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工程技术探微(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介绍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施工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健全管理体制、加强成本控制四方面,阐述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成本控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激烈,因此高层房屋建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高层房屋建筑为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局势,有效解决了城市住房稀缺的问题。因此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技术管理是目前建筑行业首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
1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具有结构复杂、高空作业较多,建筑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因此增加了施工过程和施工环节的难度,引发了一系列技术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组织存在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结构严重缺乏科学性,管理方式也忽视了实践操作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施工过程盲目、混乱,施工管理责任不能落到实处。另外,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浪费、施工效率低下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对施工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建筑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导致工程技术管理过程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进步与提升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为了有效解决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优化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我国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
2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
2.1逆向施工技术
逆向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种实用性建筑工程技术。逆向施工技术通常被应用于高层房屋建筑深基坑的支护作业中,其工作过程是自上而下对高层建筑地下结构进行施工。逆向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增加房屋建筑面积,提高建筑的稳定性能。除此之外,逆向施工技术能够同时从地上和地下进行施工,大大缩短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工期。
2.2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技术具有施工速度较快、安全性能较高的优势,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钢结构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由于钢的传热速度较快,因此还应当注意建筑的防火性能设计。除此之外,如何提高钢结构施工的工作效率也是这一技术在应用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2.3泵送混凝土技术
泵送混凝土是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保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筑企业应当选择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积极调整基准配合比例,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满足施工等级,从而有效节约建筑材料。这一技术能够有效将混凝土送至较高高度,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建筑施工工期的缩短。
2.4预制模板技术
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预制模板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预制模板技术主要包括预制木模板、预制钢模板、预制混凝土模板等。这一技术包括滑模法和爬模法两种形式:滑模法的一般过程是在建筑物底部放置滑升模板,然后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等固定材料,从而有效增强建筑的固定性和稳定性。爬模法则是将液压油缸进行顶升加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两种方法通常结合使用,有效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实现建筑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3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3.1全面创新和发展施工技术管理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层房屋工程技术管理应当不断加强对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有效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为企业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企业不仅要贯彻落实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还应当注重整个市场的拓展,关注和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与动态,不断积极发展和创新施工管理方式,从而有效发挥施工技术管理手段的作用,将施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最终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高层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2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升技术专业水准
建筑施工技术和生产工艺对于提高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提高高层房屋建筑质量与效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层房屋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先进工艺和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将高层房屋建筑技术管理水平提升至更高层次。首先,建筑企业可以加强对施工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不断改进和创新混凝土、钢筋加工等施工技术,从而有效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最终全面提升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建筑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硬件设备的技术含量,从整体上全面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最后,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垂直角度的管理。严格控制房屋的垂直角度,仔细确认建筑柱点位置,避免出现较大的测量偏差,最终延误施工工期,影响房屋的后期安全使用。由此可见,全面科学的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与创新,能够帮助有效提升施工技术专业水平,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制
健全的技术管理体制不仅仅能够有效解决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还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第一,国家相关立法机关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标准规范,从而有效保证高层房屋建筑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二,高层建筑企业自身也应当建立完整、严密的管理体制,保证建筑工程各个环节技术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实现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的提升。第三,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明确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目标,认真执行和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第四,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预警机制和应急方案。监督和完善施工中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时预防和妥善处理发生的技术问题,这一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技术管理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
3.4加强成本控制以及周期控制管理
为了有效提高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周期控制管理。第一,建筑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周期。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房屋建筑施工,全面统筹安排施工工作,严格控制施工周期,从而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社会效益。第二,加大对施工的成本控制管理,合理配置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工程物资以及基础设施等,加强对施工过程的预算管理规划,不断提高和培养房屋建筑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降低甚至避免施工现场的资源浪费,从而保证技术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第三,建筑企业应当引进先进科学的进度控制方法,为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后续内容提供更加充足的时间,保证工程能够在规定工期内顺利完成。
总之,加强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和周期控制对高层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冯军会 单位:平定县城镇供热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金.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J].中华民居,2014(15):387.
