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职文化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课程建设传统文化论文
1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主要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线索,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主要面向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功能表现为: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国情教育,人文精神培育,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实践:优化课程内容、推行多样化考核方式、构建立体课程体系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等;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认识,丰富课堂形式,融入地方元素等;建立有高职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要通过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体系和内在,使学生准确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修养。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性、深刻性、传承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可以从多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本文期望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展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分析。
2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分析
2.1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要改变之前只将传统文化课作为现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补充模式,要将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到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仅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为主的理论课程,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选择其中某些内容深入讲授,开设更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西北大学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中就形成了一套自己成熟的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传统文化课程是民族性教育的直接体现。哈佛大学通过一系列的道德推理和社会分析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俄罗斯也将祖国史、俄语与言语文化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这表明俄罗斯大学对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课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原因就是“重科技轻人文”的影响,认为只有理工课程才能生产实际效益,人文课程没有实用价值。但是,我们发现,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2.2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两种结构模式构成:一是以基础课与专业课为主的“实质构成”;二是以必修课与选修课为主的“形式构成”。本文主要从专业课程体系的“形式构成”进行分析与探讨。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优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结构,可以设置专业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课程。高职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等特点,但是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与耐力,因此,结合高职教育对象等特点,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公共选修课,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文在参考现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以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为主,以特色鲜明的选修课为辅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依据高职教育特色,应重点关注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
高职护士德育传统文化论文
1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护生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
1.1中华传统文化是高职护生德育教育的人文资源
如何加强高职护生的护德教育,进而增强她们的医护人文精神,一直以来都是高职护理专业的难点和重点。中国传统文化无疑为高职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人文资源。首先,从“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传统医德理念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了德与术的高度统一,注重人文关怀,更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取之不竭的人文资源[4]。其次,中国传统护德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倡导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更符合我国文化、价值取向,更有利于民众接受认可。
1.2高职德育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发展的基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期对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行为道德规范标准,学习和借鉴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不可囿于其具体的言行和标准,一成不变地效仿只会导致复古和倒退。作为高职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弘扬和发展与时代相符的观点,择其善而为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梳理,提炼出与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内容;另一方面,吸收采纳西方医学伦理学中有价值的内容,使之更符合当今时代和医护发展的需要[5]。因此,高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必定会促进中国传统医德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又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创造条件。
2凝练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对高职护生开展德育渗透
高职护生正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和定型期[6]。卫生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优秀护理工作者的基地,对提高道德教育方面,并将中华传统文化渗入到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中,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于高职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一、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
(一)网络行为中的法律道德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网络法律规范不甚了解。有不少高职学生表示遭遇过网络侵权行为,比如,个人隐私被随意披露,遭受过网络诈骗等,但同时又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承认通过微博等方式披露过他人的隐私。
(二)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差
由于网络信息五花八门,相比本科生来说,高职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更欠缺一些。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高职学生难以适从,对网络交流平台中的各种观点不能理性的分析评论,逐渐形成麻木盲从、人云亦云的心态和方式,从而成为信息的奴隶。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主要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
高职学生寝室文化论文
一、高职学生寝室文化现状
1.寝室时间利用率低
每天在寝室里6小时以下学生占5.28%,6小时~8小时学生占22.64%,8小时~10小时学生占43.40%,10小时以上学生占28.68%。累计有72.08%的学生每天在寝室时间超过8小时,寝室已成为学生课余休息、生活、学习、娱乐的最重要场所。但是学生在寝室除睡觉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上网、聊天、看电影,占43.58%,玩电脑游戏,占36.23%,两项累计占79.81%。另外,看小说杂志的学生占10.75%,做其它事情的学生占9.43%。
2.寝室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现象
当问及“寝室成员关系如何”时,27.36%的学生选择“非常好,有很强的整体意识”,65.66%的学生选择“较好,有自己的圈子”,6.23%的学生选择“冷淡,自己管自己”,0.75%的学生选择“很差,常发生不和”。可见,不少寝室人际关系不够和谐,虽然寝室里只有几个人,但还有小圈子,甚至较为冷淡或有矛盾。寝室交流情况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有较多的交流占54.53%,一直有很多话要交流占33.77%,偶尔有交流占9.62%,极少有交流占2.08%。
