔扇门帘架,次间为步步锦支摘窗。彩画形式为苏式彩画。

1.3建筑残损概述

瞰碧台因年久失修等原因,主要存在以下残损:屋面局部坍塌;大木构件有不同程度的拔榫;椽子、望板、大小连檐糟朽较严重;廊心墙局部污染严重;室内后期改为瓷砖地面;室外方砖局部酥碱、风化,后期局部补砌,改变原有做法。未发现有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结构基本稳定。

1.4修缮目的

根据现状勘察,由于年久失修及其他人为因素,屋面坍塌、木构架拔榫、椽望糟朽变形,对建筑安全构成潜在危害,此次修缮是为了将安全隐患及影响降至最低,恢复至清光绪时期的外观风貌。

2屋面修缮工程技术

2.1现状

1)筒瓦过垄脊裹垄屋面;铃铛排山脊;勾头:185mm×110mm,2号筒瓦:190mm×110mm,滴水(直径):185mm×185mm,2号板瓦:180mm×180mm。2)望板厚20mm,檐椽直径90mm,飞椽90mm×90mm,檐椽闸板、小连檐做法。3)东西檐头间水平距离10895mm,南北檐头间水平距离9274mm。

2.2残损情况

屋面过垄脊松动;东南角檐部屋面塌毁4m2;筒、板瓦缺失4.5m2,残损、断裂2m2;勾头、滴水缺失5%,裹垄灰局部空鼓、脱落。

2.3修缮方案

屋面挑顶翻修,恢复2号筒瓦清水捉节屋面,补配缺失筒、板瓦,更换残损断裂筒、板瓦[1]。

2.4具体施工步骤

2.4.1瓦面拆除与整理拆卸

现有屋面瓦件,参照屋面现有布瓦样式进行补配,瓦件规格:筒瓦、勾头(直径):185mm×110mm,2号筒瓦:190mm×110mm,滴水(直径):185mm×185mm,2号板瓦:180mm×180mm。瓦件拆除:拆除瓦顶时应特别小心,瓦件材质不一,类型众多,拆下的瓦件必须进行分类堆放。对有裂纹、敲击声不清脆、酥碱等残损瓦件捡出不用。瓦件落地后,进行扫净刷洗,分类整齐堆放,以备复原工程中使用;同时,确定补配瓦件类型和数量,以供复原归安时按原形制和式样提前至厂家订做。以上工作开始之前先对铃铛排山脊编号拆除。北坡屋面全部使用拆除下来的旧板瓦、筒瓦,南坡则添配约70%量的新瓦。因原屋面形式为裹垄,在砍除裹垄灰后,一些筒瓦不能再继续使用,板瓦相对可留用数量较多。共计添配2100块2号筒瓦,2400块2号板瓦。

2.4.2砖博缝拆砌

1)标记:拆卸前,应将博缝砖按位置顺序编号。

2)拆卸(见图1)。

3)整修和添配:将博缝砖上的污物清除干净;拆砌金刚墙;整修残损拔檐;对缺失的博缝砖按原状添配制作。

4)砌博缝砖:挂线砌筑。新添配的博缝砖应在其上棱后口剔凿揪子眼。用铜丝将博缝砖与钉在望板上的钉子拴牢(见图2)。分层进行灌浆。

5)苫小背:博缝砌筑后,在金刚墙上苫抹麻刀灰,反复赶轧密实。

6)打点:新博缝砖应墁干活,上砖药、墁水活,最后擦拭干净。

2.4.3苫背

1)望板刷沥青油防腐,抹护板灰厚15mm,护板灰质量配比为白灰∶青灰∶麻刀=100∶8∶3,抹灰时要求从脊部向檐头进行。

2)为使护板灰与上层泥背更好地结合,一般在护板灰稀软的时候就开始抹下一层的泥背,在此次修缮中就是每抹好一段护板灰就跟着抹好泥背层。苫掺灰泥背,平均厚50mm~90mm(檐头抹得薄一点,靠近脊部抹得厚一点),掺灰泥质量配比为白灰∶黄土=4∶6,自上而下进行,分二层压抹,拍打坚实。拍背可以增强密实度,提高泥背的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在传统做法中,只有比较讲究的房屋屋面才进行拍背,在此次修缮中,我们特别强调要进行拍背。因施工时天气炎热干燥,泥背短期便能干透,为使泥背强度达到最高值,我们把泥背晾晒控制在七八成干后开始上青灰背。

3)苫大麻刀青灰背,厚30mm,大麻刀青灰质量配比为白灰∶青灰∶麻刀=100∶10∶5,分二层赶轧坚实;每苫完一段青灰背后,要在其表面拍上麻刀,泼洒青浆赶轧。在青灰背的干燥硬化过程中,应根据干燥的情况适当地刷青浆赶轧,不少于三遍。

