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校教务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
[摘要]基于分析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首先分析出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的重要性,运用流程管理的思想作为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学教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分析出主要存在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模式不够合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三个问题,并通过明确教务管理的核心流程;把握教务管理流程的情况;完善教务管理的整个流程;强化教务管理流程管理理念,来实现系统化的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确保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条理。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管理;流程管理;流程优化
高等教育始终都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项,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素质修养。在当前的现代化时展背景下,高等教育也逐渐呈现出国际化、个性化的特点,开始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方法,随之而来的教务管理工作难度也逐渐增加。因此,高校的教学教务管理,也应积极运用流程管理的新型管理理念,并对教务管理流程进行适当的优化和完善,进一步增强高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确保教务管理流程更加科学有序,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迅速可持续发展。
1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的重要性
流程管理,作为一种先进全新的组织运营管理理念,已经得到国内外众多企业管理的认可。可以说,流程管理是采取更加综合有效的方法,强化组织战略的执行、规范和精细化的业务操作,注重客户和市场,能够增强内外部响应的速度,并有效的降低了管理的成本。而这刚好与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总体目标一致,所以在高校教学教务管理中,运用流程管理的思想作为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学教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高校教学教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效率、有序性的教学教务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1]。因为其不仅包括了宏观描述的教学管理,也包含微观描述的教务管理,如若按照职能划分,可以分为招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和考试成绩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学籍的管理等等。因此,对于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是十分关键的,能够从整体上增强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2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由于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是一项具有较高综合性质的工作,属于各项工作的总和,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考试和学籍等方面进行管理,还需要关注教学的质量和工作的计划等等方面。但是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其相对落后的管理理念,导致对教务管理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其看作简单的上下级管理,并把各个部分的工作做好即可,这就造成实际管理过于死板[2]。并且,在当前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下,高校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教务管理工作也逐渐复杂,所以以往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从而出现为了管理而管理的现象,严重缺失人们对教务管理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高校留学生教务管理系统论文
1网络开发的相关技术研究
1.1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本模型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需要将某项任务分配在两台或多台机器中,作为客户机来说,其功能是运行用户接口和前端接口所需的应用程序,而作为服务器来说,其功能是提供客户机用户使用的各种资源和服务。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软件上,该模型需要将各种应用或者软件系统依照逻辑功能,从而区分为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组件。作为客户端,其主要负责数据表示和应用处理,用于处理客户的界面,并能够接受系统传来的数据处理请求;作为服务器端的软件系统,其主要负责接收来自客户端软件发来的请求服务,并进行处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融合了许多大型机的多种功能,具有中央控制的模式,同时也结合了PC机的低成本和高性能。本结构的工作模式是: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相应的网络协议(例如TCP/IP、IPX/SPX)等,及时进行连接和通讯活动,经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各种需求服务,服务器可以进行响应并提供服务。
1.2三层Client/Server模式
该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模式中,需要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引入一个应用层,从而将应用逻辑转移到应用层中。需要将客户端弱化,并成为一个图形用户接口。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相比,此种应用模式优点很多,比如具有可伸缩性好、安全性高及节省开发设计等。中间的应用层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实现负载平衡,改善系统性能。
1.3Browser/Server模式
B/S模式也就是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服务器端(Server)为一方,浏览器(Browse)为另一方,通过浏览器来运行软件。它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兴起,是对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一种发展和改进。其结合了WWW浏览器技术和多种Script编程语言,与其它技术相比,它是一种新式的软件系统设计技术。在B/S体系结构体系中,当用户需要服务时,需要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那么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则可以接受请求,并对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搜索处理后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浏览器。作为此种结构,其优点有很多:比如分布性强、运营维护方便、程序开发简单,用户共享性强、使用成本低等。但是这种结构也具有数据安全性低、硬件要求高、网络数据传输速度慢等缺点。
信息化技术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实践
摘要:阐述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包括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更新、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设置管理监督。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教务管理,信息安全
0引言
高校中的教务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高低。随着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也在日益增长,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愈发复杂,这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将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应用到高校教务管理当中,能更好地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教务管理水平和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的特点
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是根据以往教务工作延续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高校教务管理当中信息数据的储存仍采用纸质储存方法,导致高校的信息数据保存不完整,其安全性也有待提高。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繁琐对相关人员要求较多,所有的教务管理工作内容都需要人力所完成,致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持续增加,且对纸质数据储存和处理以及保存的要求较多,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数据管理过程中时常出现管理问题,无法有效将数据有效储存和处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高校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务管理当中的数据储存和处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高校各个部门都逐渐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软件进行工作,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不仅能高校率地将信息数据进行储存和处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中的问题
