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企业虚拟班工程教育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实践企业虚拟班工程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实践企业虚拟班工程教育分析

摘要

针对工程教育中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通过工程能力提升新模式,探索了解行业、认识不足、完善规划的工程教育新途径。侧重描述了软件工程专业企业虚拟班的培养思路、培养目标、具体举措,以及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阐述了企业虚拟班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实际方式。最后,针对企业虚拟班的工作实践过程,展开思考。

关键词

软件工程;企业虚拟班;工程教育

面对就业困难与企业人才荒起的困境,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要求,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大力改革,企业要深入参与人才培养,贯彻产学合作,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参与的原则,实施工学交替,定岗实践的方法,建立起培养适合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新模式。但是现阶段的措施大体以企业专家讲座、企业参观等几种方式为主,比较侧重临时补充或者就业实习为主,无法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效果和覆盖面也就大打折扣。为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企业行业进行无缝对接,启动企业虚拟班计划是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出路。

一、企业虚拟班的培养方案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和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在不脱离学校教学体系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学生培养方案和学生知识体系,按照专业方向同相应企业联合制定不同的培养内容。

1.企业感知。

开展暑期调研,如到公司参观,在企业进行开班仪式、了解企业文化、进行企业开发流程讲座,开展行业调查、素质拓展社会公益活动;熟悉企业文化,增强虚拟班级团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感受企业、行业环境和氛围。

2.基础补充。

安排相关由企业导师承担讲授的集训课程(课程培养方案由企业和高校共同制定),课程内容可以围绕企业文化及制度、项目开发管理、企业前沿研究开发等方面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为自身职业规划、学习和素质训练计划助力,补充学校课程短板,加强专业基础。

3.校内实训。

以校企联合平台为基础(依托联合实验室),开展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的学生校内实训。课程设计由企业导师命题,课题具体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和学科背景。命题题材可包括:企业预研项目、企业已完成项目、企业开放平台等。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运用能力,熟悉工程项目开发流程、提升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组织协调等素质。

4.校外实训。

以企业平台为基础,以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主,让学生实际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配对指导,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制度及体系等,课题具体结合企业导师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了解和企业主流发展方向。使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了解本身不足、加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训练。

5.校外实习。

以企业实际岗位为依托,开展企业定岗实习,实习形式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项目研发为主,让学生作为实际公司实习员工,带有任务性的进行工程训练,进一步熟悉企业开发流程、提升工程素养、提高职业素质,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

二、企业虚拟班的主要措施

1.培养全过程由企业和高校共同管理。

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定期举行工作小组会议,总结上一阶段工作,反馈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完善下一阶段工作内容。设立班主任、学生干部、企业导师、专业导师等角色,并明确角色职责,规范管理,形成完整的质量监控机制。

2.企业导师制。

为每个企业虚拟班按照学生人数确定企业导师,遴选资深工程师、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作为企业导师,与学生形成一对一(组)的师徒结对,形成常态交流、指导的模式。作为考核人员参与企业虚拟班学生的阶段性考核。

3.建立学生选拔和退出机制。

采取企业宣讲、自愿申请、评审委员会评审进入的流程,考核合格者进入企业虚拟班,并承诺遵守企业虚拟班的学习和管理制度。在学期或者学年末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评估,采取退出机制。

4.建立激励机制。

企业虚拟班所有平台、师资、教学等资源无偿使用,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立企业奖学金,表彰学习、实践、文化、德育、学生干部等表现优异的学生。设立助学金,帮助经济困难同学,企业导师通过多种方式关心和照顾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三、对企业虚拟班的思考

1.工程教育中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如果在团队协作、人际处理、沟通交流、组织协调能力、文档写作等方面具备较高的素养,在后续的职业发展就会如鱼得水。因此,在企业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团队开发实训、项目申报文档撰写、申报答辩模拟、可行性论证等方面都应进入培养方案。

2.高等工程教育与企业的人才联合培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高等院校的优势在于科研、学术、教学,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环境,培养的人才也就意味着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同时,企业也会感到招聘的人才很难适应企业的环境、岗前培训过长。尽早地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会是学生更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开展学习和工作实践,为学生成才奠定时间和专业基础,但是缺乏对行业、产业了解的职业规划是空中楼阁,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因此,开展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通过企业虚拟班的全过程参与,学生在就业竞争力、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等得到了有效锻炼。

第一届毕业生的初始年薪达到了10万以上,录研的学生也均获得第一志愿导师的认可,给予录取,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探索,该模式还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期望会成为一种工程教育改进的新途径。

作者:吴祖峰 张诗晗 魏娟 邱实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学院工程教育研究,2014,(01):12-23.

[2]王芙蓉,聂邦军,杨雪梅,徐肯堂,段金莉.校企联合培养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4,(0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