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跟踪审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专项基金绩效审计探究
摘要:高校学术水平是国家科研力量的重要体现,为了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我国高校的科研创新基金投入持续增长,但与高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的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实质性的改善。究其原因,绩效审计工作的严重滞后难辞其咎。本文引入××大学财会学院创新基金案例,对其绩效审计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绩效审计;科研创新基金;互联网+
一、引言
2015年总理首次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使得这一新鲜名词迅速登上了各大期刊的头条。事实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很早就在“互联网+”领域开始发力,可以预期这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绩效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重视,高校办学资金逐步充裕。我国高校近些年不断增加对科技与科研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专项基金,但高投入未必会带来高产出,高校学生的论文结题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课题的最终成果与立项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案例的引入与初步分析——××大学财会学院
(一)学校及其财会学院的简介
××大学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的“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也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财经类人才培养的创新实验区。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九大学科,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现在校学生有35000余人,其中含研究生3200余人。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的贡献度
摘要:在新医改环境下,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为医院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信息和审计建议,已经成为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民医保政策的建立,各家医院作为独立经济主体,面临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必须对医院内部自身管理要求越来越精细化。内部审计管理部门作为医院内部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管理部门,为实现医院运营的总体目标,承担着更多的职责。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查错纠弊,转型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预防为重点,以增值为目标,以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为中心的增值型内部审计。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医院管理;贡献度
一、有为有位,凸显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
随着新医改对医院的影响,医院的工作重心调整到提高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收入结构的改善方面。在这样的环境下,内部审计部门工作重点也必须扩展到医院运营管理方面上。内部审计利用具有参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条件,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和发展,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方法,不断探索内部审计的新模式和新领域,在改善审计绩效,提高审计效率,以工作业绩证明内部审计不是资源耗费者.而是价值增加者,有效地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全面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在维护财经法纪、改善运营效率、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医院整体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医院领导决策、宏观管理提供服务。
二、整章建制,使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尚方宝剑”
内部审计的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的内部审计定义表明内部审计已经进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时代。增值型内部审计是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理念,新方向。为推动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效用,首先;必须得到医院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使其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的审计范围不受限制,以便于在处理日常审计事务时,根据审计需求和风险防范要求,能够出据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的审计报告;其次;在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上,注意财务会计、信息技术、工程、法律、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各占一定比重.相互弥补知识缺口.形成审计合力,内部审计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审计人员还应积极主动地与相关的业务部门、纪委等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并取得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让他们真正充分理解和参与,才能使内部审计做到集思广益,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为医院带来增值效益。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突出抓好制度建设、从抓制度规范入手、让每件事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加强内部审计的内涵质量建设,完善审计制度,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引入了全面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医院管理提供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认真把好关口,追根求源,明确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的,并通过审计建议书、审计整改书,逐步完善整改跟踪报告制度,落实整改责任追究等措施,对增值有效性的监测,做到持续改进,从落实的成果中体现增值型内部审计贡献度。
三、全面提高内审人员执业水平,是增值型内部审计保证医院价值增值的根本保障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路径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国家对高校专项资金的财政投入不断增长,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对高校的内涵建设投入力度。本文以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为切入点,关注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做好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提供探索路径。
关键词:动态竞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绩效审计
一、引言
