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中国防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防教育专业创建思路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界定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是根据国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并结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和水平提高的活动过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构成国防教育这一学科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学科所组成。它包括国防教育学概论、中国国防教育史、中国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概论、中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概论、国防心理学、国防教育管理学概论和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等学科,构成了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体系。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及价值
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理论是先导,理论要先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及其体系。所谓的国防教育理论是国防教育的先导,就是引导、指导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作为先导的国防教育理论其作用在于:不仅让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理论为先导就是告诉人们作包括国防教育在内的任何事情时,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懂得怎么做,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国防教育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理论上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才能引导他们树立牢固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投身到国防建设事业中去。国防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教育的体系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党和国家的国防政策、国防战略;此外,还包括战争理论、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等与国防教育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成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行动指南。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同样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如何从高校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并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摆在我们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越是和平时期,越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越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理论研究,越要重视和加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为高等学校乃至全社会开展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这是历史经验和科学结论。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居于核心和龙头地位,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一项关系学校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当前和未来改革的主攻方向。高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学科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细胞和基础,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文化的结合点,学科又是凝聚人才和教学实验的基地,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学校教育的共识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建设一流学科,已成为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所辖的所有分支学科。所谓的学科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集合”,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根据这一定义,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有其自已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构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因而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构成了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当代大学的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除了要有针对性外,这一学科的特点还要有超前性,要规范化、科学化,才能达到国防教育的有效性,达到国防教育的预期效果。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学科,必定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学科来培养。高等学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正如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他还强调,“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人才培养成功与否,教师队伍的能力与水平至关重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首先要有一支理论功底雄厚、实践经验丰富,既懂文、又懂武,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每个学科方向中,还要有国防教育学术功底比较扎实的、宽阔的国际视眼,富有为国防奉献和各方面的协作能力,尤其是学术方面的协调能力的学科骨干,学科骨干下面还要有一定数量的职务、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要有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来支撑,这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是学科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学科带头人,学科发展就难以为继,而只有带头人没有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学科带头人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学术视野以及丰富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并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它将带领学术团队始终走在本学科建设的最前列,从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其一。其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通过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教材编写、申报课题、教学实践、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学习进修、学科管理、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活动过程来不断完善这门学科建设同时,又培养和提高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可见,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本学科建设的基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教师可以说是高等学校的核心,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学术和素养、精神和状态在根本上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术研究的水平和社会服务的贡献,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反映、代表和决定了学校的水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p#分页标题#e#
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
加强国防教育素质提升思考
加强国防教育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国防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突出表现为国防教育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国防精神、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法制等是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完全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国防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培养他们为国家、民族利益和安全而勇于献身的道德情操,在高校校园营造为国防尽义务而感到光荣的良好风气,促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团结奋斗,这实际上就是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只有把国防教育搞好了,才能使关心国防建设、积极支持和参加国防建设、勇于为国防献身成为青年学生的公德和自觉行动,这本身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2]。高校国防教育涵盖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的一次全面的锻炼过程。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当前大学德育教学在实践环节的缺陷,使大学生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实际体验作为军人的甘苦与奉献精神,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学会如何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并在自律与他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更丰富了大学德育教学的内容,从而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以军事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一项综合性教育,其主要形式是开设军事理论课和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还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与国防体育活动。