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电工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级电工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级电工教学

网络教育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作用

一、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比较先进便捷的培训方式,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不断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不仅在全日制教育当中多有运用,在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当中也多有运用。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应用,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很多地方已经看到这种培训方式,相对于传统面对面培训的优势,将网络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进网作业培训方式,一些地方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进网作业网络培训管理规定,对电工网络培训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是,目前的网络教育主要针对在职电工,一些地方虽然在电工培训上进行了一些应用尝试,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有的地方,建立完善的电工网络培训网络,加强电工网络培训监督等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网络教育可以有效的弥补供电公司在电工培训上的不足,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电工培训网络,为电工工作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二、简析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作用

1.网络培训能够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电工的培训一般都是由供电公司组织的,主要针对供电网络建设、各种电气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电气设备安装等,在培训当中一般采用集中培训方式,这种方式中电工与培训讲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快,培训的效果比较有保障。但是,电工工作任务繁重,很多电工长期工作在供电所的一线,统一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产、生活,在培训当中经常可以遇到旷课、迟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工作任务所致,也无法对他们进行通过处罚等强制其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培训的效果。网络教育则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网络教育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只要有电脑和网络,登录网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能观看到培训内容,包括教案、视频、音频资料等,随时随地学习,解决了统一培训组织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让他们在家里就能接受培训。另一方面,网络教育能够将对电工工作和生活影响降低到最小,多数教育资源都是上传网站的,并不是直播进行的,电工在工作不忙的时候,在单位统一组织,或者在家观看教案、视频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等,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当然,也有一些现场直播教育,在直播的过程中可以与讲师进行互动,这样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还能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2.网络培训能够构建起一个持续性的学习机制

传统培训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能持续性的进行,因为是兼职,是以培训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而电工的工作性质、任务和内容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前所学的知识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进网作业需要;比如说在九十年代,电表基本上都是电子显示,功能和安装比较简单。而现在,智能电表已经普及运用,智能电表的安装及使用与电子电表有很多不同,如果不进行培训教育,电工很难掌握智能电表的安装使用。并且,人所学的知识并不是一直都能掌握的,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忘记,这就要求必须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对电工来说也是如此,想让其一直保持进网作业的能力,就必须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培训教育。网络教育恰恰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网络教育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年365天不论是自己学习、还是直播教育,都能够持续性的进行,这有利于拜托传统的培训教育在持续性上的不足,让电工能够主动的、持续的学习,让其能够真正的长时间的具备进网作业能力。

阅读全文

五年制电工实训课程项目教学法应用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学生探索为主体、教师启发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五年制高职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更注重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基于电工实训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教师必须要以“理实一体、实践为重”的理念,同时,在实训课程中要围绕学生的动手来展开。本文主要研究项目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电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项目实施;注重实践

1电工实训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的电工实训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先传授实训内容的原理图,并按图进行示范接线,学生按此进行操作,教师再进行检查。按照这样方式教出来的学生操作按部就班,技能熟练程度较高,但缺乏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也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和技校学生最大的区别。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为辅的状况,从项目最初的设计到动手操作,直到项目完成的所有过程都以学生为主,团队协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学生发挥自主创新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引导者,面对学生不同问题的提出也必须时时充电,在具备电工专业方面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思维模式的引导。因此项目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电工实训课中的应用既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还能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五年制电工实训课程项目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2.1学习目标的确立

目前五年制高职电工实训教学主要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电工基础实训,另一部分是高级工另一部分是高级工实训,所以我们具体的学习目标为:第一,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工的操作技术;第二,具有对低压电器的选择及维护能力;第三,能掌握对我们日常电工电子仪表的应用和维修;第四,能对简单线路和常用照明设备进行安装。