4)晾灰背。由于屋面搭设了防护罩棚,受曝晒和雨淋影响的情况较小,但因为灰背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屋面施工的质量,所以晾背过程还是须十分重视,晾背后如出现裂缝须补抹麻刀灰,反复刷浆赶轧。因施工时天气炎热,还要控制好晾背的时间,适当浇水养护,不能使其立即干透,至少保持湿润一周的时间。

2.4.4瓦瓦

1)分中、号垄、排瓦当、钉瓦口:以底瓦坐中为原则。将檐头盖瓦中平移到屋脊扎肩灰上,做出标记。

2)审瓦:每块瓦件在瓦瓦之前都应逐块检查,以敲之声音清脆、无破损裂缝为标准,在后续瓦瓦过程中也应随时检查挑选。除审瓦外,还应沾瓦,即用生石灰浆浸沾底瓦前端,沾浆的部分应超过瓦长的2/5。

3)冲垄:先瓦边垄。在每坡两端边垄位置拴线、铺灰,分别瓦两趟底瓦、一趟盖瓦,同时瓦好排山勾滴。两条边垄应平行,囊要一致。边垄冲好后,按照边垄的囊线,在屋面的中间将三趟底瓦和两趟盖瓦冲好。

4)调垂脊。a.瓦边垄底瓦和割角滴子:在边垄位置瓦一垄底瓦,在檐面梢垄和山面瓦好割角滴子。b.瓦排山滴子:以滴子坐中为原则。在号好瓦口尺寸的砖博缝上,拴线铺灰,瓦排山滴子,排山滴子后口压一块耳子瓦。排山滴子之间砌放一块遮心瓦。c.瓦边垄盖瓦:在边垄底瓦与檐面割角滴子之间的边垄盖瓦位置,稳砌勾头,瓦一垄盖瓦并夹垄。d.稳斜勾头:在梢垄割角滴子与排山割角滴子相交的缝隙处放好遮心瓦,铺灰稳放一块斜勾头。e.瓦排山勾头:把遮心瓦放置在排山滴水的空隙上,拴好线、铺完麻刀灰后开始瓦排山勾头,勾头两侧的夹垄灰要夹实、轧光。f.稳圭角:在斜勾头上铺灰稳砌好圭角。g.砌当沟胎子砖:在砌筑好的排山勾滴的上面,圭角之后,拴上线、铺好麻刀灰,放置一层砖,砌筑当沟胎子砖,两侧用麻刀灰抹当沟,并赶轧。h.砌瓦条:胎子砖上拴线、铺灰砌抹两层软瓦条。垂脊内侧头层瓦条前端与盘子交接处不做象鼻子。二层两侧瓦条在圭角之上呈直角交圈。i.稳咧角盘子、砌圆混砖:垂脊端头的第二层瓦条上,稳咧角盘子。盘子之后挂线,铺灰砌圆混砖。圆混砖之间的空隙用灰和砖填砌严实。j.托眉子:圆混砖上挂线、铺灰砌一层筒瓦,咧角盘子前端扣一块同规格的勾头。抹麻刀灰、托眉子。赶轧眉子过程中,刷青浆反复赶轧。

5)调过垄脊。a.安放梯子瓦:按照扎肩灰上号好的盖瓦中,在前坡与后坡的底瓦垄上放一块续折腰瓦,其下续放两块底瓦,这几块瓦叫“梯子瓦”。在最下面的一块梯子瓦下面放枕头瓦。在脊部沿前、后坡各拴一道横线,按线检查每垄梯子瓦是否高低一致。b.挂线、抱头:将横线移到脊中抱头。一个人将前后坡最上边的老桩子瓦拿开,再用麻刀灰重新把老桩子瓦瓦好,另一个人在这过程中负责挑线。c.瓦折腰瓦:拴线铺灰,沿脊中线在两坡相交的续折腰瓦上放一块正折腰瓦。d.瓦罗锅瓦:拴线、铺灰,沿脊中线在正折腰瓦之间,瓦正罗锅。续罗锅待瓦瓦时安装。

