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铁发展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铁客运新型城镇化发展论文
1研究背景
1.1国内高铁客运枢纽布局概况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修建“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中国进入高速铁路快速建设期,对中国城市和区域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以京沪高铁为例,全线共布置23个站点,在布局上呈现出城市边缘新区为主的态势,超过14个站布置于建成区外围,仅有2个站布置于建成区内,其中20个为新建站,仅有3个为既有站改建。上述统计体现了国内高铁“新”和“郊”的特点。
1.2选址理论概述
关于铁路站点选址的理论在国外最早出现,主要可以归纳为连续型选址模型、离散型选址模型、综合型选址模型。前两种,主要用于确定选址备选方案,第三种则是对已提供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最优方案。(1)连续型选址模型代表性方法为重心法,通过一种连续模拟方法寻找物体系统的几何重心,以确定高铁客运站设置的最佳地理位置。该方法因其应用较灵活,不限于备选方案提供的位置,通常在铁路枢纽内进行单个站场选址中予以应用。然而,这种模型的计算只考虑了客流量需求或总费用,并未涉及站场选址与城市发展规划、既有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等之间的协调关系,计算得到的结果较难直接釆用,常常仅作参考。(2)离散型模型选址方法常常以运输成本与建设成本相加得到的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来进行枢纽布局规划。(3)综合型选址模型都是在给定选址决策备选方案的前提下,建立符合决策需求及现实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某种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理论评价法、神经网络及GIS等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择优。该方法计算过程过于理想化,选址结果可能由于采集指标的差异出现迥异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适应性有待提升。国内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的方法以模糊质量功能展开(FQFD)理论为代表,以高铁客运站为产品,通过对使用者的需求分析,获得全局利益最佳的选址方案。
1.3评价分析
上述理论对于问题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但是结合工程规划过程的实际应用,笔者认为需要更多地结合城市特征和既有规划边界条件。因此,在研究中,笔者认为国内高铁站点布局需要重点考虑以下条件。其一,既有铁路站点周边往往与城市商贸中心在地理空间上叠加。城市的发展往往依托对外交通设施,而国内早期城市开发建设阶段并未严格按照规划或在缺失规划的情况下即开始建设,往往出现既有铁路站点周边高密度开发、铁路沿线带状开发的城市用地格局。此种“火车站即市中心”的现状便成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背景,短期内不会出现巨大调整。因此,高铁客运枢纽的选址应充分考虑这个既有约束条件,不宜过分强调交通的引导,更切实际的做法是协调既有城市格局和枢纽布局。其二,一体化开发的高铁客运枢纽影响范围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Schutz(1998)、Po(l2002)等提出了“3个发展区”的结构模型:即第一圈层(primarydevelopmentzones)、第二圈层(secondarydevelopmentzones)和第三圈层(tertiarydevelopmentzones)。第一圈层为核心地区,距离车站约5~10min距离,主要发展高等级的商务办公功能,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都非常高;第二圈层为影响地区,距离车站约10~15min距离,也主要集中商务办公及配套功能,建筑密度和高度相对较高;第三圈层为外围的影响地区,会引起相应功能的变化,但整体影响不明显。因此,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高铁枢纽与城市的带动关系不尽相同。其三,高铁建设的良性循环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可持续性。作为一种交通方式,高铁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尤其是短途航空有影响,平衡好各自运输特征、发挥各自优势才能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作为高投入的交通设施,平衡好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效益是未来建设可持续性的前提。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投入性建设不利于创造未来良好的运营环境,也将给城市经营者埋下隐患。
高铁站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高铁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是人们来到一个陌生城市见到的最初物象,同时也是离开一座城市,留在脑海中的最后一个影像。它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彰显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和文化,高铁站建筑几乎是最高等级的大型公共建筑,对高铁站的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的设计不仅是在绿化、铺装和灯光上满足旅客的流动、输送和集散等功能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体现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非千篇一律的机械化模式。
关键词:
高铁站;普通铁路客运站;地域文化;景观
0绪论
