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人才培养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学历人才培养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学历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下的图书馆人才培养

1、图书馆人才队伍现状

职工老龄化现象明显高校图书馆队伍中老龄化现象比较明显,从长远看难免造成人员整体的可塑性不强,发展空间不大,导致了馆员接受新的管理理念较慢、科学管理技术的掌握较难、新型服务手段的利用不足,更谈不上服务的创新与改革。总之,立足于广纳贤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数字化和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必须采取的人才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出一支技术过硬、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促进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好地履行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职能。

2、关于图书馆人才培养的几点看法

要改变这一状况,高校图书馆必须采取的人才政策:留住现有的,引进急需的,培养后继的。一般而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

2.1提高图书馆员的学历层次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冲击下,图书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书库管理、阅览室管理等等,而是需要进行计算机采编流通、数据库建设及为用户提供网上信息服务等。以往过去学历层次较低的图书馆馆员已经无法适应当代趋势,所以高校图书馆呼吁高学历人才。高学历人才自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精通科技技术、具有较先进的工作理念和较灵活的思维方式,尤其是能适应高科技时代带来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服务内容上的变迁,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高学历人才整体人文素质较好,为读者用户服务态度也较好。2.2培养图书馆员全局意识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从采访、编目到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业务部门之间平时来往甚少,每个部门只是完成本部门的业务任务,对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并不熟悉,没有全局意识。部门与部门之间不沟通,不互补,不了解彼此,造成图书馆馆员视野狭窄、能力单一。因此,在图书馆要多提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培养图书馆员全局意识,利用一切机会,打消彼此之间的障碍,适当实行轮岗制,使彼此互相学习业务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能了解全馆的发展情况和业务内容。

2.3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阅读全文

人才培养理论中金融学论文

1.当前形势下的金融学本科人才需求

首先,要培养宽视野的金融学本科人才。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其发展依托的主体为各个领域的实业,只有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各领域的通用知识,了解各领域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为其提供有价值的金融服务,这就决定了具有单一金融知识的金融学本科人才的必须要在掌握金融技巧的同时还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较为宽阔的视野,才能在当前复杂的金融环境下快速发展。其次,要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金融学本科人才。主要指能够运用现代化基本通讯办公工具的能力、快速学习陌生行业知识的能力、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不是单一形成的,必然伴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为此,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技巧是金融学人才的基本技能;同时对于科技进步下产生的网络金融等创新产品的学习和掌握也是应对竞争的必要技能;具有良好的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基本体现。最后,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金融学本科人才。要求不但具有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更要具备爱国主义情怀,这也是能够遵守金融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在金融学的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当前各所高校的金融学本科培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理论教学知识结构松散。目前很多大学的金融学本科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均按照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模块进行设置,从理论上对金融学本科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各门课程的教学仅仅围绕着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而忽略了课程体系间的联系,从而无法让学生感到该课程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实际地位以及和其他课程的内在紧密联系。而实际上金融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其发展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地理和文化发展起来的,如果不能将理论课程中的内在联系说明,则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搭建以及专业能力的形成。其次,实践教学难以实践。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此,理论教学后的实践是有效巩固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课程设置,有利于高校培养应用型的金融人才。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从形式上,校内实践的硬件环境较差,机房和软件等条件的落后让校内实践流于形式。而在校外实践中学生又往往难以接触到核心业务,随机性较大,从而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学生宽阔视野的形成。最后,教师队伍存在不足。由于当前高校的管理体制下,大多数的中青年教师多数为高学历研究型人才,很多都不具备金融部门的从业经历。为此,在培养应用行的本科金融人才过程中就难以做到理论和应用并重,这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建议

根据我国高校在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教育改革建议:

3.1优化理论教学手段,强化理论教学目的。

阅读全文

高职畜牧兽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兼职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

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派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主要是临时决定的,甚至有的实习单位没有兼职指导教师。一般情况下是学生到企业后才由实习单位临时决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没有工资待遇,也没有工作积极性,没有认真开展指导工作,很难保证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质量。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学历偏低。

