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中课程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中课程论文

高中课程结构化学教育论文

一、课程结构变革为高中化学教育所带来的机遇

1.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和调整.由于化学课程结构的变革使得化学的每一个课程模块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同的模块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开展,因此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化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地更新.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化学课程改革的效率,还可以提升教学内容优化的效率,从而促进化学课程灵活性的全面提升.

2.促进化学课程功能的优化

课程结构之中的很多要素都会对化学课程功能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是不同要素的组合方式也会影响到课程功能的实现.在课程结构变革之前,化学课程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以及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但是随着课程结构变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利用各个化学模块提升了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平等互动,更好地帮助学生来认识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

3.促进化学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的融合

由于科学教育同技术教育之间的融合日益密切,因此化学教师也应该挖掘化学这门学科同其他技术之间的联系,并且将这些联系应用到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变革之后,出现了“化学与技术”这门课程,将教学重点放在化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材料制造等方面.从多角度来分析化学这门学科同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助于化学教育同技术教育之间的融合.

阅读全文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一、综合实践与生物课程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的教学课程的设置、知识要求及教材的编写都是经过严格的心理学、教育学的论证,适合高中生的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的,因此我们在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果能与高中课程相吻合,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等现有的资源,服务高考教学要求,又让综合实践活动不至于偏离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

二、综合实践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方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与本学年生物教学的内容相吻合

高中课程安排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校可能会设置多个与生物学科有关的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最好选择与生物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课题活动。如高一可以选择与植物栽培、遗传调查有关的内容;高二可以选择与传染病、生态环境有关的研究与实践;高三则可以查找生物科学新进展,进行高中生物实验条件改进等方面有关的实践活动。这样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刚刚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利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同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较高。

(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在能力要求上要适合高中学生的现有水平

高中综合实践课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及认知能力来提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实现为课堂教学服务,而如何在实践中设置合理的思维密度和探究强度,其实就是要和课堂教学充分整合。如我们带学生到花木园去,不能仅仅像小学、初中一样让学生认识几种花木,然后动动手学一学栽培的基本技术,这样对培养学生能力就太有限了,同时他们会很快失去兴趣,但是如果我们能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设置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究培养某一种或几种花木的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湿度、昼夜温差控制、营养条件等,让学生通过设计具体的实验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相关资料的查找、实验成果的形成及展示等一系列过程,这样既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又加强了高中生物必修一中关于生物代谢部分的认识,同时也实现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阅读全文

高中政治新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高中政治课是高中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课程学习体系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是高考对高中学习内容考察的一个重要考察目标。此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内容和建设领域。为了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政治不仅仅是国家和地方各领导阶层需要思考的问题,政治更应该与社会教育牢牢地结合和联系起来。基于政治这个领域和政治课程的特殊性,所以,对高中政治教师的要求是十分之高和十分之严格的。那么,作为高中政治新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政治课教师,就必须要思考关于自己的专业发展问题。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政治,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又是需要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而在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中,关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的发展,都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政治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像高中的政治新课程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四门必修课,这些都是学生在综合学习中所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不仅仅需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教会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实践,去培养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所以,政治课程的教育对政治教师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那么,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就必须要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只有好好发展本专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政治教学能力,才能教得起学生。对于高中政治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树立高度的专业意识、培养政治素质

高中的政治课程,是融合了经济知识、政治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哲学知识的一门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比较广,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和学习上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而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要进行政治教学,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些彼此联系和交叉的复杂的知识点,他们就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和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研究如何来开展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如何把课程的讲解变得不那么生硬难懂和枯燥,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政治课,引发他们对政治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学习政治。在这个方面上,教师自身要树立起高度的专业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毫无疑问要做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仅是现代化社会建设中的理论指导,更是现代青年人需要终身学习的和践行的灯塔式的指引思想。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学习这些思想,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政治热点问题,深入理解和研究其中的内涵,要培养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所必须要具备的政治素养。作为政治教师,就必须要保持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保持对党的高度忠诚和对国家的高度热爱。要时刻明确自己的专业意识,并且在课程教育上,将这种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热情和态度传递给学生。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政治水平和政治教学能力