[2]李响.高层住宅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分析研究[J].四川水泥,2015(2):350.
[3]钟伯泉,徐红晖,黄涛,等.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6):182-184.
第二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课岗证课程构建
摘要:
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尤其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在职业标准颁布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要求、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相对应,从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岗证”合一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构建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岗证;”课程体系
1“课岗证”合一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2012年,住建部颁发《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下文简称《职业标准》),对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机械员、标准员、劳务员做出了职业能力标准规定,推行“八大员”资格证书制度。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将《职业标准》贯穿于本专业建设中去,确保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相对应,形成“课岗证”合一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1参照《职业标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要参照《职业标准》中对“八大员”岗位素质、技能、知识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考虑高职院校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目标,重新制定本专业教学标准。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领域为建筑施工企业,初始岗位包括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资料员、测量员、试验员、材料员,晋升岗位包括技术负责人、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从初始岗位到晋升岗位需要在职人员积累至少3-5年的现场工作经验,并具备一级、二级注册建造师等相应执业资格证书。由此可以看出,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初始岗位与《职业标准》中的“八大员”岗位相吻合,这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参考《职业标准》构建“课岗证”合一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可执行的依据。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要为培养面向建筑工程领域生产一线,具备较强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从而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适应就业岗位。
1.2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需求
建筑行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受居住刚性需求的直接影响,决定着建筑行业的长久持续发展。从当前建筑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类型来看,排名前几位的职业类型分别为建筑设计师、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园林设计师、给排水工程师、暖通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十分缺乏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技术性人才,这些技术性人才是成长为高层次人才的储备人才,所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认清建筑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状,着重于培养施工员、预算员等岗位的技术性人才,构建起“课岗证”合一的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还要遵循建筑建造规律,根据建造过程合理安排开课顺序,使课程安排与生产实际、工艺技术、项目管理程序相贴近,突出应用能力培训。
1.3结合高职教育实际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构建“课岗证”合一的课程体系时,应当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即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学校本身的条件和情况,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现阶段能够开设的课程必须开设,无法开设的课程应当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尽快开设。同时课程体系一经确定之后,应当在两届学生中进行实施,且不可进行过多的调整和改动,通过系统性实施,检验课程体系是否存在问题,分析原因,进行解决,从而使构建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更有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课岗证”合一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对近年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进行调查发现,施工员岗位是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其次为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岗位。加之,施工员岗位是“八大员”岗位中的核心岗位,要求其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施工员岗位为重点,适当兼顾其他岗位要求,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并融入职业标准要求的课程体系。
2.1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标准》将施工员岗位划分为施工组织策划、技术管理、进度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以及信息资料管理五大类岗位职责,根据岗位职责将其归纳为13项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以及17项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为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必须对这13项专业技能与17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重组,在此基础上兼顾延展岗位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构建起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体系。具体如下:(1)通用能力与知识。①专业技能,具体包括:具备法律意识,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具备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能够处理文字数据、计算机绘图、整理信息资料;具备材料管理能力,能够验收、保管、供应工程材料;具备施工图识读能力,如建筑工程施工图、水电设备施工图等。②专业知识,具体包括:熟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熟悉材料性能,掌握材料验收、检测的基本知识;掌握施工图绘制、识图的基本知识。(2)基本能力与知识。①专业技能,具体包括:能借助力学知识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能通过结构设计、施工规范标准对工程中有关问题进行正确处理,并能对施工中的结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具备仪器设备使用能力,能够使用测量仪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放样、垂直度控制、变形观测等。②专业知识,具体包括:熟悉与建筑力学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与校验知识以及测量放样知识。(3)岗位核心能力与知识。