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创新能力培养中电气工程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应用型创新能力培养中电气工程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应用型创新能力培养中电气工程论文

一、教学创新

(一)现状分析

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师、书本、课堂”为主体,即以教师讲授为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识进行授课,然后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期末进行理论考试这种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尽管教师在课堂采用了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但是讲授的一些电气传动原理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对实际的电气设备感到十分陌生,并不能很好地跟课本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且目前这种按照课本编排顺序平铺直叙讲述的方式,使得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弱,各科教师之间交流较少,各自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有时甚至出现专业课程与相关基础课程同时进行甚至超前的情况。这就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分离,无法从整体上掌握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无法具备完备的实践、研究、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改革传统的“以主讲教师为中心”、“以课本内容为中心”、“以课堂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课堂讲授内容不一定对教材面面俱到,应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讲解,讲思路与方法,讲学科前沿发展,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传达创新意识。建议多用讨论式教学,不是要学生简单认同,而是鼓励学生思考、分析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发现和创造的目的。注重习题课,巩固知识的学习。在专业课教学上,有科研项目或者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可结合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法”。由项目负责人选择项目,教师集体备课,根据项目确定讲授的内容和训练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和参谋的左右,强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养成。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意识到理论科学与实际的距离,体验实际科学研究过程的复杂与困难,克服长期被动学习而产生的知识吸收性疲劳,有利于开发创新能力。还要特别注意课堂延伸训练,比如课后作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需要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完成。

二、课程创新

(一)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承载着将人类社会在科技发展中创造积累的科学认识逐步转化为学生认识的责任。科技发展后必然要对课程体系提出丰富其内容、深化其层次乃至取代业已陈旧的知识体系的要求。该院电气工程专业自建立以来,致力于培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高电压工程等方面的工程管理、设计研发、设备运行维护的高级技术人才,其主干课程“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与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高电压工程”等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学习及生产实际中固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该课程体系的刚性和单一性、课程结构的衔接不力、教材内容的不及时更新和大量重复,致使学生自主接收新知识的空间受限,从而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这样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第一线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

1.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和安排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这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重庆理工大学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过于强调基础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想法,坚持基础教学要为专业教学服务,为相通相近学科搭建基础课程平台,按学科专业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设置基础模块。以课程群的方式将全部核心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减少学时冗余,同时有利于教师以相互有机联系的方式传授知识。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适度加大实践课程模块学时比例,提高学生从业过程的社会适应性。着力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循序递进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对于电气工程专业而言,构建以工程设计为主线,以科学研究和工程训练为依托,以综合实践为助推的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电气工程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新大纲和培养计划将科学划分专业知识体系、通识体系和相关知识的比例问题;注重课内与课外、学校与企业的结合问题;加强师资建设,优化知识结构;创建高规格的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场所,建立新颖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教学计划把企业专家请进教室,丰富行业知识,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环节和改革考核制度。

2.提升教材质量。

教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知识载体,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本保证。只有通过不断实践革新,才能不断提高质量。教材建设方面形成一个专门的教材研究小组,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专业学位论文,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跟踪国内外理论与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结合本专业学科建设成果,将突出的科研项目编入教材,将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编入教材。这样,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做铺垫;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本专业学科建设,提升学校学科专业水平。

三、师资创新

(一)现状分析

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实践教学师资。由于电气工程专业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使得学生的就读愿望非常强烈,这就出现了学生特别多,师资很有限的情况。我系每位老师平均每年要承担5~6门课程,同时还需要承担这些理论课对应开设的实验课,因此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暇顾及自身专业方面的素质提升。对于一些缺少工程经历的教师,若将他们定期轮流地送往企业培训,目前还缺乏经费的持续支持和制度的长期保障。这种现状使得现有教学队伍整体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从教师方面就开始与应用脱节,更谈不上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由于专业实践方面的需求,我院尽管也从行业、企业中聘请了一些兼职教师,但因人事管理制度和经费制约,比例相对较小,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求。对于新引进教师政策方面,过分强调了学历、职称等条件,这无形中弱化了对工程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要求。

(二)师资改革

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应加强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政策上鼓励那些直接从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到专业相关的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增加实践经历,尽快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中,从而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了解企业、行业新技术,了解学生就业的新需求。从政策上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共同参与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激励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要合理利用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他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和实践能力,更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对本行业企业的技术前沿追踪得非常紧密;他们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可替代,同时又可担任青年教师工程技术指导顾问;他们是联系企业和高校的桥梁,对促进校企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强调把“行业企业专业实践经历”作为应用型大学教师入职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应用型大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还应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创新教育对高素质创新型教师的要求。在新近教师培训中,要指导教师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教师不断接触新事物,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实践创新

(一)现状分析

为保证应用型人才特定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而很多高校在实训基地层面没有太多的财力支持。很多企业受生产压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既想让新招的应届生具有工程经验,又不愿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因此学生没有真正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工程实践训练,没有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工程意义和价值。近年来,随着强调基础课程的加强,强调通才教育而忽视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工科教育理科化的倾向不容忽视。在系列课程实验的设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都是以成熟的验证型实验为主,成为了理论教学概念的可视化手段,甚至沦为理论教学的附庸,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学生参与思考的部分较少。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大都采用专用实验台进行操作,这将导致学生在面临真正的工程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无法适应,原因在于他们仅仅是进行机械的操作而缺乏真正的思考。

(二)实践改革

1.将仿真技术引入理论教学进行验证性教学。

在课程的初级阶段,通过理论性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规律并从中发现问题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目前,有关电气方面的仿真软件有MATLAB、SABER等,它们各有所长,针对不同层次的仿真。采用仿真教学可以避免因错接电路或电路中可靠性问题引起的失败,提高了学生的仿真技能。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进行理论、结构方面的创新验证,同时也节约了实验平台建设所需要的费用。

2.从教材入手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进行实验教学。

打破以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内容,充分利用实验设备,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实验讲义。以实验项目的形式进行课时分配,每个实验项目根据难度分为不同层次,依次为验证性实验、仿真实验,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又可以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两部分,在设计性实验中只给出设计参数要求或功能要求,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性机会;选做实验主要针对那些创新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通过实验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施展平台。以项目的形式开发实验课程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工程设计思路,对所学知识体系能够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高等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材质量是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基础;创新型师资,即对教师从教学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3方面进行提升是创新教育的核心;通过将仿真技术引入理论教学、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进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作者:陈艳 郑永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