阅读全文

高技术职工培养的经济重要性

本文作者:张建洲 刘希珠 单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

在21世纪即将来临这际,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进入一个重要时期,造就各种类型人才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是当前我国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工作中最紧迫的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同志在1994年“全国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青年人才大军”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不仅需要建设一支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而且需要建设一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企业家队伍,一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专家和其他各类专门人才队伍”。

这就是说,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德才兼备的党政干部,擅长经营管理、富有开拓精神和企业家,学科带头人、学术大师和技术专家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同时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要参与国际竞争,也离不开大批掌握职业技能的工人。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生产各项工作中同样也都离不开拥有技术专长的技术工人的合作,因为在教学、科研、生产工作中,经常需要研制加工新设备或新部件,而这些新工件多数属于非标准部件,需要工人根据科研人员的设计思想加工制作,这些部件往往又精度要求高、材质特殊、加工难度大,没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人是难以完成的。例如,李鹏总理在1995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时,列举了五项成果,其中由清华大学完成的两项之一——低温核供热堆,是世界上首座投入运行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压力壳式核供热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新型水驱动控制棒的反应堆,该新型水力驱动控制棒就是由清华大学核研院教师设计,并由核研院工人精心加工完成的,即使在面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同样也需要具有娴熟技艺的技术工人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教学实验。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娴熟技艺和高超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是我国当前经济、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知识的差距”,现在的世界经济已经转向知识密集型,经济产品中劳动成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在德国,一些大的公司企业都设有职业培训中心,如赫斯特化学公司、戴姆勒—奔驰汽车中心、巴伐利亚汽车公司都有规模很大的职业培训中心。据美国成人教育服务办公室预测,到2000年美国75%的工种,将需要受过某种程度大专教育的人才能掌握。目前,我国工人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并不高,有些已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需要,据全国总工会1993年上半年对全国333个企业的近70万名职工进行的调查表明,目前技工的实际水平普遍下降,有的技能水平甚至低于已获得的技术等级(包括技师)2—3个级差,在工业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20%,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30%。但在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初级占工71%,中级工占27%,高级工仅占2%,这种不协调的比例关系是绝对不能适应我国经济、教育又和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的。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术工人不信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十分急迫的任务,否则,它必将制约着国经济、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速度。

一、强化技术培训是提高工人素质的重要措施

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高超技艺的技术工人队伍,就必须努力提高工人队伍的素质,实践证明,强化工人的技术培训是提高工人素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清华大学自1988年以来一直坚持按国家颁布的技术等级标准,有计划的对学校的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并制定了考工与工资浮动升级相结合的考工晋级制度。1992年国家教委成立了国家教委工人考核委员会,我校负责机械冷加工、机械热加工、土建园林、汽车驾驶与维修四个考评组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在国家教委领导下,我校1993—1994年间对委属在京单位及兄弟院校的30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了工人技术等级的培训与考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多年培训考核工作的实践,我们体会到:

1.充分利用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实习基地是搞好工人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础清华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不仅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而且学校还有一批身怀绝技的高级工人技师和工人技师,此外还拥有一批设备先进的教学实习基地和实验室,这些都是对工人技术培训极其有利的条件。为适应工人培训的需要,我们精心挑战那些既了解生产、熟悉工人,教学效果又好的教师给工人师傅上课,选聘那些责任心强、技术水平又高的高级工人技师和工人技师进行操作辅导和讲工艺课,收到了很好的成果。绝大多数的学员对我校教师和技师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在教学实习基地方面,清华大学有机械冷、热加工培训使用的教学实习基地;有培养电工、电子方面技术训练的电工、电子实验室、高压实验室;有进行汽车构造、理论教学的汽车实验室以及土建施工的基地等,这些先进的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每年都为工人技术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阅读全文

水利水电工程实践教学效果分析

摘要:

实践教学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介绍了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概况,进行了实践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从实践教学的总体认识与评价、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践教学效果总体较好,满意度较高,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此,提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

实践教学;效果调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2],通过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为例,通过对近几年毕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实践教学效果,明确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实践教学开展概况

