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校创业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创业教学

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研究(8篇)

第一篇: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室教学研究

摘要:

创业教育作为当前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的成功开展对于缓解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社会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这一模式对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为“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创业通识教育、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工作室

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及创业能力为目的,旨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数据显示,2014年新登记注册创业大学生47.8万[2],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727万[3],新登记注册创业大学生数只占当年高校毕业生总数的6.57%,如果除去新登记注册创业人数中往年毕业的人数,这一比例会更低。而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20%-23%[4],相差15个百分点以上。导致这一差距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缺乏真实的教学环境,单纯的在课堂进行创业理论知识的讲授,是造成创业教育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实践平台,通过项目任务进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全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弥补了高校传统创业教育的不足,提高了创业教育效果。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阅读全文

刍议高校创业教学的近况及建议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1)创业教学的地位不明确(要不要教)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在理论上的定性并不意味行动中的落实。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社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可学校似乎更关心各种创业比赛的结果和荣誉,而对具体的创业教学本身并无多少兴趣和改革动力。这可能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学校尚未感觉到就业的压力;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考核指标,而对创业率并无相应要求;三是高职院校刚从传统的浓缩型本科教学模式转型过来,致力于强化和完善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体系,无暇探索相应的创业教学模式。

(2)创业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往什么方向教)

所谓创业教育“就是通过高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将其内化成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催生时机成熟条件下的创业人才”。与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很难凭借专有技术获得成功,创业所涉及的领域多以技术门槛低、资金投入少的行业为主,与所学专业的关联度也不是很大。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王玲老师的问卷调查,75.5%的高职学生会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较低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创业领域,80.9%的高职学生认为创业愿意与所学专业“有关系但不太大”或“基本没关系”。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学的目标应立足于对学生寻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创新冒险精神和事业开创意识、经营管理基本能力的培养。

(3)创业教学的课程不明确(教什么)

基于高职院校在创业教学上存在地位不定、目标模糊等问题,学校自然难以形成明确、有效的课程体系,导致创业教学不知教什么。虽然现有的实践教学和就业指导课程以及专业技能比赛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因其过于强调专业岗位技能,从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各种创业计划比赛也能培养学生的计划和决策能力,起到良好的创业教学效果,但作为第二课堂,不能像毕业设计那样有规范的教学安排和考核标准;又因其精英取材和功利导向,难以对全体学生形成广泛、深远的影响,进而去培养“时机成熟条件下的创业人才”。

阅读全文

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为满足创新型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构成。全面构建的体系将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解决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2015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人才。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指明发展方向。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纽带,构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实践教学体系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在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背景下,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创新型社会的建设,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应体现为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融合,而实践能力是其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知识与技能积累、转化、迁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既能增强实践能力,又能激发其自主建构、协调发展的能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革新能力,特别是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既能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又能在实践中获得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综合素质,因此实践教学体系要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内蒙古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内蒙古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相对薄弱的一环。广义上,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中的各要素有机组成的,包括目标、内容、管理、保障和评价等要素[1]。在针对内蒙古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中,有71.67%的教师认为需“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有68.33%的教师认为应“重视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和“提升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有65%的教师认为应“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还有61.67%的教师认为要“优化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从结果来看,内蒙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情况表现为学校和教师虽有教学改革的意识,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实践教学所需的经费、平台及有效的措施等。首先,实践教学体系缺少准确定位、整体规划和有效实施。高校重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虽然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各要素进行了改进,诸如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增加了实践教学经费、修正了校企合作机制等措施,而实际上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各要素间却缺少整体而有效的联系[2],这导致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距目标达成有较大差距。其次,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仍以课程实验为主,实践形式单一,脱离生产实际,学生较少参与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关的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实践内容。此外教师较少采用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项目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做中思、在做中创。最后,与实践教学相关的保障体系不完善。在师资方面,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所以很难深入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另外,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不充足,高校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有限,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环境资源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且与企业的合作没有全面有效地开展。

阅读全文

创新创业角度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市场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倡大学生积极尝试创新创业,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思政教育要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做好创新创业的思想准备。基于创新创业角度对优化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角度;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共同需求。创新创业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是人才和知识的汇聚地,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我国输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实现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同时,在我国高校持续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学生就业压力更大,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拓展学生的创业视野,帮助学生获得事业的成功。

