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校篮球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体育学科教学思考
1高校体育学科发展计划 1.1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展望未来,为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亟需大批高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经济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产生越来越强烈需求,同时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寄予终生的希望和毕生的追求,为健康投资、为娱乐消费必然成为“十二五”时期人们生活中的主线。所以,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娱乐消费的相关产业也必将得到发展和提高。新世纪,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国际一流城市,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体育;新世纪,东财大的办学目标是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大学也需要一流的体育。因此,学校体育要发展、要创新、要创一流的紧迫感已是日甚一日。 1.2新时期的发展理念与目标定位 学校体育发展计划的理念是:学校体育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以健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终身体育为本,使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适用于现在、应用于未来而终生受益。 学校体育发展计划的目标定位费根据各个高校自身特点形成的。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实现学校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丰富体育学科的内涵,加快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的建设,积极开展体育科研,特别是体育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研究,使体育学科成为教、学、研,产一体的、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性学科;以创建一流大学为契机,发展和提高学校竞技体育的队伍与水平;改善和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达到一流大学一流体育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化学校体育的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体育工作的质量和师生员工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同时,为实现学校体育“十二五”发展计划的奋斗目标,学校体育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与学校所属相关学科联合,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联合开设体育管理学专业。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美国体育产业排行第三。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2800个亿的投入,体育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后奥运时代体育市场人才奇缺,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尽早开设体育市场管理学专业硕士点和学士专业。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素养。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特点,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开拓进取、团结合作的思想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引进高学历和高级体育人才,改善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引进博士生研究生和若干名紧缺的高级人才(包括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使硕士、博士生学历的比例达到50%以上,从而改善和提高东财大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 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中青年骨干队伍。对硕士生的要求:五年内应攻读体育或其他专业的博士生或在职博士生课程;对本科生的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五年内应达到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对40岁以下的教师五年内必须进修完成体育或其他专业研究生课程;对40岁以上的教师应积极参加短期培训或专业进修来更新和提高业务。 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优化师资队伍。为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对职业道德意识薄弱,进取精神退化,经考核多次不合格者,进行岗位流动。对于一些事业心强、工作积极,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提职增资、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以资鼓励。利用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优化师资队伍。 3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在遵循国家相关体育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结合高校实际,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新体系。 3.1课程设置方面 从高校实际出发,开设体育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康复课及选修课。 3.2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体育教学在学生所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是时间最长的学科。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应该有不同与中学教学的独立视角。教学内容方面,除了传授与深化必要的健身技术与方法外,还应传授与健身有关的医学保健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处方等,把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提升到一种自我体育、自我保健、修心养生的能力。 3.3教学组织与授课模式方面 体育素质具有明显的生物个体差异,因此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采用会员制为特征的俱乐部教学,以适应学生的个体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爱好。 3.4体育俱乐部授课时间设置方面 根据高校当下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特点,除体育达标考试定点、定时上课外,其他俱乐部根据场地设备条件,可在白天、晚上、双休日进行。充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缓解体育场地供需紧缺的矛盾。 3.5加快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建设 体育课的教学项目有几十种,许多动作具有复杂、抽象、瞬时的特点。利用媒体技术特殊的演示效能,强化学生的运动记忆、提高学习效果,不仅解放了教师,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网络优势,优化校园体育的教学与管理。具体实施计划:建立校园体育网站;购置一套身体机能状态测试仪;购置开发CAI体育教学软件所必须的设备;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科研所的硬件实施。 3.6加快高校体育教材建设 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抓紧做好高校各项体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做好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4提高高校体育科研水平 科研是先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提高东财大体育科研的水平,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如下。