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厂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厂培训总结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管理论文

1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人才匮乏,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调查发现,在原料、人工、水、电成本及折旧等方面不同企业差异不大,关键在转化率,而解决转化率的关键是技术人员,快速发展杏鲍菇工厂化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奇缺,与小规模季节性生产在技术层面完全不同,工厂化生产技术和管理难度大,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方式和管理知识老化的现象,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工厂中真正专业的大学或专科食用菌科班人才很少,很多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很难找到满意的技术人才,难以应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跟不上,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专业化人才的不足影响了工厂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得技术,又不知道技术的重要性,没组建好自己的技术团队,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也没有充分了解,对如何成功制作栽培包的方法技巧不够,特别对菌种的使用与新品种研发、菌包生理成熟后诱导菇蕾形成的机理和方法缺乏基本了解,对子实体发育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不能正确调控,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成功率。

1.2现代企业运作理念缺乏,管理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自身管理缺失,没有建立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过分依赖技术人员,使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目前,许多工厂化生产企业难以发挥工业化生产方式所应有的效应,很重要的原因是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工厂化企业管理除了专项技术外,还应有设施工程、电器自控、环境工程,甚至经济管理等技术的支撑。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杏鲍菇生产企业管理,认识不到栽培技术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多专业分工协作,精细化管理,才能够产生效益的道理。由于不重视企业管理,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一线员工量化指标管理的具体方法,造成工人不按操作规程去做,经常发生制包污染杂菌率、畸形、生物效率低等问题。另外,一线技术人员、熟练员工能够安心从事本职工作,也是管理层面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2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2.1投资前进行杏鲍菇市场现状分析投资前先对国内杏

阅读全文

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的建设探讨

摘要:

在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研究课题,探索将真实企业环境引入校园的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建设思路,总结了“教学工厂”的建设成果和运行特色。

关键词:

教学工厂;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学工厂”(TeachingFactory),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Polytechnic)所创造的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二者紧密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校长林晋东的解释,“教学工厂”就是将工厂的工作环境、工作技术尽可能多地摸仿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学到先进实用的工作技能,课堂即工厂,学校即社会,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模拟、模仿、融合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学工厂的内涵所在[1]。

1“教学工厂”模式的实施背景和特点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解决了如何将学院教学与企业环境紧密结合的普遍难题,使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学工厂”不是在学校之下、教学之外再办一个工厂,也不是让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课后再到工厂进行技能训练。“教学工厂”既不同于学校的实验室,也不是企业的车间,而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工作场景在学校的再现。“教学工厂”的精髓在于推行“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建,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它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的教学的有机结合。这个“教学工厂”理念在南洋理工学院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实践,并且为学校开拓了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2]。近年来国内已经有机械制造类专业、汽车修理服务类专业、导游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初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实例,但电力技术类专业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尚未见到案例报道。

阅读全文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的行动导向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对工厂供电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职业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如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或通过开展企业调研,引入项目管理机制,让工厂供电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更具特色。

关键词:工厂供电;行动导向;企业调研;引导

对于工业电气控制专业的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工厂供电的课程设计难度非常大,涉及专业领域的知识很多,需要做大量的工程计算,对学生的现场供电运用技能要求较高。以往授课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反映难理解,与企业实际脱节。这门课程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苛刻,既要熟悉工厂供电的常用设备,具有丰富的电力系统方面的企业经验和现场设备的管理经验,又能高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论文。对于这门课的教学,笔者也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通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实施课程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工厂供电的专业技能并快速成长。

一、工厂供电课程设计的任务描述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设计环节的实际训练,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查找资料、现场参观、考察,小组讨论、小组计划、小组决策、小组展示、小组工作、小组评估等环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兴趣。定期的学习汇报,也是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反思,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立刻解决。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制图、运用标准和规范、查阅设计手册与资料以及计算机绘图、文档编辑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2.教学要求

