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程教育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工程教育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标准,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制定依据、目标的宣传以及定期修订和评价等。本研究可为其他院校工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地质工程;培养目标

0引言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据,是落实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抓手和基本纲领[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2]。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始建于1951年[3-4],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被列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6月地质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六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学生为本”“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核心理念,探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1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地质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地质工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地质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在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国土防灾减灾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监理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备工程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地质工程专业技术、管理岗位。根据培养目标内涵,主要包括6个方面,即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掌握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成为单位技术或管理骨干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随行业和职业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2培养目标制定依据

2.1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的关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人才培养总体定位是“培养基础扎实、勤奋务实,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十三五”期间,学校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强调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相呼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从国家和地方人才需求出发,确立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培养方针,明确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水平,逐步形成了“注重基础、强化实践、推进创新”的专业特色。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培养思路为:适应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要求,立足华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水利水电行业,依托优势学科群体,努力培养“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适应国家和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本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综上所述,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定位,并且专业优势突出、水利水电特色鲜明。

2.2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党的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地质工程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地质工程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紧密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满足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着诸多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地质工程专业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在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原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都离不开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因此,地质工程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地质工程毕业生数量,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本专业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所制定的“能在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国土防灾减灾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监理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综上所述,本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培养目标的宣传专业培养目标的宣传包括学生、教师和社会三个方面

3.1学生。新生入学时,为每位学生发放《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用于指导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业计划;入学之初,组织专业负责人进行专业介绍,向学生解读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学习要求;开设专业概论课,进一步向学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等;开展实验室参观、野外考察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专业培养目标;班导师通过开会、学业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制订学习计划。

3.2教师。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和课程助课、教研室活动、教育教学研讨会、培养方案制订(修订)会等形式,使教师深入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和学生指导工作中。

3.3社会。社会通过以下方式了解培养目标:学校的招生简章、宣传手册、学校与学院的网络介绍、教师与校友的对外交流、毕业生回校座谈、校际访问交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等。

4培养目标定期修订与评价

4.1培养目标修订。专业培养目标修订与培养方案修订同时进行,原则上按照“四年一大修,两年一小修,每年一微调”的周期进行修订。教务处提出制订、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和指导意见,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学校修订文件。根据文件规定要求,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邀请行业专家、校外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初稿的制订。学校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审议和修改,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并交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

4.2培养目标评价。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对培养目标合理性进行定期评价的制度。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主要通过校内评价和外部评价机制来实现。校内评价机制是根据培养方案来评价本专业学生掌握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程度,主要评价机制如下:(1)多环节综合计分。每门课程最后成绩由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实验及平时出勤等几方面构成,采用综合折算的方法,以此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相应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2)毕业前座谈会。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召开座谈会,调研经过四年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3)学生评教。每学期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学效果、课程设置及学习成效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此评价相应课程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4)学生信息员制度。在每个班级内选拔学生信息员,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搜集学生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及时了解相应课程是否达到相关目标的要求。社会外部评价机制是每年通过就业分析、开展毕业生座谈、用人单位信息跟踪反馈等形式,比较和分析每学年学生的就业、考研等情况,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如下:(1)毕业生反馈。定期征求毕业生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毕业生对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校友座谈。充分利用教师出差、校友返校、项目合作,倾听校友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用人单位反馈。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获取用人单位的建议和意见。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能够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优势,得到用人单位的较好评价和较高的认可度。社会对本专业的评价主要如下:(1)专业知名度较高、办学能力较强。本专业办学时间长,教学资源丰富,教师队伍较强,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是学校优势专业之一。(2)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较高。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学习能力较强,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较高。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具有较好的基础、较强的能力,踏实肯干,吃苦耐劳。

5结语

由于专业认证结果导向理念的实施,培养目标的制定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结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阐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举措。本研究可为相关院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作者:于怀昌 刘汉东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