从学历层次来看,目前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莫文湛李军成杨昌鹏梁珠民覃建基师队伍中大专和中专学历者居多,拥有本科学历的比例约为20%,研究生或以上学历担任实训教师的就更少;从知识结构来看,有些兼职指导教师专业不对口,尽管学历满足条件但不是相关专业毕业,因而很难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实训指导工作。尤其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是一个要求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影响到实践技能操作指导。

(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指导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高职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没有做过教师,没有经历过师资培训,缺乏教学经验,不知道传道授业的方法和技能,难以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阅读全文

高端技能型县域经济论文

一、培养县域经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工作要求

人类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历史事实证明,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有了杰出人才,社会就会健康发展。人才是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是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力量之源。技能型人才狭义上讲是工业革命以来掌握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人才,他们能发明或革新生活和生产技术,有创新型技术成果。高端技能型人才是现代某些职业教育部门所追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他们在某些领域具有较好的技术特长、操作熟练、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一般具有相关行业或者企业认定的高级工及以上技术证书,得到企业、行业、社会的高度认可,能为社会创造优质财富。县域经济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在县市级区域中能适应并从事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不完全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但能在基层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县域经济高端技能型人才要着眼于生产一线岗位,基于区域经济文化事业的协调关系,明确其主要工作特点和要求。

1.注重人才结构的多样性。

县域经济形式包罗万象,大城市里有的经济形式一般在县市区域中都存在,大城市里没有的经济形式在县市区域也会出现。从主要大类上说,大城市里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而县域经济不仅有工业和服务业,而且还有农业、渔业、家禽畜牧业等方面;从分类上讲,县域经济包含房产建筑、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商务贸易、旅游服务、企业管理、商业服务等各行各业;从硬件和软件角度上讲,县域经济包含有形和无形两种经济形式,前者以有形的产品、资产为代表,后者以无形的传统文化为主要形式。县域经济高端技能型人才类型面面俱到,必须渗透到各种经济领域,从主要类型上说,既要有从事工业生产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又要有从事农业、渔业、家禽畜牧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分类角度上讲,要有从事房产建筑、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商务贸易、旅游服务、企业管理、商业服务等各行各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有形和无形的经济形式角度讲,还要有从事社会管理、教育培养、文化宣传等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全方位、多样性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缺乏任何类型都是不全面或者是片面的。

2.注重知识和学历结构的优化性。

县域经济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县域经济所需要的人才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这些人才应掌握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知识内容。知识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基础。人类在不同时代的生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知识是不断变化、无穷无尽的,而人才的精力和时间却是有限的。县域经济人才要结合基层实际,以实用性为前提,注重更新和优化实用性知识内容,只要有助于分析和解决一线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只要社会时代需要,知识就会实用。例如,人们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之前,不会关注美容美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入小康阶段后,许多民众开始关注美容美发专业知识,与美容美发相关的产品研发、生产、服务等知识便有了社会时代价值。随着美容美发实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服务产业的发展,社会机构也将为美容美发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管理培养相应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丰富和优化美容美发方面实用的专业性知识。在学历结构方面,县域经济人才必须与时俱进,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大潮流。总体上讲,现有从事县域经济建设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普通不高,标准相对较低,往往以普高、中专或大专学历为主基调,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技能型人才寥寥无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完成了从精英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不断加入到县域经济人才队伍,高学历技能型人才将逐渐变为县域经济人才的主流,这为优化县域经济人才学历结构营造了优越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有效地推动区域性基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3.注重工作技能的应用性和综合素质的协调性。

阅读全文

“3+4”分段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3+4”七年一贯制分段培养为案例,针对现有的社会发展对建筑行业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指出中职教育向应用型本科衔接升级的必然趋势,揭示出“3+4”分段培养人才方案出现的必然性。

关键词:

人才培养;分段培养;综合素质

本文为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基于模块化的“七年一贯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548,主持人:佘跃心、刘凤)的阶段成果。

1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人员综合素质迫切需要提高

阅读全文

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内容及措施

 