阅读全文

大学本科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食品工厂设计”是大学本科院校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意义的专业课之一,旨在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手段精良的食品专业人才。文章结合大学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尤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目标,从提升师资队伍、创新教学形式和完善课程考核三个环节来探讨“食品工厂设计”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食品工厂设计;教学改革;大学本科;课程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是大学本科院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和食品产业的发展需求为食品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课程内容复杂繁琐,包括食品工厂的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局、劳动力和物料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工艺设计和车间布局、辅助设施建设和其他基本设施建设及概算等内容。除了食品科学外,还涵盖了建筑工程、机械设计、经济管理、环保科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市场营销等学科和领域的专业知识[1,2]。因此,该课程需要学生在修完“食品营养与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工程制图”“食品机械与设备”“项目概算”等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后去学习。大学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育从事食品的研发、检测、品控、生产管理和工艺设计的专业人才[3,4],这是当下所有大学本科院校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开设“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初衷。就所开设课程的主体而言,目前开设“食品工厂设计”的大学本科院校多为工、农科类院校,其办学目标多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高级食品专业人才。就所开设专业的招收对象而言,所招收学生基本上以理科生为主,具备基本的理化基础。然而目前现有的教学体系下,多数高校面临教学课时少、任务重、教学安排松散以及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升等普遍问题。大部分院校停留在传统的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中,即以教师为主体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负责认真而被动地接收新的知识点这种授课方式。仅限于课堂讲解食品工厂设计的各个知识单元比较单调乏味,且师生间欠缺互动交流,以及未能及时配套开设相关实习、实践环节,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普遍现象。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未能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本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是不相匹配的。最终,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仅限于一纸文凭,而并不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大学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尤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高级食品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作者从师资建设、教学形式和课程考核三个方面来探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首先,引进高层次人才,这是提升师资队伍最快的方法。由于“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涉及面广而且专业性强,对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讲授都有很高的要求。其中,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讲解方式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该门课程中工厂平面布局、工艺设计、车间布局等重点内容要求教师必需具备扎实的绘图功底和专业的绘图知识,最好是具备工程背景。其次,形成阶梯式的教师队伍,这是院校的学科建设最有利的方法。院校应保持不断层的人才储备,协调师资队伍年龄,促进良性竞争和发展。青年教师应跟着有资历的老教师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巩固创新再输出。再者,学校或学院应当鼓励教师深造和交流学习,这是保持教师队伍先进性的根本办法。学校或学院可邀请企业人才给师生做专题报告,鼓励校内教师参加研讨会、观摩学习会等。此外,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施行“双师型”教育模式,即聘请一些食品工厂里的能工巧匠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指导[5]。最后,提升教师队伍师德的水平,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教师的个人品德深刻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个人魅力的教师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的精神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健全师德培训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促进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通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先进教师队伍,推动大学本科”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内涵式发展。

2创新教学形式

2.1线上线下多元课堂

阅读全文

化工工艺设备管理中安全性保障措施

摘要:在现代化化工工艺设备管理中,化工设备的安全性对于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增强化工设备安全性保障,才可有效推动化工生产企业运行,并且在做好安全管理与维护的同时,制定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计划,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化工工艺设备管理中化工设备安全性保障工作。而文章主要目的便是希望借助对化工工艺设备管理中化工设备安全性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找到有效提高化工工艺设备管理水平的方法,推动化工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备管理;化工设备;安全性保障;有效措施

现今是信息化社会,而信息化设备的本质就是以科学信息技术去推动行业及领域的发展。对于化工厂来说,其以智能化作为其发展方向,在其运行过程中通过自动化故障检测,以工作人员对化工设备安全与设备维护进行检修,则是提高整个化工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1]。因此,现今国家化工部门以及化工企业等都对化工设备安全性保障与设备更好维护方面给予了更高重视,以能在化工厂发生问题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该问题进行处理,以此去提升智能化工厂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以确保化工厂更加稳定、安全的运行。

1化工设备安全性保障与设备维护中存在的不足

1.1化工工艺设备管理存在的不足

国内化工厂在科学技术影响下也开始以智能化方式所发展,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智能化工厂在发展中也因技术上的原因而影响了其工作。如从智能化工厂组成来说,其多采取现今环保建筑材料,也确保了化工厂应用中的安全与稳定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则仍存在运行与设备之间无法融合的问题。因为智能化工厂多使用电子互感系统,其主要是通过科学远程模块来进行化工设备管理。但是,如果使用传统的互感器,那么则无法确保智能化工厂的稳定性,也会造成互感器使用年限减少,对外界环境无法更好适应。因此,如果电子互感系统与传统互感器之间无法达到更好的兼容效果,那么则会造成化工应用设备质量变差,最终会对整个智能化工厂运行质量造成影响[2]。

1.2智能化工厂在运维安全中保密效果较差

阅读全文

高职机械类创新教育思考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重要倡议,在高职院校中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服务是目前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机械类教学活动中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如资金投入较少、来华学生有限、国际化师资力量薄弱等。本文主要就“一带一路”视域下如何创新高职机械类教育进行具体研究,期望对提升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机械类;创新教育

1引进外来教师和学生,促进学术交流

我国每年对沿线各个国家所提供的奖学金名额都在增加,每年来华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加大高职学生比例是高职院校需要重视的重要内容。通过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访问交流、实地考察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合作。另外,高职院校可以加大对外来教师的引进力度,增加引进资金,提高外来教师待遇。对于国外机械专业考察优秀项目积极引进。例如,有部分国家的机械专业采纳的学徒制,这种制度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有着十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数量不能满足这种教学制度,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类和总结,将这种优秀经验的可取之处进行总结,不一定非要生搬硬套。“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响应其倡议的紧缺专业人才引入,对于达到国际教学标准要求的教师进行专业引入,聘请专业的机械工程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另外还需要强化国际意识,将自己的学生进行输出,鼓励学生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出国实习或者交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吸纳先进国家优秀的教学经验[2]。

