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校管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共2篇)
(一)
一、论文选题目标多重性应立足学生多方面需要
目前的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面临着和其他专业研究生一样重理论轻实践,很难学以致用,就业压力大等残酷现实。从事纯行政工作和纯行政管理教学研究的只是一部分,绝大部分要到其他领域就业,未必都适合做纯学术型选题。明智做法是从行政管理专业现实针对性出发,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通过目标多重性选题模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论文选题是在构思初始阶段选取一个主题或者明确一种立意。选题“既可从实践和社会需要中选取,也可以研究本专业的研究空白或前沿方向,还可以对发生争议的话题进行讨论,或者对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以及针对学科交叉的空白区的研究等等”。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在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政治素养的提高。行政管理论文大都涉及政治理论和大政方针,确立这些方面的选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二是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入手。行政管理论文面向实际的特点非常突出,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教育、医疗、住房无所不包,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针对学生所需确定相应选题,就可带动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三是培养初步的工作能力。行政管理论文选题都关涉行政能力和职场知识,为此,研究生入学就应该确定导师和选题大致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从事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并将其与选题结合起来,也可在工作中完善选题或发现新的选题,这样的论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强,对学生初步工作能力是很好的训练。四是提供就业指导。现行入职考试都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大量内容,而且行政活动还与其他领域工作联系紧密,导师可以结合学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题目,在撰写论文同时也兼顾着备考和了解所关心领域的知识。五是多方面才能的积累和训练。其一,针对行政管理专业跨学科特点使学生了解多学科知识,便于毕业后什么工作都能胜任。其二,针对行政管理论文大多涉及行政活动中复杂问题处理的特点,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其三,针对驾驭目标多重性选题难度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训练。其四,针对行政管理论文都关涉行政伦理问题的特点,带动学生对伦理道德问题的了解,学会怎么更好地做人和处事。通过上述多方面才能的积累和训练,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掌握了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既懂得了为人的道理,也受到了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处事训练。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就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从目标多重性出发确定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选题源于学生多方面需要,是对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带着问题写作论文,避免了空洞乏味和拼凑应付,学位就会保值甚至增值,为解决当下研究生就业难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质量目标多重性论文可作为咨询报告提交有关部门
行政管理论文政策对策性非常强,具有政策咨询功能,师生都应把自己当作外脑和智囊,将联系现实的论文视为政策咨询报告来对待,答辩实际上也是政策辩论。一是师生都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工作,有一定实际工作经历更好,学院也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部门实习或调研。二是侧重对策性研究,包括对问题及原因的实证分析,国内外经验介绍及启示,对策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三是充分发挥理论对现实政策的指导作用,站在为相关部门出谋划策角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研究。四是可聘请与选题相关的实际工作部门人员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帮助解决论文中师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能从论文和论文答辩中获得启发,更好地推动本部门工作。这项工作从确定选题后就应该开始,学生可到相关部门调研,请有关人员指点,还可聘其为副导师,或吸收到答辩委员会中,既可全程跟踪,也可只在某个环节排忧解难。当然,这种副导师制是随机的,前提是师生都非常困惑或选题对这些单位有重要参考价值。五是一些实际工作部门也可以把一些疑难问题交给学校作为论文选题,高校行政管理研究机构作为智囊和外脑承揽的一些相关项目,也可吸收有这方面选题的研究生参与,其参与部分可同论文结合起来,也可分出一个或若干个子课题作为论文选题。高质量论文可推荐到相关部门作报告或咨询,由此可知,这种教学、科研、实际工作三位一体的选题模式,使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互通有无,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
三、系统规划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
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目标多重性选题模式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纯是学生和导师的个体行为,学校、学院、答辩委员会都要协同配合,总体设计,周密部署。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7篇
第一篇
一、高职教育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发展来看,其教育管理的创新工作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总体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教育理念没得到彻底灌输,过多重视形式而忽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缺乏整体的大局观;再者,创新形式不够全面,资源配置不均,不尽科学合理,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第三,教学和科研教师创新力度不大,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局限在传统上,缺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第四,任课教师与外界交流少,实践经验不足,思维不够开阔,缺乏创新的激情;最后,现行的一些制度束缚了高职教育的创新。
二、高职教育管理创新的措施
社会要发展,必须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学校的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而,给予高职院校的管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人才培养要求,文章建议从以下几个措施加强教育管理创新工作:
