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中特色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新课改也逐渐落实。我国当今社会对学校多元化办学的需求越来越明确,也是一个迫切的趋势,社会对学校发展的关注重点逐渐转向学校内部,更加关注学校本身的特色发展方向,而学校的文化建设、政治特色正是学校建设的核心所在。学校的文化可以体现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能够间接反映出学校的精神内核与具体的精神风貌。我国教育工作者曾提出这一观点:当前我国学校建设的条件与基础必然是学校文化传统建设学校文化的构建,能够促进特色学校建设顺利发展,更是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之一。
一.强化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文化建设,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特色学校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独特的现代化精神和丰富的时代特色,特色学校具有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仅体现在学校拥有个性化的外部教学环境以及独特的教学课程体系。特色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相较于我国其他同类学校的特色教育水平也更高,特色学校凝聚了在校每一位师生的良好气质、优良品质,每位在校师生都具备优良的精神品质和思想行为导向,这种内化到师生心灵深处的文化动力,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所在[1]。一所学校的文化,不仅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物质环境包括许多方面,校园建筑以及校园场地的布置模式是校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不会说话的静态校园组成部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了学校物质氛围的影响,接受着道德教育。比如,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入团仪式以及校级运动会等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学校独特的道德理念以及教育思想。校风、校训、校规等组成了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校训、校风、校规三者都可以用直接的文字形态表达,但校方也可以选择隐性彰显的模式,利用学校的建筑或地理环境,潜移默化地传递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文化的深层次表现形式便是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影响下,形成的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精神文化成果以及思想道德观念。学校的精神文化,不仅包括学校的风气,学校的文化传统,还包括教职工和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体现一所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加强特色学校的文化建设,应该立足于培养师生的健康人格,树立师生的积极精神面貌,培养师生的坚强品质以及良好人文素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将自身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融入到全体师生的思维中,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学校文化,遵循学校的价值取向以及教学模式[2]。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开展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进而创造高品位、高质量、深层次的特色校园精神文化。
二.创新学校文化传统,夯实普通高中特色文化建设基础
精神史是一所学校的重要历史,精神史可以作为特色学校文化培育的教育源泉。每一所学校都应该珍视且正视自己的历史,部分具有历史传承意义和深刻积淀的学校,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特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特色文化学校之所以称之为特色学校,关键在于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学校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具有优质且稳定的特点。特色文化学校并不是僵硬的教学理念,而是将灵活的学校理念从内而外自然的呈现,这种理念被全校师生共同认可,且能规范师生的基本行为。建设一所特色的文化学校,不仅需要学校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经历长时间的文化积淀,更需要学校对自身地域进行合理的规划,将教育对象的文化特色充分展现。一所学校的历史文化可以体现出先辈们的教育思想,先辈们的教育思想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精神启示。我们可以从先辈优秀的人格魅力中体现出一所学校的丰厚历史文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学校自身的传统进行深刻理解,发掘并合理培育,通过不断积累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学校的历史文化基础,凝练出属于一所学校的特色精神文化,这种文化便是学校的文化标识。我国当今的学校应该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坚持“全员发展、全员特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成为德能兼修、己物相融的新时代人才[3]。
三.发挥校长引领作用,主导特色高中文化建设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其发展的关键更在于校长的领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所学校建设的好坏,需要通过校长的行为来体现。”在我国学校的校长是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能够引领学校发展,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领导者。校长自身的行为观念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从某一角度来看,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是校长的个性特征外显,深刻体现了校长的办学理念以及价值取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所学校要想持续地发展,校长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价值取向,大胆尝试新型的建设理念,在实践中促进学校创新发展。一位合格的教育领导者,不仅要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还应该拥有高尚的教育情怀、渊博的学识,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的管理艺术。一校之长应该具备掌控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正确的指导,对学校的特色建设拥有正确的认识以及践行的魄力。校长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自身鲜明的个性与思想品质,不断创新学校的发展理念。一位合格的校长,应该能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德育为首,整体推进学校工作,不断创新学校德育教育,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学工作分层实施,实现异步发展,注重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利用错位引领的方式实现发展。除此之外,校长还应该配合教师积极推进课改,夯实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4]。最后,校长应将学校的教育科研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基点,以研促教,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教育科技体育工作要点
2020年,全县教育工作将以党的、二中、三中、四会精神、系列讲话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围绕市委建设“五个新萍乡”和实现“五年新跨越”总体要求及县委建设“世界电瓷之都”,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建设“五个”,实现“五年新跨越”,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共绘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的要求,按照“1359”工作思路,实施创新驱动,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队伍形象,营造优质均衡、实干鼎新、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筑牢政治根基,补足精神之钙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1]。强化政治责任,树牢“四个意识”[2],坚定“四个自信”[3],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作,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建立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全面推进“学习强国”平台的运用和载体建设,强化学习检查督促。坚持学习贯彻落实相结合,全面推动党的精神在我县教育系统开花结果,让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教科体局各项工作中扎实落地生根。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把意识形态工作与教育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纳入党建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扎实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宣传教育,坚决占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领域的制高点。