第一,研究背景。高速铁路的发展最早起源于日本,2008年我国第一条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和运营预示着我国从此进入了高铁时代。中国确实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发达,但是最令人钦佩的是我们的发展的速度。针对高铁站,在植入地域文化与融入周边环境方面的效果差强人意。第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重新审视景观设计,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多地结合当地的文化和社会。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的高铁站与高铁站景观,不是一味追逐快捷而机械化的产物,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造园学丢弃,世界一想到榫卯结构与古朴之美的庭院,可能更多想到日本。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本文从高铁站——城市的门面出发进行了简要研究。第三,研究方法及框架。理论研究、实地调研与项目实践这三者相结合是研究论文采用的主要方法。一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研究高铁站与高铁站景观相关的理论,收集相关图文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二是实地调研。选取大、中城市具有代表意义的高速铁路的建筑风格与景观进行研究,比较其功能构成、景观基本形态和交通流线组织与周边设施的完善情况等方面。三是对比研究。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对国内高铁站景观与传统火车站景观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四是归纳总结。通过大量论据论证,归纳完成论题的论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1高铁站的规划与现状分析
如何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
【摘要】随着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于铁路职工的要求增加,需要铁路部门加强教育培训力度,从而提高铁路职工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论文针对如何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进行研究,论述了铁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铁路企业中的应用,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现状,以及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服务质量;职业
1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铁路行业发展迅速,铁路线路的增多,高铁的开设,给人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行业的发展,使得公路、航空、水运等发生巨大变化,运输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得到解决,新的技术不断研发,使得我国的铁路建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对于铁路职工的要求提高,需要铁路部门通过教育培训去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
2铁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铁路建设对于国家、社会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比如神华铁路(包神、神朔、朔黄、大准)的建设,其主要的目的是为内蒙古东胜煤田和陕西省神府煤田外运而建设的一条铁路专线,运营里程达2150多公里,构成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例如,神华铁路充分利用开发与人力资源的铁路建设,是现代铁路行业的新突破,并且推行效果良好,推动了铁路人力资源开发的热潮。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能够促进铁路行业的发展。例如,煤炭铁路运输岗位的职工,需要通过技术考核之后才能上岗,并且需要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而确保煤炭铁路运输工作的效率。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铁路企业中的应用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微信融平台反思
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逐渐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进入了手机不离身的“微”时代,手机成为每个人的贴身“情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阅读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依赖于移动终端,并趋向于碎片化。官媒时代的终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起点和终端,合法的公民都可以信息。读者,特别是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阅读口味出现重大变化,自媒体受到青睐,而传统官媒受到挑战,他们只喜欢阅读“吸引人”的作品,而不论源自何种媒体。一直以来似乎我们一谈学术就马上觉得枯燥无味,学术难道就应该枯燥的吗?如何改变学术传统的“枯燥”形象?微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需要精心的创意与制作好微推。从媒体娱乐化角度,我们也有责任扭转,媒体需要科学化,科学也需要媒体化,要主动去讲好学术故事,就需要主动去占领这个阵地。同时,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盛行,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纸媒。作为传统媒体的一部分,科技期刊工作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寻找出路以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如何以新的面貌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展示优秀学术论文以扩大论文和期刊的影响力,成为期刊人应该思索的一个紧迫问题[1-2]。作为中国地理与资源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为了应对期刊发展存在的竞争劣势、加强期刊服务学科的功能,积极迎接期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地理与资源类期刊探索出了集群化发展之路,推出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网站,创立了微信服务公众号等期刊多元增值产品[3-5]。