#p#分页标题#e# 4.1成立相关的体育科学研究机构 近年来不少学校成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学校体育。高校体育科学研究所应把研究方向定位在师生的体质与健康、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体育市场的开发、体育商品的营销、体育资本的筹集和运作等。瞄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结合学校优势、采用多学科合作、渗透、联合申报省部级、国家级课题。 4.2加大对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 学校在科研经费的规划中,将有一定的数目作为体育科研的专项经费。用来购置体育科研仪器设备、资助体育课题的立项研究和科研论文的发表,奖励在市以上获奖的体育论文和成果。 4.3加强国内外体育学术交流与合作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国内外体育学术合作与交流。每年邀请国内外体育专家进行1~2次体育科研讲座,每年选派若干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去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本部门进行一次较高水平的体育论文报告会。 5提高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为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特殊功能(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继续为高校争光添彩,高校新时期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计划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 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首先,以足球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体全面提高。为了使学校男子足球尽快走出“低谷”,进而得到可持续地发展,学校将把足球作为突破口,力争在“李宁杯”大学生联赛中重新跻入三强。使女篮重新进入CUBA联赛中,并且尽快组建高水平田径队。形成以足球带动女篮和田径的发展态势。其次,重点队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校男子足球队,在全国的优势还在,但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北理工、东华、深大、人大等学校利用名校优势,正在招收和扩大球队的实力。而女子篮球和田径在竞争中已处于劣势,近年均没有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比赛。因此加强上述三支队伍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其次,一般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校一般运动队只有两支(男子篮球和网球队),从项目来看数量偏少。还达不到以点带面,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的气氛,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的效果。为此,新时期从学校实际出发,适时地、有的放矢地发展几个一般运动队。且争取达到辽宁高校大学生甲组比赛的前六名。 为提升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应具体抓好以下三项工作:加大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力度,要主动出击挖掘人才。并修订和完善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条例,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引进创造条件;提高教练员的能力与水平,必要时聘请或引进高级教练员来校执教;制定运动队的目标管理条例,引入激励与奖励机制,促进运动队的重新发展。 6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学校体育场馆的改造和建设 为了使高校群众性体育竞赛能更好地体现综合性、团体性、凝聚性、趣味性、可比性、新颖性、观赏性和经济性,提高全校师生的参与率,每年举办校体育文化节(师生),下一年举办校综合性运动会(师生)。 同时校内各单项体育竞赛由体育教学部统一计划,由校学生会各单项体育俱乐部或协会承办。从而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和锻炼,使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高校新时期发展规划中对体育场馆设施是有严格要求的。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学校本科生的规模为10000人,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到时东财大室外体育场地的面积应达到56000平方米(现有24575平方米),室内面积应达到3200平方米(现有960平方米)。室内外场地面积分别缺额为56.1%和70%。为实现学校新时期争创国内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体育场馆作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志性建筑,尤其是为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师生员工群体活动的发展要求。2008年之前,学校应建造网球馆1座、体操房3~5个、室内标准(50米×25米)游泳馆1座、400米田径场(包括足球场)1个、室外塑胶网球场5~8片、室外塑胶篮球场和排球场5~8片。
高校体育教育分析(7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各大高校针对体育教育的现状,深入研究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一、前言
面对现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情形来看,我国各大高校开始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注重于学习而忽视了锻炼。接下来,作者就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论述,并根据现状对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进行思考。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
1.体育教育概述
谈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育体系的革新
一、研究方法
1.访谈法围绕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及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共召开了2次座谈会。2011年5月23日,在光明初级中学召开了上海市黄浦区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座谈会,主要有来自大同中学、光明中学、市南中学、尚文中学、市八初级中学、光明初级中学及商贸旅游学校等校的骨干教师。同年5月29日,在上师大徐汇校区体化楼310会议室召开了上海市部分体育教研组长、教研员座谈会,出席人员为七宝中学、市二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莘庄中学、汾阳中学、一师附小等校的体育教研组长及徐汇区、黄浦区、原卢湾区、静安区、杨浦区等区的体育教研员。
2.问卷调查法针对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后,请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表明此问卷效度颇高。问卷发放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体教专业2012届留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9份,回收率为98。6%;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95。7%。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重测时间与第一次问卷时间相隔10d,将2次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为0。87,表明此份问卷信度较高。
