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法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程建设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法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工程建设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法的应用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工程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由于静载试验主要是通过基桩在抗压状况的形状、内力变化情况来测定建筑承载力以及地质状况探测,需要非常专业的测量人员以防止实验误差的出现。因此实验中的人员选择要尤其注意,进行专业工程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施工人员的资质与技术到位以保证反力装置搭载、基桩下潜操控、承载量的数据计算等方面的达标。同时在进行静载试验中,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原材料的选用上对基桩检测的自身混凝土适配标准与材质放置时间进行严格规定。对于因工程试验导致的地区土质结构松动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与评估,防治在施工中因土层结构变化造成的意外情况。其次工程师要根据实验范围的大小确定科学、合理的基桩数目与配筋标准,节省建设投资。在实验进行时,对于基桩的布置要尽量匀称,这样可以使钻探设备在下潜时很好得到周围竖桩传来的变化信息,从而进行建筑偏差调整。另外在地下反力装备的搭建时,一方面要对称重基桩的承载要求进行估算,尤其是在承载平台与地面之间这一距离造成的压力变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该地区地质况状与基桩的数量,在进行固定范围压力计算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设备搭载,确保各环节实验的正常进行与数据计算时的准确无误。

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法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本文选取了某高校的学生公寓楼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例,对实验准备、实际流程与Q-S曲线进行分析,为该方法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使用提供技术参数与指导,以便更好的进行流程优化与成本节约。

2.1建筑概况

该学生公寓是六层主体建筑,设计钢架采用Φ500的钢筋混凝土,采用的建筑土料生产标准为C80,基桩长度为30-40m,根据建筑规格及地质状况计算的基桩竖向承载力最大不超过3300KN。(1)填土材质。原土材质松散,湿度较大,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颜色偏暗,植物成长稀少,土层厚度一般为0.3m-2.3m;相较于原填土,新土由于氧化时间短,颜色较为明亮,粉质粘土的成分构成少,土质也较松软,土地养分足,植物生长环境适宜,图层厚度较原土有1m的延展差。(2)粉质粘土。在建筑地底由于土质长时间堆积与产生一部分淤泥。颜色为深灰色,水分含量较多,腐生植物较少,图层较厚,平均厚度在0.5m左右;而与淤泥混杂的粉质粘土厚度范围较大,最薄图层有1m,但延展性很强有15m的延展程度。腐生植物较多,腐质充足,土质较硬,但内部结构松软,可进行强力碾压;而以碎砂为主要成分的粘土颜色较深,密度较高,具有多层不同土质粘土组成,土质较硬,图层较厚,平均厚度在6m-7m。(3)砂土。砂土分为粉砂与细沙。粉砂土层非常厚,最厚处可达到38m,土质较硬,土层密度较高,分布均匀,中层时有粉质粘土夹杂其中。而细砂较粉砂土层更厚,增长幅度在5m-10m之间,颜色较深,成黑灰色,土层密度较大,土质较硬,分布密实。与粉砂一样,也在中层加有粉质粘土。

2.2试验准备

(1)实验设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所用的设备均达到国家工程标准,配有标准气压的油压表、百分表和相配套的设备基座。在架构材质选用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重量近380吨,并带有一台4800-5200KN的千斤顶,反力装置的搭建以重力平台反力作用法为指导。对于基桩与试桩的质量检查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查其是否保存完整,如有缺损可以采用钢绳加固。由于土层材质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基桩下沉的试验时间应尽量延长,确保土层结构稳固与实验的正常进行。(2)实验理论研究。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法的核心是Q-S曲线。在实验中根据事先拟定好的基桩下沉步骤与设计的位置,将一定数量的基桩相应打到地质层中。通过重心试压观察基桩在抗压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实时的数据记录与现象反馈,将一系列变化数据制成Q-S曲线进行分析。千斤顶作为基桩上部承重的实验设备,压力为固定承重值的1-1.5倍,要在基桩下沉前就要放置好,以免造成工程疏漏。

2.3基桩加荷

在负荷量的控制上采用递增加荷法,等到一定阶段基桩的承载量稳固后在进行负荷量的增加。将千斤顶在平台表面固定后,逐渐增加负荷重力,除了第一阶段可增加阶段加荷量的一倍外,其余增加量大约为负荷最大值的1成。每一阶段的时间读取采用递增式,即0,5,10,15(min),当测读时间达到15Min时进行等时测读,待下潜的负荷量稳固后方可进行加荷。由于土层结构的不稳定,下潜频率应尽量缓慢,保持在0.1mm/h即可。

2.4负荷量卸载

基桩下沉的压力试验旨在测试其承载力的多少,因此当桩基的承重量达到其所成承受的极限时,方可停止加荷。另外,如果出现试桩在压力增大时出现桩身破损或裂缝;以及在标准测量时间内,基桩在下沉时的周围土层环境始终不能稳固,也要及时停止实验。符合卸载时,应根据之前的加荷原则进行逐级卸荷,而每一集的卸荷量最高可以相当与统计加荷的两倍。而在卸荷时间的测读标准尽量按照0、15、15、30(min)的间隔规律来执行,并且在重力卸除一定要注意承载传输的稳定,使减少幅度始终保持在核定范围内,减少基桩的回弹率。

2.5Q-S曲线

1号与17号的数据变化较为平稳。1号长30余米,可以看到当加荷到3300KN时,基桩沉降近15mm,有一半几率出现回弹,而在加荷量达到峰值时,1号基桩仍然较为稳固,这说明它尚有开发空间;17号基桩较1号增长10米,当达到3300KN的最大承载力时,基桩下沉28mm,因为图中走势较稳,说明其工作正常,3300KN并不是它的承载峰值;相比之下16号的基桩变化比较明显,在负荷量为2300KN时,基桩出现陡然下沉,达到19mm,并且桩体材质发生损坏,按照相关测度原则,这一拐点便是16号基桩的最大承载量。

3结束语

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各个桩体在不同负荷量下的形体与沉降量的变化,从而得出其在当前地质条件下的最大承载量。并为该建筑的地基施工与楼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数,节省投资成本,保证工程的高效完成。

作者:陈秀星 单位:福建工大岩土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