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程教育理念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探索出一条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在对机械制图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思路,并从具体的实施步骤、考核形式以及课程项目的设计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措施。最后,为了验证教学效果,对两个班级进行了教学测试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工程教育模式之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考试成绩以及学习体验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说明工程教育模式和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是相适配的。为后续的课程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程教育;机械制图;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教学测试
机械制图是中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学好该课程,可以为后续的机械设计、专业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图输出。如何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工程教育模式在提升课堂的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均有比较显著的效果。例如:青岛理工大学郭世勇、支治等人在CDIO的教学理念下,制定了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案,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1];哈尔滨理工大学吴宝华、张辉等人结合CDIO的12个标准,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并以化学实验课程为案例,分析了该教学理念的优势[2];洛阳理工学院李洲稷、程广伟等在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按照CDIO的思路,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培养优质汽车工程师的模式[3]。由此可见,如果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与工程教育理念相匹配,则可以以该理念和大纲标准为基准,设计对应的课程教学环节和项目体系,按照C-D-I-O的流程,把握各个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研究案例,分析课程的特点并按照工程教育理念的模式设计教学流程,以期望达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1课程特点分析
对于机械制图课程而言,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正投影基础理论、三视图对应规律、机件的图样画法等[4]。大多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和施工,就是根据上述知识点通过标准的绘图过程体现在工程图纸上,为机电产品后续的加工工艺编排、施工以及焊接等环节提供指导。因此,从课程的特点可以看出,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在产品设计中,熟练运用课程中的知识点,达到规范作图的目的。
2课程教学思路
2.1教学理念
从课程的特点可以看出,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适应于工程教学理念的应用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考虑到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而容易出现感觉知识点抽象、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留存率低以及学习疲惫等问题,拟对之做改变,改为以课内项目为主导,将知识点应用于项目操作中的主动学习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体系化建立课程知识体系。具体的教学思路是采取目前工程教育领域研究比较成熟的C-D-I-O流程设计教学框架[5,6],即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实际工程中的产品出产流程进行一体化教学环节设计。
2.2实施步骤
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课时量调整。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采取的是理论教学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二元制教育模式。课程教学的课时量为48课时,在教学中,先完成40课时的理论教学,再进行8课时的上机环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理论课时过多,加上抽象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二是虽然教学环节中有实验上机环节,但多是对教材上的一些零件三视图进行机械临摹,仅仅是训练了学生操作软件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有限。因此,将原有的教学课时调整为24课时理论知识点教学、24课时工程项目实践;2)学生团队划分。将学生团队按照3~5人一组进行项目团队划分,为课程的项目制开展奠定基础。3)项目开展。各学生团队通过任务分工、协作、主动探索的形式开展具体项目。教师按照C(构思)-D(设计)-I(实现)-O(运行)的流程设计各个环节,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例如:在构思环节,学生团队需提供调研报告、方案分析报告等,为教师判断该环节的完成情况及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2.3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考核形式主要以期末的卷面考核为主,平时成绩再按照一定系数计入总成绩中。这样考核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考核学生的能力,但考核的面比较窄,仅仅体现在知识点的记忆上,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无法考核。因此,在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下,实施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从各个方面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课程教学中的C(构思)环节,除让学生提交报告以外,还可以设置答辩环节,通过学生团队的答辩,可以让其对报告内容更加深入地了解,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其表达能力以及课程知识的融合能力。而教师可以针对答辩环节设置一定的评价标准,并将学生表现以一定分值比例计入最终成绩。
2.4课程项目的设计
从上述分析可知,课程的改革理念来源于在教学中开展课内项目。因此,需要对课程的项目进行设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特点,项目的来源主要有:1)教师自主命题项目。即根据大部分学生团队的具体情况,教师从课题的难度、对知识点的涉及和应用程度、团队成员分工的任务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拟定虚拟的设计项目,然后由学生团队进行选题。2)学生自主命题项目。部分学生团队由于参加了创新创业、学生项目制以及科技竞赛活动,故可以以这些平台为基础,自主确定具有良好创新性的项目;而教师只需要对题目进行审核,把握项目的难度、创新性即可。3)校企合作项目。依托学校与部分企业开展的校企生态建设,利用企业平台和资源为部分学生团队提供实际的校企合作项目,构建真实的产品设计场景。
3案例分析
为验证工程教育模式下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以17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两个班级为研究案例进行分析。两个班级人数均为25人,分别定义为I班和II班;在教学实践中,I班采用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模式,II班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完成为期1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对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
3.1考试成绩分析
I班和II班的考试成绩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所示的考试成绩分布情况来看,无论是高分段、良好段还是合格段(70~80),II班学生人数均比I班要多;不及格的,I班为7人,而II班仅为3人。说明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采取工程教育模式的II班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I班。
3.2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设计了问题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发放的形式,涉及对象为两个班级的全体学生。主要的问题有: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觉得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2)你认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没有提升?3)你觉得自己能否熟练地进行课程知识应用?4)你对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认可度如何?4个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分别如图1~4所示。从图可见,在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上来看,II班比I班高出近20%;认为学完该课程后,自己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大提升的学生,II班比I班多28%;而觉得自己能够熟练应用课程知识的学生比例,II班比I班高20%;对当前的课程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来看,II班为60%,I班为28%。从这几个方面可知,由于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学习效果上,采取工程教育模式的II班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I班。综上,无论从两个班的学习成绩还是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均可以看出,由于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与工程教育理念相适配,故采用CDIO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4结论
结合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采取了目前在工程教育模式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CDIO教学模式,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和项目设计;最后,通过了教学实践并追踪了教学效果,良好的结果表明机械制图与工程教育理念相适配,能够较好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下一步的工作,是对此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并推广应用到所有班级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郭世勇,支治.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应用[J].科教文汇,2019(4):83-85.
[2]吴宝华,张辉.工程教育模式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7):71-72.
[3]李洲稷,程广伟,陈智勇.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汽车构造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0):97-99,104.
[4]刘朝儒,吴志军,高政一,等.机械制图[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张闻芳,胡庆春.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2018(36):298.
[6]安达,张建光,韩媛媛,等.浅谈CDIO模式下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5.
作者:秦艳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