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理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校物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物理论文

建筑类高校大学物理论文

1高校对大学物理实验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综合素质人才,而我国的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也出现的井喷式的发展。但是,高素质、综合性强的优秀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高等院校现有的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高校的规模扩大,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基本建设中,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寝室楼等,而实验室的建设资金投入则很有限,特别是基础实验室,没有学校的资金,也没有政府性的专项基金,因而在各个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中也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对于,一般的省属高校物理实验室,大量陈旧、落后的实验仪器、设备还在使用。高等学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室,离不开所在高校的支持和资助,但是省属高校由于资金和科研工作的滞后,未对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投入足够的的重视,从而使学科发展成为物理实验的瓶颈和绊脚石。许多省属高校认为教学是高校立足的根本,没有必要加强一些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中。长此以往,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得到发展,甚至长期停滞、瘫痪,实验室仪器得不到及时维修、更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授课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2学校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管理缺乏认识

尽管高校的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同时也加强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但是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全校布局、资源分配、学科定位、项目申请以及教学改革的布置仍然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培养的情况。学生被动的预习实验、应付式的完成实验,而教师也没有很高的教学积极性,被动的授课,降低了实验学科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更难得到锻炼和加强。

3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不足

大学生的物理实验,不简简单单是一门课程,更是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实验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基本是依附《大学物理》所传授的知识,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发掘。实验的操作性远远超过实验的设计性,大学生被教材和老师设计好的题目紧紧地束缚着,只能按照设计好的模式进行实验,学生的实验能力基本上就等于操作能力,这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者,大学物理实验既然是基础性课程,就应该向全校学生开放,无论是理科生、文科生还是艺术生,他们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学习和锻炼,全面满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需求。同时,一个学校内的不同专业、不同实验室也应加强沟通和交流(例如:电气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等),实验室的设与管理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和仪器的大量购置,一个开放的实验室能融合不同学科之间的优点,整合各个学科的长处,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也使学生们从不同实验室得到精髓的知识,对学校的科研和人才的最佳配置也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4物理实验室改革的解决对策

阅读全文

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大学物理论文

一、采取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大学物理课堂中教师一般采取讲授式教学,经常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学生听着枯燥乏味,没有主动思考,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们为何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走上讲台呢!我院多年来在物理课堂上一直开设讨论课,讨论课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由教师提出特定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资料,做好PPT,然后在预定的时间各小组派代表走上讲台发表见解,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这种方法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实践表明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深受学生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针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问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基础和趣味性;另外要针对学生的物理基础,问题难度要合适,不能过于简单失去讨论价值,或者太复杂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把生活引入课堂,增加感性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一般理科知识较为薄弱,如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纯知识灌输模式,过于重视严密的理论推导,一方面会让学生产生难学、甚至厌学的抵制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严密的逻辑推导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不得不舍弃一些教学内容而没办法将一幅完整的物理图像呈现给学生。物理学的根源的是现象,而现象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习惯和方式,避免一些枯燥的数学推导过程,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多一些感性的认识,对物理产生认同感。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小视频进行现象展示,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淡化数学推导过程,重视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能使物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还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幅比较完整的物理图像和知识框架。

三、分阶段考核评价,重进步而非结果

目前,各个高校对学生物理成绩的考核,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我院期末成绩占比重为70%,以试卷形式呈现。这种考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导致一部分同学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平时根本不学习,到考试之前抱一抱佛脚,也照样能够通过考试,这有悖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增加考核次数,丰富考核内容。总而言之,考核方式要注意阶段性和多样性。我院近两年也在进行考核制度的改革和探索,选取部分专业进行阶段性考核试点,实践证明分阶段考核的专业对学习的投入度更大,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当前,高校的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且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忽视个性发展和差异性。因此,发展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发展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激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发现问题,对照问题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然后求得发展。一方面教师应该采取发展性评价,能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较其他本科院校相对薄弱,教师应该包容、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不过分关注学生某一次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某次考核的成绩,而应该纵向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和自我学习意识。

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阅读全文

大学物理教学演示实验辅助作用

摘要:

大学物理课程是工科高校的基础教学内容,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通过分析作者所在高校演示实验的教学情况,探索演示实验的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优化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物理演示实验;大学物理教学;辅助作用

引言

物理学是自然学科的带头学科,是当代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实验手段都已经成为其他自然科学重要概念的基础和研究的手段[1]。

