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粮田工程建设可行性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制约永城市高标准粮田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是土地规模化程度较低,村庄小而分散,大部分土地还是一家一户经营,种植仍过于零散。高标准粮田建设最基本的条件是耕地成方连片、规模化布局,必须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实行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耕种、管理和指导,才能提升规模效益和增产增收水平。二是技术推广服务仍不到位:制约高产高效技术的推广转化应用。现有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乡镇职能站所改革后,乡镇农技人员也归属农业服务中心,由乡镇管理,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凸显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不能最终解决技术推广一公里的问题。加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的老人,接受高效生产技术能力低,制约先进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建成设施的管护不足,造成损毁或利用效率不高。要加快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基础设施管护改革,建立管护费用保障机制,责任到位、明确到人,采取农户承包优惠一点、利用取水费收取一点、上级财力补贴一点的办法,确保基础设施及时管护和正常运行,切实发挥好最大效能。四是资金投入不足,这是制约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关键因素。高标准粮田建设需要改善田间生产基础设施,所需资金量很大,单靠地方政府的投资难度太大,必须依靠国家财力支持或项目支撑。
2永城市粮食高产的潜力
2.1粮食生产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行了“四补贴”以及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建立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托市收储以及支持粮食生产的补贴制度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将继续扩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规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2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全市中低产田面积占有比重较大。如果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通过灌溉设施配套、培肥土壤,控制病虫危害等综合治理,中低产田粮食小麦单产由450kg提高到600kg以上,玉米单产由460kg提高到650kg以上。
2.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加快
目前永城市农业科技到位率仍然较低,高产品种没有得到普遍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不到位,现有品种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通过使用优良品种、组装配套集成农艺和农机技术,可提高产量2250~3000kg/hm2。
2.4粮食产前产后保障水平提高
目前永城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粮食烘干、仓储、运输能力不匹配。通过提高农机质量,增加机型,推进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通过进一步加强粮食烘干、仓储、运输等设施建设,提升粮食收储和调运能力,夯实粮食产前产后保障基础。随着中央制定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粮食生产,尤其是对主产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种粮效益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3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工程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城乡统筹建设相衔接,与管理服务、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配套,实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集成技术措施,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装备水平和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4基本原则
4.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永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对全市粮食生产区域统一规划,并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4.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以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为核心,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保持粮食稳定增产与农民持续增收。
4.3集中连片,规模开发
合理确定高标准粮田7个百亩方、14个千亩方、43个万亩方的规模。耕地连片面积最少6.67hm2,少于66.67hm2的方划为百亩方;66.67hm2以上,少于666.67hm2的方划为千亩方;多于666.67hm2的方划为万亩方。高标准粮田区域内要有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要避开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设施,利于大型农机作业。
4.4强化科技,完善服务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科技的创新能力,完善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为粮食增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4.5整合资源,加强管理
对现有支农政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形成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强大合力。
4.6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走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全面推行节地、节水、节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发展循环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5主要建设内容
5.1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
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与末级渠系改造、农田灌溉机电井升级改造及田间灌排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建设农田水利技术推广和抗旱服务网点,进一步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效率,加快建设旱涝保收田。提升耕地档次,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
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实施主要粮食作物技术与应用研究、新品种引进和繁育、测土配方施肥和气象防灾减灾等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项目,切实加大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着力解决影响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5.3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
依托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建立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将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快速发展。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加强监测管理,建立生产技术档案,使示范基地内的每一个产品都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标准,把示范基地真正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样板,让广大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促进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标准化建设中,达到广泛推广农业标准化的目的。
5.4提升耕地地力,挖掘粮食生产耕地潜力
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建立耕地质量、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和农田节肥指标体系,完善配方肥生产供应体系,高标准粮田内全部实现配方施肥,制定配方施肥建议卡,提高耕地地力等级,挖掘耕地生产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5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
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强化粮食作物新品种研发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改善技术装备,强化服务手段,健全市、县、乡、村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培育新型农民。实施以农机装备建设、农机服务保障、农机科技示范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快推进植保机械化,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应急防控专业队和农民植保机械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控生物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建立完善先进的农业气象监测系统、灾害预警与评估系统,实施人工增雨消雹工程,全面提升农业气象服务保障水平。
作者:左永杰 单位:永城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