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主要简单介绍了bim技术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以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作用,转变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采用全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将BIM技术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运行中,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益,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BIM;建筑工程;管理;有效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的应用和发展,极大提高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沟通效率,促使建设工程项目形成全新的信息管理模式,以提高项目决策的准确性,降低工程成本。BIM作为一种创新的工具和项目管理变革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渐在项目实践中体现出它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为BIM在行业推行造势,2016、2017年住建部又先后颁布《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逐步完善BIM法规体系,2017年5月4日,住建部《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拟在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预示着BIM已成为工程管理、施工人员必须要了解的技术规范,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BIM将代替CAD,成为建筑项目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
1BIM技术的相关内容
BIM技术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可视性。通过三维建模,能够完全展现出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构造,弥补了平面图的局限性,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让设计更直观,具有可靠性;二是具有可协调性,BIM可凭借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包含项目各参与方在内的信息共享平台,使项目各方在不同时期通过BIM模型平台,插入、抽取、更新、修改信息(数据)来支持和思考他们各自的职责和角色,以统一标准和规范流程来进行信息交流和工作衔接,从而实现协同作业。三是具有可模拟性,利用BIM技术,可进行设计和施工全过程模拟,通过模拟,发现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从而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防范措施。
2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并没有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质检,空间分布上不够合理,导致建筑材料难以有效保存,总是进行反复搬运,直接影响了工程管理效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二是在规划施工进度时存在问题,现有各种预算及可视化软件如AutodeskRevit、ArchiCAD等设计软件和MSproject等进度计划软件,仅限于项目施工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使用,缺少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使得信息交互使用并不兼容,这种碎片化的信息集成方式,无法帮助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起真正的全生命周期信息链,造成单位间、专业间的交流障碍,形成“信息孤岛”;三是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在现有CAD技术基础上,通过开发参数化设计程序,可以针对特殊工程项目规定参数,自动生成施工图纸,但该过程仍存在单向性,一旦修改图纸,相关联构建不会自动更新。故而出现很多工序重叠,碰管、错台问题多发,不利于后期施工工作的开展,造成大量返工。
3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3.1BIM在建筑工程项目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现有计量软件,如广联达、斯维尔、品茗等,虽可通过识别施工图纸,结合人工建模,完成工程量计算,但在这种情况下,基于造价软件的模型只能用于成本工程量计算,无法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有了BIM技术的支持,可有效确保所搜集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准确性。通过Revit中的明细表功能快速获取模型中的相关构件工程量,以BIM模型清单为基础,将模型中的各个构件自动挂接上对应的清单和定额,就可以实时计算造价清单,一旦模型发生变更,工程造价也会做相应调整,从而达到一处修改实时计量的工作模式,为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创造可能。虽然该方法在不存在太多的扣减关系的安装工程中较易实现,但对于措施项繁杂的土建工程仍只停留在局部计量层面,但BIM在建筑工程项目规划管理中的作用仍不容忽视,相信技术升级,该弊端一定可以得到解决,从而更好完成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
3.2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
BIM技术为各专业搭建统一模型平台,利用Revit三维建模,将建筑、水、暖、电各专业构件在同一个三维空间内立体呈现,直观反映整体设计效果,提前暴露结构兼容问题,及时修改调整,有力保障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会涉及不同专业的施工单位,若沟通不畅,会直接影响施工效果。而BIM技术建立基于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工业基础类标准)标准的统一建筑数据格式,IFC标准区分定义了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工程实体(建筑物构件)和抽象概念(空间、组织、过程),将所有定义由下至上归类为资源层(材料、计量单位、尺寸、时间、价格等通用信息实体)、核心层(参与者、组织、过程、产品、控制、关系等抽象概念)、共享层(适用于建筑项目各专业的通用概念)、领域层(建筑项目各专业的特有概念),通过对定义间的逐级相连,勾勒出工程实体特征,使其他项目参与方通过使用相同软件正确读写核心数据,实现信息交互。
3.3BIM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施工管理是理论能否付诸实践的重要阶段,包含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诸多方面,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等各个单位密切配合。而进度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不仅受到质量、安全因素制约,又直接决定成本控制效果。传统的施工进度管理往往以甘特图作为唯一的控制手段,利用计划评审技术估算各工序工期,较为倚重管理者“经验”,一旦因气候、政策环境等不可控因素造成滞后,缺少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弥补,管理方式粗放、无效,控制作用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形下,为有效管理施工进度,可借助BIM技术“可模拟”的优点,不断模拟各工序施工时间,利用香蕉线法确定最可能工时,绘制网络计划图,寻找关键线路,从而对整个施工过程加以控制。一旦出现偏差,通过BIM模型不断模拟,拆分合并工序布置,缩短关键线路,以达到赶工目的,保证项目总工期不变。同时,以进度计划为前提,确定各节点目标,制定能够满足各节点的施工工艺和材料进场计划、质量要求,形成倒逼机制,做到有的放矢。
3.4BIM在建筑工程竣工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从启动到竣工,涵盖了大量的资源信息,既包含了连参建工程师都难以全面掌握的各类专业图纸,又包括了人防、消防、疏散设计、水电管线控制路径、设备使用维修方式等数据信息。项目竣工后,建、构筑物交由运行单位管理,一旦发生损坏需要维修,或因技术升级需要替换某一构件,借助以往繁杂的工程资料很难“对症下药”。为改善这一状况,应用BIM技术,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模型,随着项目的建设一同“成长”,以土建结构构成模型“骨骼”,水电线路构成模型“血管”,人防、消防等设施构成模型“内脏”,随着施工进度不断添加完善,待竣工后,形成完整无疏漏的建筑“ID”,交付运行单位使用后,在需要维修或更换设备设施时,只需打开建筑“ID”,建筑物内部结构“一目了然”,任何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均可判断修整,形成建筑交互使用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刘勇.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8(8):217.
作者:许家铭 单位: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