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栽培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效栽培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效栽培技术

魔芋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摘要:

滇西北大理州剑川县地处北亚热带Ⅳ温凉气候带,本区域光照充裕,空气湿润,年均气温12.3℃,年均降水量751mm,常年霜期达165天。金华镇坝区平均海拔2190m,双河老君山海拔4247.5m为最高点,是较为典型的冷凉地区。镇内永丰河、格美江、金凤河、螳螂河、金龙河等河流众多,农业水利条件好,魔芋种植产量较高,市场前景可观。

关键词:

滇西北;剑川县;魔芋;高效栽培技术

魔芋又称磨芋,属天南星科磨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适应性广、生命力强,比较容易栽培、加工,而且食用、药用、工业用途广泛、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很早以前就由农民自发种植,在滇西北剑川县金华镇各个村均有种植,种植面积达200hm2,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禄寿村,1999年面积达49.33hm2。我们从1999年开始在该村试验、示范,总结出魔芋的高效栽培技术,仅供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用于生产参考。

1选地及整地

1.1选地

阅读全文

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番茄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有机酸等,营养丰富、口感好、果菜兼用,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促进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使番茄高产稳产优质,增加农民收入,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8个方面介绍了设施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番茄是茄科番茄属,以成熟多汁的浆果为产品的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因其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果菜两用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广泛栽培。为确保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番茄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8个方面总结出了设施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用于指导农户生产。

1地块选择

番茄的生产基地应选择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5%~2.5%、全氮含量0.1%~0.15%、有效氮含量50~80mg•kg-1、有效钾含量100~200mg•kg-1、有效磷含量30~120mg•kg-1、钙和硼含量适宜的无污染生产区域[1]。

2品种选择

根据消费者习惯及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水平、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选择抗病抗逆性强、耐贮运、不易裂果、商品性好、优质高产的品种,如苏抗7号、中杂4号、中杂9号、扬州红、中蔬4号、合作903、冀番2号、毛粉802、佳粉15、浙粉702、圣女及千禧等[2]。

阅读全文

荷花高效栽培技术探析

摘要:荷花作为中国十大传统花卉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虽然荷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但其栽培还存在技术不够科学、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从而导致荷花长势不齐、成活率低,极大影响了其品质和产量。该文从前期准备、栽植方式、后期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荷花栽培技术,以期为荷花的高效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荷花;栽培技术;价值

荷花(Nelumbonucifera)为莲科莲属多年生挺水植物,在我国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是世界荷花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1]。荷花适宜生长在湖泊、沼泽、池塘等相对稳定、较浅的水域,而在泥潭或过深的水库不宜生长。荷花喜温,气温在22~32℃时对花蕾发育和开花最为适宜,在此范围内,温度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2]。荷花耐35~40℃的夏季高温,但当气温低于17℃,荷花生长缓慢。荷花是强阳性长日照植物,不耐阴,花期和光照时间呈负相关,在全日照环境下生长的荷花较树荫下生长的荷花花期将提早60d左右。荷花花大、瓣型丰富、颜色艳丽且株形挺拔,观赏期贯穿整个生长期甚至枯叶期,是园林布置中的主题植物[3]。荷花全身上下皆为宝,荷花茶能清热解暑;莲子富含磷脂、生物碱等,能清心养神、补脾益肾[4];荷叶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减肥降脂等功效[5];莲藕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蔬菜[6];观赏型荷花可以净化底泥、改善水质,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对治理城市河流污染、净化城市再生水体具有非常重要意义[7];荷花还具有渊博的文化内涵,儒家文化中常以莲花比喻君子,佛教文化中更是把莲花视为圣洁之物[8]。荷花应用广泛,在园林造景、插花、切花、食用和药用等方面都具有特殊应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荷花的市场需求量也在迅猛增长,然而荷花栽培技术仍存在一些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制约了荷花品质和产量的提升,进而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对荷花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荷花的高产、稳产以及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1荷花栽培技术

