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际工程教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基于我国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共识和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指导意见,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标准为指导,探索工程教育视域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模式。新工科发展要求实现伟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将视域拓展及综合资源多方位耦合,将工科人才培养的程度要求与质量保障耦合关联,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的视域拓展,资源综合发展、交互利用,从微观到宏观,突破传统教育壁垒,以多元融合、特色创新为先导,建设具有国际视域的工科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完善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工程教育;新工科指导;人才培养;国际视域;创新创业
一、我国工程教育视域人才培养的背景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中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同时明确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工科院校作为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孵化基地,主要培养面向一线的、基础能力扎实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对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工程教育认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工科类专业与国际接轨的有效促进途径。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高校工科专业的发展更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加强,全国各高校越来越多的工科专业申请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意与国际融合,获得国际认可。目前,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三大战略备受瞩目,加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科技人才的要求更进一步提升,对于转型中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提出“新工科”的概念,意味着新工科教学改革的开始。新工科着眼于未来,强调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将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新工科是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和立德树人新要求对我国工程教育提出的改革新方向,是新时期全面推动我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系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胆探索和实践。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工程教育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国家新战略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服务面向和根本发力点,工科新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根本使命。新工科建设必须全面激发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提升高等工程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质量、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责任的一流人才。总之,新工科主要强调“五个新”,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长期以来,国内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多重理论教育而轻工程实践、重知识而轻能力、重传统而轻发展,这在很大图1基于国际工程教育的学生培养目标发展模式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与国际的工程人才培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申请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加强工科专业建设的研究,对面向国际的专业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二、工程教育视域人才培养的建设必要性
一流的专业建设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要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2009年第二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指出:在当代高等教育中,质量保障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亟需建立国家认证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党的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7年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需求,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工科类专业的建设发展必须瞄准国际专业发展动态,面向国际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通过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推动专业发展,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工程改变世界,行动创造未来。2017“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中指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需要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实现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新工科建设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因此,必须围绕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等内容开展研究和实践,加强对工科专业面向国际视野的发展模式研究。
三、我国工程教育视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目标
(一)工程教育视域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
工程教育视域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坚实的工程专业基础、具有一定的创新开拓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具有专业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创新改革工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手段。新工科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有过强的实践技能,能够在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更要有创新的能力与思维,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引外强内,加强国际融合;与社会产业技术有效接轨,更新工科人才培养技术体系;与国际工程标准结合,提升国际视野,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国际竞争力,满足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标准要求。工程教育认证基于毕业生素质的工程教育互认,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认证体系。工程教育质量标准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石。
(二)工程教育视域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1.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新工科专业发展培养模式。明确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双一流”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双一流”建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高等教育内涵式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一流、内涵发展、改革驱动的主体原则。基于“双一流”的建设发展目标,建立“新工科”要求下工科专业的创新发展培养模式,重点满足“华盛顿协议”条件的人才培养战略,突破已有的专业设置框架束缚,构建具有国际视域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结合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创新型的工程教育理念渗透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与产业社会技术需求有效接轨,教研融合,提升学生工程科技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务”,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为国家发展、人民福祉做贡献。坚持不懈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深化教育改革,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改革培养方式,加快建立科教融合、产学融合的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质量保障与教学培养相关联,强化工科人才的输出质量,满足工程教育的发展要求。新工科必须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与知识经济相对应,注重工作技能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融合。系统研究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坚持成果导向,将质量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满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质量标准为轴线,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多维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基于素质,凸显特色。专业的发展必须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转变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围绕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方向,调整人才培养学科布局,构建跨学科体系,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水平的高级工程人才。基于特色分析,研究新工科的发展规律趋势,提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方法。新工科要求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完善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新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出的12条毕业要求,从专业、能力、责任、素养等多维度综合,实现目标的产出要求,提高视野、综合各方有效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将视域的拓展及综合资源多方位耦合,形成以“产出为导向”的目标培养模式,将工科人才培养的程度要求与质量保障耦合关联,研究满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的视域拓展及资源综合,建设具有国际视域的工科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新工科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伟大的工程师———应用自然之理进行伟大创新的人。基于新工科的要求,构建新工科的人才培养内涵。“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新工科要求以行动为先导,以多元化创新突破迎接未来的战略挑战。因此,新工科人才培养要从国家社会人才需求的战略高度出发,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从微观入手,通过对符合国际工程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能力的多方面条件标准及需求分析角度出发,系统深化,综合分析统一,指导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开发设计,形成宏观的发展体系。根据国家“双一流”发展战略需求,坚持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输出战略,进行工科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进一步内涵探索。从微观到宏观,提炼发展内涵,解决重点问题,构建满足国际视域及现代社会需求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全球视野的卓越工程师。
作者:张锦 朱小梅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