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我国的社会经济处在高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得不到有效解决,整个工程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本文就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
1.蜂窝
1.1通病现象
蜂窝是混凝土工程一大通病,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结构的局部产生酥松现象,石子与石子之间形成类似于蜂窝状的空隙或者窟窿。其主要可分为表现性的、深进性的以及贯通性的三种。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水平蜂窝、倾斜蜂窝,甚至是互相连接的蜂窝群。在钢筋比较密集的部位以及混凝土比较难捣实的部位,是蜂窝大概率出现的地方。
1.2产生原因
第一,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没有确保振捣这环节的质量,甚至有些施工人员也根本没有使用逐层振捣的方式。第二,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卸料时,没有对下料高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超过了卸料规范,便出现了分层现象。第三,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是干硬性混凝土,或者施工人员对于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比如水灰比过低。第四,在制作模板的过程中,没有保证其严密性,导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出现了跑浆现象,造成水泥浆流失。第五,在对混凝土进行运输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运输稳定性,使其产生了离析的现象。
1.3预防措施
第一,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也要对整个搅拌过程进行实时性的监控,根据实际搅拌情况,对搅拌使用材料的量进行调整。第二,施工人员需要把混凝土下料的高度保持在2m以上时,现场设置相应的溜槽或者是串筒。第三,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分层的方式进行下料以及振捣,以此来防止漏振现象的出现。第四,对于模板的缝隙处,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对其进行严密的堵塞。
2.露筋
2.1通病现象
露筋指的是在拆模环节结束以后,钢筋处于混凝土外的暴露状态。如果混凝土工程出现了露筋,那么就会加快钢筋生锈的时间,同时还会对混凝土的粘聚力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一些构件的耐久性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
2.2产生原因
第一,施工人员在开展浇筑工作的过程中,垫块发生了移动,导致钢筋紧贴于模板,这就会对保护层的厚度造成影响,使其无法达到相关的施工规范。第二,模板的湿润程度不足,出现吸水过多造成掉角的现象,从而导致露筋的产生。
2.3预防措施
第一,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一定要先保证钢筋的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达到相应的施工规范标准。第二,施工人员要先对钢筋的密集程度进行了解,然后以此为条件来选择合适粒径的石子,以便混凝土配合比的有效性可以得到保障。第三,施工人员要对模板进行充分的湿润,使模板的湿润度达到标准状态,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做好相应的缝隙堵塞工作。第四,在混凝土的振捣环节,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避免对钢筋造成撞击,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尽可能地避免对钢筋进行踩踏。
3.麻面
3.1通病现象
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局部缺浆或者起砂等问题就被称为麻面。麻面的主要特征是部分构件表面出现了许多凹坑,同时这些凹坑的面积不大,基本保持在小于0.5m2的范围内。虽然麻面的出现并不会对构件的承载力带来太大的影响,但其表面凹凸不平,对结构的外观以及耐久性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3.2产生原因
第一,施工人员并没有针对模板的表面做好处理工作,使其表面还附带一部分的杂物,而在后续的拆模环节,由于这些杂物的存在,混凝土表面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第二,施工人员没有使模板保持在完全湿润的状态,这样一来模板就会对混凝土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从而使混凝土处于失水状态,导致麻面产生。第三,施工人员在涂刷隔离板的时候,没有保证涂刷的均匀性,一旦出现漏刷这一现象,那么混凝土的表面就会与模板黏结在一起,从而导致麻面产生。
3.3预防措施