财政资金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省级各部门对高等学校的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增长,在教育部公布的直属高校2020年度部门预算中,清华大学以310.72亿元领先,随着高等教育投入后“4%”时代的到来,高校财政资金使用的自主权逐步下放,专项资金在高校预算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力资源的高效运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高等教育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202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要求“……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规定作为改进管理和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要求关注好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在绩效审计工作上做有益探索,作为政府财政绩效审计工作的补充。绩效审计最初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的“3E”理论,即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以财政专项资金模式投入高等教育建设为基础,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某一方面发展而所做的精准投入,如高水平建设专项资金、优势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国家奖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体现财政的引领及政策导向效应。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通过对这些专项资金的设立、分配、管理、结项、绩效评价等全过程进行绩效审计,关注该项专项资金的效率、效益、经济性并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促进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从审计署到各个省市局所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逐渐成为近几年审计部门的关注重点,绩效审计实践工作不断推进,但在探索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审计内容相对单薄。从目前各省市反馈的审计结果公告中,我们看到目前的关注重点仍在资金的管理上,存在财政资金下款不及时、资金闲置、资金效益不佳等问题,受审计人员专业背景限制,关于项目管理、后续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性建议不多,绩效审计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财政对高校发展扶持的力度加大,专项资金占高校收入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如何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已成为很多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专项资金内部审计,能够做到对高校专项资金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
高校专项资金是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拨付的、具有指定用途的经费,包括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本建设经费等。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专项资金在高校总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稳健发展,不仅从体制上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有利于推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
一、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基本经费而言,专项资金具有专项申报、专款专用、时效性强、政策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约束着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加大了专项资金管理和审计的难度。目前高校专项资金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预算编制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很多高校往往按照实际需求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对申报的专项资金缺乏深入调研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大,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项目文本比较粗糙,项目预算内容不够细化。预算与项目进程中资金的实际使用存在偏差,一些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而有些项目则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
(二)专项资金存在挪用的现象。由于项目预算不够准确,获得批准项目的批复金额跟实际需求有差距,甚至某个项目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但专项资金已经下达,为加快专项资金的使用,就会挪用到学校其他的项目中,使得专项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此外,由于专项资金具有时效性,但有些专项资金下达的时间较晚,使得当年预算资金用款计划来不及实施,为了避免专项资金年底形成结余资金被收回,就会出现挪用资金的问题。
内部审计下高校科研质量保障体系思考
摘要:高校科研的质量要靠制度和管理体系来保障。高校科研质量保障体系目前还很不完善,针对高校科学研究的内部审计是对高校科研质量保障体系的加强和补充,对提高科研质量有重要作用。强化人为作用,提高内审认识,加强内审机构和制度建设,对科研项目、资金和资产进行严格审计管理可保证内审的质量,进而保障科研质量。强化内部审计可促进高校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科研质量;保障体系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极大地激励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但科研经费监管方面的问题也相应产生,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值得高校深思。
一、高校科研质量保障体系现状
现阶段,科研已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心,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高校的科研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不少高校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渊源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还存在很多不适应,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系统文件和质量保证书的编写,可以发现想如企业那样高效运行质量体系相当困难。虽然编写的文件符合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但实际操作往往无法和标准保持一致,这是由于企业和高校的组织结构和性质区别较大,职能划分不能完全照搬企业情况所决定的。长期以来,科研课题组负责课题完成,课题组老师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一般都会重研究忽视质量文件规定。目前,各高校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还处在不断的完善修改过程中。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或合作伙伴或其他方式,所以对高校科研管理并不仅是高校内部的事情,情况比企业质量管理要复杂,对审计需求较强,高校内部审计在科研质量保障方面作用突出。科研经费的高效运用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和科研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目前,高校套取、挪用、贪污科研经费情况时有披露,严重的影响高校科研形象。论文造假,科研成果虚无都曾引起过社会高度关注,低质量的科研成果浪费科研经费并不占少数。所以加强高校内控内审,避免科研不利情况发生非常重要。高校的科研质量并不全是靠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本身来实现的,往往更多靠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监督和科研过程时时审计而实现的。
二、高校内部审计与高校科研质量体系建设
(一)高校内部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购买社会服务探讨
高校内部审计购买社会服务,就是有偿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完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这是一种新型的履行审计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机会的方式。近年来,很多高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质量,采取强强联合,投资建设新校区等模式,实现了高校办学规模的外延式扩展,因此而注入大量教育资金,用以充实办学基础实施。就目前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综合实力而言,难以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相应的审计工作任务;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社会审计服务力量,来确保高校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力争使内部审计日常工作有亮点,工作有突破,不断提高审计工作对高校事业发展的贡献率。
一、高校内部审计现行状况分析