1.1前期准备。1.1.1品种、容器及场地选择。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尽量选择花卉大而艳丽、易开花、花量大的观赏型品种。荷花品种大多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若是风景区进行大型水景布置,则应选择大型品种,如品种“青毛节”、“红台”;若是室外庭院布置,则可选择“春晓”、“古浪小红”等中型品种;若是放置于阳台的盆栽类荷花,则选择小型多花品种,如“小酒莲”、“粉喜”、“洒锦”等。容器优先考虑摆放较美观、外形轻便的陶瓷盆、塑料盆等,但不能以偏概全,按摆放环境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园林水景绿化型、大田种苗生产型和家庭摆放型[9]。荷花属强阳性水生植物,因此栽培场地应选择光照、水分都充足的环境。若是大面积栽植,可选择水质好的湖栽或池栽,栽培地点要求无密集树木或高耸建筑物遮阳且通风良好;若是家庭观赏型盆栽荷花,摆放位置必须向阳且空气流通。1.1.2栽培基质。虽然荷花适应强,在普通土壤、沙质土壤以及粘质土壤中均可生长,但最常用的栽培基质是富含腐殖质的塘泥,最好是历经1个冬天1年以上的塘泥。因为冻泥的病虫害将大大减少,可为荷花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大部分荷花品种适宜在pH为6.5~7.0的弱酸性土壤中生长[10],但也有部分荷花具有较强的耐碱性,在pH为8.0~9.0的碱性土壤中仍然能够生长。1.1.3栽植时间荷花喜温,不宜在早春时节过早播种,一般当气温上升至15℃即可种植。南北方纬度差异大,回春时间不同,南方一般在4月初播种最为适宜,北方4月下旬可以栽植。荷花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32℃,因此夏季的持续高温(40℃以上)也不利于植株生长,最好移至部分遮阴处。

1.2栽植方式。荷花栽植方式主要有利用莲子进行的有性繁殖(即播种繁殖),利用根状茎进行的营养繁殖(即分藕繁殖),以及借助植株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进行扦插的扦插繁殖。研究证实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都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分藕繁殖是实际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栽植方式。1.2.1种藕选择种藕的大小因荷花品种而异,但所选种藕必须是生长健壮、饱满无损、色泽新鲜的完整藕,包括顶芽、侧芽、叶芽、2~3节藕身以及留有节的尾鞘等部分。受损顶芽会影响藕鞭生长,因此有明显断裂的顶芽不宜作为种藕使用;藕身能够为藕鞭、茎秆、叶片的生长提供养分,因此腐烂、干瘪的藕身也不宜作为种藕[11]。为提高荷花栽培成活率,种藕可采取反季节冷藏法处理[12]。11月底或12月初将选好的莲藕清洗干净,然后按种藕大小进行捆扎,再放入水缸冷藏,控制缸内温度在0~5℃,使种藕处于休眠状态,待翌年春天再种植。冷藏期间,务必定期检查缸内水分,避免种藕缺水。1.2.2栽种方法荷花栽种方法主要有池栽和盆栽。池栽种藕栽种时,首先将池中水基本放干,池塘的泥翻整粑平,再根据所选种藕大小设计种植穴。双手将种藕顶芽向下20°~30°斜插入泥,并让尾部略微露出泥面。插入时需保护好顶芽以防折损。种植时控制株行距为1~1.2m。栽植后放水,栽培初期要求水深控制在20~30cm为宜[13]。盆栽种藕栽种时,首先要根据栽培的数量选择盆的大小,通常直径50cm的盆可以栽种2~3支种藕,直径约30cm的盆只能栽1支种藕。盆栽分为干栽法和湿栽法2种,区别在于盆土是否湿润。盆栽荷花最适宜用富含腐殖质的肥沃塘泥,使用前需过筛处理塘泥,去除杂质和石砾,装土至盆深的1/2、2/3或3/5均可。扒开盆土1穴,手托种藕顶芽朝下,沿盆内壁20°~30°插入土中,再扒土盖藕,但要将尾部微翘出泥面,即“埋头露尾”[14]。若盆径可以栽2支种藕,则2支种藕遵循“首位相接”的原则栽种。栽种后为固定藕身,待塘泥略干再浇少量水,水深大约3~5cm,切忌不宜过深,防止水从种藕尾部灌进藕身,导致种藕腐烂损坏。藕芽不宜埋入土壤过深,以保持土壤层的温度,同时促进顶芽生长萌发。