(一)统一创新思想,增强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只有全员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增强创新意识,才能将教学管理的创新和改革落到实处,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所有管理者,特别是高层和中层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创新,统一思想共识,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思想等科学理论知识,用理论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创新理念和意识观点深入全校师生,这样才能使得教育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完善优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探析(10篇)
第一篇: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1.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了计算机网络时代,而大数据概念不断被引入到各个行业中去,信息化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而档案工作时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高校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加快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步伐。高校又作为一个传播文化和传承文明的一个文化性的事业单位,一般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文化理念以及文化积淀,这些对于学校的发挥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高校的档案部门作为手机、保管还有研究校园历史的部门,在对于学校的文化积累上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高校的体制不断发生改革,对外的社交活动也不断增加,档案的门类也越来越多,比如在每个新学期的开始都会有大量的新生档案,还有教师的职称档案以及职员的信用档案等,档案的内容和数量都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办公手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进步,自动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过去档案的载体类型一般都是单一的纸质档案,但是随着档案的种类不断增加以及门类不断的丰富,档案的类型也逐渐发展成图片、磁盘、音像、移动硬盘等多种载体,载体的容量也不断增加,所以高校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是十分有必要的。
2.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2.1传统的服务方式很难转变
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来说,其工作环境一般都是比较封闭的,所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至今其工作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陈旧,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也都比较呆板,应变能力普遍不强,行业内的竞争力也不高。另外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看不见的顾客,并且主要是靠背靠背的服务模式,在服务方式上又被要求公开、透明且要全方位的,以上这些都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更新其服务理念,在工作中不断拓展其服务领域并提升其服务质量。而档案信息化对于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和专业的工作技能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还对其工作人员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一定的获取判断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档案业务知识方面也要有所了解,向即会管理档案又会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管理的方向去努力。
2.2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以展开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10篇)
第一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需要。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落后显然不利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和学科种类、丰富培养层次是高校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的普遍做法,这些必须要有优质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作支撑,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显然难以做到,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
2.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整合优化高校教育资源的需要。
近年来,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很大,但总的来看,教育资源人均拥有量与高校快速增长的学生数量并不相适应。针对这一实际,高校需要加快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对教学场地和设备、实验室、教师等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谋划、科学调配、合理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
3.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需要。
高校科研管理论文(共3篇)
第一篇:高校科研管理策略研究
1云计算共享前提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于2006年,由谷歌首席执行长官埃里克.施密特在世界搜索引擎大会(SESSanJose2006)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云计算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计算机领域的巨变,吸引众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和研究兴趣.谷歌、IBM、惠普和英特尔等国际巨头纷纷宣布了云计算相关的研究项目,这也使得云计算获得了迅猛发展,并且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目前云计算已经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然而对于云计算目前任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定义,不同机构和领域内人士对云计算有不同的定义,到底什么是云计算,目前至少可以找到100多种云计算的定义.现今接受度比较高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即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并且通常需要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可扩展和动态的虚拟化资源,这种新型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可用的、快捷的和按需求的网络访问,进入可以人为进行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共享池中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和服务,共享池中的资源能够快速提供给用户,而共享池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并且不需要与服务的供应商进行很多的沟通和交流.由此可见,云计算从概念理解上包括两个部分:计算部分和服务部分.计算部分主要进行资源整合,将分布的资源整合成资源池,并按需求动态配置供上层应用.服务部分主要连接用户,为用户提供获取各种服务入口,从而达到使用云计算的目的.