要想发展政治这个专业,促进开展自己的政治教学,继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高中政治新教师,不能认为自己已经从学生的角色中跳出来了就认为自己不需要再学习了。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发展专业,学习是唯一的途径,作为教师,更应该继续学习,去增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这不仅是完善自我,还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自己的政治教学能力,以此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并且,在如今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中,政治教师更应该响应这个社会号召,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不仅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还要积极开展学习活动。那么,教师可以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呢?比如,组织定期的外出培训。培训能够针对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比如说课堂讲课、课件和教案的制作以及课后训练的分配等问题,然后能够采取一定的训练和措施来对它们进行改善和提高。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和有帮助的学习性活动。此外,邀请教育界优秀的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学术研究者和教育领导人等开展政治学科教育的座谈会和发表演讲,学校内部进行政治学科的交流会等,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要把握住各种学习机会和参加学习活动,以此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教学能力和素质。

阅读全文

融文化课程改革实践

一、形成“最少受限”、适于听障教育的课程理念

(一)优质教育观

虽然听障学生生理上有残疾,但是对听障学生的教育不能有残缺。我们认为,为了让听障学生顺利融入社会,聋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供以听障学生为主体的最少受限制的学习条件,在承认差异的同时,缩小与普通教育的差距。(二)全语言教育观语言教育是聋校课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我们认为,聋校应实行综合语言教育,即系统地将口语、手语与书面语言融为一体。各个学科除了学科课程目标外,还有培养、形成和发展听障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普特融合、学普研特的教育观

为听障学生提供最少受限制的教育,首先就要为教师的学习研究提供与普校教研、科研的融合,实现学普研特。教师在与普教学习交流中获得大量新的课程信息及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不断得到改进。学校与普通学校相互学习、彼此借力、共融共生、和谐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跟上社会的步伐,才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领听障学生发展。

二、构建“最少受限”、融入社会的课程框架

学校“融”文化的第一要义,即为听障学生的未来奠基。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始终着眼未来”、体现教育人文关怀之本的价值追求,让学生能顺利地融入社会,成为认同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公民。学校建构的课程覆盖了现代公民教育国家课程体系中的所有学科,每门学科均有完整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校本化教材、课程实施要点等一应俱全,并且抓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加强课程实施环境建设、确定课程实施主体、完善课程实施手段,体现了课程的全面性、完整性。同时,学校从听障学生特点出发,基于“最少受限制”理念建构课程的整体架构,使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学校在建构课程过程中,亦紧趋时展对听障教育的要求、强化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充分考虑教师专业成长,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持续进行教师培训与教学研讨、不断吸纳普校课改成果并深化课程改革,从而使课程体系具备了发展性品质。

阅读全文

高中生物学科竞赛一贯式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以选拔未来国家高端生物学科人才为导向,高中生物学科竞赛一直以来秉持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通过有序讲授大学各学科教材的科学知识,以达成高中生落实生物基础课程领域的基本内容,并通过理论考核和实验培训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最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育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的生物科技人才。但受制于高中有限的学习时间和高考学科备考的顾虑,初入高中并对生物学抱有极大热情的学生,既要兼顾高考学科学习和成绩的提升,又要取得竞赛学习效果的推进,这显然有些矛盾和力不从心,而竞赛一贯式培养模式却成为了打破这种问题僵局的一种解决办法。本文希望通过一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给正在奋战在竞赛教学前线的生物学科竞赛教师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生物学科竞赛;生物教学;高中