1.3栽培管理。1.3.1水分管理。荷花是一种典型的水生花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荷花栽培过程中,必须时常注意水分的控制与管理。盆栽荷花栽植种藕后,2~3d保持土壤湿润但盆面无积水,不仅有利于藕身固定,而且便于保持土温;几天后待表面泥层出现龟裂状,添加少量水,水深控制在3~5cm[15];浮叶、立叶长出后,随气温升高水位增加至盆口。夏季高温时,每天浇水2~3次,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造成许多弊端,不利于荷花生长。池栽管理也是如此,随着立叶、浮叶的长出,逐渐增加水位,保持水深60~80cm为宜,但池塘最深处不宜超过1.5m。1.3.2施肥管理。荷花喜肥,但要避免使用重肥,尤其是过量的基肥。湖中土壤肥沃,生长空间大,因此湖栽荷花通常不施底肥;但盆栽荷花空间有艰,且土壤较瘠薄,一般需要施用底肥。常用方法是将麻渣、膨化鸡粪、豆饼等有机肥与土壤按一定比例(一般是1∶4)混合得到基肥。一般底肥富含腐殖质,可不施追肥。荷花在不同生长期对肥料成分的要求不同,生长前期多氮肥,蕾期、花期多磷钾肥、尿素或复合肥,但要遵循“薄肥勤施”原则。由于荷花叶表面光滑,肥料不易被吸收,而叶背较粗糙,因此将稀释后的肥料喷在叶背面以便吸收。1.3.3病虫害防控。(1)观赏荷花的常见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腐烂病和斑枯病。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明显,早期及时喷施75%百菌清800~1000倍液防效显著。腐烂病主要危害花梗、根茎和叶片,表现为叶缘先有浅绿色枯萎斑块,最后斑块越来越大,导致整片叶片腐烂;防治药物可选用50%百菌清600~800倍液。斑枯病是影响荷花生长发育的最主要病害,发病期为6—9月(即荷花盛开时);发病初期呈现浅色斑点,之后斑点扩大并使周围组织坏死,最后变成深棕色的环状病斑;防治药剂可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喷洒治理[16]。(2)荷花大田种植时,虫害以斜纹夜蛾、蚜虫和茶黄蓟马为主。斜纹夜蛾的幼虫聚集在荷叶背面为害,发现时要立即除去感染病虫的叶子,并及时喷洒1000或1200倍液的甲胺磷。蚜虫繁殖生存能力很强,可使用7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每隔5~7d喷雾防治。茶黄蓟马是为害荷花最严重的害虫。第1次施肥时,每盆可加入10g克百威进行预防;待立叶长出并发现有虫口时,每隔3d用阿维菌素1000倍液或斗蓟1000倍液喷施多次,同时喷洒周围杂草和树木。虽然农药防治效果较好,但对环境和人体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最好采用综合防治,以栽培基质消毒、选择抗性品种、清除虫卵、除草和天敌保护等为主,化学防治为辅[17]。1.3.4越冬管理。荷花生长期在深秋初冬时基本结束,随之进入越冬阶段。通常,地下根茎越冬的最适温度为3~10℃,当气温高于12℃或低于0℃,都不利于其越冬。长江以南地区气温相对适宜,只要池内或盆内有水,荷花就可安全越冬。而长江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一般低于0℃,需采取保护措施才能使荷花地下茎安全越冬,如农膜覆盖保温或室内越冬。

