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9〕38号)、《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办〔2019〕30号)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统一”,努力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改革内容。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包括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进行改革;主要是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三)工作目标。2020年3月底,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依托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二、统一审批流程

(四)精简审批环节。将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与选址意见书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并联办理,与项目招标方案核准合并办理;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施工图审查备案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合并办理;合并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和用地预审,并联办理划拨土地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并联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和建设用地批准(用地批复);将“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合并为“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在土地供应前完成;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审批”并入“防空地下室建设审批”。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同步进行,在建设单位提交设计方案后,由审批部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工程设计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评估评价和取水许可等事项在开工前完成;将防空地下室设计条件核定提前到土地供应环节,并在土地供应方案中予以明确;可以将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手续提前到项目开工前办理,项目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阅读全文

多规合一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探究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涉及发改、规划、环境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和业务,必须在全市层面颁布相应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办理流程,来保障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的顺利开展。2013年开始广州、厦门、沈阳、南京等地陆续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实现了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数据整合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探索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并在全国进行推广。本文从建设背景、政策支撑、制度保障、平台建设、地方实践等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业务协同平台建设和使用的探索和实践。

一、建设背景—多规矛盾下项目落地难

近年来,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环保规划、林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缺乏在坐标体系、用地分类、管控要求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衔接,不同规划对同一地块的规划和管控要求存在矛盾,导致建设项目因难以符合所有规划而无法落地,或因为规划调整导致审批时限拉长,严重影响地方城市的行政效率和营商环境。在此背景下,不同空间规划体系协调统一即“多规合一”以及基于“多规合一”的业务协同日益紧迫和重要。

二、政策支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随着多规矛盾和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的探索。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一张蓝图干到底。2014年四部委印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成立自然资源部,统一管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空间规划,解决了多头管理的问题。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以上文件从现实问题出发,给各地探索和实践“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制度保障—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办法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涉及发改、规划、环境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和业务,必须在全市层面颁布相应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办理流程,来保障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的顺利开展。2016年,厦门市“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印发了《厦门市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建设项目策划生产的流程和各部门职责,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后,沈阳、南京等城市也都借鉴厦门经验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办法,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提供了制度保障。

阅读全文

工程项目的审计规范认识

 

工程建设项目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建设项目不仅是企业监督管理的难点,也是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质量和效率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近年来参与的工程建设项目决算审计,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做好审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与项目工程造价有关的文件资料和建设程序。包括招投标文件、标底、施工合同,设计、施工、竣工图纸,变更设计通知书,监理签证资料、设备、材料的招标采购合同,隐蔽工程签证单及各种材料单价的签证单等工程相关资料,施工单位工程结算书,在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之前,须对其进行整理、归集和分析。二是熟悉设计、施工和竣工图纸。竣工图是工程建设项目决算审计分项数量的重要依据,须全面熟悉了解,核对所有图纸,清点无误后依次识读。三是了解工程决算审计的范围。根据决算编制说明,了解工程决算包括的工程内容。四是明确单位估价表。任何单位估价表或预算定额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性质,收集相应的单价及定额资料。   2、建设程序的审核   审查工程项目的审批手续是否真实完备。尤其是在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须严格按照现行工程建设程序执行。现行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程序主要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批复、水土、环境保护及批复、开工报告等工作环节。   3、招投标情况的审查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采购、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l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投标。审计时,可依法审查招标文件编制的合理性,招标程序的合法性,专家组成员组成的合规性等。检查有无串标、漏标情况,施工单位有无中标通知书等。实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应按国家有关投资项目审批管理规定,凡应报送项目审批部门审批的,招标人应当在报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等有关招标内容报项目审批部门核准。   4、合同情况的审核   做好施工合同审查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必要前期工作。审计中应对协议书中的重点条款重点把关,重点检查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工程类别、承包方式、结算方式、工期状况、优惠让利、奖罚协议、相互责任等,在审查施工合同时,应注意施工条款的合法性,质保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在审计合同价中区分是中标价还是中标后的让利价。   5、工程决算审查   一是工程量审核。工程内容是否与图纸、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相符;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定额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量单位是否与定额单位一致;工程量计算精确度是否符合规定;工程量计算顺序是否按施工顺序或定额上的顺序。   二是定额套用和费用计取审核。定额的使用是否存在高套、错套情况;费用计取程序和标准是否合规,是否存在高套取费系数。   主要审查内容:分步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序、材料耗用与所选定额子目一致的,复核其单价、人工、材料用量是否正确;不能完全套用定额子目,定额调整换算是否符合规定;工程类别确定是否与工程实际相符;工程费用项目组成是否符合规定,没有发生的费用项目是否已剔除;取费基数是否正确;各项费率是否符合规定或协议;计价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   三是单价套用审核。单位造价与同类工程平均单价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定额单价确定了定额子项工程的单位价值。对直接套用一般通过对比实际工作内容与定额工作内容是否相符加以审查,着重对比主要材料、主要机械、工艺及工作深度;对换算套用除完成对直接套用的审查工作外,还要审查换算是否定额允许及换算方法是否正确。   四是材料、机械用量审核。   严格控制材料价格,防止施工中偷工减料、以次冲好。依据掌握的材料市场价格信息,准确地核定材料价差的调增或调减金额。审查机械数量、规格、台班的正确性,计算程序中各费用项目计算是否正确,工程总造价计算是否正确等。   五是变更设计签证单审核。审核变更联系单手续是否完备,是否都有签字承认,有无先施工后补签工程设计变更联系单现象。审核工程数量的真实性,检查变更联系单签字的时间和工程施工时间是否一致,正确区分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属于设计变更由设计单位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所发生的费用按设计变更处理;属于工程签证的由现场施工人员签发,所发生费用按发生原因处理。