①专业技能,具体包括:能对建筑项目中的分部工程进行施工技术指导;能对施工区段进行正确的划分,并对施工顺序进行合理确定,能参与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能参与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并能对计划进行控制与调整;能对施工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编制,并能参与安全技术交底的编制与实施,能参与绿色施工管理;能参与工程成本核算,并能参与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②专业知识,具体包括:掌握分部工程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掌握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编制、过程控制、质检验收的有关知识;熟悉现场安全管理、事故防范与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本知识。(4)延展岗位能力与知识。①专业技能,具体包括:能运用专业的软件对工程资料进行处理;能编制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计划;能对普通钢结构施工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具备监理人员的能力,能进行工程监理工作;能参与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能借助新技术、新工艺对工程建设进行指导。②专业知识,具体包括:掌握工程资料管理的有关知识;掌握施工机械设备的相关知识;熟悉钢结构的有关知识;了解监理的有关知识;了解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有关知识;熟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2.2课程方案设计
在开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使课程体系满足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需求,设计出工学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着重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如承揽建筑工程任务对应的课程为《工程项目管理》;图纸会审对应的课程为《建筑识图与构造》;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对应的课程为《主体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对应的课程为《装修装饰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竣工对应的课程为《建筑工程检验与检测》;施工成本控制对应的课程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高职院校可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特色,设计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方案,具体包括以下五大类型课程。(1)公共基础课。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体育》、《中国特色概论》、《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2)职业基础课程。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课程。(3)职业技能课程。课程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房屋与防水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4)实践课程。课程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CAD综合技能训练》、《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建筑计量与计价实训》、《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5)职业延展课。课程包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设法规》、《建筑工程经济》等课程。
2.3课程标准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岗证”合一的课程标准要有效衔接《职业标准》,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课程考核评价四个方面均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具体如下:(1)课程定位。课程定位应当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主要依据,同时还应与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契合,从而满足《职业标准》中岗位规定的要求,尤其是要确保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应当与职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完成某项任务所具备的核心能力相对应。通过这样的课程定位,能够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的。(2)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重点围绕职业功能展开,按照建筑施工人员的岗位实际工作要求,以建筑工程项目作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取与重新构建。同时,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职业教育必需与够用原则和学科教育知识体系形成及继续深造学习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实际意义。(3)教学组织。由于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进入到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有关的岗位中任职,因此,在教学组织方面,可按照典型的工作流程,引入任务驱动的方式,以行动导向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技术知识,并完成各种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能使理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到一起,正真意义上地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4)考核评价。可以参照《职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指标,考评的内容应当涉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所有知识内容。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应当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避免考核形式单一,影响考评效果;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的考核,应当以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掌握为重点,并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双证书课程的考核,可以直接采用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当学生通过该项考核之后,便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应当以知识的考核为重点,可采用笔试、闭卷的考核方式。
3总结
总而言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参考职业标准、根据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特色的“课岗证”合一课程体系,不断深化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在“课岗证”合一的课程体系构建中,要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前提,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方案,并准确定位课程标准,从而实现课程与岗位、专业与行业的融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建筑人才。
作者:刘晶莹 姚书琴 单位: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永.基于关键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85-87.
[2]宋岩丽.论校内实训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6):47-50.
[3]吴晓斌.基于职业标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5(12):101-103.
[4]杨连水,宋世波.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9):68-71.
[5]张银会,张春丽,蒲瑜,黄春蕾.基于工学耦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5(6):52-54.
[6]李继明,蔡小玲.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10):102-104.
[7]肖凯成,蒋春霞,杨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群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4):94-97.