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创办于2001年,是重庆市唯一培养水利水电类高级人才的本科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专业定位紧密围绕国家建设重大需求,瞄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科研一流大学的发展水平,强化教学科研特色,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教学、科研及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的水利水电工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专业特色是注重水利和水运有机结合,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水利、水运行业的契机,培养水利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紧密联系水利行业建设的第一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水利工程领域及其相关工程领域的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毕业学生能够胜任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应用研究工作[3]。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类型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专业类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安排了相关实践教学。研究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4-5]。从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情况及学分组成来看,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4个部分,实践环节总学分为32.25分(必修课程),占培养计划总学分的18.4%,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依次为4.75分、7.5分、8分和12分,占实践环节总学分的比例依次为14.7%、23.3%、24.8%和37.2%,相对较为均衡。

阅读全文

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在中等专科院校中,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是两门基础且极为重要的科目。本文通过对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展开进一步阐述,最后就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实验室的合理建设及科学管理进行细化分析,以期使得更多人关注中等专科院校中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研究;探索

我国大多数中等专科院校,长期以来在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教学中重要教学部分都是验证试验,对于探究性实验并不是很重视,每年每一届的实验内容也都一样。这对于教学的创新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1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的实践的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在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相较课堂理论教学而言,都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都是在进行辅助教学。大多数进行这两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是本科学历,专科学历或者是中专学历。相对来说,专业性不是很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同样薪资水平也低于其他科目的教师。大部分中等专科院校在近些年来,都开始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不断地完善。在不断地发展中仍然会出现教学理论与教学设备不能保持同步的这一现象。在新时代的新教育模式下,必须要培养极具有创新能力,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适应新时期期待发展的综合性电子电工人才。同时,培养综合性人才也是仅仅通过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当前,在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的教学中会出现如下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在实践性上还很薄弱。近几年,我国的大部分中等专科院校已经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不断地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误差变得更小,也使得实验的时间不断缩短。但是包含在试验箱内的大部分试验箱元器件都已经在箱内就操作好了,学生在实验中无法实际观察这部分的涉及的各部分各个实验元件,也无法动手实际操作。也与实验教学的目的严重不符。缺乏创新性和探究性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的教师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使得实验的结果与理论完全相符,这种实验过程不利于学生进行思考与深入了解实验,不利于对实验结论进行深入的了解,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得实验任务而敷衍了事,与实践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全相悖。

2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

2.1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阅读全文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微课的应用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微课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微课的开发和广泛使用一方面能够将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的需求。微课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微课;《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

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微课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并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环节中。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能够将重难点教学内容以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在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1微课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率先提出的。国内学术界将微课定义为:微课又被称之为微型课程,微型课程主要以视频在、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针对教学中的具体指示点和特点的教学环境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从国内学术界对微型课程的定义我们可以指出,微课具体指的是一种微型课堂教学,微课使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针对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环境而设计的情境教学。微课在教学中展现出了十分明显的教学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主题明确、短小易懂、互动性好、应用范围广”等诸多有点。微课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教学难题,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能够帮助学校构建广泛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碎片化和移动化学习需求。

阅读全文

电子项目教育法提升策略

本文作者:刘红晶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项目教学法对提高轮机专业电工与电子教学的意义分析