转变期刊办刊模式,主动给读者推送学术论文、科研成果与学术会议信息等内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的发展。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图1)自2014年11月开通以来,持续运行,截至2019年8月19日,推出218条微推,关注人数已达22871人,总阅读次数已达80余万次,总阅读人数近70余万人。经过精心创意的微推,让较为枯燥的学术论文从此不再枯燥。比如发表在2017年第11期《地理学报》上傅伯杰院士的“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一文,做成标题为“正在转身中的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的微信,在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推送后,一周阅读量达到2万多次。发表在2016年第5期《地理研究》上陆大道院士的“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一文,做成标题为“总理问:‘胡焕庸线能否突破?’,我们的思考是……”的微信,在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推送后,一周的阅读量达到2万次,1.6万人阅读;微信公众号同时开放留言,网友纷纷互动,一时观点再次碰撞激荡。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的运行,增加了读者、作者与期刊之间的“粘性”,扩大了期刊集群平台及期刊在读者群中的影响力。目前,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的案例虽然较多,但大部分微信公众号存在着关注用户少、内容阅读量小、实践成效差等问题[3-4]。为此,本文在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的运行实践基础上,系统总结科研微信融平台上生产好微推的原则和创意要求;并以《地理研究》等数据为例,阐述微信推送对期刊产生的综合作用;最后提出科研微信融平台的使用注意事项,以期为期刊微信融平台的运行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1科研微信融平台上生产好微推的十四条原则
通过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运营四年多的经验总结发现,要想在科研微信融平台上生产一条好的微推,需要遵守以下十四条原则:(1)引人的题目。一条好的微推题目包含海量信息,可以迅速吸引读者的目光,触发读者的点击动作,是成功的一半。(2)概括的内容。好微推要对原文进行高度概括,要基于原文更要高于原文,切忌生搬硬套将全文直接拷贝到微信里。否则,即使题目再吸引人,有读者阅读,但读后不愿点赞、收藏、分享和转发,也难以扩大阅读量。如果标题和内容同样精彩,通过新颖的标题,读者带着好奇心点击后,内容戳中读者的共鸣,引发其收藏、转发和分享的冲动,从而提高阅读量,扩大宣传规模。(3)人文的关怀。要深入理解与挖掘作者和读者的内心需求,搞清楚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用人文的关怀制作出作者和读者真正需要的微推,才能吸引作者和读者阅读。(4)家国的情怀。除了要有人文的关怀,制作微推更需要家国的情怀,要专业为家国服务,帮助广大作者和读者朋友们把科研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5)可读的趣味。好微推必须经过精心策划与制作,要图文并茂,并融入多种全媒体手段。(6)实用的分享。好微推阅读后,能满足作者的“刚需”,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读后有启发、有收获、有感悟,这样读者阅读后才会收藏、转发、分享。(7)凸显的品位。好微推必须要有品味,可以“标题党”,可以生动,但要有高格调,不能低俗。(8)必须的精力。一条好微推,从创意到收集素材再到制作,约需半个月,如果持续运营,就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因此在开通微信公众号之前,就要对此做出必要的心理准备,对微信运营人员要提前有所规划。当前很多微信公众号都重开通、轻维护,导致期刊微信公众号开通后,由于时间、精力、人员等问题,发送的微信推文比较少,使得用户关注度比较少,阅读量也不高。(9)经济的投入。好的微推除了必要的精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由于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的原因,往往需要请专业人士来创意、制作。一条精美的微推,好创意、好制作都离不开人力物力的适当投入。(10)推送的时间与时机。微信推送讲究时间与时机,一般要配合不同时间段、节庆活动、重大学科或社会经济活动。就不同时间段而言,钱筠等[6]的研究表明,消息推送时间的选择,以17∶00~21∶00为佳,因为这个时段用户有空余时间阅读内容。赵文青等[7]的研究表明,下午和夜晚效果要好于早晨和上午的效果。而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通过四年多的运营经验得出,一般在周一至周五的早七点或晚七点推送为宜,尤以周一早七点、周五晚七点推送为佳,阅读量相对较大,这可能与微信公众号读者群的学科、职业、兴趣等特点有关。总体来说,消息推送的时间选择,以尽量不打扰用户为原则[6]。在推送时机方面,一般在节庆活动之前、之间或之后发送相关推文,会达到较大阅读量的效果。如2019年春节后,就在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年味里,细数自个会了多少老友、喝了几顿酒、长了几斤肉的时候,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推出题为“找寻记忆的味道:春节年味大家谈”的微信,特邀12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年轻学者,书写他(她)们对于各自猪年春节的感受,为广大读者朋友们呈现了一幅中华大地春节多彩与炫丽的画卷。这条微推一经发出后,截至2019年8月19日,总阅读量达到3519次,并且读者纷纷留言互动。陈玲等[8]、吕冬梅等[9]以《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公众号的推送经验得出,踩着节日或节气点的微信专题具备时效性,受到读者的喜爱。(11)适度的数量。微信公众号的运营需要持续地推送,每期、每周、每月都要适度推送,不能形成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频繁推送、没时间没精力的时候长时间搁置不推送的局面。