2注重国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国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需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这个机遇,主动变革,将传统的机械教育转变为与国际接轨的机械教育。在学院政策法规,教育设施乃至教育交流等方面做出适当调整。在过去,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育过于注重专业性教育,忽视了学生复合型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很多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与本科院校学生无法形成竞争力。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需要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基础能力,还需要了解其它国家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发达国家的先进机械技术,如多轴操作机床,多功能数控加工中心的制造都需要进行了解。目前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机械行业依旧领先于我国,输出高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引进外来优秀教师进行任教等活动都可以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次许多外聘教师都有很强的专业英语词汇基础,在与学生长期的沟通交流中,学生对一些专业英语词汇也会有所了解和记忆,如圆柱度、原跳动、同轴度等等专业术语的英文表示都能一看就懂,对国外的设计图纸以及设计要求也都能有所了解。

3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学位互认制度

阅读全文

实验工厂库存管理论文

1现行的管理模式

1.1利用计算机管理库存

将库房内所有物资的编号、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信息输入Excel表格,实行计算机管理。每个规格物资的编号都是唯一的,即使类似的物资也很容易区分。当发生库存物资的出、入库时,库房管理人员及时在计算机上更改相应物资的数据信息,做到库存数据及时更新,使得库存数据能实时反映库房内的物资情况。在利用计算机管理库存前期,也考虑过使用专门的数据库软件对库存进行管理。由于实验工厂的规模不大,库房结构没有中、大型企业复杂,使用Excel建立的数据库就可以满足管理要求,所有库存物资详细信息一目了然,易操作,易维护,还可以根据实验工厂自身的需要增加、删除有关库存物资的项目,使用灵活。

1.2库存数据共享

依托局域网,实现库存数据共享,设置不同权限,实现库存数据的查询与管理。库房管理人员可对库存数据进行添加、删除、更改等操作,其他人员只具备浏览权限。数据库的共享使得采购人员制定采购计划时以库存实时数据为依据;技术人员填写材料单时可以查询库存材料数量是否满足需要。同时,库存管理信息化,可以为管理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使其能够及时监督成本占用的状况,为加快工厂资金运转提供准确数据。

1.3优化布局

将库存物资划分区域分类存放,并设置标识,使库房管理人员能直观地找到库存物资,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清晰的标识还可以避免库存积压,采购人员也不再重复购买,能够降低实验工厂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实验工厂的流动资金。

阅读全文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不论是“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其关键词都应该是“兴趣”。只要学生能够接受并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就是好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工种;工学一体

一、当前我国的工业发展现状及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企业用工难问题日益突出。能否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已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重要实施对象,重点扶持、发展对象。它帮助了许多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的教育问题。通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学生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并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先进的生产工具(智能制造平台)得到了应用,先进智能制造系统、高端生产手段得到了应用。提高了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得以进步,一举两得。

二、新教学模式探索

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式灌输与划一或模块式教学)在现阶段新经济形势下,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也无法满足当前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用人需求。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学生毕业就业及企业用工需求的紧迫性,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该如何应用呢?“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理实一体化”等模式该怎么合理选择和开展?事实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不好,要在实践中实行。当前技校学生中大多存在的情况有:手机依赖症(如何化劣势为优势)、理论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够、兴趣差(如何通过实际的生产环境或有趣的生产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不论是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只要学生能够接受并有较高的学习效力就是好方法。所以,笔者以为,开发出学生愿意去学的教学载体,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过程,采用有别于输灌式教学的有兴趣的教学形式,是我们当前比较迫切的任务。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只要学生能学、想学、好学,都可以适当的采用并应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所以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不论是“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理实一体化”等模式,其关键词应该是“兴趣”。进入技工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理论水平比较弱,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是作为技校教师常常考虑的问题。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有水平,并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也是技校教师常常深思的问题。一方面学生、一方面教师、一方面企业,面对不怎么好学的学生,作为技校教师肩上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发展技工职业教育,其目的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那么到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更有效、快捷地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深入到企业当中去,去体验企业的运作,了解企业对什么人才有需求,认识企业不同的岗位能力要求。针对专业岗位,总结、提炼出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回到学校不脱离社会需求并选用企业典型加工任务,或者开发与之相类似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较有针对性的教学载体,开展相对应的能力培训。当前数控常见的教学模式,学校的各个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例如《车工实训》《铣工实训》等分别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对学生来讲,只是单独学习零件加工里面的某一个工种,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导致学生认识比较片面,不利于学生培养,不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笔者提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进行多工种联合实训的教学模式,然后再对各工种所加工的零件进行组装、装配;甚至对制造加工、组装出来的具有一定功能作用的机械构件进行调试。最后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工学一体化教学,能让学生看到生动的综合件,对所学的技能真真切切地有所体会,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相对不高的现状。

三、对应常见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指数分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