2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思路
云计算的一个本意就是一切都是服务,如果在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中引入云计算,那么科研人员就不需要对实验室的主机、网络设备、应用软件和存储进行配置,云计算会通过网络为科研人员提供接口,通过这个接口用户便能获得想要的网络、数据和存储等计算资源.鉴于云计算能够为用户提供海量数据存储服务,可以将科研管理系统中的海量实验数据、科研项目进展情况、科研经费使用明细和科研人员的参与等信息虚拟化到云端,这里的安全性问题将会在后文中说明,云计算对用户上传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并动态反馈给用户,用户可以不限时间和地点地通过云计算来查看科研项目的最新进展,有效的掌控科研项目的最新动态.在该服务模式下,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去做好科研立项、项目验收等重要工作,而不再为收集、加工整理、成果而犯愁,提高科研工作的满意度;科研工作者可以低成本地获取可以共享的科研信息,可以因提供共享得到较好的评价,还可以因共享产生虚拟的科研合作团队等等.根据以上思路我们可以将基于云计算的科研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分为三层,这三层分别是基础云平台层、基础云服务层以及高校科研应用云层.各层主要具有以下的功能:基础云平台层:此平台将由平台供应商为高校科研管理系统配置基本的云计算运行环境和硬件基础,包括构建云计算的基础网络架构.基础云服务层:云服务层主要是由应用开发商为满足科研需要而提供相关的云计算服务,此外还应该包括公共的软件应用接口.高校科研应用云层:这是高校进行科研管理的关键部分,在这一层中,高校对科研项目的进展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合理分配科研资源,有效管理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及时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
3构建面向云计算的科研管理系统模型
构建面向云计算的科研管理系统模型,就是设计云计算模型下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案.按照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思路面向云计算模型的科研管理系统由基础云平台层、基础云服务层以及高校科研应用云层等三层构成.更明确的来说,在三层分布中,基础云平台层处于最底层,它为高校科研管理系统配置最基本的云计算运行环境和硬件基础,包括构建实际可行的云计算网络结构.高校科研应用云层处于基础云平台层和基础云服务层之间,它是高校实现对科研管理的关键部分,高校科研应用层需要负责对云计算的科研资源、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进行管理,合理分配科研资源、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并且对并行的任务进行有效调度,确保拥有的资源得到高效的应用.该层主要由科研资源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四个专项管理子系统组成,这四个专项管理子系统对于高校实现科研管理大目标缺一不可.基础云服务层是三层结构中的最顶层,在该层中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存储、丰富的软件资源、每秒上万亿次的运算能力,还包括服务接口、查找、访问云数据等功能.
高校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论文
一、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配置缺乏长远规划
一些高校在固定资产配置时,缺乏长远的配置规划,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配置标准,盲目购进甚至重复购置相同的或者价值比较高的设备仪器:(1)有许多高校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对设备采购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认证,结果购置了价值昂贵的固定资产,但使用率却很低;(2)有些高校只是注重生均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加,普遍忽视对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考核;(3)有的学科为了上项目,而不顾实际需要大量购置设备,购置固定资产只考虑本单位使用方便,却不愿意给其他部门使用;(4)在购置大型仪器之前缺乏可行性认证,或是没有对所购设备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有些大型设备购置后没地方安装,只能先把设备搁置在旁边,造成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不与效益挂钩
以前高校对固定资产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成本核算,有些高校虽有成本核算但没有细化,导致缺乏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意识及成本核算的意识。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许多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尽量为本部门添置更多的新设备,因为购置更多闲置的固定资产也不会对本部门经济效益、对个人的绩效工资产生影响,所以使用部门一般都不考虑经济责任问题,使得固定资产遭到自然损耗和技术损耗,直到淘汰报废,固定资产的价值就在无形之中流失掉了。
(三)缺乏固定资产资源共享的有效运行机制
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通常属于精密设备,对具体使用有很高的要求,维护成本也较高,学校又缺乏相应的开放管理办法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影响了仪器设备的共享。对闲置仪器设备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部门之间的顺利调剂,对低使用率的设备没有实行共享。仪器设备的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还包括仪器设备的前期论证、购买、验收、安置等相关步骤,关系到许多部门,因此高校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主要的根源,是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宏观调控的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7篇
第一篇
一、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现状
1.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制度分析
