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尔基的故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阅读教学情感熏陶创设
摘要:
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艺术的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阅读体会,认识文章带来的情感因素,自觉的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
阅读教学;情感熏陶;创设与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自觉重视情感态度的正确引导,同时,它又指出应该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求教师要做到自然,“润物无声”。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自然大方、水到渠成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对情感熏陶进行创设,力求教学过程富有诗意,则情感导向将更精准。一般来说,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安排在教学的结尾阶段,让他们运用课文的语言或语言模式表达思想,结合生活体验进行交流,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画龙点睛
在写作时,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要有画龙点睛之笔,就是在文章的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染,进行艺术表现,能让读者产生柳暗花明、恍然大悟的境界。其实,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学生对课文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往往能让学生茅塞顿开。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在学生对这首词的词意较好把握之后,并没有继续往下教,而是一句问话,“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纳兰性德?”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什么他不回家要去打仗?”“为什么陪伴君王那么威风还想着故土呢?”等问题提了出来。这时,王老师没有解释,只是呈现了纳兰性德的另一首词《菩萨蛮》中的两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学生不问自明。同时,王老师又是一问:“大家再想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外,谁还会问他呢?”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课堂出现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情景对话。学生纷纷设想自己是纳兰性德的亲人、朋友等等,“问夫”“问父”“问友”代替“问君”进行反复诵读,感情真挚。最后,再次朗读《长相思》,在词中让作者自己做出回答。于是,在这矛盾的内心中,体悟到词人“身向榆关”的初心———保家卫国。这时,那颗思乡爱国又儿女情长的内心浮现于眼前。[1]这样,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似乎也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情感历程。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很好的“点睛”,“龙”画得再形象,也是徒然的。一位教师教《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园子的美好,感受景物描写的精彩,似乎抓住了课文的特点。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即学生在关注园子中各种事物的自由自在,却没看到园子里的人,这就像一层薄纱挡在了学生们的眼前。[2]此时,教师如果及时捅破:在这园子里,为什么“我”的眼中,这些事物是那么的美好,而在平时,生活中的我们却常常忽视呢?这一问,就是“画龙点睛”,能让学生对景物描写重新认识,明白作者写作意图。可见,在教学中,运用“画龙点睛”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和课文的情感交集,产生审美效果,从而有所感悟。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效思考
摘要:群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和路径。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速度,同时也丰富了初中生的语文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而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和任务,又要对接学生的学情,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发挥群文阅读的效果和价值。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选文扣题模糊
群文阅读的主题非常重要,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围绕主题展开,选材时要先明确主题再选择文章。部分教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群文阅读就是几篇文章的简单叠加,只关注文章数量而忽视了文章质量,导致主题不突出甚至偏离主题,难以达到群文阅读的效果。
(二)课堂氛围缺失
流动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一、培养良好的发言习惯
流动儿童的家境一般都较差,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和他们交流,所以他们习惯了在沉默中用眼睛去看,而不愿动口去说。又由于这些流动儿童多是讲方言或是带有口音的普通话,他们不爱在课堂上发言。可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眼、耳、口、手并用,才能事半功倍,不开口说就不能提出问题,就不易和小朋友们交流合作。鉴于此,我们从不同方面入手去改掉幼儿闭口不言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耐心当好翻译,把孩子想说的话用标准的普通话帮他们大声讲出来;其次,让这些流动儿童多与城市儿童相接触,城市儿童正确的发音会慢慢影响到他们的读音;最后,教师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一旦他们有发言欲望时,及时提问,耐心倾听,及时配合补充。慢慢地孩子们就会适应这样的氛围,会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发言中。为了鼓励流动儿童的发言,还要多创造机会。如击鼓传花说故事时特意在他们那儿停留一下。多组织排序发言,让他们先是硬着头皮说,说习惯了也就不再害怕了。在年终的奖状设置中,可专门设言“课堂踊跃发言奖”,给那些有进步的流动幼儿以激励。
