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思考

摘要:针对现有“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微课在高职院校“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互联网+”背景下“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研究对信息时代加强课程教学新模式,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康复工程技术”课程;微课

“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及康复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等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对假肢技术、矫形器技术、其他康复辅助工具的概念、分类、适应症、结构、运动力学原理、诊断、制作和检查要点、选配和使用、评价等进行系统深入的认识[1].课程中的知识点十分繁琐、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随着网络平台及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以移动通讯和教学资源共享为依托的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渐应用,其中“微课”以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新为主要特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备受学生欢迎,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应用热点[2].教师利用“微课”创新教学模式,分解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将内容精细化、目标明确化,力求最短时间内呈现最精彩的内容[3],创设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用情感活动加强认知活动,加深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解决“康复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困境.

1“康复工程技术”课程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如图1所示,“康复工程技术”课程由康复工程学和康复工程产品两部分构成.随着科技发展,康复医学内容的丰富和工程技术的提高及人们对生存状况和生活幸福指数增高的需求,它的内涵、外延和理论框架也不断地拓展、演变,其领域主要面向功能障碍的疾患人群.“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是集医学、工程学、社会心理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构成框架如图2所示.它的理论框架从最初的医学、工程学到后来介入的社会心理学等,再到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科学等的广泛深入应用被赋予新的内涵[1].

2“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

目前,“康复工程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知识框架完整,信息量大,教师易于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授课,为国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康复工程技术”师.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1)课堂时间较长,信息量大,研究证实,学生最佳的专注时间大约为10分钟,超过这一时间段则注意力下降,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减少;(2)时间固定,时效性差,课堂授课,集中于教室,且多在固定时间进行,但是个体的学习兴奋时间点不同,许多学生正课时间犯困,学习效果差;(3)复习手段受限,遗忘率高,课堂授课结束后,学生复习则主要依靠书本或授课的幻灯,随着时间的延长,复习效果越差,遗忘的知识点越多.而“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弥补上述缺点,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4].

2.1创设情境,加强记忆

在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感知形成信息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五大感官中,视觉是人们认知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视觉占60%,听觉占20%,触觉占15%,味觉占3%,嗅觉占2%,近三分之二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5].视觉是人们感知、接受外界信息的最常用器官.所以,图像显示信息成为多媒体信息载体中呈现内容的最重要方式.如“康复工程技术”课程中的“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教学中,利用“微课”视频显示授课医师给截瘫患者检查、配带助行器操作的过程,配合视频中的讲解及患者的表现,学生很容易深刻地记住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正负极的安置点及正确的操作流程等.

2.2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相比语言文字的传授,通过视频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康复工程技术”课程中最基本的矫形器的制作要领和检查要求,它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微课”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其操作流程和规范要点,视频观看实景操作,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会将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给予强调.学生再结合教材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实践能力.

2.3利用灵活学习时段,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甚至平板电脑在大学生中使用率非常高.将“微课”资源下载到手机或电脑终端,针对课堂中没有理解或掌握的概念、操作等,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任何能够使用移动终端工具的地方学习,并且可以重复观看.

2.4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习质量

“微课”可以视作一种模块化的整体.“微课”中的教学材料,如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意见及专家的建议等,形成主题明确、类型丰富、结构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同时“微课”通过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营造出一个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3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3.1注重“微课”视频设计和制作,提升教学质量

根据“康复工程技术”课程的具体特点,做好“微课”的制作准备,才能利用“微课”提高教学质量.(1)在制作“微课”之前,需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明确“微课”制作的目的,针对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微课”中所含的知识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课”视频设计,视频集中体现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热点,不能选题过大,要合理.但对于内容结构复杂的知识,不宜为了制作“微课”而将该知识点过度划分,使划分后的知识点缺乏连贯性,成为知识孤岛.例如助行器教学中,列举拐杖的种类有手杖、前臂杖、腋杖、平台杖和人性化可折叠式拐杖等的使用方法案例之后,可以提出问题:这些辅助器具都有什么特点,使用中有什么注意事项,其如何进行选配.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获得更多的知识[6].(2)在制作“微课”时,还需考虑时间因素,讲解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单个知识点准确地理解.例如,对助行器原理的知识点讲解时,可把举重员起举的动作、我国古代妇女裹足等问题作为“微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迅速掌握其知识点.(3)在设计好“微课”内容之后,可以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微课”录制,制作过程中须注意视频的像素大小,并制作成合适的视频格式,使“微课”的内容能得以清晰、顺畅、方便的播放.

3.2设计“微课”教学的应用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当“微课”制作好后,可在一部分授课班级进行试验,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反馈,适时完善、改进,然后加以推广实施.如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群,微信等环境,在上课前1周左右将已经完成的“微课”视频给学生,以促使学生提前自学“微课”资源,了解授课知识内容;在课堂上针对“微课”资源进行课堂提问、解惑、答疑,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课程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内容,不断反复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可以对“微课”视频发表自己的建议,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微课”内容的设计,使“微课”的内容符合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康复工程技术”课程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及边缘技术学科性要求学生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已学的多学科知识,去解决临床康复中出现的情况.因而,在“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中解决好医学和工学合理结合的问题才是关键点,也是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吸收、消化、融合国内外的先进理念,把握课程教学内容,统筹教学方法,理顺临床康复治疗与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的渠道,搭建它们之间的桥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服务对象在临床康复中产生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康复工程设计,打破医学和工学合理结合的瓶颈.同时,突破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的矛盾,从而解除传统教学中信息传输及时空限制,学生不易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和理解的限制,达到教学创新[7],解决单纯具有工学知识背景或医学知识背景的学生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恰当地传授康复需求分析所必备的感觉与运动控制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康复工程产品评估的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和人对接,和社会对接,和临床过程对接,和先进技术和手段对接,和行业准入对接等五个对接”[6,8],从而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处理与专业相关的临床实际问题.

3.3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入学学生存在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明确,并且接受了相当数量的文科生及部分“三校生”,使得高职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等困境,这样如何培养学生成为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高质量综合素质的人才,是当代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教师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兼顾每个学生,探求满足适合大众学生的教学模式,达到因材施教,创设“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微课”模式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中心”观的现代教学理念[7].在“康复工程技术”课程中,如脊柱矫形器的教学内容,教师利用PPT式“微课”,通过文字、音乐、图片等多媒体信息载体,经PPT演播转换成为视频格式,在十分钟时间以内完成[9],有针对性地呈现示教片段,配合文字补充说明总结,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板书设计.对较低层次的学生,利用碎片教学,反复学习等含有传统教育模式成份多的方式;又如助听器内容的教学中,关联到电路反馈特点、声学、解剖学等基础知识内容,教师研究、制作讲授式“微课”,由教师依据课程目标要求,针对课程中相关知识点设计规划,遵循模块化次序实施授课拍摄,通过后期处理,形成控制在十分钟内的“微课”动画演示,形象化地展示其内容,使抽象的理论得到生动、直观地呈现,学生易于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较高层次的学生,可借助翻转课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讲解视频,利用上课时间与教师互动,增加了学习的深入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4结束语

“微课”有时间短小、内容精悍、便捷使用等特点,并且围绕某一问题或知识点进行解析,不同于传统的视听教材,使学生的交互式学习得以真正实施,达到个性化自主学习.它给“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科学合理地对“微课”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规划,恰当地选择“微课”教学内容,明确实现“微课”达到的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平台优势,给学生提供有趣、有效的“微课”视频,使学生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了“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陈军 刘思强 马志元 李亚军 张柏林 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