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机械设计实训教学工程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设计题目单一,仅局限于带式运输机的减速器,容易产生“优代差,差抄优”的不良局面;2.实训时间安排短,学生普遍反应时间不够用,经常通宵达旦且来不及思考就去完成实训任务;3.由于缺乏减速器实物的装拆实验,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对设计的减速器结构似懂非懂;4.实训应该是解决综合性问题的一个过程,但从头至尾学生绝大多数时间花在手工绘图上,手段单一,显然不利于其今后从事现代工程设计工作;5.忽略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的热情得不到激发;6.忽略对学生职业道德情操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缺失,团队协作意识匮乏;7.实训过程中的出勤率低,部分学生认为实训可以不来教室;8.实训成绩考核仍按平时和最终3:7权重比例评定,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全程监督,很难正确评价学生能力。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1.分层教学法
以往的实训常以8~10人为一组,成员按优差搭配,每组均选用相同或相近题目,不但容易造成相互抄袭,而且选题的单一化不利于优生设计水平的充分发挥。因此,可采用分层实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成绩与能力,将学生与实训设计题目进行分层,如学生成绩好、能力强的组,分配压碎机中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题目或与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贴近的题目或与企业设计需求相关联的题目,而学生成绩差的组,分配提升机中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题目,这样可以避免“优代差、差抄优”,同时保证每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训任务中。
2.任务分割教学法
以往的实训常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时间为1-2周,实训中学生普遍反应不能应用自如,甚至已忘记设计任务中出现的理论知识点,影响了实训进度。为避免上述现象,可将实训任务分割成六大模块,即①带传动设计;②齿轮传动设计;③轴系设计;④联结件选择;⑤箱体设计;⑥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六大模块各自含有不同的具体工作任务。把这些涉及不同章节的工作任务贯穿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设计任务在新课开始前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学习时就有了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实训时可以把每个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做到按时按量完成实训任务。
3.实践教学法
实践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以往的实训很多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减速器结构似懂非懂,实训效果大打折扣。为让学生对减速器的结构、形状及装配关系有个感性认识,有条件可以带学生去减速器生产厂家现场参观或安排一定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装卸减速器,在一定程度上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4.现代设计软件教学法
实训涉及理论计算、结构设计等问题,指导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引入现代仿真设计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理论计算是完成设计说明书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Matlab解决计算问题,即编制Matlab计算小程序,既省时间又能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其次,学生将Solid-works、UG等三维设计软件运用到实训过程中,可以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对自己的设计结果进行虚拟验证并不断修改,提高机械产品设计的能力。
5.创新教学法
十分有必要让一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大胆创新、自主选题,如选择公交站台上的动态广告牌、冲床传动装置及车床进给箱等设计题目,不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为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选拔更多优秀参赛学生。
三、管理及考核
1.学生平时管理
针对部分学生生活作风懒散,实训进度缓慢,可以制定实训教学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登记表。这种过程性考核可以全程实时监督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设计进度。
2.成绩评定
将传统的由指导老师一人给定成绩的方法变为由指导教师、小组组长组成二级成绩评定机构进行评定,考核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最终成绩由职业素养考核(25%)、过程性考核(45%)、实训报告或作品(30%)考核三部分构成。其中,职业素养考核贯穿在学生实训全过程,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协作精神、安全常识、操作规范等内容,这些与实际工作中的责任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息息相关。过程性考核所考查的学生出勤率、职业技能、自学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等,同样贯穿于实训全过程。
四、学生评价
将基于CDIO-EI工程教育模式应用于我校13级数控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为了解他们对该教学模式的反应和评价,学期末发放了调查问卷。13级数控专业班级共64人,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无记名问卷62份,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养有帮助。
五、教改的必备条件
在CDIO-EI工程教育模式下,工程教育从强调理论知识变为知识和工程能力并重,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懂专业理论知识又要会实际操作,而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加大对校内实践场所相应硬件设施(内燃机、汽车转向系统等)的投入,拓宽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并积极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化工作任务。
作者:陈云 单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