阅读全文

杨梅高效栽培技术探究

摘要:为探究大棚促成栽培智能控温对杨梅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1号连体大棚、2号连体大棚以及露地栽培各5个温度、湿度传感器,通过智能卷膜器控温促进杨梅优质高效。结果表明,平均株产51.6k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3%;并获得2020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类三等奖。通过近几年的成功经验及试验总结,提出智能促成大棚搭建、品种选择与熟期、矮冠修剪、人工授粉、科学疏果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杨梅智能控温大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梅;大棚促成;智能控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杨梅(MyricarubraSieb.&Zucc)原产我国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山区,是南方的特产珍果;其果实色泽鲜艳,甜酸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1]。但浙江省杨梅成熟期恰逢“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采前落果、烂果严重,“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杨梅大棚栽培能提早上市时间,大幅提高商品果率和优质果率,延长市场供应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2]。近几年,杨梅大棚促成栽培技术[2-7]在各杨梅主产区已开始推广应用,但目前大棚控温方法均采用人工手动揭膜和关膜,往往对大棚内温度、湿度难以掌控,且费工费时;物联网农业智能促成栽培技术[8]控温效果比人工手动好,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省工节本。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工资及生产成本等费用不断上升,自动控温技术应用[9]在杨梅生产上可代替人工揭膜和关膜,大棚智能促成栽培必将成为杨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为探究杨梅大棚促成栽培利用智能卷膜器调控棚内温度、湿度对杨梅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在临海市弘宝杨梅专业合作社基地的21年生‘东魁’杨梅上进行,分别设置1号连体大棚(右上温度、湿度,左上温度、湿度)、2号连体大棚(上温度、湿度,下温度、湿度)以及露地栽培(温度、湿度)等各5个温度、湿度传感器,通过安装智能卷膜器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促进杨梅优质高效。经浙江省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于2020年6月1日对该基地大棚‘东魁’杨梅的田间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结果:平均株产51.6k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3%。此外,由浙江省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选送的该基地大棚‘东魁’杨梅,于2020年6月16日在浙田举行的“2020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中,以13.7%测定结果荣获杨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类三等奖。本研究通过近几年对杨梅大棚智能促成栽培的成功经验与试验进行总结,提出杨梅智能控温促成栽培的大棚搭建、品种选择与熟期、大棚主要生产环节管理技术措施与对策,为杨梅大棚智能促成栽培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1智能促成大棚搭建

1.1大棚园地选择。要求方便建造,以降低棚架建造成本。宜选择坡度较为平缓,四周较为通风且光照好,园相整齐的成年杨梅园地搭建。如地势比较陡,搭建难度较大,则成本增加;园相不整齐,投入与产出不平行,则效益较低。大棚的各个朝向均可,但有条件的可选择背靠大山、朝东南方向的山坡地,每天上午光照直射、下午弱光或斜光的杨梅园地为最佳。

1.2大棚连体结构。要求大棚连体拱顶或连体斜坡人字顶。大棚结构材料宜采用高强度2~3.3cm的热镀锌管,立柱及支架采用高强度16.67cm×23.31cm~10.00cm×13.32cm等不同热镀锌方管或圆管;棚肩的高度约4m,棚顶的高度5~6m,但原则上大棚顶离树冠顶部的高度保持距离在1~1.5m。连体棚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0.3hm2以内,以便棚内温度、湿度可控均衡。同时,大棚架必须牢固坚硬,具备抗10级风以上的能力。

1.3大棚物联网智能系统。要求在棚内选点安装大棚物联网自动控温设备平台,且在大棚盖膜时进行,宜选择安装在大棚日常生产中便于操作管理的地方。根据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应科学合理地把自动控制卷膜器安装在棚顶及周边,在棚内中部偏上坡方向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以便准确采集并监测大棚内温度、湿度相关数据。应用表明:该系统可节省人工,极大地提高了大棚生产管理效率。

阅读全文

蛇瓜高效栽培技术探究

导读:蛇瓜外观细长,尾部弯曲似蛇。在云南元江县、山东青岛、珠三角地区有较大面积种植,在长江流域中下游栽培面积较小,其兼具食用和观赏价值,有清暑解热、利尿降压等食疗效果,耐热能力强,越夏栽培坐果能力强,产量高,病虫害极少,因而,越来越受到种植户、消费者喜爱,种植面积开始逐年扩大。蛇瓜属于特色蔬菜品种,别名蛇豆、蛇丝瓜、蛇豆角等,起源于印度、马来西亚,葫芦科栝楼属,一年生蔓性植物。在东南亚各国有广泛栽培,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栽培的老鼠瓜(别名变色瓜等)属于蛇瓜近缘变异品种,遗传学亲缘关系很近。蛇瓜在我国主要品种有美国蛇瓜、南京蛇瓜、马尾蛇丝瓜、海南青老鼠瓜等,在云南元江县、山东青岛、珠三角地区有较大面积种植,在长江流域中下游栽培面积较小,其兼具食用和观赏价值,有清暑解热、利尿降压等食疗效果[1],耐热能力强,越夏栽培坐果能力强,产量高,病虫害极少,因而,越来越受到种植户、消费者喜爱,种植面积开始逐年扩大。

