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新工程教育新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有力地支撑,这对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时代下,工程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使工科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工科生成长为工程领域中的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文章从分析新媒体时代对工程教育的影响入手,对借助新媒体创新工程教育的新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工程教育;创新
我国现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等学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等学校总数的91.5%;高等学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三分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三分之一,毕业生超过100万,占全国本科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三个三分之一清楚地告诉我们,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的高等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意识。改进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这就对我们高等学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提升工程素质和创新工程教育理念,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严峻问题。2017年5月1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LINK2017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上指出“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因此,网络或者叫信息化,是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时代探索创新高等工程教育新途径十分必要。
1新媒体时代对工程教育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不仅能够丰富工程教育资源,而且还能够为工科生创建交互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对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起着积极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新媒体对工程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拓展工程教育实施路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在网上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络课堂等数据资源中随时随地获取工程知识,打破了传统教育环境下学生只能从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局限。在授课之前,学生可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源进行预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听课效率。同时,在工程教育过程中,学生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感到枯燥无味,而通过整合利用新媒体资源,能够搜集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工程实践案例,以视频影像资料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工程技术知识,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工程知识学习的兴趣。
1.2丰富工程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
新媒体时代具备信息量庞杂、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开放共享的特点,为工程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获取更多贴近实际的工程案例,让学生通过工程案例学习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了解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应承担的职责,促使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学生也可借助新媒体了解更多的工程实例,尤其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通过新媒体开展网络自主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积累学生的工程经验,使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顺利地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1.3增强工程教育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在工程教育中,借助新媒体技术能够搭建起师生交流的平台,实现教育的双向互动,有助于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工程案例讨论。在课堂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交流平台,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方便学生有效获取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新媒体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2.1系统性运用不够
新媒体的运用性不够是高等工程教育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一是教师的意识不够,认为新媒体技术就是片面的多媒体、PPT,对于新媒体技术缺乏充分地理解,认识不到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二是部分教师没有看到新媒体的多功能性,目前新媒体已经遍布人们的生活,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方式方法上,课堂教学将逐渐失去吸引力。
2.2课堂融合度不高
融合度是指课堂教学与新媒体二者的融合,这个问题是教育过程中难以发挥新媒体技术良好的促进作用的重要原因。新媒体技术是新兴技术,在教育行业使用的时间不长,普及率不高,教师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无论从具体操作方面或者是运用方面都有一定的问题,所以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与新媒体不能特别好地融合,而新事物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也需要一定的过渡过程,所以新媒体虽用于工程教育,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对于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的作用。
3借助新媒体创新工程教育的新途径
3.1借助新媒体转变工程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由于工程教育一直以来都在沿袭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应借助新媒体,转变工程教育观念。首先,在工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将一些典型的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并使案例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联系到一起,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让学生做出正确决策,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让学生将一些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案例带到课下,借助新媒体平台,与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从中获得答案。其次,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及相关的机构的联系,让他们为工程教育提供具体案例,并让学生借助网络了解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依托新媒体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的处理,如3D渲染等,使整个案例的展示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工程教育效果。
3.2借助新媒体创新工程教育方式方法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仍然沿用着灌输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无法实现双向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新媒体环境下,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工程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借助新媒体的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工程教育环境,依托微信、微博等媒体的相关功能,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资料,让学生用手机拍摄看到的工程实物,发到微信和微博平台,拓宽工程教育的内涵。其次,应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程教育当中,教师可借助新媒体的特点,让学生在相关平台上,就一些教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也可利用新媒体平台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借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最后,可结合工程教育的目标,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新媒体的海量信息,提升工程教育效果。
3.3借助新媒体丰富工程教育内容
工程教育课程应紧跟时展,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工程教育应借助新媒体平台,增加工程案例教学的比例,让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学习知识与技术。除课堂学习之外,工程教育还应当积极开展自学课程、网络课程学习,在教学内容上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新媒体时代下,部分高等学校开始引入慕课、网易公开课等新型的授课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这些授课形式拓展知识面,学习课本之外的知识,从而打破工程教育受师资力量的限制。
3.4借助新媒体构建工程教育新阵地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新媒体平台随之大量涌现,网络的普及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方便,新媒体的出现则为工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使新媒体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学校应对校园网进行逐步完善,使校园网站承担起教育的功能,并对校园网加以利用,开设子网站,通过相关内容和知识点开展工程教育。在具体实施中,可让学生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当中,增强学生对网站内容的认可程度。其次,加大移动终端平台的建设力度。手机这种移动设备现已基本普及,尤其是在4G时代下,手机已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交媒体平台。为此,可加强相关资源的制作、整合,并借助QQ号、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由此可提升工程教育效果。再次,要做好微平台的建设。微平台是对网络媒体和移动终端的补充,它以新媒体为依托,细化工程教育的内容,可针对学生反馈的意见,改进并完善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大幅度提升工程教育质量。
4结论
总而言之,高等学校要认真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对工程教育带来的机遇。在工程教育中,有效借助新媒体技术,革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使新媒体平台成为工程教育的新阵地,从而不断完善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工程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提高工科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焦新.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迈出重大步伐[N].中国教育报,2013.8.21(3).
[2]鲁元金.论新媒体在电子信息工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17(1):21-23.
[3]邱瑶.新媒体环境下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4]赵盼,杨挺.新媒体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研究———以“阳光工程”政策为例[J].教育导刊,2016(9):89-90.
[5]赵莉莉,杨晓东.二级学院工程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为例[J]北方经贸,2016(12):147-148.
[6]张立杰,徐琳宏.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5(4):54-55.
作者:赵莉莉 孙薇 刘柏森 王岩 侯晓力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