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安全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通过比较分析重点高校与地方性高校的办学差距,全面剖析了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在办学定位、行业依托、学科背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师资结构、精品课程建设、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科研与学术活动、人才培养计划、产学研实习实训等入手进行改革和研究。
关键词
安全工程;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人才培养
0引言
安全工程专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设以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位体系、职称体系和职业资格体系[1-2],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在国家和社会对安全生产日益重视、对员工生命与健康极大关注的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迈入了新的发展时代,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促使更多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地方性高校和独立学院占据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半壁江山,年招生人数远超过了国家重点和省重点大学的招生人数,如贵州理工学院采矿学院2014年安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超过280人。由于学校资源、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企业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3-4],地方性高校安全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以及提升人才的竞争力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湖北理工学院是比较典型的地方性高校,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影响力小、课程体系交叉重复、实践教学工业企业少、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面对地方性高校普遍具有办学能力不足、精品课程少、学校特色不鲜明的特点,地方性高校不应一味追随重点高校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而是要积极探索全面打造应用技术型人才,以地方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为前提,走特色办学道路,培养出具有扎实实践功底和技能的优秀人才。
1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学科与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专业开设的动力与重点高校办学具有明显差距,重点高校以现有学科和社会资源为发展平台,追踪科技发展前沿、行业趋势和产业转型而对专业进行调整或开设新专业,专业发展的前提是有一个羽翼丰满的学科。目前一部分安全工程专业与资源相关的学科在一个学院,如武汉理工大学;一部分安全工程专业与机电相关学科在一个学院,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而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办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小,学科背景弱。例如贵州理工学院的安全工程专业开设在采矿工程学院,但这个学院只有安全工程一个专业,并无采矿或资源相关学科;湖北理工学院的安全工程专业设置在环境学院,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小,而且在“大环境”思路下,“以大欺小”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在环境学院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既有壮大学院生源及提升经济效益动力,也有稀释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率低的考虑。除了学科与专业衔接问题之外,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应该说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师资比基本无法满足教育部的要求。往往是几个老师就开了一个专业,一个专业往往不小于年100人的招生数,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下,一个老师要承担4~5门课的专业课教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安全工程专业社会需求大、企业要求门槛低,在其他专业分配吃紧的情况,扩大安全工程专业招生可以缓解学校招生不足的问题。同时社会上普遍对安全工程专业认识不足,认为专业难度小,技术性不强,导致管理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老师都成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教师,甚至生物、文科、艺术类老师也登上了安全学科的讲台。
(2)行业依托不紧密。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服务于工矿企业,直接面对生产一线的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安全工程人才的培养更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强的行业依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同时能更深入地加强对某一行业技术的理解,通过教与学,达到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对于没有行业优势的学校来说,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宽而不深、专业技术薄而不精的问题。
(3)学科与实验室建设欠缺。地方性高校由于缺乏学科背景,往往都是有专业无学科,导致专业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办学年限短,社会资源缺乏,导致学校及社会对专业学科的发展投入不足。急功近利、得过且过的办学思想也促成地方性高校实验室经费投入少;由于缺乏足够调研和需求分析,设备采购和实验项目设计上盲目盲从,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导致地方性大学实验教学项目形同虚设。
(4)科学研究与科技活动不活跃。地方性高校在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中也开始不切实际地把国家和省部级纵向项目作为考核硬指标,导致教师横向项目热情不高,与地方企业在产学研上合作不多。地方性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创新性项目少而无法推动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学术气氛不浓厚。
(5)办学定位规划欠缺。办学定位规划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阶段性办学定位有利于专业良性发展。一个高校的老师如果疲于奔波在上不完的课里,很难要求他们提出一个有远景的发展规划。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单独影响着地方性高校安全专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牵制,使安全工程专业发展陷入走不出的死循环。
2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西方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以德国为例[5],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是在传统大学的基础上,吸收某些职业教育的特质建立起的一种高等技术教育模式,明确所培养的人才在“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上相对应的位置,并据此确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很多地方高校都在忙于学院升大学,大学升重点,把学校规划从普通高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把能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高校发展的目标,认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是那些技术学院的事情。这种无视自身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公共资源、地方财政、学生生源、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等硬软条件的理想化发展思路,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是极端不利的[6]。地方性高校应充分利用本地区各种社会资源,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上,应结合时代背景、科技发展和劳动力需求,打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品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2.1师资结构建设
品牌的专业必须有优秀的教师,高品质的师资结构包括学历层次、年龄阶梯、职称分布、不同专业背景搭配、理论学者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相宜。增强教师综合素质,提高课堂上课质量,学生能针对某一安全专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更需要教师具有探究意识,引导能力,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地进行探究和学习,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关注最新教学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运用,丰富其他各科的知识,在教学中灵活地进行学科之间综合知识的指导,为学生做好引路人。
2.2人才培养计划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适当培养学术性人才,大众教学与精英教学相结合。建立学务指导制度,从入学开始就点对点地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跟踪制度,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加强与学校其他学院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可以直接选修他们感兴趣的课程,特别是对研究生阶段学习有明显促进的课程,打破现有专业选修课只能是本院本教研室上课的选课模式。建设成为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一方面便于本校本科生的读研途径,另一方面将会加强本校安全工程的竞争力,为实现更好的安全工程应用型大学做出努力。基于安全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本科阶段培养的经验,积极发展、探索在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模式,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同阶段与安全产业有不同的融合度。
2.3精品课程建设
对于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来说,系统的安全专业知识是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的重要前提,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要得当,同时梳理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组织专业备课组,把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固化,在选修课设置中,力求教学内容不重复不交叉。以985院校、211院校和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一本院校的优势学科和行业特色为依据,从这些高校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为学生制定2~3门选修课。精品课程不是盯着一二门课来抓,而是力争把每节课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要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分阶段逐步实现,可以把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作为第一批精品课程来建设。完备的实验条件和设施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地大型私企、国企等进行实习培养,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以及专业实习。同时,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及意愿,有针对性地安排实习;设立安全协会,让同学们自组织参与其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实践活动等;加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中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作业展示,通过PPT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鼓励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
2.4产学研实训实习
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与产学研实训实习课程教学区别开来,并作为学位课程是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具体如下:①制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实操技能考核标准和实训大纲;②可在对本地区工矿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定实训实习企业,确定实训教学内容,选定企业导师;③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实训实习理论与实操测评。
3结语
目前全国有140多所高校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是一个紧迫问题,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广泛吸收优势学科中的人才优势、设施优势和科研工作等基础优势,加强自身专业的塑造,打造安全工程专业的特色,也要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内容,从而加强本专业的竞争优势,打造有影响力的安全工程专业。
作者:赵培 何明礼 王成 方月梅 赵旭德 单位: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丹,刘剑,贾进章.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41-443.
[2]袁昌明,谢正文.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2):35-37.
[3]徐精彩,马砺,邓军.安全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22(4):567-569.
[4]刘祖德,梅甫定,伍颖.安全工程专业加强危险化学工艺课程教学研究[C].创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CCE2012),2012.
[5]姚寿广.德国两类技术型大学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3):92-95.
[6]杨文斌,何汉武.工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3(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