太过频繁的推送容易引起用户反感,极易引起用户取消关注;但如果长时间没有消息推送,很容易被用户视为休眠,降低用户黏度,导致关注用户流失。总体来说,在持续常规微信推送基础上,需要有不超过20%原则的精推。(12)适当的间隔。微信公众号的推送,除了需要适度的数量维护,还需要注意适当的间隔。微信推送后,要“让子弹飞一会”,给微信预留一段与被转载的时间。如果间隔时间太短,会把上一条微推的部分读者注意力分散到下一条微推,从而减少每条微信的阅读量。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会降低读者兴趣和“粘性”,减少关注用户数量。总体来说,微推发送间隔以7~10天左右为佳。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自2014年11月开通以来,截至2019年8月19日,累计发送微推218条,平均每8天发送一条。(13)政治的底线。微信推送切记要保证政治上不能出现问题,不传递“负面情绪”,这是任何微信公众号得以生存和持续的生命线。(14)持久的耐性。微信公众号的运营,需要持续不断地发送推文,只有连续推出作品,才能吸引用户的长期关注,使用户对公众号形成“粘性”。
2生产好微推的创意要求
要策划出一条好微推,创意最重要,一个好创意是一条微推成功的一半。通过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经验,我们总结出一些生产好微推的创意要求。
2.1结合生活好策划
微信推送可以结合老百姓的生活来策划,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高铁,自2003年秦沈客运专线揭开了中国高铁建设的序幕,2008年京津城际列车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正式迈入“高铁时代”,高铁由此走入老百姓的生活,引发了时空巨变。为此,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以发表在《地理研究》2016年第3期的“高铁网络化时代旅游地理学研究新命题审视”一文为基础,做成标题为“一场高铁引发的时空巨变”的微信,推送后一周时间,阅读量突破5000多次,宣传广,达到传统纸质媒介难以企及的效果。
科技期刊主管单位集中办刊的规划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报》主编欧阳钟灿认为,任何国家强大都不仅是经济强大,还必须要有科技的强大。科技强大必须有科技载体—本土期刊的强大。然而,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小、散、弱”。小,期刊出版主体体量小、出版品种少;散,期刊出版主体之间欠整合、分布散;弱,期刊出版主体竞争能力弱。在“小、散、弱”的影响下,我国科技期刊很难适应现代出版运行机制,难以塑造自身的内容和专业优势,有限的人、财、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1科技期刊呼唤集约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术影响力总体提升,影响因子保持快速增长;期刊品牌逐渐形成,“百强科技期刊”“中华优秀出版物”等奖项的成效显著;期刊小规模聚合加速,部分期刊企业的学术影响和经营业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期刊数字化出版迈出探索性步伐。聚焦“小、散、弱”问题,不难发现,我国科技期刊目前面临如下困境。(1)顶尖单刊日渐增多,有国际竞争力的期刊出版机构尚未出现。近年来,得益于行政力量的引导、多方资源的投入和期刊出版人的“觉醒”,我国科技期刊中“异军突起”者日渐涌现。JCR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2011年仅有Q1区期刊5种,而2016年已达37种。其中,《CellResearch》《Light:Science&Applications》等期刊的影响因子稳居国际同学科前列。然而,纵观全国,尚未出现可与Elsevier、SpringerNature等国外出版商匹敌的出版机构。即便是我国出版的国际一流的单刊,又往往与国外出版商合作,是国际刊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是我国科技期刊领域资助额度最大的,获得该计划资助的16种期刊全部都与Elsevier、SpringerNature等国外出版商合作出版。(2)多平台、多系统、多办刊主体、多管理方式、多体制运行已成普遍现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呈现出极强的多元化,在平台、系统、办刊主体、管理方式等方面均出现了“多”的特征,各种“多”彼此交织,进一步凸显了“散”。仅以平台举例,我国共有期刊10000余种,其中科技期刊约占半数,这5000余种科技期刊采用了多种平台,有的采用国外出版商提供的平台,有的采用国内大型期刊出版企业研发的平台,有的采用主管部门统一建设的平台,有的采用自主研发的个性化平台……各种情况兼而有之,各期刊的核心数据几乎“随机”地存在于国内外各种数据库中,路径依赖导致数据碎片化特征明显。因此,大力推动科技期刊集约化发展,在产业意义上解决“小、散、弱”问题,集中精力打造若干综合性刊群和学科性刊群,实现高度集约的办刊模式,已成国内期刊界的共识。
2科技期刊集约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既要遵循学术规则,又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遵守行政规范。期刊主管单位推动科技期刊集约化发展的责任日渐凸显,既要推进期刊发展,又要推进期刊行业发展。当下,主管期刊较多的单位有:教育部,主管逾千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48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358种。当期刊集约化发展成为共识之后,期刊主管部门推动集约化的路径选择就成了核心问题。为此,需要借鉴同行业、其他行业的发展路径。
2.1出版机构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国际上,科技期刊主要依托商业出版机构和学术机构办刊。Elsevier从一家荷兰小书店发展为一个全球化的多媒体出版集团,Elsevier主要依托丰富的企业运作能力,遵循市场规则办刊。英国皇家化学会作为一家非营利组织,出版发行大量书籍、电子书、数据库、期刊,其经验主要是依托强大的学术背景,遵循公益性原则,采取多种模式集中办刊。而提供高水准的光学、光子学信息服务的美国光学学会,则是依托近百年的学术期刊出版经验,推动本学科期刊联盟建设。国内办刊主体较为多元,其中集约化办刊较为成功的有中国社科院、中华医学会、中国光学期刊网等。横向比较下来,不难发现,中国社科院依托出版单位集中办刊,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扩大发行、改进服务、提高效益;中华医学会依托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集中办刊,形成了“中华”“中国”“国际”三大系列,成为国内医药卫生界期刊数量最多的期刊集群;中国光学期刊网则依托学科专业内容集中办刊,整合了国内95%的优秀光学期刊,进入全球TOP1%网站序列。可见,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路径差异性较大,现存办刊模式众多,我国亟待实施因地制宜、因刊制宜的多模式集中办刊探索。
