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信息化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信息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信息化研究

摘要:以专业课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合理使用为研究目的,通过头脑风暴、各类调研、实验教学等研究手段和方法,针对信息化技术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应用于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应对措施等展开分析,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信息化技术为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育平台资源和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当信息化真正进入课堂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磨合与深入,找到适合专业发展、课程设计的信息化技术是本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信息化

0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泛到精,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探寻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行业发展的途径。

1信息化技术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实施课前、课中、课后教学

学院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采用“2+1”培养模式,两年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建筑装饰工程领域的多门专业课程,并达到基本岗位能力目标。这对于毫无专业基础的学生来说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对于教师则是巨大的挑战。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将提高教学效率,课堂的45分钟,将转战成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45分钟+N”,利用翻转课堂、慕课的新兴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环节,而非基础教学。

1.2教学中重难点问题采取直观教学,达到易学、易懂的目的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到很多施工过程、施工节点等专业性强,但不易在课堂上表现的内容。按照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和文字形式的展示,并不能直观告知学生所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和操作技巧。为此,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引入,将改善教师不能实地展示,学生不能实地参观、操作带来的教学问题。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动画、动图等手段,将现场搬入班级,用信息化辅助完成重难点的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教师讲授起来更直观,学生易学易懂,达到教学目的;也可通过视频连线等在线教学服务,让课堂与施工现场同步切换。

1.3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由被动听到主动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课堂主导,在现代教学中,学生为主导。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养,同时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养成终身学习,是一个优秀职业人的基本能力。在高职教学中,必须将学生的角色进行调整,让他们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指引学生完成一项项学习任务,通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很多同学的学习态度都有了转变。这种态度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信息化技术的引入,课前、课中、课后每个教学阶段,通过信息化手段的介入,让很多学习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而年轻人对数字媒体的热爱也助力课程教学开辟了新的模式。

1.4寓教于乐,开拓教师教学思路,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益事。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直面化、简单化;对学生的学习监控更加及时有效,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手段第一时间解决,免去了见面沟通造成的时间延迟;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让教学资源更广泛地得到共享,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思路。学生从聆听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对书本内容的学习,逐步分散到实体课堂外的网络中,在线课程将实现学生们随时随地学习;智能搜索引擎,让急于解决的问题,快速得到处理;学生除了学习国内的专业知识,也可通过网络了解国际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在建筑装饰工程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靠体力完成的工作逐步被现代化的手段代替,这些手段的支撑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既能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可扩充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教与学不只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也可转变为学生“教”和教师“学”。信息技术让知识的类型和内容无限扩大,学无止境适合当今的任何一个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适合于现在的我们。

1.5与行业信息技术接轨,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变化

建筑装饰工程行业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BIM技术的应用,让可视化工程在建筑装饰行业领域得以实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进入课堂,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到最前沿的资讯、最先进的技术、最高端的工程。让学生从主观认识上及时更新对所学专业的定位,为两年后的企业实习及未来择业与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2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的现状

2.1缺少同步性和针对性

信息化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帮助,但点对点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却很难实现。根据专业性质、课程性质的不同,所采用的信息手段也多种多样。繁复的手段必然需要多种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支持,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端的设备,对于一般高校来说需要很长的申报和采购周期,而信息化技术的更迭却速度惊人,这种不同步性造成了很多设备和仪器,不能在第一时间发挥它的作用,甚至造成浪费。另外,同种信息化手段,根据不同的使用者需求,所运用的技术也可能存在着差异性。如计算机实训室的建立,就会出现不同专业对电脑配置的要求不同,安装的软件不同,不同软件间可能会造成某种冲突。因此,共享式信息化技术与特定化信息化技术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有所区别。

2.2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中很多重难点问题的讲解,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熟练掌握多种信息化手段。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在接受信息化手段的过程中要付出很多努力,克服一些困难。

2.3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碰撞

年轻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强,掌握的手段较多,但教学经验并不丰富。一味地依赖信息技术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将会适得其反。如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让教师渐渐忘记了板书的书写;手机的出现,让学生渐渐的忘记了笔记的存在。这种信息化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信息化技术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利器,但如何使用还应该结合课程性质、学情分析、课程设计等多方面内容综合而定。比如,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施工工艺课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施工过程,但这种视觉体验是永远也无法与实际操作带来的感知体验相比的。