第一,施工人员要使模板的表面保持在完全干净的状态,绝不能让其表面有一丝杂物的残留。第二,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灌之前,一定要先对模板进行浇水,让其保持在完全湿润的状态。第三,施工人员在对模板缝隙进行堵塞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油毡纸或者腻子等工具来开展堵塞工作,其中所使用的隔离剂也要选择质量及保持效果都比较好的。在涂刷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涂刷的均匀性,涂刷完毕以后还要对其进行检查,严禁出现漏刷的现象。
4.缝隙和夹层
4.1通病现象
站在形状的角度,缝隙以及夹层可以分为四种,即水平、竖向、倾斜以及曲折。如果出现了缝隙这一通病,那么表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性不是很好。同时如果缝隙出现在了剪力相对比较大的部位,那么其所存在的危害性就会比较大,而如果其出现在了内压力相垂直的部位,那么其存在的危害相对就会比较小。而对于夹层来说,如果其出现在对于结构来说比较重要的部位,那么其对结构就会造成比较大的伤害。
4.2产生原因
第一,施工人员并没有对施工缝以及变形缝进行有效的处理,在用水泥薄膜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也并没有注意对软弱混凝土层进行处理。第二,施工人员在开展清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施工缝所留存的泥土以及砖块等杂物,并没有清理干净。第三,在底层的交接处,施工人员并没有灌入接缝砂浆层。
4.3预防措施
第一,施工人员在进行浇灌混凝土工作之前,就应该对施工缝的位置进行充分的考虑,即把该位置预留在结构的次要部位,或者是受力相对较小的部位。第二,对于施工缝所形成的截面来说,施工人员一定要使其与轴向压力保持在垂直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混凝土传递压力的特点完全发挥出来。第三,施工人员在针对施工缝进行接缝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相应的施工规范开展该项工作,同时还要对接缝处的混凝土进行定期的养护。
5.孔洞
5.1通病现象
混凝土孔洞现象一般是在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中有很大的缝隙,并且周围区域内没有混凝土的覆盖。或者是混凝土蜂窝结构缝,暴露内部的钢筋材料等。大致表现为混凝土内层空间中有很大的孔道,其大小超过相应的保护层部分,但仍然未引起横截面积的断裂。
5.2产生原因
第一,在安装钢筋的位置进行孔洞的预填,混凝土结构没有紧密贴在一起,产生一定的缝隙,然后在缺乏振捣步骤后就开始进行混凝土深层部位的浇筑作业;第二,在混凝土离析造成的部分砂浆材料分离开来,跑浆现象大面积产生,同时没有进行振捣;第三,在混凝土下料超过施工限定范围,振捣不能传递到下层部位,引起孔洞的出现。
5.3防治措施
在混凝土结构中插入钢筋时,要考虑到钢筋在哪个部位较为密集,把较细的混凝土浇筑到其中,使其孔洞不会过大,预留的孔洞周围应该同时浇筑一些混凝土。在这个步骤中,必须注意下料的层次范围,确保混凝土浇筑不会产生离析,从内到外切实进行振捣。如果砂石当中具有一定量的杂质,必须将其分离。对于孔洞附近的松软部位应该进行凿穿,利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确保混凝土充分浸润以后进行收缩浇筑。
6.施工缝结合不好
6.1通病现象
通常在混凝土的浇筑阶段,由于施工设计或者分段浇筑的需求,会产生一定的施工接缝,这种缝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凝结大于预定的时间范围,从而与后期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存在一个结合部位。
6.2产生原因
第一是施工缝的位置预留不够充分。在施工过程中,实际操作没有结合施工设计的原则预留合适位置的施工缝,比如在将施工缝留在墙体的垂直部位。或者预留在施工很难进行操作的位置,比如梁顶周围搭设钢板材料时,施工缝就会和梁筋结构相冲突。第二是施工操作不够恰当,工作人员没有对首次浇筑的混凝土面进行杂质去除,导致后期施工的混凝土很难拼接完整。
6.3防治措施
认真结合混凝土施工缝的预留位置设计原则,在后期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证混凝土层的清洁,并进行充分湿润。去掉前期浇筑残留的杂质,在混凝土凿面进行水泥的涂抹或者砂浆的覆盖配合混凝土浇筑。规范施工作业的具体操作流程,使用符合设计标准的支模方式,提高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拼接缝的重视,避免施工杂质残留在其中。
7.结束语
总之,对于混凝土工程来说,如果这些通病得不到及时的处理,那么整个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施工人员一定要结合通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控措施,降低通病出现的概率,以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虎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11):23.
[2]毛杰.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6(2):18.
作者:苏忠官 单位:福建顺和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