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一语文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一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思想

一、“大语文”教育的优势

自从推行新课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就备受重视,新课标不止一次的提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考什么学什么依然盛行,老师教的是考试重点,学生学的是考试重点,而考试重点基本又都集中于教材上,因此想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十分困难的。这种狭隘的语文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就需拓宽语文学习范围,延伸语文学习,而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就是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量身定做的,是践行新课标的有力推动剂。

二、如何将“大语文”教学思想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1、从课堂教学入手。“大语文”宣扬语文是宽泛的,广义的,与其他学科有着深刻的联系,如果课堂上能够与其他学科进行延展,形成合力,互相促进,那么会更有利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比如,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第二单元是古文单元,包含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课。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就进行了文史哲的有机融合。由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共同备课,理清其中的丝丝缕缕的联系,然后探讨如何结合来讲。最终确定第一节课由历史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介绍三课的历史背景,然后由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读原著,细细品读,研究,体会,感受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此外,高中学生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应成为选修课程的重要任务,而且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实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因此教师课堂上不应做过多讲解和干涉,而是更多由学生通过自身体会与小组合作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2、从教材内容入手。“大语文观”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不仅能关注语文教学,更重视“语文与人”、“语文与文化”、“语文与精神”、“语文与社会”等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时刻注意“大语文”的宗旨,将其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对不同类型文本的处理,注重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感悟,去领会文本蕴含的思想文化、丰富的情感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逐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对人事的敏感度。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美丽的湘江秋景,进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又如学习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语文本身的东西,而且要引入美学原理以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只有基于以上东西,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的把握这篇文章的内涵。

3、从教法入手。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传统教学中,“授之以鱼”是常见现象,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的“填充者”,学习的内容都是老师机械的灌输的,即使当时学会了,也没有太深的印象,即使以后也没有忘记,却不会举一反三,学不会学习的方法。要想践行“大语文”教学思想,首当其冲的就是从教法入手,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中,我做了积极的尝试。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关于诗歌内容本身的东西,更主要的是鉴赏诗歌的方法、手段。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对某一诗歌进行鉴赏,利用教授的鉴赏方法,学生学有所用,对知识的印象愈加深刻,对鉴赏方法也略知一二。

三、结语

阅读全文

语文教学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摘要:校园文化能够展现一所学校的风貌,给师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发展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优质的语文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者,更是建设者。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何运用语文教学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语文教学;校园文化;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是综合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校园风气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展现一所学校的良好风貌,更能给其中师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校园文化的发展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语文教学不仅教学生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人文思想、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等。语文教学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优质的语文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者,更是建设者。因此,要正确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还能促进语文教育更好发展。我就高中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语文教学在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提出一些见解。

一、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主要由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这几个方面组成。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通常经过较长的时间沉淀,根基较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规、校园氛围、学校精神、历史沿革等。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文化心态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是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学科,语文是人们学习、生活的工具,是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更是学生生存、发展、创造的工具。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等精神品格。这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不仅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实施,在课外文化活动中实施起来效果也会更好。应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追求上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一致的,在各门学科中,与校园文化建设交集最多的当属语文学科。无论是制度文化的升华、物质文化的点染,还是精神文化的提高,都离不开语文教学的推动。可以说,校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是语文教学的横向拓展;语文教学是校园文化的内化因子,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难想象,没有了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和有效辅助,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是极其困难的;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有利保证和积极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将举步维艰。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在外部作用于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起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外部手段之一;语文教学在校园文化内部起着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它渗透在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1.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动性,建设校园文化。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应试上,而忽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甚至有些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校园文化并不重要,这些观念都阻碍了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间的良性互动。学校经常忽略语文教师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许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并不征询语文教师的意见。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忽略素质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追求片面的教学质量,没有宏观把握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是学校没有认识到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建设校园文化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改变狭隘的观念,成为校园文化资源的开掘者和传播者。学校的校园环境、人文历史、校园活动等其他方面,其实都蕴含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对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在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校园文化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需求,传播相关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关注母校,由此追求更加广阔的世界。学校应该充分调动语文教师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笔者所在的桂山中学为例,学校积极组建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力邀优秀的语文教师作为成员,编写新校史,并邀请语文教师书写墨宝,挂在各办公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向各年级语文科组征集对学校道路、教学楼、花园等进行命名。在这种良好的互动与交流中,不仅教师增加了对学校的认同感,而且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阅读全文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思考

[摘要]很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以后,他们的语文成绩会一再下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不同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依旧使用陈旧的学习方法,就不可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因此,要立即解决这种初中和高中教学上的衔接问题。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重点探讨怎样利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进而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衔接;兴趣;实践;积累

每年9月,都会有一批稚气未脱的学生走进高中的殿堂,他们带着不可磨灭的激情和不可言说的兴奋开始了他们的高中生活。可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的地位。在倡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今天,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而且初中和高中语文所学的重点内容不同,因此,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很难适应高中语文的学习生活。如何教学才能做好初高中衔接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了自己的体会。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现状分析,急于星火