(一)高校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多元化,审计实行全覆盖
高校资产是国家公共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2015年11月27日,中央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的目标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新常态下高校发展逐步向多元化、多渠道、网络性横向扩展。随之而来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涉及审计工作的新领域也在不断延伸。不仅要开展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收支审计、零星工程审计、专项审计等,还要向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投资审计等方向发展,在防范审计风险意识的前提下,提高审计质量势在必得,借助社会审计服务力量大有必要。
(二)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提升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上有的是同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的是同财务部门联合办公,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人员配置上多数来自于财务专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只有极少数人员能够具备在财务、审计、法律、工程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的能力,复合型跨专业人才稀缺;另外,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高校内部职能处室,审计人员与被审对象还存在上下级、同事情感等人际关系因素,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因此,通常难以做到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客观、公正的实现预期审计目标;所以借助社会审计服务力量实现审计目标将会更加客观、真实,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也会更加超脱,审计结果将会更能反映高校内部管理的真实水平。
(三)审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审计程序的规范性应进一步加强
国内外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比较
【摘要】
自20世纪40年代绩效审计产生以来,政府审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对绩效进行审计,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绩效审计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标准,并在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助于完善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关键词】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评价指标
一、引言
20世纪40年代,绩效审计开始出现,在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之前,政府审计工作基本上就是合规性审计。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相比,绩效审计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各国的政府审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对绩效的审计,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工作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到1970年以后,西方国家政府审计的主要工作已经转变为对政府工作的绩效进行审计。绩效审计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能有效地提高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效果、明确区分不同管理部门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公众对社会的监督机制以及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我国绩效审计的出现晚于西方国家,因此与我国相比,西方国家在绩效审计方面拥有更加成熟的制度,其相关的法律制度与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等方面也更加完善。在国外绩效审计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因此,本文以澳大利亚绩效审计为例,分析了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开展绩效审计。随着审计的发展,绩效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要。审计署在2008年公开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2011年公开的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都明确表示要更加全面的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健全绩效管理相关制度以及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体系。
二、澳大利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卫生投入资金绩效管理探讨
一、卫生投入资金绩效管理的内容
目前政府投入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承担的卫生公共任务。卫生资源的配置重点是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相统一,因此强调产出或绩效拨款比以投入拨款为基础的模式更有效率。对资金投入项目绩效管理不仅是对卫生投入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更是以政府卫生投入活动的效果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政府卫生投入活动的目标与结果,以及结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确定绩效管理的内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绩效目标要制定合理明确;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管理结果、绩效跟踪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施考核与评价;强化考评结果的应用,落实整改措施,增强支出责任,压降运行成本,促使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有效。
二、卫生投入资金绩效管理的思路
(一)完善专项资金投入的制度与规则
做好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的专项管理,首先要从项目管理的各环节入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项目立项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其次对专项经费拨付与使用形成科学的运作流程,对开支范围、核算方法和经费补助将实现的目标,做到事前控制;最后在项目建设过程、完工验收后要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跟踪问效,确保以制度规范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二)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实行全面绩效预算
绩效管理良好的开端就是要做好全面合理的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以业绩评价为核心的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绩效预算的明显优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易于横向比较。同一水平的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同样任务,资金如果存在较大差距,可对差异进行分项比较,则低效或无效资金的使用部分就会显现出来。二是便于纵向比较。在专项资金使用跟踪过程中,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的计划目标和时间节点进行对照,查找问题,及时调整偏差。绩效预算实行目标管理的流程一般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项目数据库,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选择下一年度优先进行的项目,可自行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明确项目负责人,收集绩效评价数据和材料,对项目首先自评。在编制下一年度收支预算时,同时根据自评结果编制项目立项报告,在立项报告中对项目进行具体的可行性论证,将申请资金的理由、预算资金构成以及未来能达到的绩效等作详细论述。财政专家将根据立项报告对项目进行评审,通过后,财政拨款才正式下达。通过绩效预算,大大提高了政府卫生资金使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