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以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转型试点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角度,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践能力提高、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和教师培训等五个方面着手,研究了工科特色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希望能为高校测绘行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自2015年10月2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起,我国的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有余。期间,许多地方高校和教育部等部门针对应用型转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应用型办学特色鲜明且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小岗村”的合肥学院和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组织召开七期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等。与此同时,伴随着交通、土建和电力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急需大量各类工程专业且能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级技能人才。但是,目前工程类普通本科院校往往更加强调专业教育的完整性,希望通过培养出大量的理论性研究学术人才来提高学校自身层次和水平,反而忽略了对于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能力过硬且能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高尖端人才的培养。本文将以实践性极强且工科特色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现阶段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弊端

测绘工程是一个工科特色鲜明的专业,具有实践性强,产教融合结合紧密,新技术和新仪器更新快,以及专业技能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其专业培养模式应该强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应从基础理论、人员能力和专业技能等几个角度出发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现有普通本科院校测绘专业培养模式往往强调专业教育的完整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实习为辅,忽略或者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四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弊端,主要体现为:(1)理论教学比重过高,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比重偏低。(2)理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应用,所受课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与实际应用脱离,满足不了生产实践需求。(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考核不合理,理论教学考试内容中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较少,实践教学中缺乏考核或者考核办法不合理。(4)产教融合缺乏,学生实习内容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且学生几乎接触不到真正的生产项目。

2应用型转型对于测绘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

根据《意见》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应该培养成为既区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又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应具备适度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适应面,能够熟练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且具有较强的科技推广和转换能力的现代技能创新性人才。目前,已经有河北、浙江、吉林、辽宁、安徽和甘肃等众多省份的近百所高校按照教育部《意见》指导,数百余个专业先后被作为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其中,截止到2017年,全国已经有几十所高校开展了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应用于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包括赵国忱等(2012)[1]、王岩等(2016)[2]、刘妍等(2016)[3]和张燕茹等(2017)[4]等。这些学者改革和探索了高职、独立学院或者普通本科院校中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使学生明确了专业性质和学习标准,有效理解和掌握了测绘工程专业学习目标和方向,端正学习态度和规划好人生职业目标。

3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是吉林省教育厅确定的首批,也是目前我省唯一的测绘工程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试点专业。借助学院搭建的应用型转型平台,以测绘工程专业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分别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和教师培训等四个方面出发(如图1),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并通过实际运行和健全的反馈机制等方面不断修改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1教学计划调整

为了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将传统的四年一贯制学制改革三个学习阶段,分别为理论与实践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和充实与提高阶段,即2+1+1。主要内容为:第一和第二学年期间在学校内完成基础课(数学、外语和物理等)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并完成与专业基础课地位相同的实践课程任务;第三学年为实践教学年,主要由校内实习或者单位实习组成;第四学年为充实和提高年,完成剩余的专业课和毕业设计或者论文任务。调整的具体内容为:(1)提前专业基础课授课学期,在第一学期就完成“地球空间信息学概论”和“测量学基础”两门专业基础课,后续三个学期中陆续完成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任务,并按照理论课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实践课程锻炼学习任务。(2)新增教学实践年,主要由专业综合实习、单位派遣实习和学院项目三个内容组成,根据实习内容的长短和重要性,学生可以完成一个或者多个实习内容。(3)在前三年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课内容,并结合实践经验,以毕业设计为优先选择,毕业论文为次要选择,完成毕业任务要求。

3.2教学内容调整

为了满足新的教学计划安排,需要对课程的学时和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主要的调整内容包括:(1)大幅降低理论课时的学时,减少量约为30%以上;(2)删除与实践能力提高无关的课程;(3)改革授课形式和内容,鼓励教师结合实践讲授理论知识,增加案例分析和生产实践知识的讲解;(4)新增专家讲座和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活动;(5)新增实验教学课程,地位与理论课程相同;(6)新增“开放性实验”课程,由学生自由控制实践提高时间。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为校、省和国三级测量技能大赛打好基础,并鼓励学生积极参赛,达到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目的。同时,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开设专业兴趣小组和专家讲座等内容开拓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3实践能力提高

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新的培养模式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地位提高到同一位置,加深学生对于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从思想意识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体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1)新增专业实践实训课程,并将其地位提高至与专业课相同的位置,引起学生的重视;(2)按照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布置实训课的实践内容,保证1课时的理论教学至少对应2课时的实践教学;(3)一年的实践教学年中,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有一个生产单位实践机会,同时要完成一定量的各门专业课实习任务,当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学院项目实施的机会;(4)结合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考核,在分散考核和评价中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5)利用毕业设计机会,将三年的理论教学与一年的实践经验相融合,为学校学习和实际工作提供无缝衔接。

3.4建立健全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我们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评价与改进培养模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改革原有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将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形式改变为以案例分析考核理论知识为主,以分段学习分段考核为辅的评价体系,并新增随堂作业与考试、案例讨论与分析和文献报告等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改变原有的以团队考核为主的评价形式,建立分段布置、分段考核、个人为主和团队为辅的考核体系,综合个人与团队的综合表现评价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程度。同时,分解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也可以形成较好的反馈机制,做到分散教学,分散评价和分散反馈。此外,在实践教学年和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和修改培养方案,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5教师培训

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和“注册测绘师”标准为基础,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鼓励教师挂职锻炼或者参与组织实践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提高教师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并鼓励教师参加“注册测绘师”考试,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与理论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科技企业的短期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师掌握行业发展和科技更新的能力。

4结束语

提高高校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已经是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文以吉林省唯一的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转型试点为基础,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践能力高、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和教师培训等五个方面着手,对普通本科院校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够为行业发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和工作作风朴实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赵国忱,纪学忠,米志强.测绘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40-542.

[2]王岩,刘茂华,由迎春.应用型转型试点下的测绘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测绘通报,2016(11):144-147.

[3]刘妍,司海燕.测绘工程“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研究[J].测绘工程,2016,25(8):76-80.

[4]张燕茹,李长春,汤俊.交通行业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测绘工程,2017(9):73-76.

作者:马明 张文春 刘祥 赵鹤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