1.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阅读全文

高校物理实验及教育意义探讨

摘要:实验操作是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其对于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当前大学生对高校物理实验存在的片面性观点,提出相应观点及思考。首先以高校物理理论及其实验之间的相互紧密联系,提出两者在高校理工科教育中所具有的同等重要性观点;其次站位实验教学角度,重点从强化动手操作能力、把握实验原理、分析处理数据及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团体协作能力等五个作用方面具体陈述,进一步阐明了高校物理实验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及深远影响。

关键词:高校物理实验;物理理论;教育意义

当下,大学生对于高校设置物理实验课程存在各种异议,有的大学生认为学好物理理论课就足矣,物理实验在未来工作中派不上用场。有学生认为,高校物理实验课程根本没有设置的必要,毕业后没几年也就忘了丢了。文章结合当前大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课认识上存在的偏差,谈一谈高校物理实验对大学生个体产生的影响。实验作为物理学科存在的基础,是推进物理教学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现代高校理工科教育中,物理实验课与物理理论课形影相随,共同构筑高校基础物理学知识统一的整体。两者不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物理理论课重点涵盖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方法;实验课则以实际操作实验为教育手段,对大学生在设计方法、思维及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特别是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实验课作为高校理工科众多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基础课,其所包含的操作水平、分析问题能力等已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提升科学素质,推进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后续专业基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物理理论与物理实验的关系

纵观人类科学文明发展史,历史上无数次科学实验充分证明,科学理论的形成离不开科学实践。物理,做为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第一,放眼人类物理文明发展史,历史上众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无不依托于物理实验,并以实验为基础。例如,伽利略利用实验同数学相结合研究科学问题。他自制望远镜,通过多次观察及修正所发现的土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运用实验与逻辑证明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在惯性运动、落体运动、单摆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目前已形成的物理定律、公式及其理论都是物理学家在经历不断修正、不断补充、不断完善的实验基础上形成的,是接受无数次实践检验而获得发展的。如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多次雷电雨中的风筝实验,最终证实雷电与地电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避雷针;托马氏·杨也是通过无数次实验观察,发现光的干涉现象,并测量了光的波长,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了证据。不难认识到,物理学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实验及其对结果修正的基础上的。因此,从本质而言,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科学,其正确与否需要借助实验来不断验证,没有经过实验检验的理论,最终只能是一种假想,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理论。[1]故我们在充分认识到物理理论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实践性极强的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而且可以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在实验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物理科学,实验的基础性及重要性必将更加凸显。

2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高校物理实验课的目的除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以外,对学生个体来说还具有以下教育意义。

阅读全文

医药高校化学教育探索

[摘要]本文将化学基础理论和实践与医药专业课程进行了深度融合,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项目的重组、教材的编写到教学团队的科研方向,构筑与医药课程密切相关的化学课程教育新体系。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能应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去分析和解决与医药专业相关的化学问题。

[关键词]医药高校;化学教育;融合教学

化学课程是医学院校医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化学课程在大学前两个学年开设,在课程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论和理论指导,是重要的基础课程。[1-2]学生不仅要掌握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现在有不少学生认为化学与现实生活脱节,化学教材与医药专业联系不多,给学生一种学之无用的感觉。[3-4]所以,如何使医药专业的化学课程的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且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从加强医药学专业知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为配合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使学生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内以化学的观点从分子水平观察和探索生命现象,能应用化学的理论、规律、方法、手段去分析和解决医药专业相关的问题[5-6],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医药高校化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以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多学科渗透交叉融合点转化为教学和研究的创新点,教学和研究的的兴趣点

对传统四大化学课程进行改革,重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构筑了与医药课程密切相关的化学课程新体系。以化学与医药学多学科渗透交叉的教学与研究为切入点,形成了能在化学基础课程与生物无机化学、生物物理化学、无机药物、物理药剂学等交叉学科中进行教学和研究的教学和学习群体。以物理化学为例,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药物化学、药剂学等专业课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同时它还是联系药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应用的桥梁,因此,物理化学已渗透到药学专业各个领域。将物理化学基础课程与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渗透交叉融合,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转化为教学和研究的创新点,教学和研究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热情。下面是物理化学与物理药剂学课程融合的例子。两门课程融合形成新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有效促进了《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以化学实验为载体,使实验室成为综合培养

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最好场所通过编写大学实验化学(应用型医药专业)教材,改变传统的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阵、自成体系,各自依附于其理论课程的传统模式,建立一个在一级学科水平上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该体系从教材编写、实验教学组织等各方面进行实施运行,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调整实验课结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基础化学实验精选了元素性质的实验,以60%化学定量分析的综合性实验,保证医学生在医学检验及生化检验方面的基本需要。无机化学实验精选了元素性质的实验,重点突出了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分析检验的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与药剂学紧密结合起来,满足药学专业的需要。综合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占50%,基础实验占50%,增加动手动脑的综合性训练。