坚持改革创新。按照上级部署,统筹推进“五型政府[4]”部门建设,深化“放管服[5]”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拓展“赣服通”服务功能,使更多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电瓷电气研究院,完善国家电瓷检验检测中心等。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产学研一体化。
二、明确工作思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局上年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为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立足全局抓落实,创新举措抓落实,集中精力抓落实,各项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各项教育事业实现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增量提质,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召开开全市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加快做好城乡幼儿园规划与建设工作,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5所。全市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新增省优质园20所、市优质园22所,目前,全市省优质园达209所,占比58.4%。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减负校校行”活动,启动市薄弱初中课程基地和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建设。指导区加快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步伐。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面加快薄弱高中创建三星级步伐,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启动市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3所学校参加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评比。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取得新成效,7所省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加大省高水平示范校创建力度,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通过省专家组评估验收。省技能大赛共获奖牌93枚,其中金牌3枚。2014年对口高考技能考试过关率达97.1%,,位居全省前列,本科达线262人,专科达线2342人,本专科达线率达98.3%,创历史新高。加快专业设置优化调整,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13个专业大类,106个专业方向。全市社区教育完成实用技术培训5.2万人次,创业培训0.2万人次,精神文明培训10.6万人次。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继续为各县区免费定向培养幼儿师范生100名,目前已经完成招生宣传和面试组织工作。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培训449人次,其中,出国培训48人次,省级培训329人次,市级培训120人次。精心组织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共组织215名社会人员和全日制非师范类毕业生参加测试。精心组织省第十三批特级教师推荐人选选拔工作,共推荐上报26人。组织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目前共有662人参赛。18名教师在省“两课”评比中获奖,获奖率达90%,居全省第二。
3.各项教育惠民举措落到实处。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新建、开工、加固校舍17.9万平方米。拆除、停用D级校舍36.6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全市所有D级校舍100%停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市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加快实施。老城区部分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市实验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马陵高中新校区主体工程完工。启动中心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午餐保障行动,起草了《中心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午餐保障行动实施方案》,并向各区征求意见。实施中心城区食堂改扩建和午餐配送工程,目前,改扩建食堂2.3万平方米。教育现代化创建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工作,宿豫区接受省教育厅专家组的现场督导,创建工作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提升创建的针对性。深入沭阳、调研,促成县委、县政府尽早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切实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推进,确保今年下半年通过申报,今年底或明年初通过省厅评估验收。制订我市更高水平教育现代的创建方案,并在区先期试点,启动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工作。二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加快马陵高中新校区建设进度。加快青华中学、宿豫实验高中三星级创建步伐,大力推进市钟吾初中校园改造工程,打造省级精品校园。深化中心城区布局调整和学校管理体制调整的成果,调优做强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中心城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全年6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建立工作调度、任务督办、监督检查、进度通报等长效工作机制,一着不让地抓好推进工作。加强对民办学校校安工程建设面临困难和问题的研究,按照市政府四届四次会议要求,建立激励机制,分类指导,分批建设,确保民办学校的校安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舍改造维修长效机制,实现校舍安全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德育教育浅谈
【摘要】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老师要进一步地进行教学的创新升级,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德育教学渗透到音乐鉴赏课中。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要做好基础的教学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对学生的道德综合素养等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音乐自身就具备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可以很好地将多种丰富的艺术形态呈现于人们面前,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层次。所以,老师可以充分的借助音乐的个性化特点积极地落实好德育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树立更加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思想理念。本文主要对如何更好的将德育教学渗透到高中音乐鉴赏中进行了分析,希望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德育教学;措施分析
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德育教学是进一步开展教育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进行具体的高中音乐鉴赏进程中,老师要在思想上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学。在具体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如何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爱国素养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三观,是值得老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中音乐鉴赏阶段德育教学的开展状况分析