1特征特性

根系发达,耐旱、耐涝能力强,非常适应长江中下游高温高湿气候栽培。蔓生型,五棱,茎秆粗壮,水肥运输能力极强,侧枝分生能力强。掌状叶,主蔓叶片肥大,横径可达25cm左右,纵径23cm左右,遮荫能力强。单性花,雌雄异花同株。雄花一般是总状花序,次第开放,花白色,喇叭状,5片花瓣,花瓣边缘有16条须,须顶端分叉并卷曲。雌花一般从15~18节之后开始分化,着生于叶腋处,主蔓、侧蔓每节均有雌花。蛇瓜外观细长,尾部弯曲似蛇,故名蛇瓜,长度可达1.5m左右,粗5cm左右。鼠瓜两头尖、中间粗短,外形似鼠,故名“老鼠瓜”,长30cm左右,粗9cm左右。每个果实有种子约40粒。嫩果皮灰白色,被茸毛,上覆少量绿色条斑,有独特香味。果实由绿色转为灰白色期可供食用,宜清炒、炖汤,口感独特。果实皮色由灰白色转变为暗绿色期,果皮变硬,果腔空心化,由顶部至尾部延伸的10条绿色条斑,颜色变为深绿色,逐渐明显。随着果实成熟,果皮开始变软,种子外包裹的果瓤变红,皮色由深绿色转变为橘黄色、橙红色,观赏价值很高。蛇瓜喜温耐热不耐寒,25~28℃最适合生长,在35℃左右长期高温天气依然可以正常开花结果。耐旱耐涝能力极强,12h淹水也可正常生长,非常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越夏栽培。

2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3~5月均可播种。春提早栽培一般2月下旬3月初可以播种,5月中下旬即可上市。蛇瓜种子灰褐色,老鼠瓜种子外观与之极为相似,肉眼难以区分,若同期播种一定要注意分开播种。蛇瓜种子较大,千粒质量250~280g,种皮外覆有疏水层,种皮糙厚且木质化,种皮易附着较多霉菌孢子,极易发霉,发芽率和发芽势较低,因此,栽培蛇瓜建议温汤浸种、催芽后播种。

2.1播种育苗

①浸种催芽播前用55℃温水浸泡15~20min,并搅拌充分消毒,水温降至28~30℃后,将种子连同浸种盒置于28~30℃恒温下浸种4h,然后捞起清洗干净,再用500mg/LGA3溶液浸种2h[2]或轻微外力嗑除种子芽孔处外壳,微露出种仁后再浸种6h,可以大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浸种后,将种子用28~30℃干净温水淘洗,用2层潮湿纱布覆盖后置于28~30℃恒温下催芽。种子露白即可播种,蛇瓜种子发芽势相对其他蔬菜较弱,整齐度较差,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播种。若无条件配制GA3溶液,则一定要嗑种子方可播种。②播种50孔穴盘播种,采用商品育苗基质(提前48h以上对水拌匀备用)∶腐熟牛粪=2∶1(体积比),加200g/m3多菌灵混配营养土。播前先晒种1~2天,再催芽。每穴1粒,播后穴盘洒透水,覆盖地膜保湿提温。蛇瓜不耐寒,播种后要特别注意增温保温,如果是钢架大棚育苗,建议采用地热线加热,采用5层覆盖(地膜+小拱棚+保温毯+中棚+大棚)保温。早春育苗要特别注意确保苗床夜间温度不低于15℃,夜间适宜温度15~20℃,白天适宜温度25~28℃。③苗期管理一般催芽后播种,3~5天即可出土。蛇瓜种子30%破土后,要及时揭除地膜,因种壳较厚且硬易戴帽出土,要及时人工辅助去壳。种苗子叶期有短时间发黄,属于正常现象,真叶期会逐渐恢复正常绿色。子叶展平后,要随水补充平衡型水溶肥,一般肥与水分交替补充。苗期管理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揭盖覆盖物,通风排湿,夜间适宜温度15~18℃,白天适宜温度25~28℃。4叶1心期即可定植。

