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技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路桥工程技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路桥工程技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区域内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沿线国家的建设规模大,人才需求也大,这对学校培养知华友华懂华爱华的路桥建设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分析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编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培养过程的涉外程度、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

1“一带一路”背景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意义

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决策。这一倡议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东中西互济、海陆统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世界繁荣发展与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为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进行,需要本国专业技术人才的群策群力。同时,拥有一批专业型知华友华的国际交流路桥建设人才也至关重要。人才交流是国家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民心互通的重要途径。我国现有较健全的国际人才交流运行体制,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对等沟通。教育部于2015年3月16日了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信息,数据显示:在2014年,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164394人[2],其中职业教育交流人才不在少数。因此,如何培养路桥建设国际交流人才,使其掌握专业技能,为我国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交流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一方面决定于其群体特殊性。另一方面,注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特点也使其与其他人才培养有所差异。如何在国际交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质量和数量并重,探索出满足其自身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目前,针对职业院校,尤其路桥专业国际交流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鲜有涉及。因此,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行职业院校路桥专业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2“一带一路”倡议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国际交流人才的创新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政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贸易等诸多方面。其发展阶段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如果不连不通、连而不通、通而不畅就将对深化区域合作构成障碍。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2020年,亚洲各国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累计约为8万亿美元,其中68%为新建项目,32%为更新维护项目[3]。为保证这些项目的建设顺利完成,需要数以十万乃至百万计的公路、桥梁等产业的工程建设技术技能人才[4]。工程建设各行业技术人才中,尤以道路桥梁技术人才需求为多。这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路桥专业”)职业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培养服务“一带一路”沿线的路桥建设人才,学校的培养模式就是关键,而单纯的培养技术型人才,在国际复杂的形式下,已经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这就对国际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创新要求:一是应对国际工程项目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跨文化技术交流能力和全局性的国际化视野;三是丰富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四是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了解我国及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复合型、专业型知华友华的国际交流人才。

3“一带一路”背景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

3.1制定优质的路桥专业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方案

优质的国际交流生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有效保障。

3.1.1路桥专业的国际交流生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

(1)坚持知华、友华、懂华、爱华的教育宗旨,摈弃只学技术,不懂对华礼仪的教学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国际交流生的品德培养,服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发展。(2)坚持多元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以国际交流生多元智能发展为目标,更加关注国际交流生发展多路径成才需求,推进国际交流生既掌握本专业技能,也能与国内相关专业技能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3)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国际交流生,在招生、培养过程中,要深度融入交通行业产业链,突出交通特色,与国内知名施工企业深度合作,让国际交流生掌握国内的一线施工技能,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

3.1.2确定路桥专业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良好素质道德和创业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土建施工和现场管理能力,有良好的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一带一路”交通基础建设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国际交流人才。

3.1.3构建路桥专业优质的国际化课程体系

路桥专业国际交流生的培养,既要有中国职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又要兼顾国际化的教学过程。课程体系要包含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等多种模块,并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以开阔留学生的视野。3.1.4路桥专业国际交流生技术能力培养路桥专业国际交流生培养,同样需达到以下技术能力要求:道路、桥梁工程土建施工、勘察测量、试验检测、路桥工程施工组织、质量控制、计量支付等。对应的工作岗位、课程设置和能力要求见表1。

3.2打造路桥专业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要培养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路桥建设人才,拥有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基础和根本。要通过引进高水平大学、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自己现有教师队伍,送教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交流,掌握地方文化和技术技能;增加在一带一路沿线施工企业工作的兼职教师,用他们经验和技术,为学生上好课。同时引进国外优秀师资,邀请国外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开设讲座。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素养和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国际化思考问题的能力。

3.3开发国际化的教材,让路桥专业国际交流生享有国际化的教学资源

走出去、联合“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通过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开展联合设计教学活动,如跨文化的交流讲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院校开设在线课程,通过贵州在建的大数据和云技术构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课程框架,优化课程结构,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享有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4联合国际化施工企业,为国际留学生提供更好的“校企一体、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从“中国化的全球化”迈向“全球化的中国化”,建立中国与世界深入而全面互动的新途径,具有更大的未来担当[4]。施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路桥专业的国际交流生,他们懂当地文化,又对华友好,还掌握技术技能,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对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施工企业帮助很大,能促进施工进度,传播中国文化。路桥专业国际交流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企一体、任务驱动”,继续践行“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在巩固壮大校内产教实体基础上,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术研发推广等校企深度合作,着力“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进一步丰富路桥专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资源,逐步与跨国施工企业深度合作、共管共育国际交流生的长效机制。

作者:郭天惠 李再高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