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感恩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中感恩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中感恩教育

高中助学感恩教育探析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性教育。

二、普高贫困生感恩意识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普高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资助标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普高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也不断加大,有效地帮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从而使这项民心工程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但笔者在参与这项工作中发现,其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感恩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

1.对长辈养育之恩的淡漠。

一些普高贫困生没有体会到父母及其他长辈每天辛辛苦苦是为了什么,他们认为长辈们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当长辈们一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多有埋怨,少有理解。

2.对社会和他人的襄助之恩冷落。

阅读全文

高中助学感恩教育渗透

近年来,国家对普高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资助标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普高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也不断加大,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这项民心工程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但笔者在参与这项工作时发现,其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感恩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

1.对长辈养育之恩的淡漠。

2015年3月,我对我县3所普通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5%的学生不知道家庭收入,52%的学生偶尔与父母沟通,44%的学生从来不对长辈说感激的话,29%的孩子认为长辈并不辛苦。冰冷的数字,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2.对学校和老师培育之恩的淡化。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按常理说,学生与老师的感情是非常融洽、深厚的。但在普高资助过程中,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说“:虽然大家都在尽力帮助这些孩子,但我们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3.对社会和他人襄助之恩的冷落。

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对“施恩不图报”的人而言,他们所期望的,最多不过是受助者一句道谢的话语而已,然而许多受助学生对社会和他人襄助的无动于衷让人吃惊。普高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常常需要在他人的关怀中成长,难免会缺失“恻隐之心”,或者说对他人的关爱想说却说不出口,想做却不知怎么做。因此,对普高贫困生更应重视感恩教育,让他们书写出一个端庄、遒劲的“人”。

阅读全文

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我们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哀父母,生我劬劳”“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的古训。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当代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蜜罐里,受到了亲人全部的关爱,却失去了对父母生活艰辛劳累的理解,甚至是失去了努力奋斗的心志。本文结合班级管理经验,谈谈如何开展对高中生的感恩教育。

[关键词]高中学生;班级管理;感恩教育

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我希望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亲友同学师生之间的纯朴的感情,树立胸怀天下的情怀,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我也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有家国天下的大气和礼仪旁人的修养。面对新时代的高中生,帮助他们学会感恩、感悟奉献的幸福,帮助他们努力在点点滴滴中去践行中国梦。这是时代、社会、国家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向上•向善”“感恩•沟通”班级文化

营造一个充满感恩气息的班级文化,可以促使更多的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熏陶,并且自觉地去实践。我校的校训是“向善•向善”、校园文化精神是“感恩•沟通•敬畏•创新”,我结合校训、校园文化精神,借助班会、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感恩主题活动。比方说,在一次以“母亲节”为主题的班级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活动之前我们欣赏了一首歌曲《白发亲娘》,之后在背景音乐《江河水》的演奏下,学生代表朗诵了一篇来自小组收集到的《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这篇文章曾经刊登在《中国青年报》)。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用列出“关键词”的形式来描述自己的妈妈,在这个时候学生们的表情、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活动结束后我们统计了结果,在描述母亲的关键词中出现了“勤劳、忍耐、包容、辛苦、认真、温柔、任劳任怨、端庄秀丽、唠叨、烦琐”等等词语。其实,这一个个关键词便包含了学生对母亲最简单、最直接的爱,活动的本身已经帮助孩子重拾了就在他们身边的最朴实的母子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温这种情感,唤醒孩子们那颗感恩父母的心。

二、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里接受感恩教育的洗礼

在我国辉煌的文明史当中,感恩教育是数不胜数的。古有“孟母三迁”“羊跪乳,鸦反哺”“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杨时程门立雪”“韩伯愈挨杖伤老”今有田世国为母亲献肾、坚持5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的孝子陈斌强、“天下期为公”的张渠伟,等等。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自觉去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帮助学生理解感恩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感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感恩是没有特定时间的。在潜移默化中将感恩的心落实为具体的行动。同时,我发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从莫高窟壁画故事、佛教文化等方面进行感恩教育,帮助学生近距离感受身边的感恩文化。

阅读全文

感恩教育让爱洒满历史课堂分析

摘要:在历史教材中拥有众多的历史事件能够表达出一种强烈的历史精神。学生应该保持认真的态度,保持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学习更加注重感恩教育,让学生能够感恩社会、教师和家庭的馈赠,养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通过情境教学和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方式进行各项教学活动,促进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充分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措施进行有效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历史;引导学生;感恩教育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历史成绩,对感恩教育的培养较少。在学习历史时发现其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常让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了解历史事件,这严重阻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课程的标准下,感恩教育得到重视,因此,许多高中院校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将感恩教育渗透其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进行合理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为社会培养优质的人才。

一、引导学生感恩父母

在进行历史学习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在学习生活中,离不开父母的支持,父母为其提供生活的保障,能够在经济方面提供帮助,并能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父母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学生应该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并能够付诸具体行动。在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对父母十分孝敬,教师可以充分对这些事件进行解读,帮助学生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比如,汉文帝在历史上是极具孝心的皇帝,在其母亲生病时亲自为其试药。还有在讲孟子的思想时,可以先介绍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能够让孟子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住址,最终搬至学院旁。孟子从小就受到学院的熏陶,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所以,孟子的成功有一部分是孟母的原因。从汉文帝刘恒的故事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管自己的身份如何,应该做到孝顺自己的父母。在孟母三迁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父母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孩子的付出。学生通过对这些典故的理解,将感恩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耐心的对待父母,帮助感恩教育目标的建成。同时,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恩父母,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悟到历史人物的丰富性,还能够让学生把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在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成效的同时更好地提升感恩教育的成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学会关爱和孝顺父母。