阅读全文

薏仁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浅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吃饱饭的问题,而是研究如何才能吃得好、吃得健康养生等问题。因此,探索研究和推广应用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生产出绿色有机食品,不仅对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更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笔者根据近几年罗平县经济作物进行认真分析,发现药食同源作物薏仁每年的播种面积均在3400hm2以上,且连年呈上升趋势。通过3a的探索研究,总结归纳出了一套薏仁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薏仁的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薏仁;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绿色栽培技术的概念及推广价值

1.1概念解释

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栽培技术就是采取一些高效、低能耗、环保、健康的方法和手段,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绿色食品生产农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化肥使用准则》等相关规定的优质农作物产品的栽培技术。技术要点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为原则,栽培基地要远离工矿业污染源,避免“三废”污染,对土壤进行深耕、轮作换茬;选用抗病、抗虫优良品种,使用不造成污染的物理方法,如温汤浸种、沸水浸种等种子处理方法;严格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尽量施用生物菌有机肥;以微生物农药为主,严禁施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

1.2推广价值

绿色栽培技术的推广能够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而且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近些年来,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随着化肥农药地膜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几乎全部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但这些化学制品的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一直困扰和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生活。绿色栽培技术的推广,就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从生产环境、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防治技术等方面,减少化肥农药地膜除草剂的使用量,防止农产品中有毒物质残留过高的问题而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物质的需求开始实现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温饱需求向健康需求转变,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必然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青睐,大多数人宁可出高价钱也要购买绿色农产品,因此,绿色农产品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阅读全文

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本文总结了秋冬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通过选用良种、合理轮作、施足底肥等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助力秋冬马铃薯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马铃薯;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作物,富含丰富营养,在我国种植广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根据该区气候条件、区域特点,在种植过程中,采取高质高效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马铃薯单产,对促农增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1选地整地

1.1地块选择

马铃薯对土质要求很高,宜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透水性好的砂壤土,有利于块茎膨大且表皮光滑,提高产量和商品价值。

1.2深耕整地

阅读全文

有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索

摘要:本文从选种、整地、种子预处理、育苗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有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提升有机高粱种植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市场对有机高粱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应用有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能有效满足人们对高粱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开展有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是当前农业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选种

选种是有机高粱高产的基础,也是高效栽培的关键。选择有机高粱种子时须重视萌发率、饱满度和纯度等,确保有机高粱种植后生长旺盛。选种过程中也要注重有机高粱种子的适应性,确保种子能够适应种植地的生长环境。例如:酿制茅台酒时使用的有机高粱品种为“红缨子”,桐梓县高粱种植基地的有机高粱品种为“红珍珠”等,都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的最适合种植的品种,其环境适应性都非常强。种植地土壤结构良好、养分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周期长的杂交品种为首选。种植地土壤结构不良、难以提供充足养料的条件下,应选择生育周期短的品种[1]。北方地区种植有机高粱时,稳产、耐密、抗旱及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是最佳选择。南方地区种植有机高粱时,可根据降雨情况选择品种,区域降雨量相对较少的地方,可选择中紧型品种;降雨量比较多的地方,选择散穗型品种才能确保产量。此外,选择有机高粱品种也要结合种植区域的机械化条件,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选择不超过160cm的矮株型品种为宜。

2整地

整地能够优化有机高粱生长条件,通常在秋收后开展。整地时应重视耕深与间距2个方面,耕深控制为20cm左右,间距控制为55~60cm。秋季整地过程中还要做好灭茬工作,适量增施腐熟的农家肥,并进行连续翻耕,确保养分供应充足。为了创造良好的种植条件,还应在第二年春天进行春耙,翻耕融化后的土壤,确保种植地表面为新土,否则不仅无法为有机高粱栽培提供充足养分,还会抑制生长。若秋季未能开展整地工作,则要重视春耕保墒,具体为春季播种前2~3d整地,并做好旋耕灭茬,耕深控制为12~15cm。化冻深度达到15cm时,须顶浆打垄[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