一、高中生物学科竞赛一贯式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科技的兴起,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顺应时代要求,通过构建理念更为先进、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开展的全国高中生生物学科等竞赛选拔体制正式建立,截止至今年已有 30 届之多,其针对的选拔对象为对生物学科具备极大热情、向往投身于生物学科研究领、并立志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高中生,通过各个高中开设的竞赛特色培养机制,最终通过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各个专家共同命制的科学严谨的试题,从而选拔出成绩最为优异的竞赛生,可以说竞赛选拔体系的变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与高中的育人方式同向同行,将进一步发挥服务于国家高端人才储备战略计划。近些年,随着试题命制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单纯的记忆背诵等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最新的文献研究等为情境,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探究能力的考查等,这就需要学生对于大学十多门学科教材通读、熟读的同时,更加需要其对其学科本质及学科研究方法等内容的充分掌握和理解。为落实学生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素养发展和解决学科问题关键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学科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动手操作实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整理等。对于即将步入高中并对生物感兴趣的竞赛生而言,不得不与常规授课抢时间,不得不容忍竞赛学习所带来的课内成绩的滑坡,在焦虑中学竞赛、在犹豫中学竞赛,已经是当前生物竞赛学生的一种通识和状态。而一贯式培养打通了各学段的阻隔,建立各学段之间的联系,保持教育一致性和连续性为策略的教育理念。一贯式培养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高站位、高视角整合并拓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学科知识以建设起连续性教育课程体系,突破常规的学段与年龄限制,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对接国家未来顶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手段。下面就以一贯式培养的课程体系理念、课程体系和培训实践以及课程培养建议等逐一展开讨论。

二、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的理念

多年以来生物学科竞赛课程培训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依然艰难前行,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前些年生物学竞赛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主要追求各学科全面且系统性的理念,在竞赛教学上坚持以基础知识、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为导向来选拔生物学科竞赛选手,这就要求竞赛生具备极其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学科实验技能,背书抄书似乎看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但随着科技进步、时代更新和快速发展,未来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操作逐渐会被人工智能和高速计算机取代,学科研究的侧重点则更加关注于如何提出一个创新性的观点,如何能够运用知识去回答和解决现存的问题等。所以综合了文献查阅、国内外比较研究,依托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等大学的教授阵容为班底,以各个高中竞赛部为培训的主阵地,确立了高中生物学竞赛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研素养、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研究型学习模式,关注实验操作和论文分析。这些理念基本确立了我国未来生物科学人才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理念的提出既反映了当前国际生物科研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国家需求,在课程发展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上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三、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及培训实践

阅读全文

谈高中生物学科竞赛一贯式培养模式

摘要:以选拔未来国家高端生物学科人才为导向,高中生物学科竞赛一直以来秉持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通过有序讲授大学各学科教材的科学知识,以达成高中生落实生物基础课程领域的基本内容,并通过理论考核和实验培训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最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育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的生物科技人才。但受制于高中有限的学习时间和高考学科备考的顾虑,初入高中并对生物学抱有极大热情的学生,既要兼顾高考学科学习和成绩的提升,又要取得竞赛学习效果的推进,这显然有些矛盾和力不从心,而竞赛一贯式培养模式却成为了打破这种问题僵局的一种解决办法。本文希望通过一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给正在奋战在竞赛教学前线的生物学科竞赛教师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生物学科竞赛;生物教学;高中

一、高中生物学科竞赛一贯式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科技的兴起,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顺应时代要求,通过构建理念更为先进、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开展的全国高中生生物学科等竞赛选拔体制正式建立,截止至今年已有 30 届之多,其针对的选拔对象为对生物学科具备极大热情、向往投身于生物学科研究领、并立志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高中生,通过各个高中开设的竞赛特色培养机制,最终通过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各个专家共同命制的科学严谨的试题,从而选拔出成绩最为优异的竞赛生,可以说竞赛选拔体系的变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与高中的育人方式同向同行,将进一步发挥服务于国家高端人才储备战略计划。近些年,随着试题命制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单纯的记忆背诵等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最新的文献研究等为情境,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探究能力的考查等,这就需要学生对于大学十多门学科教材通读、熟读的同时,更加需要其对其学科本质及学科研究方法等内容的充分掌握和理解。为落实学生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素养发展和解决学科问题关键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学科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动手操作实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整理等。对于即将步入高中并对生物感兴趣的竞赛生而言,不得不与常规授课抢时间,不得不容忍竞赛学习所带来的课内成绩的滑坡,在焦虑中学竞赛、在犹豫中学竞赛,已经是当前生物竞赛学生的一种通识和状态。而一贯式培养打通了各学段的阻隔,建立各学段之间的联系,保持教育一致性和连续性为策略的教育理念。一贯式培养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高站位、高视角整合并拓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学科知识以建设起连续性教育课程体系,突破常规的学段与年龄限制,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对接国家未来顶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手段。下面就以一贯式培养的课程体系理念、课程体系和培训实践以及课程培养建议等逐一展开讨论。

