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外工程教育及工程精英教育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俄罗斯工程教育及精英教育理念基础
(一)俄罗斯工程教育史简述
苏联(1922-1991)时期继承了俄罗斯帝国技术教育体系,俄罗斯联邦(1917-1991)只创办了一所全新技术大学———莫斯科矿业学院。此时,在物理数学系和工程大学的学生人数略高于革命前水平。工程教育体系得到承袭并继续发展。1930年的教育改革是解散老院校,在其教研室和系的基础上成立多科学校,按速成教学大纲批量培养窄口径人才。与此同时,苏维埃政权禁止“剥削阶级”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同时限制家庭对教育的影响,而沙皇政府在后20年是鼓励父母参与教育的。20世纪30年代,苏维埃政府意识到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的危险性,其原因是中学阶段的教育没有提供足够数量的知识,没有彻底解决为技校和高校培养掌握基本科学知识的人才问题,随后恢复了考试并取消了进入高校的阶级限制。苏维埃政权在教育领域的成果与恢复教育传统有关,首当其冲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教育领域,以此来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20世纪前20年,俄罗斯工程教育实现了决定性的突破。此时正值俄罗斯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教育的繁盛时期,形成了俄罗斯独一无二的“物理技术”教育模式。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的专业人员把复杂的数学方法和成果应用到理论物理、机械、化学和生物学领域解决具体问题,进而形成了应用科学领域,建设相应的实验室、研究所等。俄罗斯研究基础科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中心是彼得堡工学院、彼得堡电子技术学院、尼古拉海军学院、基辅理工学院、莫斯科帝国技术学校等,这些学校建有大型实验室,从事机械、材料科学、电子学和船舶制造领域的研究。有些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些科学教育中心教书或学习,有些后来创建了科研所,对世界科学和工程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俄罗斯工科类大学所有教师除了纯粹的理论研究,还要为国家需求和工业发展进行实践研究。1916年,俄罗斯最终形成了“物理技术”教育模式,即运用现代数学和物理方法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把工程、工厂的方法“搬”到科学实验中。“物理技术”对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和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随即出现了工程精英专业———物理工程师。俄罗斯工程教育的“古典概念”发展于18~19世纪,达到巅峰是在20世纪初,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俄罗斯工程精英教育理论
1.精英教育理念21世纪工程师应具备创造性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善于在紧急情况和不规范条件下做出判断,清楚科学技术发展、科技进步的基本方向和趋势,掌握生态生产和环境的工程保护方法,不断完善专业和个性,具有高度的沟通能力,崇高的道德立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2.精英人才培养确定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即培养精英人才过程的组织方法论。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科学认知方法。大学科学教学与其说是传递知识,不如说是教师阐述科学知识,不仅仅是向学生阐述研究结果,而是展示如何得到这些结果。讲座的形式能激发学生对教师阐述问题独立研究的欲望,对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度。这类讲座和课堂讨论课相互补充,吸引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传统的讲座和课堂讨论形式无论在低年级还是在高年级都应该进行,但高年级的课程应更具个性化,包括在教师监督下的大量独立工作。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应该由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和科研资料)和个别课程工作大纲、基本和补充教材参考书等作保障。高年级学生在完成独立研究时能访问局域网和互联网,专业文献———专题学术著作、科技报告、期刊文章及会议资料的查找具有特别意义。
二、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工程精英培养经验
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确定了精英人才教育模式及实现路径,即培养开发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两个专业高年级学生平行教学,组织国际“融合”教育,系统培训担任工程课程的教师。
(一)确立精英人才教育模式
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主要培养学生获得“开发型工程师”和“研发型工程师”的技能,教学主要任务是深化已有并获取工程领域的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获得从事科研工作的技能。精英教学是依据个性化教学计划进行的,核心是完成基础或应用研究、工程设计或其他创造性工作形式下的技能性工作。教学计划中也包括传统的课型(讲座、课堂讨论、辩论),介绍行业科学与实践最新成果及掌握专门数学知识、科学实验方法等,最近几年在教学计划中补充了心理教育学系列课程、交际方向课程及社会人文学系列课程。技能性工作可以有两种类型———新型工程研究和解决科研问题。工程研究应该有实践价值,可以包括发明新型原装机、部件及仪器,研究新的计算方法,创建新的软件产品、数据银行等。科研应该做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学习以技能性工作在国家鉴定委员会上公开答辩而结束。该委员会能够接受在研课题的继续研究,包括研究生阶段。获得开发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文凭的毕业生所工作的科研机关和生产企业的评语显示出他们高水平专业知识、创造积极性、科学分析能力及合理选择工程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双重能力人才培养
当代工程师所具有的个人专业素养奠定了合理培养的基本思想,即专业基础、普通工程学和社会人文知识培养。大学毕业生如果平行掌握了第二学位的补充教学内容,就业的机会就大。毕业生获得主修和辅修专业的现实意义得到了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本人的正面评价。按补充大纲学习期限一般为2~3年。学生掌握补充教学大纲内容有助于充分开发其智力和创造潜力。双重能力人才的专业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个(或更多)通常是异质的培养方向一体化下出现的所谓系统效应决定的,表现为学生形成的独特品质,这些品质在这些方向分开培养时是发现不了的。
(三)开展国际融合教育
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国外大学和公司进修形式的融合教育模式在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已经实践了很长时间。据国外大学反馈,所有赴国外大学的该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顺利地实现了融合教育的目的,成为具有广阔视野、超强沟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与国外大学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给学生提供在另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下体验的机会,获取专业和相邻知识领域的补充知识,提高外语水平,了解外国文化。
(四)“专家-教育家”模式的教师综合培训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开始在一些工科大学创建教师能力提高和再培训中心(工程教育学中心)。目前,俄罗斯有12所高校设有工程教育学中心,其中教师技能提高和再培训实验中心是1993年由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设立的。制定统一教师培训教学大纲,使其与国际工程教育学协会(InternationalGesellschaftfurIngenieur-padagogik)要求一致具有重大意义。该组织目前是国际权威组织,联合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科研教育团体。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高校同生产和学术组织的传统关系严重削弱,甚至脱节,致使科研经费预算大幅削减,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在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进修以提高专业技能的可能性,导致教师失去了直接从现代技术开发人员和厂家获得信息的机会,其负面影响还有高校教师和工业人员合作出版的教育科研文献缩减,国内科技信息减少。
三、结论
第一,制定教学大纲要符合精英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编制大纲时应该确定对大纲结构、内容的要求,评估矛盾并找到消除矛盾的合理途径。在任何情况下,大纲应该满足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标准的要求。第二,精英人才应该由精英教师培养。事实表明,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比较薄弱,而年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比较薄弱。建设师资队伍时要对此关注。第三,对于精英教育体系来说,人文课程不足,应重视人文知识在工程精英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四,工业发达国家建立了工程道德规范,是在行业和社会组织的框架下制定和实施的,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欧盟工程师协会(FEANI)等。上述组织的代表参与工程院校的认证、匹配(调整)教学计划、大纲,等。第五,恢复学校与企业的传统联系能够促进教师科研项目知识更新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