德育教学一直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的重要表现。德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拥有知理明义、敢于吃苦、乐于好学等全面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而且也要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具体开展德育教学的进程中,要充分的结合当前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积极把握住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真正将德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和音乐鉴赏的内容充分融合。当然,德育教学工作需要关注到对集体发展的影响,也更要兼顾个人的实际状况,充分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意义。除此之外,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往往会面临更大的升学压力,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以及家长都会将更多的关注力放到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没有充分的关注,特别是在音乐鉴赏课中也没有充分的设定科学的评判体系和标准,没有真正的做好德育教学的渗透,这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学习。除此之外,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和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交流。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需要老师和同学协同完成,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老师在干巴巴的讲解,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这样很难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收获较多的知识,与此同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能够慢慢的成长和进步。音乐鉴赏课上,音乐老师要积极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积极进行音乐的赏析、体验,真切感受音乐的魅力,最终才能够更好的学习音乐,完成德育教学的目标,这也更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音乐鉴赏课并不是简单的播放几首曲子,念念歌词就可以完成的,为了更进一步地将德育教学渗透其中,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优化后续教学内容,进而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如何更好的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做好德育教学
(一)将音乐作为教学的中心,积极为德育教学奠定坚实可靠的创设背景。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代表,通过音乐感受能够更加直观的对人的内心产生更加积极健康的影响。在过去老师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时候,老师会更多的选择使用课程教材内容为主,让学生慢慢地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音乐欣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转变,需要培养更加现代化的人才,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德培养。音乐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和老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所以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高中音乐老师要利用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充分把握住音乐的个性化特色,将音乐作为背景,为道德教育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领学生用心感受和体会音乐的个性化特色,在不断变化的音调中进一步感受歌曲传递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老师在不断播放音乐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加入对音乐片段的理解与赏析,便于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音乐要表达的艺术化特色。音乐具有更加强大的感染力,利用好音乐这一特点,将德育教学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仅仅能够有效的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也可以在德育方面有所建树。举例来看,在学习《命运交响曲》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首曲子的主要旋律以及特点,让学生在聆听学习之前有所准备,然后再进行音乐的播放,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首曲子有更深入的理解。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要做好重点音乐力度的描述,可以是利用图形也可以是利用手势等方式。随后,再次进行音乐播放,让学生紧随音乐的主要旋律和节奏进行哼唱。通过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渗透,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在激昂的音乐中感受作曲家面对命运的磨难永不屈服的精神,在未来的学习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学生也会更加敢于直面。
中学音乐教育德育渗透探析
摘要: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渗透贯穿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渗透;中学生;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的灵魂是道德教育,“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主旨皆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和塑造良好的道德信念。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把德育意识与教育透彻有效地贯彻到音乐教育教学中,在音乐教学中完成德育渗透,以自身为榜样,给正在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中学生树立德育行为的良好典范。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基本概念与关系
(一)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由家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三部分构成。比如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教育、普通高中学校开设的音乐高考训练班等属于专业的音乐教育范畴。后者指的是贯穿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的学校普通音乐教育。以音乐鉴赏、歌唱为主,主要通过音乐的欣赏和表达,从学生自己的经验出发,以锻炼学生的意识行为,丰富学生情感为主要目的音乐教育。
(二)德育教育
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特色
摘要: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从多个维度介绍了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特色,归纳出以下几点:双系列结构的呈现方式是本套教科书的核心特色,使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数据是本套教科书的内容特色,注重课文前后逻辑联系和知识进阶是本套教科书的编排特色,形式丰富、功能强大的图像系统是本套教科书的系统特色。
关键词:地理教科书;高中地理课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019年,根据教育部的部署,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王民教授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送教育部审查通过。本套教科书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编写依据,充分体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科书的框架结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因而,本套教科书具有鲜明的特色。下文以必修部分为例进行介绍。
一、双系列结构的呈现方式是本套教科书的核心特色
双系列结构包括:传统的课文系列注重科学性;创新的探究系列注重实践性。其中,探究系列的体例为每章的章首设计一个“课题”,包括课题目标、课题准备、检查进度、总结四方面;配合章首的“课题”,在章下面的相关节后设置“检查进度”栏目。“课题”是贯穿全章的探索活动,在每章的章首页出现,目的是在学生学习内容之前,先设置一个探索的目标和方向,以此引导学生将探究式学习贯穿始终。全套教材“课题”的设计基于研究课程标准中各个模块的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过仔细消化和整理,转化成“课题”。在每节前设计“探索”活动,这个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索性,力求有新意。“探索活动”的设计有6种方式:①以实验活动引入的探索(如“沉积物如何沉积?”等);②以使用图表引入的探索(如“全球气温变化”等);③以观察地图引入的探索(如“青藏地区的铁路运输及意义”等);④以景观图片和漫画等引入的探索(如“‘乐在其中’”等);⑤以资料举例引入的探索(如“顺风相送”等);⑥以选择和对比引入的探索(如“南蔬北运和北菜南运”等)。学习指南:在每节课文开头,安排一个“学习指南”,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是针对这一节的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指南”下有“提示”,告诉学生如何阅读、学习和一些注意事项,并明确该节相关核心概念。案例研究:在每节课文正文结束后,安排一个“案例研究”,提供与本节所学内容同性质的典型案例,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并加深对本节内容理解。作业题:这是本次修订着力改造、突出的地方。选择最新的、真实的材料,编制出符合相关学业质量标准水平的题目。每节有3道题,两册一共有九章30节,设置了丰富的题目和情境材料,全方位、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使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数据是本套教科书的内容特色