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在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百分比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本专业学生存在问题及上海市中小学的要求
1.1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近些年上海生源的减少导致学校可选择的体育生不足,生源质量亦下降较大。不少学生是因学习成绩较差高考前临改体而“误”入此行的,只能称其为体育积极分子。这些学生进入了体教专业后,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较弱,发展空间不大。由此出现教学技能较差状况,尤其是在教案书写、吹哨、口令、讲解、示范、队列队形及队伍调动等方面。中小学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及教育实习前能加强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高校体育教育探微(3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
课程是一个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实施,为了培养出与之相匹配的体育教育人才,高校的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所以,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对推动基础教育学校体育的改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七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找出我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
体育;教育;课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高校学生体育教育浅论(4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体育教育论文
一、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
所谓价值是指某项活动存在的意义,它既包括这项活动的主体进行该项活动的内在目的,也包括该项活动展开后所产生的具体的影响,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的价值从内涵上来看是十分丰富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然而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身体素质出现了下降的局面。高校体育教育就是通过高效这样一个场所交给学生具体的增强学生体质的办法,并且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运动量,从而从学生的体质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上进行改善。另一方面,体育运动本身需要极大的毅力与耐力,对学生的内在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就恰好通过这样一个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另外,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从宏观上来说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通过自身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推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能力,不仅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专业的体育人才,并且从社会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通过这样一种全面能力的培养来推动高校学生成为人才,为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光发热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
高校体育发展在经过多年的改革活动的推进,以及全社会各方面人士的关注与参与,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建成了与学校师资水平相吻合的教师队伍以及相关的配套体育设施。在某些体育教学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还培养了不少国家需要的专业体育人才。高校体育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者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对高校体育发展的前景与未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计划,一次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的问题主要存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功利思想比较严重。许多高校为了在体育赛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惜采取损害运动员身体甚至是违反体育赛事规定的办法,造成了许多恶劣的影响,也违背了体育运动活动本身的精神要求。二是在高校体育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入,停留在“比赛目的论”或者是“达标目的论”等片面的认识上,不能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准确的界定,由此衍生出许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到位的情况。三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由于自身发展思想观念或者是在力量等主客观方面的条件的限制在课程设置上原理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实际,并没有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心理意志的目的。
三、大学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
针对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未来发展本部分除了以下几点希望和建议:一是切实贯彻国家的体育精神,正确认识大学体育活动的价值。大学体育教学活动是针对人的培养展开的,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也应当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在教学实际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抵制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功利主义作为资本主义腐败思想下的产物,学校应当积极地进行抵制,不论是在体育教学活动还是在实际的赛事中都应当能够主动地从思想高度将这一毒瘤拔除。三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实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社会主义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代人的生活中也存在并且需要体育活动这样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学生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学校应当将二者紧密结合,加大体育教学活动的延续性与拓展性。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摘要:从体育运动项目资源、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课程信息资源入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漳州市区5所中学的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研究,以及对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我市区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漳州市区中学体育设施建设不齐全,体育人力资源不足,体育教师开发体育运动项目资源和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意识薄弱,还存在着对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漳州市区;中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前言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建设愈来愈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教学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是21世纪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之后新的里程碑。随着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体育的教学资源是指有体育意义的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体育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与信息[1]。了解与分析漳州市区5所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这对提高开发利用中学课程教学资源水平,建立突出“健康第1”的体育课程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每位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实施体育新课程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以漳州一中、漳州二中、漳州三中、漳州五中、漳州市实验中学等5所中学为研究对象。
