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各项民生工程日新月异地发展,改善农牧村生活饮用水质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甘南州合作市农牧民群众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障农牧村饮水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牧区饮水安全;水源工程;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为了生存逐水而居,水在人类文明与进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已成为政府、社会、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就没有健康的生命,更没有和谐的小康社会。
1农村饮用水安全指标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现阶段衡量农村饮水安全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
1.1水质
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低于《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不安全。
1.2水量
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L的为安全,不低于20~40L的为基本安全,常年水量不足的属于农村饮用水不安全。根据我国气候特点、地形、水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将全国划分为5个类型区,不同地区的安全饮用水量标准有所不同。基本安全饮用水水量标准从一区到五区分别是每人每天40L、45L、50L、55L、60L。基本安全饮用水水量标准从一区到五区分别是每人每天20L、25L、30L、35L、40L。
1.3方便程度
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min的为安全,不超过20min的为基本安全。多数居民需要远距离挑水或拉水,人力取水往返时间超过20min大体相当于水平距离800m,即可认为用水方便程度低。
1.4保证率
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的为基本安全。
2合作市饮水安全现状
合作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地理坐标在东经102°47′36″~103°23′20″,北纬34°42′30″~35°21′30″之间,全市总面积2413.8km2,境内平均海拔2936m,其中牧区海拔多在3000m以上,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南高北低,地貌地形复杂,既是中原地区和安多藏区连接的纽带,又是甘南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当地主要以藏族为主,畜牧业是支柱产业。合作市共辖39个行政村260个自然村,受生产生活、人文风俗、水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制约,饮水安全工程多为单村分散式供水形式,工程布局主要呈布点多、规模小、受益人口少等特点。自2005年开始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合作市牧区实现了村村有水、户户通水的良好局面,饮水安全工程收益较为显著,给牧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良好的保障。
3合作市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合作市牧区饮水安全水源主要利用地下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在实施中采用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裸露泉水或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第一,随着全球暖化,极端气候的异常频繁出现,水资源的过渡开采利用,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直接导致整个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瘫痪。第二,各自然村农牧群众居住分散、人口稀少,许多工程建后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维护,任其自然运行,水源遭受牲畜践踏及粪便污染。第三,沿程管网堵塞,输配水管网受人为、自然的破坏。第四,农牧民群众对饮用水源水质的认识不够重视,只关注建设使用前水源水质的化验成果,对后续的水质变化无人问津。
4建议
4.1选取水量充沛、水质良好、保证率达到95%以上的水源
从单一的自然村分散式供水转变为行政村及乡镇单位集中式供水。首先,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牵头,让更多人员参与关注,建立行之有效的建后管理制度。其次,制定一系列水价征收管理办法,直接刺激农牧群众对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建后维护管理,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
4.2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对水源地进行合理建设和管护
水源地建设管护直接关系到人饮工程的安全和寿命,因此,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定期检测,对水源地进行合理建设和管护。可以采取草皮植铺、种草种树、围栏等方法进行水源涵养,并在水源地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必要时可利用积累的修理基金合理建设水源地拦砂坝、挡洪墙等工程设施,达到防御洪水冲刷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水土流失,保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4.3制定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体系
通过广泛宣传,制定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体系,树立良好的水商品意识和保护意识,确保饮用水安全。
4.4发挥人饮领导小组单位的职能
水务水电、发改委、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从政策、技术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加强监督检查,吸取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意见,调整措施,改进做法,使建成工程发挥最佳效益。
作者:罗斌 单位:甘肃省合作市水务水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