动车组检修项目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高速铁路及动车组的发展又是交通发展中令人瞩目的成就。动车组检修作为恢复高速动车组使用状态,确保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在车辆全寿命周期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基于此,论文从动车组检修项目管理的角度,从检修项目的流程、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对目前动车组检修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动车组检修;项目管理;项目风险;进度;探析
1引言
随着我国高铁交通建设的逐渐完善,选择高铁作为出行方式的旅客数量逐渐增多。在车辆增加的同时,根据车辆检修的技术要求,车辆的检修保养数量随之增加是必然的,如何在检修过程中加快检修节奏和效率,提高车辆上线率,最大程度地减少车辆运输的安全隐患,是全行业和主管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动车检修项目的相应管理过程进行研究与探讨。
2动车组检修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铁路总公司已完成企业化转型,目前,各个铁路局也正在实施企业化转型。完成企业化转变后,为提高动车组的运行效率,降低检修成本,追求企业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各铁路公司已经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如压降动车组检修成本,实现由高级检修能力的路局自主进行三级检修。在企业运营中关注成本,注重效率是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管理的需求,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被各个行业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3动车组检修项目分类
企业发展政工队伍素质研究
【摘要】
一个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必须要有一支完善的政工干部队伍做后盾,只有这样,才能稳固企业整体思想政治高度,才能让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奋斗。铁路企业要想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政工干部的支持。但是目前,铁路企业当中大部分政工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亟待加强。基于此,论文从政工干部工作的意义出发,对铁路企业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几点提高铁路企业政工干部素质与能力的方法策略,希望能够促进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铁路企业;政工干部;素质能力
1引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作为企业主要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企业政工干部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铁路企业必须深刻认识政工干部工作的意义,尤其在新形势下,铁路企业政工干部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与能力是铁路企业发展过程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
2政工干部工作及其意义
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初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县域经济发展也步入发展的瓶颈期和攻坚期,面临着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化的多重压力。尤其是当土地红利、税收红利、贷款红利等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消失时,县域内大批企业纷纷倒闭,留下许多债务和污染。如何带领县域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需分析绩溪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关键词:绩溪;县域经济;供给端
近年来,绩溪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8年,绩溪县地区生产总值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从经济发展增速来看,2010年绩溪县GDP增速高达14.5%,在这之后经济增速呈明显下降态势,直到2016年情况才稍有好转,但2018年经济增速仅为5.4%,增幅同比下降较大,经济发展时好时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全市范围来看,绩溪经济发展水平在宣城市7个县市区中倒数,在全省范围内也处于中下游位置,其根本原因就是产品供给端较为薄弱,未能及时跟上新时展要求。
一、绩溪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发展效益低下
绩溪县属于山区小县,农业产业占GDP比重较高,2018年,绩溪县农业产业总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12%。县域内农业资源丰富,有山核桃、茶叶、油茶、竹子、中药材等众多经济作物,但农业产业链较短,许多企业经营项目还在以销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对经济发展贡献力度不大。绩溪县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够,存在着局限于为农业产业而发展农业产业现象。近年来,虽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有所上升,但融合质量不高,发展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工业产业制造水平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