高校网球文化建设探析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高校网球文化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球文化的发展,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与方法,促进高职院校网球运动的发展,让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到网球运动中,促进网球文化的健康发展。网球做为一项比较时尚的运动,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逐渐被国内大众接受,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网球运动也被引入到大学体育课程中,并广泛的为现代大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到网球运动中。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网球文化的发展也不断发展,并且不断提高参与网球运动学生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高校网球做为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重要阵地,网球文化研究非常迫切,通过网球文化的不断学习和研究,反之促进网球运动更好更快的发展。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大学城和仙林大学城的高职院校网球文化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收集了关于网球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及一些相关的电子文献资料(2)访谈法。通过社交软件及拜访面谈的形式,对各个高职院校的一线网球教师和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请教网球文化方面的相关问题及他们学校网球文化发展所采用的方式方法13归纳法将调查获得的相关结果以及一线网球教师及专家的建议与方法相结合,结合文献资料中的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普高体育俱乐部的对比调查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纷纷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较为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部分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实施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针对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的实验展开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检测与比较,了解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旨在寻找适于我国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一门新的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建立,对于高校普通体育课的建设与发展和指导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俱乐部型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和为人们所接受,也并非永恒不变的,随着实践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1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依据有关20多篇公开发表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论文、资料、近10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大纲等进行研究。 1.2实验法以鞍山师范学院99级、2000级学生为对象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实践不断改进、完善,以求证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可行性。 1.3典型调查法与比较法通过对深圳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等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比较研究,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现状。走访20多位专家学者,观摩部分高校20多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到一线了解教学改革的效果。 2结果分析 2.1当前几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比较 2.1.1深圳大学 体育俱乐部教学课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三、四年级可自由参加到俱乐部中),开设竞技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保健类(保健体育、心理健康、智益功等)、娱乐类(桥牌、台球、保龄球等)三种类型共23个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学生凭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每天下午授课,不占其它学科时间。采取混班上课,持牌上课的形式,即教师可以自由选择俱乐部,学生可以按照第一志愿选择教师,自定教学目标,不要求统一性的教学计划。课上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考勤和组织学生,教师只是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考核办法主要根据各项运动的特色制定标准与内容,并把学生的成绩与比赛挂勾。部分项目俱乐部有适当的收费。优点:开设项目多、场地设施条件好,学生选择性比较大;考试与课外体育活动挂勾,使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紧密结合。缺点:混班上课不利于管理;开设项目过多,专项师资力量显得不足;应改善师资水平;个别项目采取收费制,对经济状况稍差的同学在选项方面受到限制。 2.1.2上海中医药大学 一年级开设保健体育课;二年级开设专项体育课;三年级开设体育教学俱乐部。在同一堂课开设各类项目的俱乐部,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每周课都允许更换项目,即不受班级、教学进度、内容限制。为了便于学生课中周转,设置了一本多功能考勤卡,记载学生出勤及上课表现、下次课的选项、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考试情况。学生可自由选择专项进行考试,体育成绩由体育达标、专项水平、学习态度组成。优点:学生上课不受专项限制,有一定的随机性,利于兴趣培养;设置多功能考勤卡,为管理创造便利条件;考核进行多方面评定,督促学生各方面努力。缺点:学生随机上课虽利于兴趣培养,但在管理方面存在困难,更不利于学生专项技能的形成;部分项目课堂上人员增多,会造成场地紧缺,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2.1.3大连理工大学 开设了7个俱乐部,19个体育项目,1~4年级学生按意愿报名;通过测试,把每个项目分初、中、高三个等级;1~2年级以学科课程为主,实施学分制,3~4年级以活动性课程为主。教师自定教学大纲,课上以体育健康指导员的身份进行辅导。体育教学俱乐部每学期11次课,学生凭卡上课,只要在本学期划完11次卡即可参加考试。