开展这一教育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有独到的作用。通过军事知识的传授,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国防教育对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帮助。由于国防教育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际操作,能使青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发展智能,提高技能,对完善大学生的智能结构,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很有益处的。例如军事思想、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等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而队列、射击、战术等训练科目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其中许多课程本身又完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训练,如学习军事地形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识图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用图方面的实际能力;学习轻武器射击科目,不但要求学生明了机械构造、射击原理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枪械的性能、用途,学会操作方法。因此,国防教育是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教育,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智力素质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军事技能训练科目,不仅要开动脑筋去理解,还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去训练。当前大学生由于脑力消耗太大、体力活动相对不足,导致体质较差,迫切需要这种体力活动来增强体质,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军事技能科目的训练确实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另外高校国防教育虽然不是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但它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概括起来讲,一是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三是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国防教育过程中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军人顽强、勇敢的优良作风,给学生留下了生动、直观的印象,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严格的军事训练使他们明白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增强了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决心。总之,身心素质的提高,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乃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都是大有裨益的。
高校加强国防教育的措施
思想观念是先导,只有对国防教育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国防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基本保证。国防建设力量的强弱,固然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但也与国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密切相关。只有认识到这一点,高校才能从根本上深感责任的重大,才能使高校的国防教育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轨道,为此,高校必须强化三种国家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这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国家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核心,是当前学校国防教育的迫切需要。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逐渐形成以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荣,以损害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人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升华为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政治觉悟、一种必备的精神素质和建设国家的实际行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战争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学习的目的,唤起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关注,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使大学生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致力于国家现代化建设。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直接培育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为中心的国防意识,使大学生达到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目的。这些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民族兴衰的大事,最能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里共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因此,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3]。
高校素质教育浅述(4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学校对青少年的健康体魄越来越关注,只有保证了身体的健康,才能为祖国和人民服务,为民族的旺盛提供必要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体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的体育教学fgcsa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学习观念和习惯,对他们之后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注重体育的教学,为社会体育和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讨论了怎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跟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它除了理论的教学外,还有体育技能的教学,因此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必须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还注意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发展素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时展的要求;在高校的教育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那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素质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环境、教学方式和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一种教学观念,他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跟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更多的优势,以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为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观念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所以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的人才是目前最迫切的教学任务.
2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素质教育论文(10篇)
第一篇:素质教育视角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方法探析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全面发展的时代,人才对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的中国将会越来越突出。而开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培养高素质高修养的新型人才来实现中国崛起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历史进程中,只有顺应当代社会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牢牢把握住体育教学的核心思想,才可以符合时代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误区
就当前的社会现状而言,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分布着诸多不足。
(一)思想观念南辕北辙,将手段当成目的
所谓体育,就是以人的身体活动为媒介,通过各种规律,实现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完善的人才。所以体育教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完成训练,而是,在锻炼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达到完善人才的最终目的。但是,现实意义上的体育教学并不如理论上的那么完美,反而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为学生制定统一的运动标准,忽视学生的自身实际;教学的过程只重视结果,降低过程的影响力等等。
乡镇普法工作计划
普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为目标,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为主题,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路径导向、效果导向、着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理念思路、方式方法、手段载体、体制机制转型升级,焕发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生机活力,为建设全面小康美丽上模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
(一)健全组织。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负责各自分管领域普法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法日常工作。把全镇“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促进普法工作任务落实。
(二)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开展普法学习教育活动,贯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工作理念。
二、坚持学法用法,积极推进普法工作落实