教务管理网络建构
随着教务工作的深化改革和各个学校规模的扩大,如何将教务管理工作做好,做优,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务管理研究的重大课题。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的命脉,是发展这本,一所院校如果把教务工作做好了,等于抓住了发展的核心,因为教务工作比较繁琐,工作人员压力有时候很大,在如今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基于网络这个大平台上开发出一套好的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务管理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则会大大提升教务工作的效率,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很多便利。本人长期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在我工作的院校,有一套专门做教务管理的网络系统,本文即针对此系统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表的一些看法和讨论。 1教务管理的现状及关于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引进和建设 在任何高校中,教务管理在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极大的提高由于现存高校教务管理体制特点的制约,但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效率低、功能难以实现、数据比较不准甚至数据容易丢失等若干问题,也大大缩短了人力成本和一些繁琐的工作,以下问题尤其明显:1)教务管理软件系统与高校实际管理体制不相符,影响着教学改革2)组织机构在职能上与教务管理系统流程不相符,影响系统的效能发挥[1]3)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控制不规范,影响教务管理的效率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1采用工作流技术的工作方式,做好现有教务管理软件的应用 工作流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应用领域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基于工作流的管理系统已成为一种趋势。工作流(Workflow)[2],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ManagementSystem,WfM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实现。工作流技术不但应用到各个行业之中,而且逐渐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基础平台,特别是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是其开发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教务管理系统即是由一系列的业务流程组成,很适合将工作流技术引进到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得到更多的改进,缩短业务处理周期,通过更好的规划工作流程,并行执行相互独立的工作模块,工作模块之间又可以相互协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目前就教务管理现状而言,一般高校均采取购买现成的管理软件,解决开发周期长、技术难的问题,快速实现流程管理的原型。 1.2完善教务管理运行规则与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系统的管理,增强工作责任心 首先,教务管理的客观性,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教务系统管理教学工作,其基本数据来源全校各个部门,例如学生处,财务处,人事处,各系(院)部等,因此建立和遵守一套规范的教务管理运行规则和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确保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性。其次,要遵守教务管理运行规则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使用人员必须强化信息化方面相关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和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流程管理理念,自觉遵守业务规则,避免发生随意性、盲目性的人为错误。再次,教务管理信息建设离不开教务管理人员的应用,因此,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除了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能力,还需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停的加强学习和提高,能够熟练操作软件等,高校间可以定期组织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工作交流,拓宽教务管理人员工作视野,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日常的教务管理,也可以参与到教到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来。 1.3加强教务管理队伍组织建设,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由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系统工程,领导的重视和组织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的程度。目前高校的教务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职能化管理的传统模式上,为了保证信息系统通畅、高效地运行,学校应以流程任务为出发点,对原有的组织结构,人员设置,工作任务进行必要的重新划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人员规模、任务进度安排、成员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在保证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同时,尽量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 2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流程 我所工作的院校目前使用的高校管理系统涵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学生学籍、免修重修、教学安排(实践教学/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实验教学)、教学考评、考试事务、等级考试、学生成绩、教材管理、毕业处理、系统管理12个方面,划分为55项教务管理工作,包含172个任务单元,提供800多种统计分析报表;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教学运行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能够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本系统的体系结构。 2.1系统建设原则 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是个复杂的业务管理系统,根据实现目标及要求,应坚持“统一设计、统一实现、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的总体建设原则。保证整个系统建设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经济性,以及技术上的先进性、成熟性。根据这样总的指导思想确定以下几个原则[3-5]:实用性:符合现实需求,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易学易用。先进性:在平台的选用、方法设计方面均采用当前的先进技术,以保证系统功能的可靠发挥。标准性:整个支撑平台系统均采用开放式结构,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以适应业务的发展和扩充,系统整体能够融合新技术,且便于维护,具有灵活扩展能力。#p#分页标题#e# 2.2系统架构设计 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定义和需求分析,可将系统划分为五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每个模块组包含若干子功能模块,简单介绍如下所示。1)各院(系)与学生有关的各种数据(如学生的注册信息、课程设置、教学培养计划、教学执行计划、学生选课申请、学生成绩等)的录入、查询、更新以及各种表格的生成,完成对在校生的基本管理。2)以及对教学人员(教师、班主任、教务人员)的管理。特色与关键问题:对软件过程规范及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2.3功能架构设计 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功能涵盖功能规划如下:配置管理:统一管理平台可以配置各教务管理共用的后台服务参数,统一服务功能。权限管理:平台管理和设定应用访问的权限和角色。统计管理:教务管理平台汇总各校、系,教研室访问记录,分析用户行为,统计结果同用户进行交互。性能管理:统一管理平台可以看到各教务网络的实时教务信息处理情况,包括各系、教研室的反映速度,数据库是否存在异常。 3结束语 教务管理信息化实现,总的来说还是“三分技术,七分努力”。在一所院校引进的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之后,实现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从无到有的过程[6],对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何实现从有到优的过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优化其中的工作模块并使其与每所院校的具体管理要求相互配套,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还值得我们广大教务人员去探索与思考,真正的做到用这套教务管理软件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为每所院校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
文章分析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中的问题,探讨分析了建设教务管理队伍的策略,旨在促进高职院校自身不断地进步与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创新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水平关系着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然而,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改革的问题日益明显。学校管理人员要遵循教学规律及管理规律,通过组织和运用学校的资源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控教学活动的管理活动。教务管理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并且将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学计划实施的关系理顺,从而提升教务管理的水平。落实好教务管理工作。
