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智能建造下工程管理教学改革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智能建造背景下,对地方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理念、形式与方法、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体系,以适应智能建造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智能建造,地方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1概述
众所周知,建筑业现已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91.93万亿,这其中建筑业占到了约24.56%,达到22.58万亿。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表明:在91.93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建筑业占比约为24.56%,总产值近22.58万亿元。另一方面,虽然建筑业贡献了大量的生产总值,起到了经济引擎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建筑业仍然大范围的存在资源浪费、劳动密集、作业方式传统等弊端,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建筑业将面临从劳动主导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化的必然要求。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对建筑业也将造成革命性的影响和历史性的机遇。各经济发达国家都已经开始立足本国国情制定了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2015年,我国也正式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总理提出了要使得我国从传统的制造大国快速转变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也必须因地制宜的制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能建造模式,摆脱原先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所谓的智能建造,就必须将所有的建造要素实现数字化,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网络建模、网络交互,大规模计算、实现智能化决策,使得工程项目全周期由智能化推动,从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高效协同,最终实现了向业主提供智能化、绿色可持续的作品或服务。这种改变将使得建筑业完全抛弃传统的生产模式,很大程度提高生产力,然而要实现这个转变,发展智能建造,这个过程任务非常艰巨复杂,最关键的就是需要人才支撑,这对智能建造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足的智能建造人才支撑,才能使得工程质量朝着智能化高质量方向发展,不断迈向工业强国。工程管理专业形成的时间并不长,它是由多个专业或方向通过组合、兼并形成的既具备管理学特点又具备工学特征的复合型专业,近年来,由于建筑业的极速扩增,开设专业不断增多,数据统计表明,到2017年12月31日为止,已经有445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在土建专业里排名第二。如何在全球“智能建造”背景下对工程管理专业课堂进行改造升级,开展以面向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的“新工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紧迫感和必要性。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2地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办学经验更加匮乏,其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往往采用了其他传统土木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混合而成,这种照搬的教学模式使得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的社会对智能建造人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表现在:1)教学理念重理论、轻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中很大比例是理论教学,教材大多采用了在学科领域权威院校编写的教材,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对实践应用的讲解却篇幅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完一门课程后,虽然掌握了一定学科理论基础,但走向工程岗位进行实践时却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应用能力明显不足。用人单位也感觉毕业生上手慢,需要另起炉灶慢慢培养。教学模式存在着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现象[3]。2)教学内容未及时更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教学内容未充分融入课堂教。课堂教学内容上面,教材未及时将应用前沿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融入课堂,如BIM技术,BIM全称为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由Au-todesk公司在21世纪初提出,目前,通过推广在国际上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认可,在我国也得以迅速普及,BIM技术它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都离不开BIM技术。因此,未来BIM技术将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产生全方位、颠覆性的影响。对工程管理专业来说,如果不将BIM技术等课程融入相关课程,学生的知识体系必将与未来的工作方式方法完全脱节,应用能力也无从谈起了。3)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新方法(研讨式、翻转课堂等)未及时引入,学生参与度、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需对准备好的知识按部就班的讲解即可,备课方便,也不用担心学生提出课堂难以掌控的问题,备受老师欢迎。另一方面,这类讲授式教学,学生也无需太多主动思考,只需被动的接受知识,记住知识即可,在惰性思维下,学生也乐于接受,因而,这类授课方式在地方本科院校都普遍存在。但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却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没有学生主动思考的课堂,仅仅是记住了知识点,期末考试后,很多学生忘得一干二净,一旦面临工程问题,就会束手无策[4]。4)校企合作深度有待加强。当前,各地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虽然与一些当地工程企业建立了一些校外合作基地,但很多校外企业由于学生上手慢需要长期培养或企业规模有限使得接纳学生进行实习的数量有限,学生很多是限于浅层的参观见习,未真正融入企业进行深入学习,使得知识和应用不能充分贯通,联系工程实际不够,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对应。此外由于现行的智能建造企业较少,更加难与之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使得毕业生与从事智能建造相关企业需求存在差距[5]。
3智能建造背景下的工程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针对现行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应用能力不足的现状,进行面向智能建造的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显得尤为必要。要培养学生针对于智能建造的应用能力就必须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程案例,依托工程案例建立研讨式课堂。同时要整合教学内容,利用工程案例打通课堂教学、改变实践教学各自分离、各自为政的藩篱,建立课堂—实习一体化体系。最后还要在课堂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加强课程的育人功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全面建立研讨式课堂,并将知识点融入工程案例,学生进行分组(圆桌)讨论,提高参与度。摒弃课堂上老师为主体讲课,学生为附属听课的模式,转变为学生分组(圆桌)讨论式课堂。将课堂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整合、改编、设计、提升,由讲授式课堂全面转变为案例式、启发式、研讨式课堂。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提高自身的工程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6]。2)任务驱动式教学促进学生课前预习工程案例,为课堂研讨做准备。所谓任务驱动将摆脱纯粹的知识讲解型教材,通过真实过程案例或改编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在这个情境里完成一定的工程任务,以教学任务作为课堂的轴,围绕这个目标去学习,分析,判断直至解决问题。这样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引导地位,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也使得学生有更大的成就感。3)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内容融入课程、融入课堂教学。及时改写课程教学大纲,将传统的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工程造价等课程进行改造,形成智能建造、装配式施工、智能测绘等面向智能建造的课程,并形成对应的相融合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内容改革以适应智能建造的需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4)充分挖掘校外实践基地案例资源,打造课堂教学—实习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与后续的实习教学内容各自分离,学生很难将课堂所授理论知识与实习现场相对应,到了实习现场,学生手足无措,造成学生应用能力不足的情况。在此项改革中我们直接将日后实习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工程项目、工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对实习项目有了充分的认识,经过案例研讨,学生针对智能建造项目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打造课堂教学—实习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5]。
4结语
建造业从粗放式发展向智能建造转变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任务,工程管理专业是偏应用的专业,实践性也较强,必须根据时代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然而课堂教学模式落后与智能建造背景不符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本文从教学理念、课堂形式、组织方法、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能很大程度的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的弊端,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罗雄文 李雯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