一、思政教育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积极意义

新时期下,党和国家对思政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思政教育要占领舆论的制高点,通过知识性、趣味性以及服务性的方式,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进而为我国社会建设输送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实现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富强。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可以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智力和思想支撑,促使学生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全面贯彻到思政教学中,还可以切实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实现学生个人理想和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二、高校思政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

阅读全文

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探讨

摘要:推动高校汽车类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发展是迎合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创新化、综合化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使高校汽车类专业得以依托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拓宽自身发展路径,丰富课堂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此两方面的成功融合,是推动汽车类专业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两方面领域实现自身知识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不仅更新了汽车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手段,更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教育路径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教育综合化的纵深发展趋势,对高校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在对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开展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吸纳新时代教育理论知识体系,使高校汽车类专业培养模式更加科学系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文章本着更好促进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科学发展,完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目的,对相关观点进行了研究,特将研究思路梳理如下。

1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现状

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性知识讲授,并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汽车类专业理论课程呈现出 分化模 式,知识的统 合性、同构性意味不强,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平台检验并拓展获取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1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性差

阅读全文

谈“双一流”建设下高校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近年来,为满足“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双一流”建设在鼓励教育不断革新发展的同时也对创业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冲击。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在“双一流”建设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具备的条件,并仔细分析了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创业意识、课程设置、专业融合、师资评价等方面对高校创业教育进行优化改革,希望可以根本上解决高校创业问题,为创业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创业教育;优化路径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双一流”高校建设,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需要高校对教育体制作出重新规划,着重培养创业教育。高校基于“双一流”建设方案,要努力改革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创业热情,加快专业融合,调控师资配置,建立评价体系,完善创业教育发展,为今后高校构建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一、“双一流”建设下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新需求

(一)在课程设置教学方面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必须重新规划教育体系,对课程设置合理进行改革。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存在着严重不足,课程设置主要是依托于人才培养方案,严重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培养方式也不具有灵活性,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1]。因此,“双一流”建设下加强学科建设成为重点,这意味着对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将会提出更多要求。对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区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注意实践创新,避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局面,要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

(二)在创业环境建设方面

阅读全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议

摘要:

在社会经济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也开始大范围扩招,而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愈发不容乐观。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提升,所以高校也需要能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关注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同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教育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使得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加重视。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局面下,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各个高校的首要教育内容。但是从当前的教育情况来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仍然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导致教育的水平低、管理情况不乐观,所以要想能够更好的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能够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进行合理的计划,并将教学形成体系,进而实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定位不准确。从当前的教育来看,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或者独立的专业,大部分高校都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自选科目,没有将其纳入到主流的教育体系中,更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虽然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也都提起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行动,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功利性,一般仅在毕业年级进行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具体就业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进行简单的指导。由此可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用于为一些就业存在困难或者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指导。由此可见,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的培养规划中,而且很多的高校还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对实践的重视,忽视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就业的影响力。2.师资力量不足。从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来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由本校的教师进行担任,而这些教师或者为专业教学的教师,或者为学校的管理人员、辅导员。这些师资统一的特点就是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空有理论知识,难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同时由于这些教师并非科班出身,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创新创业的教育要求,更不用提优质的课堂开设。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也会导致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当前随着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的提升,很多高校开始请“外援”,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人员或者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校为学生进行讲课,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在普通的高校中,由于经费的有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投入的资金和资源都比较少,同时政策落实不到位,使得很多教师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的工作热情不高。而额外增加的课程也会使一些教师原本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负担更重。3.与专业教育联系不紧密。当前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了专业教育体系内。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考核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高校仍然是以毕业生的就业率为教学质量评定的标准,而没有将其纳入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中,进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的紧密性不强。同时这种情况也会使教师以及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错觉,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副科”,所起作用不大,仍将主要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创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同时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建立的时间短,内容不够完善,同时课程设置的不够规范,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时都是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设置的,从而使得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脱轨,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阅读全文

高校创业教育探寻(10篇)

第一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适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满足自身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对策。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4年度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体制机制设计》的成果(ZL201410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