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电工与电子技术是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在于为学生掌握轮机高级技术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和电工测量的运用,这些技术是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老师固定、呆板的讲解模式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轮机工程专业课程的兴趣,这种状况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较为扎实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另外,即使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讲解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课后并没有机会加以运用,在课堂上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不十分牢靠。这些现象都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不能为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的形式展开教学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一个指定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及时地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电工与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轮机工程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管理轮船上所有机电设施和动力装置的工程师,这个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较多教师认为轮机工程专业电工与电子的教学目标在于带领学生掌握轮机、电工和电子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教学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学目的已经成为培养现代复合型人才,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一教学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引进项目教学法。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一个项目。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轮机工程的教师的青睐,它一方面顺应了素质教育体制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项目中巩固自身基础知识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上课期间是学生吸取知识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高校的教学管理相对较松,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出现旷课、上课睡觉等不良现象。这样的教学状况导致轮机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吸取到有益的专业知识,轮机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针对这一状况,很多高校开始引入项目教学法。通过完成收集相关信息、处理信息、完成制作、形成产品、教师指导、综合评价等系列工作,学生能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轮机工程专业的教学效率。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中,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和发现自身不足,更有效地提高了轮机工程的教学质量。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而学生自身的看法和观点无法有效地发表,这种现象使得学生的创造力逐渐被磨灭。创造力对于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是相当重要的,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很多高校开始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学生单独完成某一个项目来展开教学的方法,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教师对其加以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来完成整个项目。另外,学生可以大胆地将自身的想法融入到项目制作中,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下加以改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尽情地发挥自身创造力。

有效措施重新准确地认识项目教学法

阅读全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研究

摘要:“双证融通”实际上指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的融通。希望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训室建设等几个方面,在实施双证融通上所做的一系列的改革与研究,以具体能力的培养与真实课程的实践及理论教学为例,详细说明改革的方法,进而探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双证融通;职业技能;电气自动化;有效途径

“双证融通”即要利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内涵的无缝对接,从而完成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满足“一教双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创新要求[1],为此以《国家职业标准》为目标,我们先后走访了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沈阳燃气有限公司、沈阳飞驰电气有限公司、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沈阳热电、沈阳地铁等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分析调研,确定其对毕业生具体的能力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从岗位分布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四类。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得出在辽沈地区高等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针对装备制造行业、电器产品制造类企业、系统集成类企业、高端自动化生产等相关企业。主要从事大型电器元件的组装,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与维护工作,工作时更多注重定性研究,而非定量计算。因此从企业需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标志,而职业能力鉴定考核的核心是技能操作,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因而要求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有关内容与要求有机地结合,完成“双证融通”[2]。

1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保障,构建以职业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求的核心职业能力,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将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认证课程进行整合,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中[3],突出了“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构建了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任选技能实训三个模块,以此支撑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对相关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将“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及应用”等专业骨干课设计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训课程,保证理论和实操的比例达到1∶1,突出了核心技能培养。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整,加大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技能训练。通过网络平台,企业、校内、外教师共同授课;达到学生相应岗位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等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从而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4]。

2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国家规定的指导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高级、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能力鉴定的需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了“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和“PLC技术及应用”实施性的课程标准,并将理论教学及实训中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数与鉴定试题中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各知识点所占分值相对应;按照职业功能模块中的高级工、中级工来有层次地组织实践教学[5]。在相关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企业需求和岗位核心能力的分级为基础,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将实践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融入到各项目教学任务中,打破原有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培养模式,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融入了相关的交流调试及变频调速的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原有基础上融入了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PLC技术及应用”课程在原有基础上融入了传感器与PLC技术衔接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四门课程均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例如“机电设备控制技术”完全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首先按照维修电工岗位的工作流程,以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分析该岗位所需能力,进一步明确核心能力;课程以车床、钻床、铣床等四个实施教学任务,在所实施任务中将课程知识点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贯穿起来[6],真正打破以传统教材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电器元件的选用、典型控制线路的安装分解在每个项目教学任务中,使学生经历了从基本知识到职业技能体系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中先后尝试了以网络课程为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课前首先熟悉课程内容,学生根据教师每次课预留的预习知识点与相关问题,通过该网络课程提供的各种课件、微课及在线互动等相关资源完成课前预习;而在课堂上通过教学讨论与互动来完成的,教师通过网络提前熟悉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目的的辅导,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消化吸收过程,并在课后学生通过网络训练软件及在线互动等环节,利用网络空间完成教师、同学互助教学中的相关问题[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