阅读全文

建设项目决算审计的几点认识

工程建设项目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建设项目不仅是企业监督管理的难点,也是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质量和效率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近年来参与的工程建设项目决算审计,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做好审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与项目工程造价有关的文件资料和建设程序。包括招投标文件、标底、施工合同,设计、施工、竣工图纸,变更设计通知书,监理签证资料、设备、材料的招标采购合同,隐蔽工程签证单及各种材料单价的签证单等工程相关资料,施工单位工程结算书,在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之前,须对其进行整理、归集和分析。

二是熟悉设计、施工和竣工图纸。竣工图是工程建设项目决算审计分项数量的重要依据,须全面熟悉了解,核对所有图纸,清点无误后依次识读。

三是了解工程决算审计的范围。根据决算编制说明,了解工程决算包括的工程内容。

四是明确单位估价表。任何单位估价表或预算定额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性质,收集相应的单价及定额资料。

2、建设程序的审核审查工程项目的审批手续是否真实完备。尤其是在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须严格按照现行工程建设程序执行。现行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程序主要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批复、水土、环境保护及批复、开工报告等工作环节。

阅读全文

行政审批局工作谋划

2020年,区行政审批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市、区的战略决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想群众所想,解群众之难,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全力以赴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一)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加快平台端口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推进部门间的数据传递畅通,及时对接省市政务服务移动端,继续完善微信公众号功能,开通乡、村审批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用数据传递代替群众跑路。

(二)强化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优化提升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打造高标准政务服务大厅。扩大市民服务中心功能,梳理便民服务事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做实“一个窗口”综合对外,推动政务事项集成办理。设置行政审批服务自助区,设置税费缴纳、不动产登记、社保办理等自助服务终端机,实现审批服务的24小时不打烊。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政务服务大厅的业务指导和运行督导,推进更多便民事项在乡镇便民中心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三)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审批服务窗口功能,加强审批部门间协调互动,实现项目“并联审批”;探索设立“项目审批协办代办中心”,壮大协办代办队伍力量,强化项目审批全程代办、领办、帮办;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全面推广使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督管理系统》,谋划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模式,以项目投资人作出“相应承诺”为前提,以“诚信体系”为保障,通过“容缺受理”、“提前介入”实施审批,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在68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实现时限再压减、环节再精简、效率再提升。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更多事项“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4小时。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服务指南细节指导,细化办事范本,增强告知书的易知易懂性,提高群众准备材料的靶向性、精准性,统一现场勘验、办事程序,探索实施告知承诺制,使更多事项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

(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持续加大加深诚信文化的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诚信进万家”等活动。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优化信用数据归集、共享、管理,打造全区统一的信用信息征集、归集标准规范体系。健全“联合奖惩”、“信用监管”、“信用修复”机制建设,推动“信易行”、“信易游”、“信易租”等信用产品应用和服务落地,加快推进全区信用体系建设。

(六)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全面提升交易服务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按照“工作流程化、操作规范化”思路,继续深入推进我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运行。继续深入推进项目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固化起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成熟完善的平台运行体系,并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力促公共资源交易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阅读全文

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2019年,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19年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便民化,努力让群众和企业办事跑的少

1.全面开展“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创新全程网办、邮递办理、上门服务(帮办代办)等服务方式,持续开展“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梳理工作。目前,已公布“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740项,其中“一次不跑”253项,“只跑一次”487项。截止目前,全县“一次不跑”累计办件共133291件,“只跑一次”累计办件25983件。

2.大力开展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等便民服务。为解决企业、群众“工作时间无空办事,休息时间无人办事”的困扰,从2018年12月30日开始,在县、乡两级推行工作日中午和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事服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896件。并从2018年10月开始推行为企业和群众免费邮寄服务。截至目前,免费邮寄审批结302件,切实方便了办事群众与偏远百姓,减少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2019年10月中旬,“每日吉安”新闻媒体对我县“放管服”改革亮点工作取得的便民成效,先后两次进行了宣传报道。

3.开展“减证便民”等改革工作。一是压缩重点项目办理事项。县本级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已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分别压缩至5个、2个工作日;企业注册开办由原来的4.5个工作日压缩为2个工作日,较省里的任务目标缩减了1个工作日。二是开展“减证便民”工作,县本级取消废止、取消代替证明事项167项,有效减少了盖章、审核、确认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