秦皇岛市的中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完善了有利于教师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机制,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落实各项师资培训计划,健全考核制度,鼓励教师深入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层次。根据职业学校发展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双师型”人才培养机制,执行教师到企业实习制度,以不断提高师资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而且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建设一支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就成为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秦皇岛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来源不同,导致其学历层次及专业技术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这些差距,并在培训过程中加以弥补,那么中职教师的整体质量将会有一个质的跨越。其中中职教师的来源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来自于普通高校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他们的理论基础牢固,但实践能力差,而且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大都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指导,导致毕业生的教学能力相对较弱。二是从企业聘用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或指导教师,由于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所以应对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比较得心应手,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基本功较差。三是适当的选择本校优秀毕业生通过培训后担任专业课教师或指导教师职务,这往往是师资力量补充不足导致的结果,这些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都比较薄弱,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培训中提高。四是有的文化课教师经过培训后就改做专业课教师,或是由其他学科转来的,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优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需在培训中提高。总体来说,中职教师的来源复杂,能力和素质也存在很大差异,急需在培训中锻炼和提高。   二、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内容   (一)新教师的岗前培训。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在这两方面都得到学生的信服,才能保证以后的教学顺利开展。由于新教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了解的还不够透彻,在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这也是对其职业基础和师资力量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培训的内容要涉及法律法规政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道德修养、心理教育、教学基本环节、教学文件的编写、职业教育特点和理念的确定等,还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如课件制作、普通话练习等,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应保持在120学时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为其日后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高教师学历的培训。中职教师学历的提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必然结果。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导致中职教师的学历不能完全达到要求,高学历的教师较少。因此,中职教师学历提高的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在对教师进行学历培训使他们达到学历要求后,还要鼓励他们去进修更高层次的学历,以逐步促进中职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促进中职教育的顺利发展。   (三)知识结构的培训。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教师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职业,其自身的知识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摒弃教学内容中的陈旧知识,否则,教学课堂就无法体现时代特色,其教学理论将失去根基,无法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同时,知识结构培训过程中还要将现代教育理论、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思想、教学改革等加入其中。   (四)提高教学能力的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其教学质量和中职学校以后的发展道路,是师资培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知识加工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都是教学能力的组成内容,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五)提高实践能力的培训。职业学校需要的是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中的高学历教师,其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必须加大培养力度。教育部出台过多项文件对双师型教师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因此,中职教育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定期选派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教师取得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证书。   三、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措施   中职教师的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培训内容包括多方面内容,因此,在进行培训时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以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按照秦皇岛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一)校本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以需要培训的教师为主要对象,在学校内以在岗的形式进行培训,是一种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将培训融合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依靠教师自觉性来进行的培训活动,通过将培训、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实现学习和教育的同步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效果比较明显的教师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如果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不仅节约了培训的空间,还使培训内容更直观、更快速,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培训平台进行研究和开发,但是要注意其中的设计细节,不能因为贪图方便而忽视了培训的本质,要将网络培训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   (二)外送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是把教师选送到高校或科研机构中进行长期培养的师资培训方式,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历培训、教学能力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学历培训指的是通过函授教育、自考本科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教学能力的培训指的是对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锻炼的过程,实践能力培训是在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下开展的,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单位或科研机构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自身能力。#p#分页标题#e#   (三)集中培训模式。集中培训是教育部门以师资培训基地或高校为基础开展的以完善知识结构为主的培训方式,当前,以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主,校本培训为基础的培训体系已经建成,为中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渠道。   综上所述,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培训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认真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体现,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加强重视,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建成有利于中职教师师资发展的运行机制。

阅读全文

高职教育改革中的职业能力培养

一、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职业化能力过程中的问题

(一)高职在培养人才时对职业能力定位模糊

对于我国关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时间较短,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与传统的教育相区别,在教育过程中只是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劳动技能的培训,这样的培养方式与社会相脱节,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中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知识盲目的按照普通教育中的传统理念来教学,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培训,违背了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让高等职业教育逐渐趋于普通教育。目标的不明确造成高职院校对职业化能力培养定位模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缺乏创新知识。