考试以专业水平、理论、学习态度、身体素质达标综合评定。优点:俱乐部项目多,学生选择性较大,利于兴趣培养,分等级上课便于运动队的选拔,便于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接轨。在原有的优越场地设施条件下,最近又投资5000多万修建游泳、球类一体的综合体育馆;投资800万修建塑胶田径场,为教学俱乐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缺点:师资不足,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分组上课,部分学生积极性受到限制;学生持卡随机上课,学习连贯性受到限制,易做弊,也为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2.1.4哈尔滨工程大学 开设了球类、武术、游泳等6个俱乐部,主要实施办法是教师“三定教学”,即教师在指定时间、地点、指定项目进行教学。学生“三选自由”即学生在每次课前可按意愿任选6个项目中的一项,学生可从6个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学习与考试。优点:学生选择项目的随机性大,利于兴趣培养。缺点:项目少,学生选择机率小;学生随机上课不便管理,造成部分课堂人员失调,不利于教学;考核随机性大,不同项目考核尺度不一,难以综合评定学生专项技能掌握程度。 2.1.5鞍山师范学院 以1999级、2000级学生为对象,在大学一年级实行以田径等项目为主的基础体育教学,大学二年级进行体育俱乐部必修课教学,三、四年级进行俱乐部选修课教学,实施学分制。体育教学俱乐部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健美操等7个项目,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选项,按专项分派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考核成绩以专项技术、理论、学习态度、身体素质达标综合评定。优点:针对大一新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较差的情况,在一年级开设了基础体育课,为俱乐部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固定时间、项目利于学生掌握一项可终身受益的技能。缺点:场地条件差,开设项目少,满足不了学生需要。 2.2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成功经验 2.2.1重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 体育教学大纲中广博的知识,各类繁多的活动内容和运动形式,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机会。这种教学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在“独立或自主”行为中展示出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人们的社会相互行为是理智的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相互结合起来的行为。这种主体性在俱乐部型体育教学实践中必然存在有创造性(教师)、选择性(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多种选择的需要,进而,从宏观上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条件。#p#分页标题#e# 2.2.2满足需要发展个性 从近年来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青少年个性发展问题已经成为被普遍重视的问题。他们认为:传统教育中的“高分率”、“合格率”牺牲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感、爱好、才能,而人的个性要求又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俱乐部型体育教学采用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型体育教学的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整体教学功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确立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另外,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较之传统型体育教学任务也相应地从单一化向多维度、多样化发展。只有在教学任务上体现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需要才能得到满足(详见对鞍山师范学院1999级学生351分调查问卷的统计,学生满意度占69.6%)。 2.2.3教学双方优势互补 强调以教师为主导,旨在使“体育技术、技能中心”向“体育方法手段化、经验”转移,克服以竞技为中心的倾向。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重视认识和情感体验,提倡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增强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2.2.4课内外一体化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能做到课内外一体化,一方面,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挂牌上课,自行安排教学内容,鼓励教师不断吸引新技术、新知识来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专题理论知识讲座,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锻炼身体的一般规律,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灵活选择锻炼方法,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即课内检验学生思想、理论和方法,课外检验和培养自炼、自评、互教的能力,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向“自主型”过度。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健康而投资,因势利导、投其所好,如可规定为选修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同学自备球拍和球,学生们为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我投资,能较好的解决学校经费不足造成的困难。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只有正确认识它的本质,科学实践,明确它的发展方向,才能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3建议 3.1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应导向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环节,无论是体育必修课,还是俱乐部教学课程,首先应有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必须考虑的前提。 3.2体育俱乐部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又要从各高校教学条件的实际出发,依据需要,因校、因地制宜;在个别项目上应有所侧重点,以协调教师的指导力量、场地器材条件、活动时间安排等多种因素产生的矛盾。 3.3目前,中学与高校体育存在脱节现象。中学生担负着升学与各种考试的任务,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习压力大,体育课与课外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学生体育兴趣、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尚须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基础体育教学,提高体育综合素质,为高年级的体育俱乐部学习奠定基础。 3.4在考核与评价方面,高校应与高中阶段体育教学考核办法接轨,实施综合考试与综合评价的方法;即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自我评价与反映个人进步度的相互评价。考核评价方面应减少绝对评价,以调动后进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小结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当前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在对体育俱乐部理论进行近一步研究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建体育场地,建立完善的体育俱乐部教学体系,必然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