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校活动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践
摘要:
本文就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主要思路展开论述,并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为例,进行实践分析。
关键词:
高校;二级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一、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对此项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成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二级工作站成员一般由学院的学工干部、辅导员老师组成,主要功能是及时掌握所在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对多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性辅导,帮助他们面对大学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困扰。结合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目前建设的实际状况,本着提升工作实效性的考虑,由二级工作站发起、指导各班级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某一阶段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科学地设计方案、有序地开展活动,真正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提升其心理品质。
二、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思路
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
一、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育领域是最需要个性、最需要情感、最需要精神、最需要多元的领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紧贴市场的专业课程市场营销,更应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主线,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推进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优化课程结构,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二)通过一些标准将体验式教学分成不同的体验形式。体验要先设定一个“主题”,体验式营销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一主题,体验通常是由于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造成的,不论事件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体验会涉及到顾客的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也会包括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同时也可因身体的一些活动。对于体验式教学也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体验的内容印象深刻,做到活学活用。
二、体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学生思维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以“经历”为主,经历中求“体验”,“体验”中再学习的过程;而传统营销教育模式主要以校内培养为主,全部或部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规定的实践基础训练完全在教室完成。毕业后才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和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三)体验式教学体系
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合作在网络营销的应用
摘要:在网络营销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网络营销理论,学好该门课程,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策划实际网络营销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营销
一、引言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企业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开展比例分别达45.3%和45.6%,互联网营销推广比例达38.7%,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掌握网络营销技能的专业人员成为企业最紧缺的人才资源之一。网络营销是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同时也是市场营销、广告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选修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综合性。但目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要,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是该课程教学的关键。
二、网络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营销的内容在不断变化中。当今社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方式多种多样,从早期的网站建设、许可E-mail营销、博客营销等传统营销手段,到现在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病毒营销、短视频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网络营销教材内容很难紧跟环境的变化,存在知识点陈旧、网络营销理论发展滞后、案例内容简单等问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测评标准
【摘要】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作为最高水平教学能力比赛,提升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更新了青年教师教学理念,为高校创建优质课堂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解析;青教赛;标准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已成功举办四届,一批优秀选手脱颖而出,实现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打造“四有”好教师,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也给我们实施以赛促教,创建优质课堂提供启示。
一、优化教学设计,凸显课程特色
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遵循认知规律,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青教赛教学设计有具体评测要求。一方面,青教赛的教学设计要求清晰明确,包括符合教学大纲(标准)、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进程合理、教学方法恰当、阐述清楚。教学设计应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和反馈性的原则,对教学内容依据其内在逻辑主线,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描述、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资源、目标、重点难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整合和优化,确保教学设计符合教学规律。另一方面,青教赛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设计要反映学科的前沿。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呈现,第一,展示学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第二,通过论文检索方式呈现学科发展水平;第三,将自己对本学科研究的思考和收获进行介绍;第四,理论研究对方法技术的促进作用;第五,将最新热点、时事政治、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及时呈现。
二、创新课堂教学,彰显教师风采
青教赛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分析比赛评测要求,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语言教态、教学特色四个方面综合展示和评判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1.注重专业发展,合理序化内容。青教赛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渗透专业思想,注重学术性,反映学科发展。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取,本科教育按照学科体系,体现专业思想,突出基础理论与学科发展前沿相互融合,强调科学性、理论性的创新,职业院校考虑职业要求特点,注重对岗位工作能力培养,更注重职业性的要求。考虑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对学术性的要求,把专业的新发展、新成果、新内容纳入教学,将学科发展、理论创新、技术前沿融入教学,通过不断积累实现教学内容由量到质的改变,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培养科学思维意识,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融入实际生活;二是教学内容的序化,按照教学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做到承前启后,循序渐进,突出重点。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青教赛强调教学安排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利用启发性教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信息化教学,注重教学基本功呈现。科学、合理、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学习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但信息化技术是常规教学的重要辅助,而不能取代常规教学过程,使用中应综合考虑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通常多媒体显示适合做图形、图表、动画、短片的演示,而课程内容中公式的推导,证明和例题的演算则适合用板书来演示,双方互补,相得益彰,教师不能忽略传统教学基本功板书的作用,优美、合理的板书不仅是青教赛的要求,也对专家在评分中起到了潜在影响。3.注重教学技巧,展现个人魅力。青教赛对教师语言教态也有基本要求。生动而富有亲和力的语言,有利于提高教学感染力,恰当、凝练语言表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语言要具有清晰性、逻辑性、准确性、简明性、节奏型、生动性,做到简捷、生动、有哲理,授课语音清晰,字正腔圆,语速要适当,以每分钟200-250字为宜,要注意授课语调变化,节奏变化,抑扬顿挫,平缓、缺乏感染力语调,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教师丰富的语汇,才能在课堂妙语连珠、绘声绘色。另外,在教学中的教师的体态,包括教师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也能够很好的辅助教学,传达信息,增加交流,激发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4.不断总结提升,形成个人风格。青年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活动总结提升,注重对自己经验的升华,学习新的理念,掌握新的规律,吸收他人经验,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彰显个人学魅力,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大学生实践教育党建工作机制