(二)着力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看的清

阅读全文

问题导向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探究

摘要: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是国家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之一,各地区建立了优化建设项目审批环境,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进一步完善。建立项目审批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当中,未能有效地集中。而审批就是以解决问题为大方向,其中正确地将问题导向运用到建设项目改革中,能够对于过程中产生的疑点、难点等起到快速、精确、有指向性的问题解决措施。在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开放以来,改革工作进行顺利,并且得到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是对于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问题导向下进行探讨研究从而更加完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问题导向;建设项目审批;审批制度改革;对策

对于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实施流程以及监管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发生,所以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探讨优质有效的处理对策,建立完善高效的改革对策的启示和方案。在探究完善对策的过程当中,以问题导向工作法为引导,开发更精确的方法和理念,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对策的成效。而问题导向工作法是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工作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以问题导向工作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开发出新的工作新思路和想法。“问题导向工作法”的优点是能敏锐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探索,使工作人员能更好地及时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推进工作的有效进程,把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标,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进步,对不同问题采用有指导意义的解决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根据在问题导向下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对策探究过程中,以问题导向作为方向,进行思考得到探究结果,就此展开讨论。

1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1.1职能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度不足及监管问题。随着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发展,构建一个科学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有助于政府的治理体系完善,以及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而对于工作过程中的重点之一,就是部门之间有质量、有效率的配合。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能够提高办事效率、节省大量时间,也使得职能部门之间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也有助于培养彼此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提高工作热情,改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共同攻克。若职能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就会造成工作进度缓慢,以及出现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现象,就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职能部门对各自的职责内容不清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审批工作效率低下,审批方式传统落后,导致工作内容不能有效落实。建设项目审批需要有力的监管,但是目前存在着一些只注重审批而忽视了监管,在审批之后监管反而不受重视,以及对审批内容的监管力度也不足,造成审批后违规现象频出,监管方式也不够统一,部门之间需要做好监管的配合,需要改变原有的监管方式,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效率,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

1.2审批流程复杂,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的作用。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过于复杂,会造成效率低,结果质量低的情况。建设项目审批机制及流程在审批事项进行的引导不明确,建设单位不能及时获得全部所需信息,致使审批效率大打折扣。并且,多年来以部门为主体的行政审批体制没有实现创新转变,审批事项也没有进行技术化的办理模式,以及政务大厅的窗口大多时候也只是起了一个首发的作用,审批效果不明显。由此,在建设项目审批中进一步的整合、建立、完善更清晰明了审批流程,对审批流程、环节等方面进行合并与简化,制定出一个分类型的清单,以及审批的流程指南,致使审批流程合理地简化,提高审批效率,切实地落实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时间效率,以达到更加高效的制度改革。技术审查是在对于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对策批准之前,经过对其内容全方面的完整性以及综合性的全面审查;行政审批其实是行政审核和行政批准的总称,行政审批就是通过行政机关根据提出的申请内容,经过审查之后,审查通过了是否符合条件内容,再以批准、同意等发放形式,予以其执行的权利。关于精简审批流程环节。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条件。合理审批事项,对于同一个部门实施的管理内容相近或者属于同一个办理阶段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个审批事项,进一步地精简化审批流程。

1.3行政管理体制下的建设系统纵向协调问题。目前,各个地区政府对审批部门的审批条件,没有相关的规范管理。行政管理体制是一种结合了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和权限等,由体系和制度构成,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建立在改革、完善各个行政机构对于行政权的针对性划分,行政权的划分在行政管理的体制中是一个重点。而一定的系统建设和规章制度是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建立完善系统建设的行政管理体制,如果不能很好地使用,行政管理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此,完善系统建设和规章制度是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环。垂直协调更加注重未来趋势的非现实性,对事物或客体的协调发展,并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全文

工程建设多测合一问题的探讨

摘要:根据国务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工作的精神,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提出打破部门分割,避免重复测绘,实现一次委托,全程测绘,即“多测合一”的新型测绘模式,从而实现规划测绘、房产测绘、地籍测绘等测绘工作统一进行,成果共享。本文将基于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为“多测合一”的开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改革;多测合一;管理;优势;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审批职能日益增多,审批事项日益增加,审批流程更加繁琐和复杂,一个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测绘、房产测绘、地籍测绘等多个测绘阶段,每一阶段都由不同的部门指定不同的测绘公司进行实地测量规划、国土、房产要素,相应主管部门要分三个阶段进行资料验收,每个阶段都要进行内业检查、外业核查,只有全部合格后,出具测绘成果合格证明,严重影响了工程审批的办事效率,根据国家行政审批改革需要,提出“多测合一”的新型测绘模式,从生产型测绘向综合服务型测绘转型升级[1]。

1“多测合一”整合的测绘工作

“多测合一”是指将在行政审批中的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测绘业务,由原多项测绘合并为一个综合性联合测绘项目,由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单位选择一家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承担建设工程所需的工程测量(含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规划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和不动产测绘(含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等多项测绘业务,按照“多测合一”技术标准要求分别向审批部门和业主单位报送测绘成果。

2“多测合一”的相关问题分析

“多测合一”是一项审批过程中有关测绘方面的改革创新工作,不仅涉及测绘单位,对政府管理部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现代互联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改变管理方式方法,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