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迅猛发展,火灾事故频发,教训极其惨痛。本文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剖析火灾扑救难点,指出当前消防救援队伍处置灾情存在的问题,从完善预案、实战训练、科学研判、堵截火势、强化保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扑救难题;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高层建筑共有34.7万幢,仅百米以上超高层就达6000余幢,均居世界之首。高层建筑存在诸多火灾隐患,如防火设计考虑不周、施工质量欠缺、安全管理不善、用火用电用气不慎等导致火灾频发。据统计,全国近10年来共发生高层火灾3万余起,死亡500余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15亿元,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安全。为此,充分认识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有效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工作,对快速高效处置此类火灾有着重大意义。
一、火灾危险性分析
(一)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横竖空间贯通,井道多,通道多。发生火灾后,如不能第一时间扑灭,将迅速蔓延,猛烈燃烧。一些高层建筑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如外墙采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遇到烟花爆竹燃放、违规电气焊等极易引燃外立面,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
(二)疏散难度大。一是体量和空间大,水平和垂直疏散距离长;二是人员集中,流动大;三是火灾情况下,人员心里恐慌,秩序混乱;四是疏散指示标识损坏;五是防火卷帘动作后,应急疏散路径陌生;六是常闭防火门敞开导致烟气窜入,逃生通道成为死亡通道;七是举高车往往存在登高作业面窄,举升环境受限等问题。
(三)火险隐患多。一是高层建筑往往功能复杂,人员集中,可燃易燃材料多;二是有的高层,往往出租给几十家单位使用,安全管理不严不统一;三是用火用电用气管理不规范。电气、燃气安全隐患往往难以发现。近年来因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故障等引发的火灾占到高层建筑火灾的40%。建筑内配套的餐饮,因用油用火用气用电不慎、油烟道未按期清洗,经常引发火灾事故。四是电动车违规存放、充电导致火情多发。管理单位日常巡查清理不到位、蓄电池稳定性不强,在室内、公共区域停放充电危险大,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五是消防车道被私家车占用堵塞等问题普遍;六是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不高。消防设备老化,故障频出,管理维护跟不上,带病运行,导致发生火灾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责任落实差。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物业管理单位存在“重经营、轻安全”,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未落实,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未持证上岗、不会操作,违规停用消防设施,日常防火巡查检查不到位或流于形式等问题较为普遍。部分管理单位或使用单位改变建筑原设计用途,导致人员密度和火灾荷载加大,安全疏散、防火分隔、消防设施设置等消防安全问题接踵而来。
二、火灾扑救难点问题在灭火救援中存在以下难点与瓶颈:
(一)现场变化多。由于建筑状态、高度、功能及起火点不同,呈现出情况复杂、差异迥大的火灾特性。如在土建施工、装修施工和投入使用不同状态时,火势发展、扑救难易、作战环境截然不同;高度在几十米、上百米,登楼行动、控制火势难易程度差异悬殊;不同的经营业态导致火情迥异;起火点在上、中、下时,灾情后果、战斗展开各有利弊。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采取不同的技战术措施对付不同的火灾。
(二)体能消耗大。扑救高层火灾对消防员体能素质要求极高,主要体现在:一是负重爬楼体力消耗大;二是高温烟气环境导致视线不清,心理变化,加之诸多障碍物影响人员拖拽水带等行动,导致体力消耗极快。
(三)有效供水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固定消防给水灭火设施完好率不高,可靠性难以保障。受前期施工质量、材料选用及日常维修保养不及时、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故障率高,必须考虑铺设移动供水线路。二是移动供水线路建立难,当前绝大多数高层综合楼、大型综合体外立面为玻璃幕墙,采用机械排烟开窗数量少,底部设裙房有进深等,导致外部缺少水带铺设面,而内部沿楼梯铺设水带,受建筑高度、楼梯形式限制较多,耗时耗力,难以快速展开。三是移动供水能力有限,受当前科技水平限制,消防车泵供水高度有限。
(四)通风排烟难。一是外墙往往采用玻璃幕墙,较为封闭,缺少窗户等自然排烟口,机械排烟未及时开启容易造成烟雾外排困难。二是通道迂回弯折路线较多,排烟散热渠道不畅;三是烟气沿井道垂直快速蔓延,烟囱效应明显,短时间内多楼层烟雾蔓延;四是受风力、风向导致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冲突,烟气回流,难以有效排烟。
(五)搜救人员难。一是一旦成灾,大量人员通过楼梯疏散至地面,距离远耗时长,极易引起恐慌导致踩踏。二是高温、烟气导致火场能见度低,人员心理恐慌,易造成跳楼等事故,需要消防员逐层搜索确认人员情况,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三是人员疏散与灭火行动极易形成对冲,对灭火和疏散行动造成很大阻碍。