二、正确对待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和失误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知识较多,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行为,扰乱课堂秩序。面对学生的错误和失误,教师应该耐心对待,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解答,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回答教师的问题,并能够在回答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目的的进行改正。纠正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感恩教师。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提出有关的问题,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主要人物的伟大精神是什么等问题。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不认真的态度,或者对鸦片战争存在片面性的认识,教师应该补充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让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需求增加,对教师便存在感激之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感恩教育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适当的把握,在及时指正学生问题时,能够激励学生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且也需要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之间构建更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有序开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容易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对于感恩教育的效果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阅读全文

感恩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必要性

摘要: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感恩教育都是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感恩教育虽然处于我国学科知识的体系之外,但是却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给人精神上的向导,培养人正确的价值观。任何人都应当学会感恩,但是这一品性并不是每个个体都能够具备或者牢记于心的,这就奠定了感恩教育的基础与重要性。而在我国的中职教育中,相比于其他层次的教学体系,感恩教育还缺乏相应的力度和实施条件,因此这一状况就很值得相关教育者加以思考并付诸实践。

关键词:中职教育;感恩教育;现状;必要性;实施路径

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味的国家,古人早早地就说过“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此感恩是每个个体都应当具备的情感。对于父母老师,我们需要心怀感恩,感激他们的养育和培养。对于国家社会,亦应当怀有感恩,并努力回报。感恩贯穿于每个人的生命过程当中,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而言,教育者很少将感恩教育作为重点的学习内容并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心间,更多的是走一趟流程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对于中职教育,这项教育更是相当匮乏,这其实是非常不利于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本文试图探讨感恩教育这项边缘的学习内容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希望相关的教学者能够给中职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当然,也会针对这项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以求能够最好地促进中职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1]。

一感恩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现状

从整体的方面而言,感恩教育还未能在我国的教学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科目,它常常是融汇于其他的教学当中,而所起之作用也不过只是点缀。我国目前具有的感恩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只是深入地贯彻某一种形式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则距离预期的目标还有所差距。下面我枚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首先,感恩教育主要依赖于课堂教育。譬如在学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设置几节课程来进行专门的感恩教育。这种初衷是极富有意义的,对于学生的成长也会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但是事实往往并不能得到如此大的效果,因为教师在感恩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是简单地列举几个典型例子或人物,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或事迹,而学生们也只是随意一听,并不能在心灵上造成多大的影响。形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师没有给予学生相应的氛围和铺垫,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也没有构建出适宜的环境,因此学生是缺乏信赖的。这并不是将问题单纯地抛售给老师,而是我国现有的整个教学体系的弊端[2]。其次,感恩教育也会通过实践加以学习。例如在每年的清明节或重要节日前后,我国的部分学校总会组织学生去瞻仰烈士英雄或凭吊前人古迹,这其实也是一种感恩教育,也是对于学生精神境界的一种洗礼和熏陶。但是学生往往只是经过了这一流程,很多时候甚至是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或不了解相关事迹,致使他们不能够得到完整的认识并难以从心底培养出感恩的情感。不过虽然上述两例介绍的是一些感恩教育中的不足,但是由于我国国民对于素质教育的越发重视,感恩教育也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改观,这是很值得让人欣慰的。

二感恩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必要性

正如上面所说,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当学习并具有的特性,更是每个人终生都应当极力追求的。对于中职学生更是如此,之所以强调感恩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于如下原因造成的。

阅读全文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模式

[摘要]感恩教育作为育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对教材的对应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前寄语、课后赠言等方面进行感恩教育模式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感恩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化学

【研究背景】

近来,我一直在看一本好书———李镇西老师的《把心灵献给学生》,其中有一篇文章《孩子的成长需要感恩教育》,文中讲到从孩子们之间的交谈及日常行为来看,多数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感恩之心。在他们看来,父母、老师、同学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到底是教育的失败,还是学生的无知呢?书中一句话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教育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只停留在教书而非育人上,那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而感恩教育作为育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多是家庭的中心,在他们心中往往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因此更应该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知晓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实施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孩子学会感恩。

【研究过程】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任课教师,我常常思考“应给予学生怎样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和知识的传授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两者可否相辅相成”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挖掘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情感因素,并开始思索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一、利用教材对应内容营造感恩氛围

阅读全文

高中生德育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农村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突出问题

感恩心匮乏,心灵净土荒漠化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的农村高中生,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极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他们感恩意识匮乏,心灵麻木,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有的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感恩师长;有的过于强调自我,对社会的认识多些灰色成分,甚至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他们的心灵净土没有长成一片绿园,慢慢的荒漠化了。

二、当前农村高中德育教育突出问题成因探析

现代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大综合。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农村高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正是由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引导性不强、社会教育的环境不利这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对农村高中生来说,父母双方外出与孩子间正常的情感交流都难以保证,为孩子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更谈不上了。再加学校对农村高中生多方面关注不够,农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则学校心理教育缺乏,许多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更没有心理教师对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三、当前农村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突出问题的对策

农村高中学生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着力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阅读全文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现状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发展,学校教育不仅仅只停留在对主要学科的学习,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德育及感恩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为了分析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教学策略,笔者针对现阶段的中学小学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感恩教育;现状及策略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教学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及报恩的教育活动,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及法律等方面的教育。

1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及枯燥,落实的力度不大,德育教育的教学往往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错误教学模式下进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根据实际需求及课本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及学生对于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都把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当做一门不重要的学科,认为只要浅显的了解即可。

2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策略

2.1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学习氛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