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分子材料下工程伦理教育途径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工程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工程伦理问题也不断地涌现。为了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养,培养优秀的工程类人才,工科类高校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工程伦理教育。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现状,然后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工程伦理教育途径做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工程伦理;教育途径;工科大学生
近年来,大规模的工程在中华大地迅速崛起,增强了国民经济实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工程大国、工程强国。但是,迅速崛起的工程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例如一些不能惠及大众的工程甚至给社会带来灾难的工程也不断涌现。究其原因,工程伦理意识的缺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工程类高校做为培养工程类人才的摇篮,工程伦理意识的培养和价值塑造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目前工程类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工程伦理教育途径进行简单探讨。
1中国工程类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现状
1.1国家对于工程伦理教育的政策和培养机制正在不断探索。在西方国家,工程伦理教育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培养工程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提升学生辨别工程伦理冲突的能力。很多西方国家均开设了“工程伦理”这门课程,甚至将是否修完“工程伦理”这门课程做为毕业要求。在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较晚,目前的工程伦理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高校才刚刚开始工程伦理教育,所以,工程伦理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相应的教育大纲、教学规范以及教材都还没有统一标准[1],教师在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自2016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以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同时工程伦理教育正在蓬勃发展[2-3]。2017年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开启了工程伦理课程,但是还存在着开课方式、教学内容、开课学时等方面的多样化,目前没有统一的教育模式,对于工程伦理教育都处在探索阶段。
1.2跨学科的工程伦理师资力量还存在不足。工程是人类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应用各种知识和技术手段,带有明确目的的造物过程[4]。因此,一项工程会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讲授工程伦理的教师也应该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以及这些综合知识的融会贯通,比如,航空航天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等等都需要跨学科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也包括伦理知识在这些工程中的应用,这就对工程伦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工程伦理知识。因此,想要工程伦理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师不能由思政课老师代替也不能由专业课老师代替,而是要由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哲学方向的老师来承担。目前来说,我国对于这样的综合性人才还较为欠缺,或者说目前工程伦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还不足,受到专业培训的机会还较少,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还存在不足。
1.3教学内容仍需完善,教学方法还需创新。由于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对工程伦理的教学内容还没有统一,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还需统一和完善[5]。目前,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方式还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结合案例分析来融入伦理思维。这些教学方法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仍需创新。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去主动学习是值得探索的提高工程伦理教学效果的一条途径。接下来,本人以高分子材料专业工程伦理教育为切入点,来分析一下工程伦理教育的几个改革途径。
2高分子材料专业工程伦理教育途径分析
2.1出台工程伦理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明确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是工程伦理教育高效、有序实施的有力保障[1]。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起步较晚,工程伦理教育的形势严峻,所以,国家和政府应该下发文件并制定工程伦理教育的相关政策,引起国内高校对于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视,高校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对工程伦理课程的重视程度,将工程伦理课程做为学生是否能毕业的一项考核指标,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素养。同时,各级教育部门要监管工程伦理教育的实施情况,建立工程伦理教育的长期规划和考核机制,保障工程伦理教育的实施。
2.2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师资力量建设。[6]工程伦理教育需要具有跨学科知识的教师承担,不应该由专业教师承担,因此,要引进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或者对承担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工程伦理教育的师资水平,保障工程伦理教育高质量、高效实施。对于高分子材料专业来说,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会具体化,除了讲授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外,重点放在高分子工程相关的伦理问题,因此,本专业的工程伦理教师应具有高分子材料背景或者化工行业背景并且具备工程伦理教育背景,并且跨学科的知识也需要具备,所以,这种类型的专业人才还需引进和培养。
2.3改革工程伦理教学方法。为了保证工程伦理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对工程伦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第一,强化案例教学,融合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是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国外高校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7]。朱葆伟特别强调:工程伦理学是实践伦理,要运用到现实的工程活动具体问题中[8]。因此,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案例中的伦理原则,通过一些反面的案例,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工程伦理的禁区,明确以后工程实践中伦理困境的处理方法,从而使学生树立工程伦理思维,避免一些违背工程伦理的事件出现。对高分子材料专业来说,要优先选取与高分子材料有关、最新发生的实事案例进行分析,在融入工程伦理理论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涉及高分子材料原料选用、设备设计、性能表征等方面的案例[9],基于这些案例讨论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做为未来工程师应该秉持何种伦理立场,深入了解专业伦理规范,为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保障。现代社会网络资源发达,国内外高校很多课程都建立了网络课程,如美国的Coursera网络课程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等等,这些线上课程平台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当然工程伦理课程也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并完成考核,可以补充课堂上没有涉及到的案例和内容,加深对课堂内容的了解。第二,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情景模拟。在课堂教学中,抛出某一具体工程伦理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持不同的观点,选取想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并且进行情景模拟,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对工程伦理问题进行自主思考,理解工程伦理思维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工程伦理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融入伦理原则,使学生在伦理冲突或者伦理困境中理解该如何选择,明确自己做为一名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伦理责任。第三,将工程伦理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各类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例如可以在思政课,专业导论课,专业实践课等课程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对于高分子专业来说,可以在高分子导论这门课程融入某高分子企业出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或者某企业的环境伦理困境问题分析,在学生还未接触专业课程的时候就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使学生具有工程伦理意识。在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可以在高分子材料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专业课程中融入工程伦理知识,例如对于某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该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特点,安全储存和使用知识,以及该物质对环境有无影响等等,然后结合具体工程伦理案例警醒学生如何防止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面临工程伦理冲突时该如何选择,渗透式的融入工程伦理思想,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理念。在这方面的工程伦理教育,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北亚利桑那大学在学生三年级的时候,在多门工科课程中融入职业伦理的内容[10],并取得显著成效。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要准备专业知识还要准备伦理知识,还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因此,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并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四,提高学生对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前学生只认为专业课程才是需要认真掌握的,对工程伦理这样的课程往往采取忽略的态度,为了保证工程伦理教育的效果,必须提高学生对工程伦理课程的重视程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11]当前社会,工程伦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工程伦理教育不仅教会学生工程伦理知识和处理工程伦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起到一个正向引导的作用。可以开展工程专家或者伦理专家的专门学术讲座,或者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工程伦理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研,为学生提供去某一项工程或者企业去调研的机会,让学生切身的去发现和体会工程伦理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2.4制定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估方式。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效果是评判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应用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国外的高校非常重视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学生的反馈,通常以工程认证委员会评估的道德标准为依据,通过课前课后调查问卷、专家他评与教师自评等方法对工程伦理教育效果进行评价[7]。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地提升工程伦理教育的水平。
3结语
针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开展的工程伦理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伦理素养、提高学生处理伦理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工程伦理教育质量的途径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目前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正在有序发展,通过借鉴国外工程伦理教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特色,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将会实现蓬勃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工程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的转变。
作者:闵丹丹 倪伶俐 单位: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