阅读全文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分析

【摘要】结合双语教学现状,给出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我院国际合作班为例,给出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双语教学;大学物理;国际班

1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现状

高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现状。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作为课程之一,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一直处于实验和探索中。吴烨在《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指出,当前大学物理双语课程普遍存在吸引力不强、受学生欢迎程度不高的问题,他认为课程本身的难度、网络资源的缺乏以及大学生对双语教学认知不足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1]。杨普习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也对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反思。作者指出,课程实效性不佳的原因主要是,许多高校和教师对双语教学实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和做法。刘玉颖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杨卫红的《工科物理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关注和讨论[2]。这些学者提出的具体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效果令人不太满意的现实都表示了极大的关切。我校自2011年开始招生“2+2双学位”工科1个班,2013年新增“3+1双学位”工科2个班,目前每年招生规模约为90人,但是均未开设大学物理双语课程。因此,立足我校实际情况,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背景,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实效性现状。薛海国在《对实施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具体措施:第一,明确教学目标,不能把双语课上成“外语课”。第二,加强“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第三,主动了解教学对象的英语水平。第四,加强教材系统的建设[3]。这些建议虽然没有说明实施的高校类别,但是依旧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程昕在《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一文中,应用Cummins提出的共有潜在能力模型和认知学术语言能力,实践并比较了“过渡型”、“保持型”和“强化型”三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参考性。张红光的《MOOC教学模式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有机融合》、王会峰的《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探索》、王帅伟的《地方院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思考》等学术论文从各自的授课对象或高校类别,提出了相应地改革对策[4]。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状。2004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指出,“中外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研究既有宏观的论证,也有微观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总结。如林金辉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基本要素及路径》一文中提出,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了高水平示范性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质量建设已成为鲜明主题。《中外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收获差异的实证研究》(汤美玲)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策略研究》(孙智慧)论文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无缝对接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另一类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师资建设的探索,如李莉的《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师专业素质调查与探析》和阎黎明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策略初探》。这些学者大都是一线教师,他们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对各自所在专业和所授课程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对同样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高的借鉴价值。目前,我校正通过各项有利措施来增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竞争力,如筹建国际班专业网络语音教室、购置在线学习和考试网络系统、采购国外原版教材、对专业教师进行“双语”培训等。

2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资源和策略

2.1国际合作办学定位的需求

目前我校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安徽科技学院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3+1;国家教育部MOE34US2A20131550N),安徽科技学院与韩国韩南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2;3+1;国家教育部MOE34KR2A20131465N);安徽科技学院与韩国顺天乡大学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2;3+1;国家教育部MOE51SE1A20161769N),安徽科技学院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2;安徽省教育厅皖教秘高﹝2011﹞17号),安徽科技学院与韩国韩南大学合作举办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材料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2;安徽省教育厅皖教秘高﹝2014﹞29号)。经过四年国际合作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学术前沿,具备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知识再生等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具有文、史、哲、艺等基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好的哲学修养、审美能力和热爱科学、献身事业的精神。

阅读全文

期刊知识大全介绍

1.学术期刊分类

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核心期刊、中心核心期刊

2.学术期刊科目分类

社会科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

3.中国期刊方阵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8135种期刊为基数,按10%—15%的比例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通过各省(区、市)和中央部委评比推荐产生。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运作步骤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各省的“双效”期刊由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比例推荐,入选期刊必须是省、部级以上优秀期刊,或有希望成为优秀期刊者。“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入选期刊均为国内知名品牌期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由科技部负责组织的科技期刊的推荐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科技部于日前公布了评选结果,共评出716种科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高校期刊入选113种。其中,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双高期刊)40种,高校占7种;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双奖期刊)58种,高校占3种;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双百期刊)122种,高校占18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期刊(双效期刊)496种,高校占85种。《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双效期刊”。

4.学术期刊基本知识(SCI、SSCI)

阅读全文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对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升本院校而言,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理工科开设的专业课程已经向应用技术课程转型,而作为基础课程的大学物理,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必须要走在这些专业课程的前列,否则将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从四环节备课的运用、合作互动课程的构建和多维度考核方式的实施三个方面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作了论述。

[关键词]转型发展;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引言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讲话精神,对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升本院校而言,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型发展意味着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要构建起适应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转型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应该体现在课程教学改革上,推进课程建设的转型是转型发展的核心。

1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必要性

对高校理工科的学生而言,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它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学好大学物理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学物理课程学得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大学阶段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是在校理工科学生的共同感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