2.4学情分析不到位,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无计可施

学情分析将成为所有课程教学组织的基础。不同的学情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千万不可盲目地对学生进行感知评价。有些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等特点,推断他们对所有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差,因此信息化技术被视为无用的、影响学习的、耽误时间的教学手段。而有些教师将高职学生视为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以自己的接受能力去衡量学生的能力,应用先进的、高难度的信息技术去引导学生,这种过高的预判,同样造成教学效果的不良反应。

3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3.1明确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于专业课程的具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实施

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课程中需要大量的、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如软件类课程、BIM(建筑信息模型)课程、工程预算课程等,基本上会以信息技术为主体授课,因为过程及成果的展示必须通过信息手段呈现,这些信息技术是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有些课程,如施工类、制图类、设计类课程,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配合传统教学模式同步开展,此时的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教师更好地表达课程信息,并且此类信息技术是不需要学生掌握或是可以部分掌握的。因此,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选择上要以课程的基本性质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2信息技术分层级推进,“难、中、易”以适应不同教师的接受程度与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职校园里的全面铺开,为教学提供了便捷与帮助。但高端的技术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还是陌生的领域,他们需要时间去了解、去学习、去实践,而这个过程对于部分教师将是漫长的。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根据课程的性质而有针对性的选择外,还应该结合教师自身情况而定。如目前流行的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10分钟的微课,教师需要付出的工作量却不只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除了精心备课、准备脚本、素材外,还需要有专业的团队为其拍摄和后期处理,可以说以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耗时耗力,让很多教师只能将慕课、微课等作为展示教学能力的一个作品,并不能普及到日常的教学中。但是,让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对于没有专业后期制作团队的教师,又该如何实现视频教学、远程教学呢?我建议可以选择较为容易实现的手机短视频等形式,实时录制,不需要修饰,只需要展示教学中需要重点表述,但又无法讲明的知识点。信息技术不一定是高深莫测的,任何人可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性地选取,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教学奖项,而是将它真正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3.3加强课前学情分析,了解课程学习目标、性质,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在实处

教师传道解惑,而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他们的学生时代的教育形式与现在的教育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因此,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做好课前的学情分析,是教学的第一要务。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明确课程该如何讲、课堂教学该如何组织。

3.4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利弊,应相互配合

信息化教学理念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单项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两种教学模式,各自有优势与劣势。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一味的依赖会使课程知识体系不连贯,知识碎片化。另外,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整体要求普遍较高,对学生的基本素养要求较高,如使用手机参与课堂教学,是便于课堂组织的好事,但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会有用手机玩游戏等不符合课堂教学纪律的事件发生。传统教学的优势是教师容易掌控课堂秩序,讲解的知识体系较为连贯,层次递进。但问题也很突出,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角,往往忽视了学生们的接受能力,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学习底子较薄弱,课堂上填鸭式教学无疑让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现代教学中信息化与传统教学应相互配合,根据课程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如建筑装饰法规课程,所涉及法条多、较为枯燥,教师在课前部分可通过信息手段推送与知识点相关的有趣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的自学工作;课上学生由于通过案例和搜集资料已建立起对本课知识点的基础框架,教师便可对其进行深入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可采用分组、分角色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法律条款的印象;课后,通过更有难度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3.5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让前沿技术走进课堂

信息化技术除了辅助教学使用外,还有部分技术是目前建筑装饰工程行业普遍应用的。因此,要求教师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最新动态信息。学校和专业与企业要加大合作力度,让企业优秀人才成为学生们的校外导师,将先进的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专业前沿,拓展视野。

4结语

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与学生接受能力、职业发展需求接轨。应用先进的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师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教育者所追求的,但目标的实现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付出。信息化技术在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仍然处在探索阶段,从最初的盲目跟从,逐步走向了理性的选择。选择适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技术才是适应专业发展、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孔祥峰.信息技术应用施工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2]裴斐.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研究[J].南京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9.

[3]李莉.信息化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9,4.

[4]姚素玲,鲁艳丽,赵艳.信息技术在《建筑结构抗震》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教育创新,2006,16.

[5]何伟军,陈振奇.电子信息技术在装饰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家居,2019,4.

[6]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陶然 裴斐 朱鹤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