6)瓦面施工。a.瓦檐头勾、滴:瓦檐头勾头、滴水应拴两道线,第一道线控制滴水的高低和出檐一致。第二道线控制勾头的高低和出檐一致。滴水摆好后,在滴水蚰蜒当处放置一块遮心瓦,其上放灰扣放勾头。虽然整个瓦面是掺灰泥瓦瓦,但瓦檐头勾滴时用麻刀灰。b.瓦底瓦:开线:瓦刀线的上端依照瓦当和脊上号垄的标记固定在脊上。由于过垄脊已经做好,每垄瓦在脊部的位置已经确定,因此直接把瓦刀线压在过垄脊底瓦的瓦翅旁即可。瓦底瓦:铺泥瓦底瓦。摆放底瓦应将小头朝下,从下向上逐一摆放。底瓦泥要铺得饱满,瓦要摆正。底瓦搭接密度保持“压六露四”,檐头处底瓦搭接密度可以“压五露五”,整个瓦面保持“稀瓦檐头密瓦脊”的原则。以拴好的瓦刀线为准,控制好底瓦垄的高低、直顺度。背瓦翅:底瓦两侧即“瓦翅”处用瓦刀挂泥抹齐整,泥要背足、拍实。扎缝、挂瓦脸:在底瓦垄之间的缝隙即“蚰蜒当”处放上大麻刀灰,然后用瓦刀向下反复扎杵,使灰塞严实,能够让灰盖住两边底瓦的瓦翅。在摆放底瓦之前就可将灰打在瓦的边楞下,最后用刷子蘸水湿润底瓦搭接处,用小轧子将素灰向瓦的搭接缝内抠抹,然后用刷子蘸少量水勒刷,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做到瓦头下充满灰但瓦头外没有灰为止。c.瓦筒瓦:泥打在蚰蜒当上。扣筒瓦前在筒瓦泥上铺抹一层月白麻刀驼背灰,熊头上挂熊头灰。安放时从下往上依次安放,熊头朝上。应挤严挤实熊头灰。以拴好的瓦刀线为准,控制好筒瓦垄的高低、直顺度以及筒瓦与底瓦之间的距离(睁眼)。d.捉节夹垄:筒瓦之间的熊头灰适时勒轧严实。在筒瓦睁眼处用夹垄灰粗夹一遍垄,把睁眼初步抹平。第二遍细夹垄,瓦翅外楞、上口还有睁眼处都要抹平,下脚须和上口垂直,而且要直顺,夹垄灰与底瓦相交处无“嘟噜灰”(多余的灰)和“蛐蛐窝”(小孔洞),夹垄灰应赶光轧实。为了防止瓦翅开裂,背瓦翅时要注意将瓦翅要背严实,夹垄灰也不应高出瓦翅。

7)瓦面清垄:调脊、瓦瓦完成后,应检查瓦面和屋脊,存在问题及时整修。将瓦面清理干净。在一般传统做法上,排山脊和瓦面做好后要刷浆提色,檐头要绞脖。因甲方要求,故而未进行这一步的操作。

2.5修缮效果

在符合最小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此次修缮效果良好。保留了瞰碧台的原始建筑风貌,使其风格与颐和园同时期建筑保持一致,且使屋面形式恢复至建筑初期的样式。同时消除了建筑的安全隐患(见图3)。

3结语

古建瓦石虽然有一定的规矩,但并不是都必须按规矩做。瞰碧台屋面基本上与清代瓦石营法中的做法一致,但在对现状的勘察、测量以及拆卸过程中,作者也发现了一些跟营法上不同的地方:比如拆卸下博缝砖后,发现其背里的金刚墙并没有完整地砌筑,而是由一些碎砖堆砌而成;再比如在垂脊端头,第一层瓦条内侧比圭角宽出的部分,虽然没有“交圈”,但并没有抹成“象鼻”以遮挡这个不能交圈的“不完美”。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在颐和园的园林建筑中,一般瓦条之上的咧角盘子如果是素盘子,则第一层瓦条与圭角交接处抹象鼻子,如果是带雕刻的盘子则不抹象鼻子。在修缮过程中,应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尽量按照原样恢复,一些“不规矩”也不应轻易改变,尽可能地保留好历史信息,以建筑现有的传统做法为主要修复手法,也可适当运用新的材料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延长建筑寿命。此次修缮将屋面恢复成捉节夹垄的做法。在传统做法中,只有残破瓦或瓦的数量不足时才会采用裹垄做法,所以在砍除裹垄灰、拆除和清理瓦件后,发现原有的瓦件形状大多不够直顺,再加之以前都是手工制作,和新添配的瓦件相比,无论是大小还是形状上都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瓦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提前审瓦筛瓦,将长度相近的瓦尽量用在同一坡面上,瓦筒瓦时还应留意比对,可以适当砍去筒瓦的长度,使每垄筒瓦的瓦节处在一条水平线上,同时适度调节灰(泥)的用量,在外观上将这些差别降到最小[2-3]。瞰碧台在颐和园众多的古建筑中实属相当普通的一个,从建筑形式上讲,它是八檩硬山的斋房式建筑,光绪时重修,至今未经历过大的修缮。虽然它很普通、所处的地方很僻静,跟佛香阁这些名气很大的建筑不能相提并论,但它所承载的中国古建筑施工技艺却不可忽视,它记载着历史,它呈现的是历代哲匠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此次对瞰碧台修缮工程屋面施工技术的分析,是对清晚期皇家园林建筑瓦作营造技艺的一次研究学习,也是一份难得的文物修缮参考样本。

作者:白戈 单位: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