(二)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有误差

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重要目标,以前的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将职业能力和技能混为一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以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应该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社会一直在进步,现在社会中不仅仅是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相应的职业技能,像管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竞争中心里承受能力等其他有用的能力。一般企业在选用人才中对大学生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能力,而不是单方面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时,要全面的、科学的对职业化能力理解,掌握职业能力的概念,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建立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培养中教师严重缺乏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以前的中等职业学校转变而来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所需要培养的高职人才存在很大差别,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教师很多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讲课,没有与社会中企业的生产经营相联系,根本不了解这些过程,实践能力较低。特别对于高职院校中一些年轻的教师来说,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很低,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使用非常的缺乏。一方面因为历史的原因,许多教师只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任教,注重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生产过程中需要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另一个方面,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聘请兼职教师,来担任专业课的教课,一些有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在讲课中明显比专职教师水平要高,实践经验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缺乏鼓励机制,去鼓励教师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只是以理论知识和学历为标准,并没有对生产实践方面有一定的规定,教师实际能力考核严重缺乏。高职学校老师的福利待遇正在逐步的增加,在之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福利待遇很差,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去职业院校任教。(四)环境和实践的因素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高职学校的教育很难保证这一点,学校学生实践的机会不足。学生实践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践经费不足。职业教育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学生去多参加实践,但是因为实践中需要很多实习基地、实习设备以及在实习中耗费的材料,还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如果所需要的经费和在实践过程中安全问题不能很快的解决,就很难保证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经费缺乏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有:第一,国家对高职院校投入较少;第二,企业培养的目标与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不同的,两者在培养学生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第三,我国产业结构处于转型期,对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

阅读全文

电子专业师资组织创建策略

本文作者:张红霞 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工作繁杂、职责不清、超出本职工作的工作量不给报酬情况普遍,大大影响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资培养体系不健全。部分高职院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但规划基本侧重于理论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师资建设考虑较少,对现有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计划不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实践教学是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实训教学是高职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利于加深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更应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高职教育的认识,确立实践教学应有的地位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高职教育的质量集中的反映在实践教学的质量上,高职院校只有确立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才能办成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拓宽师资来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人才补充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验室、实训室规划制定实践教学教师引进计划,可按照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教师任职资格,招聘社会上专业技术人员来院担任兼职教师,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掌握某一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实用技能,对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极为有利。同时兼职教师的引进,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一种途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口径较宽的专业,各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有所侧重,主要专业培养方向有家电产品、电气设备的控制、通信、检测等方向,各院校应根据本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侧重点从相关企业引进配套的实验教师。提高现有师资的学历层次针对高职院校现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历层次不高的实情,学院应在政策上予以扶持,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历。学院可在规定时间内对达到一定学历层次的实践教学教师除报销相关费用以外,还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学院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协调统一。积极参与科研、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必然会涉及实践教学的改革,高职院校应主动吸纳实践教学教师参加,为相关实践教学建设出谋划策,使得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教师应积极参与院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熟悉各种设备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中的作用,掌握企业技术应用的最新情况,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难度较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不仅要求专业课教师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还要努力探讨科学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简单、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各高职院校实践中,“双师型”成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这已基本形成共识,“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来源逐渐扩充,急需培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培训要旨应该是“讲师”向“工程师”方向努力,加强教师与企业岗位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部分企业引进的“工程师”需要向“讲师”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系统理论知识,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我们的教师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多从事电子、自动化相关行业工作,行业技术含量较高,对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要想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人才,本专业的教师首先得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从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上得到市场的肯定,我们培养的人才才有可能成为“畅销品”。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老教师课程建设的专业定位作用和“传、帮、带”作用。针对近年引进的青年教师较多的这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中老年教师通过示范性讲课或观摩课的形式向青年教师传经送宝。在年轻教师中,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对于不同年龄的教师个体,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在工作条件和经费上给予分类资助。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关键在于抓住:结合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学科带头人的年龄梯队;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建立三方共同投入机制三方指的是学校、系部和教师,学校在培养经费和生活待遇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系部要在工作安排和事业发展上创造条件,中青年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学历和业务水平。重视师资培养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青年教师,给予信任和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承担科研、教研课题,支持他们承担社会工作,给他们压担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和提高业务水平。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利用一切师资培养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充分利用国家、教育部、企业各类人才培养的渠道和政策,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结构和科学的职称评审体系,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向重点建设专业倾斜,向优秀中青年骨干倾斜;积极做好各级人才培养对象的选拔推荐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选拔与培养制度。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只有建立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备优良业务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更上一层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