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程教育认证的网络卓越工程师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的工程教育发展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机制所推动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难以达到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本文分析了网络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现状,梳理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培养目标多样化、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校企联合培养、加强国际化交流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并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字:卓越工程师;网络工程;工程教育认证;培养
一、引言
2016年6月,中国在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以全票通过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意味着通过基于通用标准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可以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行业标准的要求,获取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工程师执业资格。与此同时,为了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力的推进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经过8年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工程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但是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距离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采用国际化标准,在新的体系与标准下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引导工程教育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各个高校在不断试验和探讨的新问题。
二、网络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现状
自网络工程专业加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各试点院校已根据国家制定的通用标准,参照工科标准,完成了大量工作。通过对近年来网络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院校的实习及就业情况分析,显示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企业满意度也比之前有所提升,但仍未能达到行业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更未达到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水平。具体问题如下:
1.培养目标较单一,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培养欠缺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对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呈现出层次多样化、能力综合化、知识专业化的特点;卓越工程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应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实际情况是:首先,专业知识培养缺乏多样性,多数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重点培养网络软件开发和路由器交换机配置两个主要方向,导致学生就业方向较单一;其次,能力培养模式也比较单一,现有培养方案虽然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尚未体现;最后,素质培养较欠缺,发现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服务意识、责任心等方面是国际工程认证的基本要素,但大部分高校都未能进行系统性的培养和训练。
2.现行课程体系结构很难满足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质量要求
目前卓越工程师的课程改革倾向于增加工程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从大一开始增设校内实习课程,但未考虑如何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水平。具体问题有:第一,网络通信领域正在转型,未来发展趋势是“由IP向IT重构”,但是目前网络专业的培养方案仍以IP为主,学生无法接触更广泛的新兴技术领域;第二,实验课程的设置多是基于某门课程的验证型实验为主,设计性实验项目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各门课程的实验之间互相分割、相对独立,实验项目有重叠,且集成度不高,学生缺少综合性的整体概念。第四,校内实训课程的开设未能充分整合利用各个实验平台的资源,实习实训项目规模较小,无法有效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项目管理能力。
3.校企联合培养力度不够,学生实践能力欠缺
虽然大部分网络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院校已经开始“3+1”培养模式,即3年的校内学习加1年的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企业仅在大四阶段才介入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前三年所掌握的理论基础与第四年的企业工程实践严重脱节,出现了过渡期不能适应的问题。学生很难迅速融入岗位实习工作,学习积极性受挫,实习效果较差。甚至于部分高校出现“包办实习”的现象,而由于经费短缺,学校选择的实习企业往往不具备行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4.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很少,国际认可度不高
目前的大多数高校专业化的学习交流基本都是基于国内的高校间进行相互访问、参观,与企业间的交流基本局限于实习基地的建设,所以很难了解行业的国际化标准。部分与国外合作交流的项目未涉及工程教育领域,成本较高,无法在多数学生中推广。部分高校近年来开始重视职业资格认证的教学和培养,但仍在起步阶段,基本集中在初、中级资格认证的普及,缺少高等级认证证书。
三、培养方案改革的几点措施
为了适应工程认证的质量要求,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和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应该从行业标准出发,根据国家提出的专业通用标准,合理制定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标准。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建议在现有培养方案上进行如下改进:
1.培养目标多样化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高校应应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互联网企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各个岗位需求,实现“定单式”人才培养。在现有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创新能力,同时还可通过工程项目中的团队合作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出可以结合专业技术与其他更广泛的技能,如商业头脑、沟通技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信息行业技能型人才
2.课程体系适当调整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构建网络工程综合性实验平台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建立网络工程综合性实验平台,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根本,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行业“云、管、端”的整体产业发展角度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工程行业全局的知识体系,又能培养学生具备全程全网的实践能力,成为网络工程领域“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根据网络工程职业认证分类,扩宽学生知识面
网络工程相关专业具有知识更新快、应用领域广泛且学科渗透性强等特点。鉴于本校网络工程学生较少,可在现有的路由交换R&S的基础上,从云计算Cloud、存储Storage、大数据BigData中选择一两门作为补充。另外,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基于现有的导师制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自学。
(3)将国际社会承认的职业资格认证引入课程体系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网络企业往往会把思科、华为、红帽、NISP、CISP、360等职业资格认证作为招聘的基本条件,无论实习还是就业,学生都能体会到证书的重要性。通过设置相应学分或其它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尽早获取高级别职业资格认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
3.扩展校企联合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高校应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让企业共同参与制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师资培养、教材编辑和实习就业等的各个环节中。第一,校企联合应该从大一开始,使学生及时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有利于学生尽早确定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制定学习计划。第二,每学期的课程设计和校内实训环节,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的工程师参与联合授课,保障知识血液的新鲜度。第三,鼓励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具体项目来驱动,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引导学生加强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的综合培养。
4.通过参与国际性技能赛事提高国际认可度
华为、思科、华三、360等企业作为网络行业巨头,每年均会举办国际性专业技能大赛。学校可建立更为积极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和指导老师积极参与。既能借此与国内外高校师生进行交流,寻找自身差距,又能加强与企业的实时沟通,从而达到让学生的培养计划得到国际业界认可的目的,进一步可尝试与国外企业签订实习和就业协议。
四、结束语
按照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标准为目标来培养具备竞争实力的卓越工程师,已成为国内工程类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进行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改革成为有效途径之一。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应按照行业标准和专业通用标准为培养目标,在“制定培养方案-实施-验证-修改培养方案”周期性循环中不断改进不足,持续提升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国栋.“华盛顿协议”背景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华盛顿协议”背景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讨会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预备会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
[3]侯永峰,武美萍,宫文飞,吴爱华.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
[4]王平.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8
[5]谷林,黄国兵,牟莉,梁颖.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高教学刊,2018
[6]欧阳菲.培养视角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
[7]张婷,邵垚然,谢怡云,高洁.构建创新型实验室培养创业型卓越工程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作者:陈超 梁兴建 赵攀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