(六)灭火保障难。一是通讯盲区加上火场嘈杂导致通讯不畅,指令难以实施执行;二是器材保障如空气呼吸器、水带难以及时保障。
三、救援队伍自身问题剖析
(一)业务知识掌握不扎实。当前基层指战员普遍对建筑防火、灭火设施掌握不够全面,通常仅限于使用室内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完成出水和供水,缺少占据中控室控制固定消防设施的意识。有时即使到达中控室,由于对防排烟系统、防火防烟分隔、自动灭火系统等设施掌握程度有限,也很难让这些设施发挥应有的效果。此外部分指挥员对于建筑识图能力尚且不足,针对图纸进行作战方案制定,存在较大困难。
(二)“六熟悉”调研不深入。“六熟悉”工作只是体现在对重点单位基本情况、消防设施位置数量、建筑内的重点部位、单位内部消防组织等内容的掌握了解,不足以应对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工作。对于复杂的高层建筑,如大型商业综合体,需要根据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将其划分成若干部分,对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联系关系等进行熟悉。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反复深入现场对建筑每一区域进行调研熟悉,当前基层消防救援站普遍难以实现。
(三)救援预案针对性不强。高层建筑内部使用功能复杂多样,制定灭火救援预案时,应针对不同的建筑组成部分和功能分区进行相应的灾情假设和力量部署。用一个预案套用多种灾情,在灭火救援现场指战员会形成固定思维,遇到其他类型火灾很难第一时间采取准确的应对措施。
(四)灭火战术应用不灵活。当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部分消防指挥员战术应用不合理,未能依托防火灭火保护分区实施堵截,未能有效发挥建筑固定消防设施的作用,导致灭火救援现场力量部署不科学,指挥程序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提升灭火救援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调研演练完善预案。一是调研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建筑内不同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分区分别进行灾情假设和力量部署,依据不同场所的灭火作战规程科学制定预案。二是调研要有侧重点。主要围绕灭火救援重点,将建筑分层分区、布局特点、进攻路线涉及的出入口及通道、固定消防设施以及移动供水线路建立的方法作为重中之重。三是调研要有协同性。落实防消联勤工作,防止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防火、战训人员捆绑作业,做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持续提升熟悉调研工作效能。通过调研,完善预案,做到心中有底、临战不慌。
(二)实战训练提升技能。一是开展单兵技战术训练。开展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登高、内攻与破拆排烟等操作使用,夯实队伍灭火救援体能技能储备;二是定期开展联合演练。要对车辆的停靠位置、注意事项、长距离的水源供应进行重点演练。针对不同装备以及不同岗位指战员作战任务,开展固定模式及随机拉动等不同方式的实战化训练;三是强化固定设施实操训练。定期组织培训,掌握工作原理,熟悉操作流程。
(三)全面侦查科学研判。一是要迅速占领中控室,通过消防设备的信号反馈,及时了解起火点、火势蔓延的走向、消防设施的运行,随时掌握情况变化,综合运用固定灭火、防排烟系统等手段控制火灾;二是科学、合理的制定灭火救援进攻路线。要结合建筑图纸、着火点的具体位置、内部人员情况,合理引导疏散被困人员,第一时间确定消火栓位置,设置水枪阵地快速出水。
(四)疏散救人堵截火势。一是快速疏散救人。应首选消防电梯,当消防电梯存在安全隐患或危险时应选疏散楼梯,最后可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其他途径;实施火场排烟散热,辅助灭火救人;通过屋顶平台进行疏散,减少地面人员疏散压力。二是水平竖向堵截火势。水平向必须以防火分区为重点进行设防,按照“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将火势控制在一定区域内;竖向在着火层上层和下层的管道井设防,防止火势竖向蔓延;对火灾层上一层的窗口设防,以防止火势通过窗口蔓延扩大;同时在建筑外设置水炮阵地。
(五)强化供水和器材保障。一是持续火场供水能力。利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进行灭火,进而使用水泵接合器供水,还可采用垂直铺设水带或沿楼梯蜿蜒铺设水带辅助进行内攻。二是器材保障到位。消防指战员必须要第一时间佩戴齐全个人的防护装备,携带充足的灭火救援器材进入到建筑内部,若指挥员判断火势较大需要长时间作战,则应在尽可能靠近进攻阵地的安全位置设置器材存放点,避免因反复出入起火区域而造成体力浪费和危险隐患。
参考文献:
[1]王严.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7):19-23.
[2]杜晋浩.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和扑救对策初探[J].城市与减灾,2011(4):85-90.
[3]罗伟,刘彦.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288-288.
作者:魏真荣 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消防救援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