二、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由于流动儿童在家中的学习环境不利,他们不可能要工作劳碌的父母一直陪伴他们学习,所以他们一定要从小养成自我约束做作业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要从小养成,从幼儿园时期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由于幼儿园教学中很少有纸质作业,所以幼儿的作业习惯的培养重在培养一种意识,一种老师让做的事情我要做到、我要做好的思想意识。例如,我们在活动中学习了寻找春天的内容,我给小朋友们留的作业是寻找生活中的春天。我在布置作业时,特别提醒那些流动儿童,看看早上出门的妈妈是不是穿得比冬天薄了,看看劳动中的父母是不是因为天气暖和累得出汗多了,看看老家的奶奶是不是把春天的衣服给你们捎来了等明天上课跟老师讲一讲。这些有特色的提示是专门针对那些流动儿童的,让他们做作业时有内容可找,并记得去做。又如在布置手工作业时,不要限制原材料,流动儿童的家境不好,他们的好多材料来源虽然不是买的,但是很有创意,老师一定要鼓励那种变废为宝的手工作业,让他们保持做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流动儿童,若想在人生的路上攀得更高,一定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由于流动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利,他们的父母很少有读书的好习惯的,所以,教师要适当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给孩子买一些适合的读物去读,让家长懂得教育孩子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园中,教师一定要建立好图书角。教师可以发动家境好的孩子将读过的书捐出来组建班内的图书角,以供家境不好的幼儿借阅;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爱护图书,会给图书抹平卷角、摆放整齐;教师要选取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小故事在班内讲一讲,在讲时故意留个小尾巴去吸引幼儿的读书兴趣;一定要多给流动儿童一些机会,这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总之,好的学习习惯是伴随一生的财富。当幼儿从入园起教师就有意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一定会因此受益终生,而特别关注流动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许会给他们一个成功的人生。
作者:郭夕利 单位:江苏如皋市如城镇新民幼儿园
小学作文教学措施
一、作文和生活紧密相连
作文不要过分虚构,虚构是精神空心化的罪魁祸首,要从生活来,才能感人肺腑。一次一个家长给我讲了一件事,说是她9岁孩子没跟她打招呼就从她包里拿了100块钱,本想发火,后来忍住了,只是说了孩子几句。不想,今天早上起来时发现床头有100元钱,毫无疑问是孩子还回来的,请问她该奖励孩子还是装作不知道,就这样不了了之呢?学生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呢?不妨让家长参与进来各抒己见。一位家长说:这可了不得,得严加管理。一位家长说:在小孩子的专门抽屉里放一部分钱,可随意支取,没有了接着放,加以讲一些节俭类的美德故事和以身作则。一位家长说,放开手脚好,我家的孩子现在住宿,独立支配钱。结果非常节俭,认真对待钱财,毫不浪费。
我们就这件事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作文和生活结合,因为教育培养的是完整的人,是内涵丰富的人,是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所以,教育必须坚决地拒绝“圈养”,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世界接受更丰富的教育,这样的作文和生活响应,内容鲜活,也有启发意义。
二、多阅读启人心智的书籍,写作中多刻画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月的语感强化训练,比如每天诵读和复述一定量的名著,强化一个月后,再每天做一题考试阅读题,这样再一个月。读后感可以尝试着写,学会概括,可以先从要素串联、段意串联、中心句等方面入手。至于细节,低年级的学生难理解赏析,还是侧重于背诵名篇,争取掌握大量的词句。
高年级的学生,要把以前写得好的作文挑选出来,进行精心修改,从家庭、社会、校园等各方面去准备,这样会比较现实,贴近生活,从修改作文入手,进步会比较快。写作中,把绘景和写人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过程繁简适宜,在不知不觉中把要刻画的人物形象交代完毕,没有雕琢的痕迹。
三、鼓励家长给学生创造氛围
论近三十年国外文学汉译特色及展望
汉译特色分析
近三十年来,在多样多元的文化背景和自由开放的社会形势之下,俄罗斯文学汉译在译介选题、译介趋势、译介版本、译介方式、译介主体以及翻译理念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丰硕而系统的成就,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点,为中俄文学交流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译介选题多样化
随着政治因素对文学译介干预的逐渐减少与文化界和文学界的思想解放,俄罗斯文学翻译在选题内容上愈加开放,愈加自由,愈加多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先锋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文学流派、不同艺术手法、不同表现方式的文学作品先后被译介到中国文坛,并在相当范围内产生不小的影响。
1980年代,先前被视为“修正主义文学”的当代俄罗斯文学,重又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恰科夫斯基、斯塔德纽克、邦达列夫、贝科夫、巴克拉诺夫、瓦西里耶夫、阿斯塔菲耶夫、加姆扎托夫、拉斯普京、别洛夫、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叶甫图申科、艾特玛托夫、阿尔布卓夫、罗佐夫、舒克申、万比洛夫等作家,以及过去受冷落、边缘化、被批判、被打击的叶赛宁、帕斯捷尔纳克、布尔加科夫、左琴科、巴别尔等作家作品,先后被译介过来,甚至出现了多个不同版本。八九十年代,最受中国读者欢迎、对中国作家创作有重要影响的作家是吉尔吉斯斯坦的艾特玛托夫,他与海明威、马尔克斯、卡夫卡被认为新时期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四位外国作家之一。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开本《艾特玛托夫小说集》(上、下册)收录作家早中期的主要作品,其后期代表作《一日长于百年》也于1990年代译介成汉语。这一时期,文学译介对象较多集中于当代俄罗斯文学作品,在近万种俄罗斯文学译作中,当代俄罗斯文学作品约占六七成。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已大多译介为汉语,当代俄罗斯文学则相对陌生令人好奇;其二,同时代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和作家的创作体验,对封闭国门多时的国人具有相当吸引力;其三,苏联当代文学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民族健康心态的追寻,对杂色生活底蕴的开掘,对改革趋势的深刻揭示,对当代人性的多侧面描摹,契合着彼时彼刻中国文学的精神内核和社会历史的时代话语。