目前,独立学院发展的时间段,不如公办高校那样有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所以在行政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大部分独立学院采用的是年度考核制度。每年末或者学年末,从“德、能、勤、纪、廉”五大方面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自我评价与领导评价。这种笼统的考评体系往往只是走形式,很难做到全面、公平地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长此以往,会使行政管理人员对年终考评看成走过场,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一套量化的考评机制,学校高层行政管理人员很难全面了解底层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情况。长此以往,独立院校行政管理的办公效率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行政管理的制度在独立学院占据了及其重要的位置,同样关系着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强弱。我们的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中每一名行政管理人员职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求行政人员素质一定要很高,但是由于社会风气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独立学院往往忽视了行政人员的行政素质,致使其经常随意的安排岗位,就此下去,势必导致很多行政管理人员所学的专业与他们从事的岗位不一样甚至不相关,从而造成行政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难以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每日低下。制约了整个独立学院行业的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平稳发展。所以,独立学院必须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效率不断提高,为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份努力。
二、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规范性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一、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资金的运用缺乏合理的谋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的发展,高校已经从政府的附属物转变为独立的法人个体,可以独立的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一系列问题,提高办学质量,回报社会。可事实是高校资金的运用往往没有前期的计划,各项业务或者项目同时入手,不分轻重缓急,造成一些无关紧要的项目过度支出。而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建设性业务却被耽误,或是许多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由于资金不足后续不利而不得不暂停,浪费了时间和资金,耽误了学校的正常发展进程,这样盲目的使用资金,不做统筹安排,使得资金运用混乱,极大地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一般在年初的时候都会做预算,本来预算应该是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掌握着高校一年的资金分配,可以说是统筹管理的大纲,后期资金的运用都应以预算为核心进行操作。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对财务的预算工作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不能深层次全方位的考虑,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具体项目不够清新明确,关键数字模棱两可,使预算的代表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其目的只是留下文字资料来以备上级的检查。尤其在后期实际操作中,因留有巨大的漏洞,全然以人为意志为标准,使得预算变得毫无意义。
(二)盲目投资,过度扩大,造成债务繁重
新时期,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对教育的投资大大增加,尤其是普及高等教育措施的实施。在国家大力扶持的环境下,各个高校兴起新建扩建的高潮,大量贷款购置土地,营建新的校区校舍,其资金的投入量远远超过往期,以往的高校资金收入方式已经不能维持庞大的开发支出。负债是事业单位的五大会计要素之一,单位的负债率关乎本单位的指标考核。盲目的扩建投资,过度依赖银行,引起负债总额的快速增长,许多高校的负债资金达到上千万甚至过亿。因为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高校贷款没有后顾之忧,只是一心开展新的项目建设,暂时撇下财务负债问题。一些可有可无的项目被提上日程,纷纷开工,尽管其实际效用微乎其微,甚至只是一些形象工程。另一方面,只有项目多了,才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巧立名目、谋取私利,从而造成大量建设资金的流失。高校最主要的融资手段从一开始就属于政策性贷款,而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其经济意义,但是不合理的资金投向,持续增高的筹资成本渐渐超出了合理发展的界限,给高校未来的债务危机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一旦爆发将极大地影响高校的正常管理和教学。当然,在一定期限内高校偿还贷款的能力是有保障的,但毫无限制的规模扩大和项目开展所带来的种种不稳定因素令人担忧。如何将高校扩建融入到市场调节之中,使之符合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既不会因为盲目扩大而浪费资源形成债务危机,又不畏首畏尾影响发展速度,因此,把握住一个合理的平衡才是未来高校建设的关键,这些都需要政府与高校财务部门共同努力来完成。目前,政府已经对这一严重态势采取行政措施,但是主管部门硬性设定高校还债期限和优先扣划偿贷资金,使得高校资金来源阶段性短缺,给资金的运转带来了困境,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制约了高校的发展。总之,现阶段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的财务负债危机已经逐渐显现,如何克服这一问题,需要仔细研究分析。
(三)高校资金运作效率低下,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一级核算、两级核算”的完全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学校的资金由学校统一管理和使用,所有开支必须通过校级财务部门审核批准。在我国,高等院校属于事业单位,而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财务管理权力的过度集中使得高校的资金运用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与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相差甚远,对资金的分配利用效率远远低于其他通过市场自发性调节的单位。高校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政府的拨款,资金利用率的高低与校方领导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因此导致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的理财意识淡薄,缺乏积极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习惯于安于现状,直接造成一部分高校办学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已经投资的财富效益低下,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高校本应该是最大的智囊团,有着其他单位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体制原因,不仅没有挖掘出自身的潜力,还使得智力资源和科研实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大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