由于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上不同,形成了断层的态势,致使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初,很难适应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方法,这要求教师必须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明确目标,高瞻远瞩

阅读全文

高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对策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我国传统教育讲求“寓教于乐”的氛围,即如是说。针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应首先从对语文学科所独有的魅力进行挖掘作为切入,继而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本文据此择取了高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作为依托,对其详细的教学实施过程作如下的阐述。

【关键词】高一语文;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便是对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性的诠释。而针对于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上述所言,通过对语文学科知识魅力的挖掘和展示,进而诱导学生发现语文知识的“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笔者深以为然。关于语文知识的魅力内涵,笔者分别作了意境美、语言美、内涵美三种界定,并以此为契合点,对在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进行以下总结:

1.通过诗词意境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意境美”一项,当首先以我国独有的古诗词体裁为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在我国,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否,大多数都能顺口吟出一首唐诗宋词以表情达意。这也皆是因为古诗词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意境美”,让人一读便能被深深吸引,一深入研究,便会无法自拔。例如:以我国伟大领袖的《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教学为例。其中,词的上阙在写景方面独树一帜,意境旷达。对此,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真切体会其所表现的意境,笔者首先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分别为学生们展示了诸如“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视频以及相应画面,从视觉层面对词中的“问苍茫大地”之意境做出了引导。学生们在这一激发下,便初步掌握“意境”的契合点。之后,对于下阙的描写,笔者鼓励学生们依其语言所述,尝试自主结合对革命生涯的了解进行相应的对照,探究其意境所在。如:“忆往昔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学生们便相应的将主席学生时代的事迹进行穿插对比,如此,学生们便被导入了一个“谁主沉浮”的境界当中,深刻感悟到了词的旷达意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

2.利用文本语言美,启发学生应用兴趣

语言美是文学文本的基本要素之一,只有语言的组成具备足够的美感,文本的整体才具有优秀的可读性,吸引读者进行阅读、分析等的行为。有鉴于此,在课堂中我们亦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们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剖析、对比等学习方式,去发现和认识语言的美之所在,从而启发学生由此爱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为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写景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进而以此对学生进行启发。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一句。此段内容作者为了表达叶子和花的美好画面,借助于对月光以及多种比喻的描写作为陪衬,侧面进行了表达,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形象的月夜荷塘。对此,笔者指导学生尝试将“月光”这一主题在此段中的有关描写祛除,体验单纯利用文字平铺直述描摹这一画面的写作语言。譬如,笔者将这一句改为:“月亮升起来了,照着每一片叶子和花。……此时的叶子和花显得十分干净洁白;看上去十分朦胧”。由此,让学生们在直观的对比下认识到文本的语言美对表达的重要性,进而达到启发学生学习并应用语文知识的兴趣。

阅读全文

高中语文课堂学生状态的观测

摘要:课堂观察是新形势下科学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标视野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包括学生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思维发展、学科素养等。教师要学会巧用两个支力点:善于激趣,推波助澜。还要修炼三项素养:语言的张力,思维的活力,个性的魅力。只有这样,高中语文教师才能步履坚实地走好基于时代需要的职业突围之路。

关键词:教研课;课堂观察;人文关环;多元;反思

长期以来,公开课都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听课者关注的焦点大多在教师这个主角身上。前不久义乌市级公开课启用了课堂观测的方法,笔者有幸分到了“学生状态”这一观测点(其它观察点研究对象均是教师的表现)。第一次抛开“主角光环”专门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记录、反思,这两节课让我感慨万千。

一、学生状态: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文关怀

义乌市语文教研员吴云芳老师可谓用心良苦,一开学就组织了高一语文“同课再构”教研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这是一场新课标的预热与普及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于2019年在浙江省正式推行,适应这一形势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动出击。主题研讨重在围绕主题,有的放矢地解“惑”。这个“惑”不是学生的知识之惑,而是教师在新旧课程标准交替之际其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调整过程中的诸多困惑。课堂观察是新形势下科学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这种方法曾被广泛运用于医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其实质是拆解与合成的艺术。几个小组从几个维度同时观察课堂,就好比是戴上放大镜去看一块美玉,在放大美丽的同时,也让瑕疵无处逃遁。后期的数据汇总与综合分析则是合成的艺术,教师通过合成可以填补研究的漏洞,以期在下次设计活动时有所改进。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017年版的新课标最大的亮点是在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提出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项基本阐述的旨归都是人文关怀。鉴于此,新课程的推行也将是人文关怀理念深入课堂、深入人心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研课特意开辟学生视角的观测与汇报是基于学生素养提升的人文关怀。