[8]吴华君,刘俊琴.基于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124-126
第三篇: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要点
摘要:
近年来,高层房屋的逐渐兴起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建设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应该针对相应的标准进行性建设,这样就能够提高高层房屋的整体质量,有利于房屋建筑的整体发张。文章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相关技术管理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要点
高层建筑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类型,想要更好的提高高增建筑的使用质量,并延长使用寿命,就需要大力提高高层建筑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力度,这样也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进行比较细致的检查。现阶段,掌握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当前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已经发展的更加迅速,人们也加强了对高层建筑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高层建筑是一项结构复杂,且施工难度比较大的工程。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中,优于高空作业十分常见,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危险系数,因此,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就需要对建筑设备、施工人员以及材料等进行妥善的管理,以便能够确保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对高层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
二、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长时间使用的比较落后的管理模式。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游侠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这是一种比较强硬的管理方法。在管理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和成本浪费现象。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组织比较匮乏
在一些企业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组织,使得技术管理工作操作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在高层房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整个建筑活动中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致使建筑工程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开展。
(三)技术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技术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较差,是的其专业的管理队伍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其中,很多技术管理人员的教育水平都比较低,在施工管理的额过程中,还存在着重工程和轻管理的倾向。同时,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技术人员缺失的特点,导致高层房屋建筑的整体水平一直无法正常提升。
三、归纳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要点
(一)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手段进行创新
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建筑工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施工工作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满足市场的要求,也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而能够牟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采取比较的措施进行技术创新,就能够有效促进建筑企业的迅速发展。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整体实力,也能够让建筑工程在发展的过称重利于不败之地。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建筑市场的拓宽程度,对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进行有效的强化,能够时刻掌握建筑市场的动态,并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对高层建筑技术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工作是日常管理和发展中重要主题。为了加强对建筑施工管理的强度,应该对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落实相应的规范管理制度,并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进而有效的保证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提高高层房屋建筑技术的整体水平
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针对相应的因素对施工技术设备进行管理。为了有效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并对建筑生产设备进行有效改进。建筑企业还应该加强对技术的创新和处理,也应该加强对混凝土的技术改进,以便能够对房屋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提高。此外,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利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措施来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高层房屋工程建设主要是通过搭建脚手架等来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能够有效确保整体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应该对高层建筑的垂直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就能够避免优于技术问题造成工期延误的现象,避免对高层建筑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偏差就会对建筑工程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致使建筑工程不能顺利开展,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四)对高层房屋建筑的成本进行控制
在高层房屋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严重的成本问题。建筑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获取重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这样就能够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多方面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也就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这样就能够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基础上,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日期竣工。
(五)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管理,应该选择比较恰当合理的施工技术,这样就能够对施工技术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选择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保证施工效果,进而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技术要点,将高层房屋建筑技术管理工作作为建筑行业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在施工工程开展之前,制定相应的具体计划,进而房屋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作者:刘志伟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考文献:
[1]宁艳红.论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J].四川水泥,2015,(01).
[2]杨凯峰.关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5,(04).
[3]熊伟俊.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浅析[J].门窗,2015,(09).
[4]冀慧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特征与技术要点[J].山东工业技术,2015,(20).
第四篇:节水理念下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
摘要:
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水资源匮乏现象尤为明显,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作用是调节建筑内部用水,排放建筑污水、废水,将节水理念融入到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中,能够缓解用水紧张现象。文章指出了建筑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节水理念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