3.部分高职学生生活习惯较差
从早晨起床时间看,72.26%的学生早晨7点以前起床,14.91%的学生7点至8点起床,9.25%的学生8点至9点起床,3.58%的学生9:00以后起床。从晚上关灯睡觉时间看,22点以前占17.55%,22点至23点占50.19%,23点至24点占27.92%,24点以后占4.34%。这说明不少学生的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这必然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身体健康不利,对于熄灯晚睡觉迟的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从寝室卫生打扫看,每天大家一起打扫占20.75%,每人每天轮流打扫占50.19%,不定期,脏了就扫占16.79%,有老师来检查的话就打扫占12.26%。说明部分学生卫生习惯较差,卫生意识不强。
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论文
一、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内涵
(一)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本质特征是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对学习者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与转变,以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包括分析性智力(analytical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creativeintelligence)和实践性智力(practicalintelli-gence)三个方面,其中分析性智力可通过教学实践方式培养,创造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则主要在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中习得。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可在学习型寝室文化建设中培育寝室成员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获得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二)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终身主动学习。
在传统社会,人类的学习活动被局限在一定的时段和正规的形式之中;当今时代世界飞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人生已经不能截然分为接受教育与从事工作两个阶段,个人自少至老都要不断地学习。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正规学习的终结场所,应努力培养学生公寓组织成员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个人持续学习力是今后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必备能力,进而形成终身主动学习理念、做好终身学习规划及付诸实际学习行动。
(三)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外在形式是促进学习者成长成才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园活动)和高职寝室文化载体等。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高职学生寝室成员树立寝室主人翁意识,在高职学习期间将自己定位为准职业人,强化职业责任感,广泛参与各种校园及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提升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各种素质和职业能力;学校各职能部门极力为学生架设多种高效的实践活动平台,并在学生公寓设置具有企业鲜明特色的文化理念、公寓励志标语及各种规章制度等文化载体,间接提升寝室成员今后的职业理念和素养。这些都是当前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学习型寝室文化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
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论文
一、高职学生寝室文化现状
1.寝室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现象
当问及“寝室成员关系如何”时,27.36%的学生选择“非常好,有很强的整体意识”,65.66%的学生选择“较好,有自己的圈子”,6.23%的学生选择“冷淡,自己管自己”,0.75%的学生选择“很差,常发生不和”。可见,不少寝室人际关系不够和谐,虽然寝室里只有几个人,但还有小圈子,甚至较为冷淡或有矛盾。寝室交流情况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有较多的交流占54.53%,一直有很多话要交流占33.77%,偶尔有交流占9.62%,极少有交流占2.08%。
2.部分高职学生生活习惯较差
从早晨起床时间看,72.26%的学生早晨7点以前起床,14.91%的学生7点至8点起床,9.25%的学生8点至9点起床,3.58%的学生9:00以后起床。从晚上关灯睡觉时间看,22点以前占17.55%,22点至23点占50.19%,23点至24点占27.92%,24点以后占4.34%。这说明不少学生的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这必然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身体健康不利,对于熄灯晚睡觉迟的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从寝室卫生打扫看,每天大家一起打扫占20.75%,每人每天轮流打扫占50.19%,不定期,脏了就扫占16.79%,有老师来检查的话就打扫占12.26%。说明部分学生卫生习惯较差,卫生意识不强。
3.部分高职学生基础文明较差
如有的学生在寝室里乱扔垃圾,10.38%的学生经常乱扔,16.42%的学生偶尔乱扔;有的学生在寝室里抽烟,1.13%的学生抽烟严重,27.55%的学生偶尔抽烟;有的学生在寝室里使用大功率电器,2.08%的学生经常使用,9.62%的学生偶尔会使用。抽烟和使用大功率电器易引起火灾,这是所有高校严格禁止的,但少数学生置他人和自己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不仅基础文明较差而且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值得一提的是,调查中发现,抽烟的不仅有男生,还有女生。
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文化研究论文
一、思政课堂教学文化中的师生差异
1.工作差异。教师的工作是教,学生的工作是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感受可能会完全不同。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的授课内容能为学生所接受,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学到在自己看来有用的知识。但是这两个并不完全对等,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有可能不是学生所感兴趣或者愿意接受的,学生所感兴趣或者愿意接受的东西教师未必会讲述,更何况教师的课堂教学还要受到教材、学校规章制度等的制约。
2.社会差异。由于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教师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同。受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会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假、大、空”,实用性不强,再加上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技能的培养,在一定层面上更加深了学生的这一认识。而作为教师,因为职业和认识的原因,可能会反复强调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性。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与其他大学生一样,高职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们非常乐意接受新东西并且接受新东西的速度非常快,同时对于知识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这些都是教育得以进行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个阶段所学的东西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思政理论课可以使这种影响更加积极正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职学生也有着自身的特性。
1.学习能力。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层层筛选,一些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对一些学生来说学习并不是他们值得自豪和骄傲的领域。
2.自律性。有的学生会厌学,对学习和教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有的直接站在对立面,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难度就提高了很多。
高职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一、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
(一)网络行为中的法律道德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网络法律规范不甚了解。有不少高职学生表示遭遇过网络侵权行为,比如,个人隐私被随意披露,遭受过网络诈骗等,但同时又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承认通过微博等方式披露过他人的隐私。
(二)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差
由于网络信息五花八门,相比本科生来说,高职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更欠缺一些。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高职学生难以适从,对网络交流平台中的各种观点不能理性的分析评论,逐渐形成麻木盲从、人云亦云的心态和方式,从而成为信息的奴隶。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主要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