一、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政治性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改革研究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都在使用综合性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和现代化。但是这些系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却较弱,能直接用于教务管理的数据分析十分有限。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探究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改革和优化设计,进而不断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水平是目前众多高校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大数据;改革;教务;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的深入融合,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繁杂、海量的教务数据进行整理归并及制定相应措施,如何在原来简单的查询与存储操作的基础上实现完善、优化和创新,从而得到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以有效指导教务管理改革等,成为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共同面对的新问题。
1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尤其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提高高校竞争力关系着高校的持续良好的发展,而高校的发展重点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中心就是教学教务管理,教学教务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群体,承担着计划、组织、协调、运行等工作。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师和学生中的普及,对教务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教务管理涉及的内容多而杂,要求严而细,各个环节都与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需要教务人员快速获取与分类,以便工作正常运行,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正好促进教务管理效能的提高。近来,很多高校都在应用综合性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和现代化。实现了学生选课、学生评教、学籍管理、教师教学、成绩录入等多方面的信息化,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在大数据技术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背景下,已有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也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缺陷。(1)管理方式缺乏创新虽然很多高校采用了教务网络管理平台,但是纸质文档材料还是保存数据的主要方式,网络化管理仅限某些方面,覆盖面不广泛,教务管理的制度混乱和不健全,导致教务管理的效率低下,工作与实际需求的矛盾逐渐加大。(2)信息缺乏兼容性很多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务信息管理平台,这些网络平台互不兼容,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同步,导致数据不规范、不一致,数据信息无法参考,同时很多功能模块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导致资源信息的浪费。(3)缺乏交流互动目前,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主要针对日常信息与查询为主,系统与教师、学生的互动不强,信息反馈缺失。同时,很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受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对大数据的新管理模式不适应和不会应用,不如传统治理方式便捷,从而致使他们都不太愿意去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管理。
2大数据教务管理概述
嵇会祥等界定了“大数据教务管理”的定义,提出树立大数据教务管理理念,以制度规范大数据管理、进行技术改造,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大数据共享,同时加强教务管理队伍的能力培养,完善管理队伍人才结构等针对性的建议。大数据理念与教务管理的结合应用,实施对教务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主要实现学生相关信息集成管理、教师相关信息集成管理、专业相关信息集成管理、学生与教师关联管理及智能决策等高效教务个性化管理的重组过程。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与日俱增,教务管理系统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锦州医科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实际使用情况出发,总结教务管理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更好地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医学院校;信息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也与日俱增[1]。面对纷繁复杂的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传统简单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改革需要,因此,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成为各高校的选择[2]。教务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使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更系统规范、合理,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近年来,医学院校不断优化升级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本文从锦州医科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实际使用情况出发,总结教务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1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
医学院校教学形式与普通的综合性大学或者以理工类为主的高等院校不同。(1)医学院校一般是五年制,以医学学科为主,课程门数多,整个课程体系有极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3]。(2)医学院校实验课和实习课较多,一门课程既包含理论课时又包含实践或实验课时,并且很多理论课上到一定阶段才会开设实验或实践课,大量课程的实验室、临床见习场所等是共用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3)医学院校教师缺乏。很多教师是临床医生,除了保证按时完成教学工作外,还要兼顾临床工作,他们普遍对教学缺乏积极性,且教学时间有限;医学学科分科较细,每门课程由多位教师授课;办学层次较多,除了本科教育外,很多医学院校还设有留学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甚至民办医疗学院等。综上,医学院校教师普遍授课任务较重,教学安排复杂,并且师资力量不足。(4)医学院校教学资源不足。医学院校办学成本较高,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室等教学资源不足问题越发凸显,尤其是各类课程的实验室,因其设备造价高昂、条件要求苛刻而成为医学院校办学的重要限制条件。
2医学院校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2.1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在医学院校应用的优势
高校教务系统管理论文
1.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现状分析
1.1提高数据查询统计效率
教务管理系统比之原有的教务工作模式,其重要的优势表现在对数据的整合、查询、分析的高效性。原有教务工作一般会呈现出过于独立的工作范畴,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内容之间联动性较差,从而导致系统的统计效率较低。教务系统通过基础数据的建立和日常信息维护的工作,将数据与信息之间进行关联,采用一定的计算方式,将统计结果呈现给使用者,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支持提供详尽的数据分析。
1.2规范教务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系统一般是采用将含有信息数据的表格按一定的关系构成的数据库,各种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和制约,组成了一个涵盖所有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这其中每个操作人员都需用自己的所属身份登录系统,按照既定原则进行操作。
1.3强化了院校两级教务管理
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是按照校院或者院系二级管理的,各自具有数据信息独立保存的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在虽有计算机参与管理及数据储存,但存在数据重复、数据交流错误、功能简单、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信息量的逐渐增加,旧有的单机信息数据储存、管理模式已经落后,并严重阻碍着教务工作的发展。教务管理系统采用数据从服务器集中管理和调用的办法,减少了数据过于分散而导致的信息错误,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同时,这种数据管理模式也为院校两级管理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