摘要: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也是解决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本文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主题实践教育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意义,探讨主题实践教育的内容、形式及要求,以主题实践教育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关键词:
主题实践教育;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新时期,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各高校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建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表现为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等方面。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水平不齐,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样化,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教育等[1],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影响了党建工作机制的实效性。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教育形式有:上党课、学文件、看电教片、听报告和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相比较而言,社会实践是学生党员乐于接受且成效明显的教育形式,但这种形式目前开展的还不多,而上党课、学文件、听报告和讲座等形式比较呆板枯燥,不受学生欢迎,致使党建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参与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可行性
一、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集体意识淡化,学生凝聚力不强
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即使班级按照同一年级和同一专业进行划分,由于学生拥有不同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也会有所差别,加上入学的人数增加,这些差异会造成班级中的学生在沟通和情感交流上受到一定的阻碍。第二,高校的扩招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高校招收加大了同班学生在层次和文化素质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分帮结派形成各自的小群体,这将给班级的统一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三,高校不再为班级设置统一固定的教室,这将导致班级活动的开展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室而受限,学生的自习也无法在同一个教室进行;高校施行学分制的教育改革后,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需要选修不同的课程,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统一上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使得班级集体的意识淡化。第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高校学生宿舍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学生在宿舍利用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开展沟通和交流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这也逐渐削弱了班级的意识,班级凝聚力将会大大削弱,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班级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的主体和对象定位不清
高校的班级管理应该是能够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外,还能够通过开展学生工作而促进班级成员的共同成长。目前高校的班级管理往往是以管住学生,而不确定班级自身目标,造成班级中学生形成一种以不犯错为准的观念,对班级管理和日常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班级工作主要以被动完成为主,班级活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班干部的活动,班级活动由班委组织和通知,多数同学临时凑数,少数同学提早溜走,真正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很少。此外,由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养成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得班级中学生习惯于作为管理对象被班主任的管理和安排,学生作为高校班级管理的主体的意识不清晰,从而无法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
(三)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负担增加,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不到位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的进行扩招以来,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的班级规模的扩大,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所承担的班级管理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一位年级辅导员的管理任务由原来的对一两个班级的管理可能增加到四五个班级,所管理的学生人数也成倍增长。班级数量和班级规模的成倍增大,使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任务量加大。在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辅导员和班主任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也难以发现班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红色革命资源应用于思政课堂教学分析
摘要:素有“天汉”之美誉的汉中,也是红色革命的“燃烧地”,留下了丰富且有着深远意义的红色革命资源,将汉中红色革命资源恰当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重视程度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学生意识淡薄、积极性低。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主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其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中红色革命资源;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1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1.1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是培养我国各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在高校学科教育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提升我国高素质人才的综合素质。将汉中红色革命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将汉中红色资源设立成一项专门的教学板块,并对此板块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有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1.2对教师提供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红色教育教材
在革命时期,革命先烈在汉中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多样的红色革命资源。政府对于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资源也非常重视,及时实施红色革命文物、革命遗址的维修和保护,对红色革命资源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开发和研究,据统计在汉中一共留下了160多处革命遗址,例如有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会址、中共大安小组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革命英雄故居等很多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历史遗迹,这些红色历史遗迹,红色革命文物以及革命先烈留下的伟大革命精神丰富多样、形象直观,将其有效应用于高校的思政课堂教学中,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且优质的红色教育教材资源,而不单单是课本枯燥乏味的教材知识,这样也有助于教师思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思政课上的生态社会实践教学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统筹规划与组织实施,还要求学校各有关部门协作,共同完成。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要素是介体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状态的要素,因而在改革发展中,它是重点。《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了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目的,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提高学生能力,二是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这是一个总体目标也是一个宏远的目标,有赖于一个个下级分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努力构建的教学模式是有主题、有内容与大学生紧密关联的,与之相适应,教学目标的设定更要具体。
1.德育目标更明确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能激发道德教育主体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实践的参与积极性,对大学生思想、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塑造将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及负责任的公民服务。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都应该达到的德育目标。“生态社会实践”除了具有上述功能目标外,因其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因而德育目标更明确。它重视“生态”,更重视“实践”的主体———人的因素,重视人的价值观和人与自然等伦理道德问题,着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
2.导向功能更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作用是导向,即以正确的思想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建立“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生态社会实践,体验马克思主义生态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精神风貌,引导受教育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对照,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观,敢于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对未来导向功能。
二、理论教学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包括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实践报告撰写、评价、建档等环节。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以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讲授就是第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