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是为满足培养市场竞争的人才必需的重要工程,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学团队,是教学任务高效完成的保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专业教育理论与教育规律研究。分析团队的师资现状,介绍团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在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付诸实践。给出适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教师;团队;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我国2005年开展工程教育认证以来,现有14000多个工程教育专业布点数,占高等学校专业总布点数的1/3,工程专业类在校生超过300万人,占全国本科总数的1/3,毕业生超过100万人,占全国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3。“工程教育占中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毕业生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样一个大团体得到了《华盛顿协议》的认可,不仅为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也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将真正走向世界[1]。”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将培养出面向世界的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标准,其思想和理念也是通过标准体现的。2014年国家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的要求。在这一标准中,师资队伍是核心,是实施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要求的关键[2];与学生的培养质量和达成程度目标的实现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团队的建设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工程教育认证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
1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及当前的团队教师状况
1.1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指出教师要有足够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教学水平与能力、工程实践经验、协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能很好地开展复杂的工程实践问题研究,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要符合专业教学的需要,要让工程教育走到工程的轨道上来。
1.2团队教师状况
1)工程实践背景不足。团队中的教师多是刚毕业的硕士、博士,他们大多数的人生轨迹就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他们在从事教学工作之前学习了较多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深厚,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没有工程背景。对生产设备及其技术改造、维修、更新情况了解甚少,难以适应培养和训练学生们的专业实践能力的需要,也难以完成“对学生进行各种指导、咨询、服务,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学生们的职业从业教育”,无法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2)企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不能满足要求。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要求企业、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团队中有企业、行业的技术人员,他们来到学校参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这些技术人员被聘为兼职教学人员,但数量较少,且流动性大,难以满足对工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要求。3)思想认识程度差距大。团队的发展目标不明确,有时为了应付各种评估工作需要简单组合在一起;团队教师的自我管理概念不强,没有明确的计划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思想上重视和关注程度不能满足要求,进而影响了团队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的持续性。
2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团队中的专业教师是课程体系的实施者,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特色、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的贯彻都是由教师完成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是为培养满足市场竞争需要的人才的重要工程,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学团队,是教学任务高效完成的保证,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团队以团队负责人为核心,以有效提高工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有效提高和面向职场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作为愿景目标。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团队负责人
团队负责人在团队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有丰富的教学、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能力,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能够在团队建设的各个环节中组织团结教师。在团队教学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方面,团队负责人还要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2.2团队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团队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实施者。在团队的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明确每个教师在教学质量提升中承担的责任,教师理解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责任,明确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会议、交流和研讨了解专业的工作要点和具体工作布置。通过课程研讨、修订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大纲,以及相应的交流会、教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熟悉和掌握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自己承担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关系,将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要求对应起来,从而理解课程所肩负的学生培养责任,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切实执行。教师从规范教学过程的每项活动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各类培训,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具有更加开放的教学观;鼓励和引导团队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与企业开展合作,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培训,获取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团队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学科竞赛指导;鼓励教师进行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项目设计,与企业及各类科研院所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建设教学与工程型的教学团队,有效提高教师们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能力与水平。同时,从企业、行业聘请热爱教育工作,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关注教学的同时,教师团队的建设也关注教师履行岗位责任,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争做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树立优秀教师的模范标兵。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此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实验室熟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青年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实习等教学活动。青年教师还承担着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指导。通过项目的实践,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也帮助青年教师从实际工程问题中提炼研究方向、积淀研究经验。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转变角色,过好教学关[3,5]。
2.3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围绕教学构建的教学团队,把课程教学作为核心,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团队建设过程中以学校政策为基础,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项目,引导教师要“讲好1门课,承担1项科研项目,服务1家企业,有1项特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确保每位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与其所承担的具体课程相匹配,为课程教学注入大量的工程实践内容,从而对学生培养形成直接有力的、可持续性支撑,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让团队的教师们站在学科的前沿可持续发展。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团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学支持着科研,科研引领着教学,两者有机结合,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4]。
2.4教师参与专业思想教育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专业认知指导,为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目标提供指导,为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进一步确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开设专业导论课,加强选课指导环节,为学生提供专业思想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的性质、特点、知识体系、历史沿革、发展方向、社会影响等相关内容。各门课程开设课程导论内容,介绍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能结合自己的爱好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在工程实践活动中进行专业认识教育,举办不同类型的报告会和讲座,开展专业发展教育,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强创新意识,提升专业素质[6]。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引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自我职业测评、专业技能素质拓展及就业、创业实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训练求职技能,鼓励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职业观,努力提高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专业教师在毕业设计、实习等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勇于吃苦,敢于攻关和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使学生接受更多的指导服务[7]。
3结束语
教学团队建设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后台支撑。通过团队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形成相互依赖,具有特定教学目标,治学严谨,师德高尚,面向生产一线,熟悉现代工程技术的教学团队。建成一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有利于教师们职业发展的国际化教学团队,实现教师发展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晋浩天.工程教育认证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光明日报[N].2013-11-27.
[2]李漫.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3]李敏,肖瑛,张俊星,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5(5):14-16.
[4]李敏,张俊星,陈兴文.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就业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0(6):17-19.
[5]胡顺仁,赵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探索[J].武汉大学学院(理学版),2012,58(S2):130-132.
[6]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9.
[7]杜春慧,吴春金,吴礼光.创新教学思路,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高教论坛,2010(12):59-61.
作者:张荣沂 刘财勇 齐建家 徐莉 马慧良 耿瑞光 李伟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