在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团队查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学术著作、网站等,研究整理出了2000多个新的材料和数据,把探索、阅读、案例研究、作业题中几乎所有的素材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强调提供给学生的案例材料应具有真实的情境。特别是作业题,更是进行了彻底改进,从以前简单的问答题,改为在提供情境后给出具体问题,同时注重实践性和答案的开放性。教科书选取的许多素材源自近年来发生的事件,如必修第一册中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塞罕坝人工林场的建设、海绵城市、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地震等材料,必修第二册中我国在南海成功开采可燃冰、2017年宁夏的精准扶贫实例等材料,反映出很强的时代感,突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当今国家和世界发生的变化,对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地理学科新的发展成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地方基础教育和教育发展能力
一、推普及,实施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要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普惠资源。从今年起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各地要不断完善并落实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的覆盖率。力争再通过三年努力,使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二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各地要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积极探索实施以奖代补方式调动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社会办学、民间投入、民办公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三是要加强规范管理,坚持科学保教。严格执行幼儿园《办园标准》和《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抓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省示范园创建活动,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注重内涵、突出特色、提升质量、科学发展。四是要尽快补足配齐幼儿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富余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足配齐幼儿教师。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启动实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攻坚计划。
二、促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围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总要求,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完善机制,指导和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地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这一机制,推动落实县级政府责任,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均衡。2014年有验收任务的县(市、区)要制定创建和迎检工作方案,按照评估验收标准,逐校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整改。二是创新机制,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各地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督察、验收机制和媒体展示平台。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会,督促指导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标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装备类项目的评估验收等收尾工作。启动实施新一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指导各地加强城镇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扩大城镇教育资源,努力化解“大班额”问题。三是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要在继续搞好试点的同时,重点抓好试点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一些地方实行的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交流、绿色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变成政策,在全省推行。
三、强内涵,破解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瓶颈
2014年普通高中教育将以“多样化、特色化”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内涵发展。一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学费标准调整工作,鼓励各地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4年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建设任务,以条件改善带动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启动学校多样化发展试点,推动内涵发展。启动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学校创建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三是要创新服务管理举措,确保招生规范有序。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完善中招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中招招生运行体系。四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根据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出台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四、兜底线,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
西部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交通强国”、《中国制造2025》、高职扩招等国家政策的出台,高职院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职业教育担负着建设教育强国、交通强国的重要使命,本文从西部地区交通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专业课程设置、师资等方面指出了西部交通类院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交通;职业教育;现状;对策
近几年,随着“交通强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国家政策的出台,交通运输行业急需一批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优良、职业素养高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综合型技能人才。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在经济生产发展过程中起到纽带作用,被称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动脉行业[1]。
一、西部地区交通职业教育的现状
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处于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重要阶段;二是处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三是处于强化衔接、综合发展的必然阶段[3]。根据中国年鉴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西部地区高职招生规模约为98.84万人,在校生规模约为295.8万人,毕业生约为88.3万人。加强西部交通职业教育研究,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提升西部地区交通类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需求。
二、西部地区交通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西部地区交通职业教育发展虽然不断取得成就,但仍然存在专业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交通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专业课程更新缓慢、师资队伍失衡等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