二、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的理念

多年以来生物学科竞赛课程培训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依然艰难前行,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前些年生物学竞赛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主要追求各学科全面且系统性的理念,在竞赛教学上坚持以基础知识、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为导向来选拔生物学科竞赛选手,这就要求竞赛生具备极其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学科实验技能,背书抄书似乎看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但随着科技进步、时代更新和快速发展,未来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操作逐渐会被人工智能和高速计算机取代,学科研究的侧重点则更加关注于如何提出一个创新性的观点,如何能够运用知识去回答和解决现存的问题等。所以综合了文献查阅、国内外比较研究,依托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等大学的教授阵容为班底,以各个高中竞赛部为培训的主阵地,确立了高中生物学竞赛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研素养、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研究型学习模式,关注实验操作和论文分析。这些理念基本确立了我国未来生物科学人才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理念的提出既反映了当前国际生物科研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国家需求,在课程发展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上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三、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及培训实践

阅读全文

教育期刊如何培养教师作者队伍

“期刊+”是利用和参考“互联网+”思维模式提出的一种期刊发展新思路,是新时期的期刊转型和融合创新实践的成果。由于作者是促进出版事业良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期刊编辑在“期刊+”的发展形势下探索培养作者队伍新路径,应该说是顺应新的发展形势,利用新的理念、思维来培养作者队伍的一种创新行为,具有时代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当前教育期刊面对的利好形势

当前,有较多的政策利好能使期刊健康持续发展,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4月28日刘奇葆部长在“期刊发展茶叙会”报告中批示:“期刊是主流舆论阵地,要发挥有能力做内容的优势,并在传播方式上及时创新……使期刊跟上时展的步伐,坚持发挥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同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传媒和新形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形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6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立了2020年发展的宏伟目标。2014—2017年的全国“两会”中,“全民阅读”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2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上这些对于我们期刊界来说都是政策利好,我们要抓住这些利好机会及时发展壮大自己。具体对于编辑而言,就要依靠期刊多年形成的内容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深耕主业,延伸产业,在跨界和融合中实现期刊的“媒介平台价值”,做好期刊舆论引导力、内容传播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稳步提升,不断增强期刊影响力。这也应该成为期刊业界转型创新的共识。期刊创新的前提是有优质的内容,而优质内容的提供者是作者,因此,我们要重视作者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才能使期刊高质量地发展。

二、当前教师作者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抄袭毕业论文、教授抄袭学术研究论文、教师找“”写职称论文等现象层出不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有机会长期和一线教师接触,笔者特地与教师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从中了解到教师找人写论文也有其迫不得已的苦衷,如教学任务重,教师和学生一样面临繁重的作业和考试负担,心理负担非常重;教师在百忙之中要兼顾家庭,工作家庭忙不过来,抽不出时间写论文;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和名声,而评定职称需要发表相关专业论文;工作压力和时间不够用让很多教师疲于写专业论文……这些都导致教师缺乏写作动力,而为了评职称或评优秀骨干,不得不找“”帮写文章的因素。

三、解决对策:结合新形势,利用“期刊+”的思路培养教师作者队伍

在这样的背景下,编辑需要多途径地挖掘和培养热爱写作的作者队伍。良好的作者队伍是期刊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编辑除了要善于利用期刊舆论的传播作用和影响力的优势来培养作者队伍,还应该根据“坚持内容的独立性、公正性和真实性”的指导思想去挖掘和培养作者队伍,要多途径约稿。下面,笔者拟结合“期刊+”的功能和作用,介绍如何利用“期刊+”的思路来挖掘和培养教师作者队伍,从而促使教育期刊能拥有一支较高质量的作者队伍。

阅读全文

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核心素养

[摘要]

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展高中化学教师培训。阐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该培训模式的应用,最后对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进行反思。

[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题研究;培训模式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文简称“核心素养”)成为这两年来新闻媒体和教育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不管对“核心素养”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来“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指导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面对“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怎么样;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四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正式推开之前,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评价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并探寻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