二、数据观测:基于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

通过观测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动态评价,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接到观测任务后,笔者就思考如何全面客观地观察学生状态这个问题。很显然,在新课标视野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不仅仅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应包括其他方面。因此,为了观测的方便和剖析的合理,笔者提前编制观察表,力求多元合理。观测数据整理如下文课堂观察表所示。1.学生的情绪状态是课堂中学生兴趣度、积极性、迎合率的综合体现。情绪状态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遗憾的是,这两节课学生情绪状态并不理想,但这又是值得欣慰的,因为我们观测到的是原生态的学生状态,没有像其他公开课中有师生作秀的现象。2.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学习状态都很优秀,展现了省重点中学学生的良好素养和优良的学风、校风。3.学生思维发展是本次课堂观测的主题探究单列项,需重点研判。思维发展是学生潜能的体现,是其思辨力、探究力和质疑力的综合呈现。通过观测统计不难发现: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不够,但对教师提出的思辨性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这使我明白了高中语文课堂“活跃”的核心应是思维活跃,任何不能激发思维活跃的活动都是演艺秀。这就是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观测就是科学地“看门道”。4.关于学科素养。学生回答问题表达严密,逻辑清晰,高一新生就已经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了。对于与同学、老师有争议问题的据理力争也体现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创新的潜质,令观测者倍感欣慰。

阅读全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运用(5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合作运用

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自主理念

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最核心的理念是自主,是由过去教师的教转向现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有效驾驭整个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重视自主理念的贯穿与渗透,教学流程设计上体现自主合作模式,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活动的主角。有了这样的设计作为基础,从根本上凸显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学生能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学习活动中也能全身心投入,有了发挥的平台,有了引领的线索,整个学习活动才能向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搭建小组平台集聚学生智慧

首先,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且相互研究讨论的愿望也更加迫切。教师可乘势引导,将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合作小组,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学会合作研究,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学习难点。笔者在小组设置中按照每组6人的标准进行了安排,可以按照学生的班级座次,将相邻的前后排组成学习小组,最好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都体现好中差相结合的特点,既有优秀生在里面发挥启发引导和领路人的作用,同时也将中等生和学困生均衡安排到每一个小组中。小组的有效搭建让学生形成一个个扁平化的学习集体,这些学习集体既可以集聚学生智慧,又可以形成相互竞争的动力,一举两得。其次,在小组平台搭建完成之后,教师要重视对牵头学生的培训。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启发引导之后,接下来的引导借助于小组的力量,在牵头学生的带领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小组牵头学生的培训中要重视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有效承接教师提出的学习思考题,组织本小组的成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而达到集中智慧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设计思考提纲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在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思维线索至关重要。整个教学活动既然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那就需要一条自始至终引领学生学习探究的线索,以保证整个学习活动不偏离方向,不背离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要求罗列出来,设计出一组思考题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研究的线索,这对整个自主合作模式的运用具有基础性作用。思考题应全面性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循序渐进性与内在联系相结合,每组思考题控制在6~8题,数量适中,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基本完成,同时也体现了难点。在语文思考提纲的设计上还要注重内在的关联性,前后连贯,逐层深入,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够沿着既定的方向进行。

阅读全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考(5篇)

第一篇:职业中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巨大作用探析

【内容摘要】

与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同,职业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在职业上,他们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职业技能。对职业中学生而言,职业技能的提升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基础的文化教育在职业中学的教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而语文就是这些基础文化学科中的一种。本文主要结合当前职业中学情境教学的状况,对语文情境教学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解读,对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情境教学;职业中学;问题解读;方法策略

情境教学法是由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实施,设计一个具有目的性的教学情境,通过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语文教材,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对教师来说,教学的难点已经由提高教学效率转化为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如果不能够构建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就无法身临其境,无法感受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学习效率自然也无法提升。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发挥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最大作用。

一、运用巧妙的课堂导语构建语文教学情境

阅读全文

高中语文教学综述(10篇)

第一篇: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摘要】

在目前语文教学的转型时期,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为此必须改革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跳出教参,跳出文本,跳出课堂,探索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

课标;语文素养;主动;探究;表达;活动

一、跳出教参另辟蹊径

课堂教学永远是所有学科学习的主阵地,选讲、少讲,重方法介绍,应是语文教改方向之所在。将语文课堂确定的主要环节确定为“学习探究”,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学习探究”,应该是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所学,包括字词句、把握文章内容思路,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启发,预设问题,再由学生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讨论,教师在此环节中更要发挥点拨的作用,譬如思维的方向、思维的方法、语言的组织等等,如此,方可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强调的两点是:一是课前预习要十分充分,教师要预设好检查方式;二是对教材的处理要突出重点难点,切不可面面俱到。教学案例:教《促织》时,笔者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1.检查预习。2.介绍背景。3.理清情节。4.教师提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一般说来,一篇小说以悲剧示人,震撼力更强。如果本文只写到儿子跳井死了,成名家破人亡就结束了好,还是原文好?而小说中写成子死后化身为蟋蟀,让家人享尽荣华富贵,这样是否削弱了小说的主题,从而削弱了小说的影响力?教学效果: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致较高,目标集中,测标完成较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