198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南北联手,合作“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出版工作,其中俄罗斯文学名著占据很大比例。为了弥补丛书下限过早(截至一战)的不足,外国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联袂,编辑出版“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其中包括不少苏联文学作品。自198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佳作选”小型本丛书,其中第一辑包括《黑桃皇后》、《舞会之后》和《圣诞树与婚礼》。此外,上海译文出版社还单独编辑出版了《苏联文学丛书》、《外国文艺丛书》,其中既有苏联当代文学,又有俄国古典作品,诸如十七卷《托尔斯泰文集》、十二卷《契诃夫文集》、十卷《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四卷《莱蒙托夫文集》、五卷《冈察洛夫文集》、五卷《涅克拉索夫文集》、八卷《奥斯特洛夫斯基文集》。值得关注的是,在出版二十卷《高尔基文集》之外,因政治原因而长期遮蔽的《不合时宜的思想》一书也被译介到中国:1998年,朱希渝翻译的该书中译单行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2010年,余一中和董晓复译的单行本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这既让人看到高尔基对文化建设的高瞻远瞩,也让人触摸到高尔基多样而鲜活的形象。这种大规模译介现象和出版行为,对于中国读者补充因1960年代中后期中俄文学交流阻滞造成的封闭无疑大有裨益,充分表现出中国知识界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俄罗斯文学的一贯重视。不过,不加选择地译介二三流作家作品,而置经典作家于不顾,会造成翻译成本的低下和翻译成果的浪费,不利于中国俄罗斯文学翻译的整体发展。
(二)译介趋势丛书化
论语文教学诚信教育的影响
一、语文课本中有关“诚信”的精彩文句
如果名誉是鲜花,那么诚信就是绿叶;如果名誉是大树,那么诚信就是沃土。年轻、财富、学识、友谊,毫无疑问都是人生的资本,但这些都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是诚信。诚信是一种彼此的约定,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心灵契约。尽管它无体无形,但却比任何法律条文更具震撼力和约束力。
我国宋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信,诚也。”而有关“诚信”的名言警语则灿若繁星,荡人心脾:“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司马光《资治通鉴》)
“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王通《中说•周公》)“诚实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高尔基)“诚信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和善与神一样。”(毕达哥拉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在广漠的思想田野上,一诺千金、诚信天下等观念大放异彩。“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失信就是失败”(左拉)“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潘序伦)
古今中外,无数雅士名人对“诚信”还有许多精辟而独到的论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关汉卿《独赴单刀会》)“受人之托,终人之事。”(高则诚《琵琶记》)“没有诚实哪来尊严。”(西塞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探讨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
一、“另类导人”——入境
有经验的老师,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而定,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一试:
(一)故事激趣
农村学生脑海藏书量没有城市孩子脑海藏书量丰富,因此,以生动的故事或是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极能唤起农村学生的注意。例如教读《热爱生命》,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三百多年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宾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一人流落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节选的《热爱生命》。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很乐意去学习的。
(二)疑问诱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如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沙漠是奇妙的,知道她也会说话吗?想知道她都说了些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个导语的好处就是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优化“正课”过程——控境
探究怎样强化课外阅读指导