关键词:
节水理念;节水技术;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当前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给排水工程质量会对建筑的使用功能造成直接影响,在城市用水压力日渐增重的情况下,节约用水已经是人们的共识。通过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将节水技术应用于系统中,能够做到对建筑内部用水更加合理的分配,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对建筑内的废水和污水进行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建设观念。
1建筑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是人们生存的必要资源之一,我国人均淡水资源稀少,用水形式十分严峻,但是当前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水资源匮乏的严重性,水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常见,特别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没有融入节水理念,缺乏对节水技术的重视和运用,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也不利于城市建设的推进。节约用水是造福后代子孙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在当前的城市建筑给排水工程建设中融入节水技术,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对保护环境以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完善了建筑使用功能,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是未来建筑给排水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2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给水设施压力过大
受供水距离和建筑高度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供水压力是不一样的,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供水需求,往往会提高供水压力,为水资源的长途输送提供足够的动力。这种做法虽然在很大程度为人们用水提供了方便,但是却缺乏对整体供水情况的考虑,没有意识到供水压力对距离较近地区的影响,造成给水设施压力过大,对距离较近地区进行供水时,其水量和流速都会高于正常状态,引发超压出流现象。给水设施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会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合理、水资源浪费,对城市供水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造成严重影响。
2.2排水系统不合理
给水系统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环节,但是当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时,往往会引发二次污染问题,导致大量洁净水资源无法使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排水系统和给水系统是相互关联的,排水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将废水、污水进行排除,而给水系统是提供洁净用水,如果排水系统不合理,废水以及污水很容易对给水管道造成污染,导致供水质量不满足用水标准,无法正常使用,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2.3漏水现象严重
当建筑给排水工程管道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泄露现象,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很多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时缺乏对管材质量的把关,管道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使用寿命较短,在投入使用后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进而引发给排水管道漏水问题。而且建筑给排水工程属于隐蔽性工程,当管道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是很难被及时发现的,还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影响;同时漏水管道的维护难度较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管道漏水现象。
3基于节水理念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
3.1给水节能
节水理念在给水中的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进行供水时按照供水压力的不同,将城市划分成多个供水区域,一般情况下的供水压力为0.2—0.4MPa,供水压力会随着供水距离的增加以及建筑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大,在设定供水压力的时候,应该对供水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当常规供水压力无法满足供水压力需求的时候,可以采用二次供水加压方式来保证水资源的正常供应。当供水地区水压比较稳定,常规供水压力便可以满足供水需求时,为了避免给水设施压力过大,造成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出现浪费现象,可以采用无负压供水方式,还不容易出现二次污染现象,同时能够节约部分工程资金。
3.2使用节能设备和新型能源
加大节能型卫生器具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将各种节能设备运用到建筑给排水系统中。选用性能良好的管材和阀门,提高给排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能够防止管道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延长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使用寿命,有效避免了漏水现象的发生。充分利用新型能源,将太阳能热水与节水技术相结合,优化给排水系统供热方式。
3.3避免二次污染
引起建筑给排水系统二次污染的因素主要包括供水压力、输送以及储存方式等,将变频调速泵应用于系统中去,改变传统水箱供水方式,能够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更加合理,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污染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供水方式相结合方式,将多种供水方式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并且加强对材料质量及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做好管道定期清洗工作,保证供水不会被污染。
3.4完善热水循环系统
热水循化系统是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更好的节水效果,需要对热水循环系统进行完善,保证冷热水进水压的一致性,结合建筑特点和当地的经济状况,选用更加合适的循环方式,常见的循环方式主要有立管选混合支管循环,通过对建筑给排水工程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佳循环方式,在降低工程成本的同时避免出现冷水浪费现象,节约建筑用水。
3.5充分利用雨水
雨水也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在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时候,要将雨水的收集与处理技术考虑在内,通过给排水系统能够完成对水资源的收集,然后再对其进行净化处理,提高雨水质量,净化处理后的雨水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比如城市绿化、冲洗厕所等,能够节约大量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用水紧张问题。
3.6提高废水利用率
建筑废水很多都是可以进行二次循环利用的,其水质质量处于自来水和污水之间,利用相关技术可以提高废水质量,使其满足多方面的用水标准,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可以用做清理厕所等。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建设中,需要将废水回收及利用考虑在内,提高废水的利用率,很多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环节,可以用处理后的废水来代替自来水,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结束语
节约用水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必要措施,是当今时展的主旋律,只有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将节水理念落实到实际建设中去,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将节水技术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工程建设中,是对给排水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水压力,能够推动建筑事业朝着更加健康、节能的方向发展。
作者:何楠 单位:雅克设计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红.浅析基于绿色节能节水理念的建筑给排水设计[J].建筑.建材.装饰,2015(7):53.
[2]张婷.论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理念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
[3]翟笃荣.节水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