(一)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要深入学习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以案释法”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责任主体意识,把“以案释法”拓展到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坚持以我为主、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努力把司法、执法、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和涉法工作过程变成普及法治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的过程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要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宣传宪法的实施,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宪法观念,坚决维护宪法尊严。
市教育部门年度工作要点
年,全市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全市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使命,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丰富内涵发展为重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督促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制定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意见,系统开展新课标培训。推进中小学校特色办学。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创建活动,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提高课堂效率。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开展学科带头人评选和教学示范校的评估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评比活动,加强对优质课等各项评比活动的过程管理,提高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2.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修订普通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规范课堂教学行为。采取定期和随机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面向社会评估报告,公布课程实施情况。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贯彻落实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新规定,制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
3、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不断提高青少年精神文化素养。在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开展“精神”宣传教育。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度,实施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全面建立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制度,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外德育基地、实践场所、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举办全市中小学班主任论坛和班级管理论文评选活动,发现典型,推广经验。
4.积极开展体卫艺和国防教育。改革初中毕业体育测试,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全面施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五大”联赛,办好全市中学生运动会。适时组织全市美术教育成果展及中小学文艺汇演。深入开展疾病防控知识及饮食卫生宣传活动,加强防艾滋病、防血吸虫、防流行性疾病、禁毒等教育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做好国防教育工作。
二、以提升能力为关键,确保师资队伍优质发展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教育是高校的重点教育,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效教育途径。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老师积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本文将分析我国大学生爱国情感的现状,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以供广大高校思想政治老师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础。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观念品质、思维方式、学习路径等都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老师积极创新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坚定大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拥护情感,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我国大学生爱国情感的现状
1.1认同感不强,爱国情感淡薄。信息技术的全球普及使大学生接受到更多、更复杂的思想情感,例如,“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等,对大学生产生着深厚的情感影响。这样的情况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政策和国家情况不认同,甚至部分学生十分向往美国、英国等国家,认为我国文化和发展都比较落后,同时追捧“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等国外节日,忽视我国的“重阳节“七夕”等传统节日,爱国情感也愈发淡薄。
1.2政治信仰迷茫,爱国意识薄弱。现阶段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界定概念十分模糊,其对爱国主义的认知过于浅显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甚至部分大学生不清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是统一关系。这就出现部分大学生宣称自己爱国,但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发展并不认同的现象,政治信仰上产生迷茫感,爱国情感并不牢固。
1.3爱国行为盲动,欠缺理性精神。大学生长期在校园中学习生活,看待社会问题的思想观念还不是很成熟,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容易做出盲目、偏激的爱国行为。例如,部分大学生认为完全抵制进口货物就是爱国行为,出现打砸日本驻华企业、网络抵制日货帖子、损毁日系车辆等极端行为,这些欠缺理性的行为不仅影响我国同胞的正常生活,还容易被反华势力利用,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稳定。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不同的招生模式带来生源类型多元化、学生个性差异化,高职学生呈现出自我约束力弱而自我意识强、自信心弱而自尊心强、自我规划能力弱而求新求变欲望强、社会责任弱而名利欲求强等共性特点,也凸显出不同生源学生各自的差异性特征。面对学生新特点,高职院在学生管理要体现分类、分层教育,探寻新形势下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招生途径;学生特点;管理模式
2017年中共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情况汇报》,推进了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新高考背景下,不同群体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育管理。
一、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呈现多样化
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非常迅速,高职院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10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招生途径和生源类型不断呈现多元化。在温州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四种招生方式选拔人才。第一种是统一高考,针对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第二种是单考单招,主要是为广大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设计的一种招考方式;第三种是高职提前招,由试点高职院校自主决定考试具体方案,考生参加这些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并且公示后,可直接被录取;第四种是五年制转入,招收初中毕业生,由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进行分段培养,后两年高职教育阶段必须在高等学校举办。目前在温高职院校共有全日制在校专科学生超过3.7万名,统一高考人数占66.4%,单考单招学生人数达到16.5%,高职提前招和五年一贯制占比分别为8.7%、8.4%。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凸显差异化
1.呈现出共同点。(1)自我约束力弱而自我意识强。学生团队集体意识较为缺乏,个性普遍比较独立,在价值观的追求上,对个人义务与责任看得比较轻,而对自己享有的权利更注重,自我意识很强。进入大学后,由于学生本身对各类社会规范的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差,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温高校为例,调查显示,对周围同学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现象时,有28.6%的人会视而不见。(2)自信心弱而自尊心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薄弱,有近87%的学生对当初进入高职院校表示不满意,有近82%的学生认为就读高职院校会受到社会的歧视。数据表明,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不满足,在碰到一些具体问题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对学校普遍缺乏认同感,对未来大学学习生活、今后就业感到迷茫和困惑。这种自尊和自信相矛盾的心态导致在学习和生活中常给自己设置心理障碍。(3)自我规划能力弱而求新求变欲望强。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对自我的真实认知,调查数据表明,对于职业生涯进行较好规划学生仅占18%,有一些考虑占42%,没有目标规划40%。这说明学生学习目的性和职业性不强,没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持久力不够。但是这部分学生思维普遍比较活跃,对新奇的事物往往能表现出旺盛的好奇心,他们在各类活动中呈现出较强的创造能力,如在校园生活和各类活动中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动手实践。(4)社会责任弱而名利欲求强。高职院校学生能积极要求向党组织靠拢,一些院校申请入党学生的比例达到70%,但是反映在具体的入党动机和实际践行能力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激,价值取向上有比较明显的功利性色彩。他们在活动中,往往只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只关心与个人有关的事情,对班集体、对他人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淡漠态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