根据教材内容,恰当选取阅读书目。课标指出课外阅读的背景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为了避免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尝试立足课本,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阅读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模式。如:五年级下册可以结合《冬阳•童年•骆驼队》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结合《祖父的园子》推荐萧红的《呼兰河传》;结合第二单元单元主题“童年”推荐高尔基的《童年》;结合第五单元古典名著,推荐少儿版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4.结合国学读本,选取诵读篇目。诵读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为了保证学生每学期完成课标规定的诵读篇目,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达到夯实学生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精神情操的目的。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本教材———《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取了国学背诵的内容。5.详细制定读书计划,保证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选取阅读书目后,为保证学生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我结合教学进度、学生实际制定了班级读书计划。读书计划细化到每一周,分为诵读篇目、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三部分。诵读篇目主要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主要是课余时间完成,要求学生每天中午或晚上至少读半小时书;每周一节的专用阅读课用于学生交流展示读书成果。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营造读书氛围
在我们中小城市,班容量很大,一个班70多名学生,单靠教师的力量,提高全体学生课外阅读水平,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必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用好家长资源,家校联手,共抓齐管。1.召开专题家长会,转变家长观念。家长会上根据学校安排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明白开展读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我通过ppt课件给家长做专题讲座,传达一些先进的理念。如:让孩子学好语文的方法,不是去参加补习班,也不是做练习题,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史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不一定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但一定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孩子。另外,我还邀请课外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家长发言,交流经验,从而带动整体的发展。2.开展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为了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我们班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请家长真正读进去,并真诚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认真地与孩子就作品中的某些问题、某个人物、某个情节进行讨论。3.引导家长参与评价,督促孩子按计划阅读。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开学初家长会上,我下发了“经典诵读闯关卡”和“课外阅读储蓄卡”。告诉家长使用方法:每个学生根据读书计划进行个人闯关,背诵一篇就在自己的诵读卡上做好记录,阅读一本课外书就在阅读储蓄卡上做好记录。家长严格要求孩子,及时签字,督促孩子完成阅读计划。另外,我会利用阅读课,定期组织学生展示读书卡,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获得读书的兴趣和动力。
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加强学生阅读的深度
1.阅读前激发兴趣。在学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拿出《城南旧事》,深情地对同学们说“:这本书里,作者林海音回忆了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名叫妞儿。妞儿的童年没有作者那样美好,她没有自己的父母,养父母也不疼爱她,连长大的机会都没有,大家想读读她的故事吗?用短短的几分钟激发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2.阅读中教给方法。由于整本书很长,我指导学生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进度表,每天读几页,多长时间读完整本书。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督促,从而坚持把一本书读完。另外,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读书,在思考中读书,在读书中思考,边读边思。读短篇文章时,我会借鉴李怀源老师的方法给学生具体指导。如:读童话、寓言时,侧重抓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点;读诗歌,则重点体会诗歌中的优美情境,读出像音乐一样美妙的声音;读科普读物,注意其应用价值和一些数据理论。3.阅读后聊书、推荐好书。学生读完整本书,我会利用阅读课,与学生一起聊书。比如读完《冬阳•童年•骆驼队》,学生会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妞儿是秀珍的孩子吗?她们是怎样死的?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我会要求他们再次认真阅读书本,在文中找到相关证据。聊书的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孩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了给学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我利用阅读课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要求学生推荐好书时,先说清楚推荐什么书,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再说读了这本书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后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注重课内阅读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加深学生文化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简介:张丽,1994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第七届小学语文教学能手,2012年被评为山西省骨干教师。
作者:张丽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