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等职业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6篇)
第一篇:专本一体化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摘要】
专本一体化的改革模式试图打破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之间的藩篱,但依旧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健全、课程重复以及评价机制矛盾等问题。在坚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应该采用协同创新的方式,实现合作院校双方的深度合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构建起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一体化;培养模式;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各类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纲要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业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随后,国务院又在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将纲要内容细化,确立了职业教育需要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202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直被忽视的职业教育也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之间的藩篱还未打破,因此众多省份推出了包括“3+2”专本一体化改革的各种职业教育改革措施[1],以期填补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鸿沟,但依旧面临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在当今社会,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日益凸显。通过在国外工作学习的亲身体验,从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把国内外的高职教育对比分析,期望对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方式
很幸运有机会到国外工作学习,在赴马来西亚史丹福学院工作和学习的半年中,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深刻感受到中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别,尤其在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与国内的高职教育有显著区别。通过认真研究、比较不同之处,现将比较的结果总结如下,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裨益。
一、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的比较
我国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照样被“终结教育”的阴霾所笼罩,虽大张旗鼓地打着“职前职后两手抓”的招牌,但在“学历教育独尊”的教育体系之中,承担“职后非学历教育”的职业资格培训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特别是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是苍白无力。
马来西亚将高职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基于“以人为本、以人为真”的思想,认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基本的人权,这种教育形式应当完全服务于作为“主体”人的职业生涯,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机会,更为社会上现实劳动者和潜在劳动力提供培训及终身学习的机会。
二、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
摘要:精准扶贫是现阶段我党面临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各界培养优秀技术型人才的艰巨使命。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落实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最有效的扶贫方式之一。本文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展开讨论,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提出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落实精准扶贫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扶贫效果,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教育发展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扶贫话题不断被热议,与之相关的、系列的政策措施得以推广。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手段,因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等方面意义巨大。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将我国拥有的大量的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的格局将更加适应时展的潮流,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以及人民群众的经济水平必然会随之有效提升。
一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
利用高等职业教育落实精准扶贫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但总体来说,应该包括如下四点:
(一)能够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第一,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全面发展,并为其随后的教育夯实基础;普通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培养能够深入研究某些领域的专业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优质的技术型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一线技术人员。第二,对于接受基础教育的人来说,短时间内很难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培养成本较高,加之培养时间较长,因而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高等职业教育学时短、教育以向学生传授能够快速创造经济价值的技术为目的,因而接受教育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收益。第三,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向的群众范围更加的宽广;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最具备工学结合特色,由于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更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而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社会需求,更快速的帮助学习者获得经济效益。基于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方面具备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典型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专升本选拔模式思考
摘要: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专升本的发展概况及各省市的专升本选拔模式分析发现,我国专升本的选拔存在院校参与度不高、形式单一、命题模式亟需改进等现实问题。未来发展中,专升本选拔应注重从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层面统筹规划、提高招生院校参与程度、多种选拔形式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建立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选拔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专升本
专升本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专升本教育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普通高校专升本,主要面向全日制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二是成人高校或自考专升本,主要面向已取得专科学历的社会考生。本文讨论的是第一类面向全日制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普通专升本。普通专升本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中除普通高考外能够取得国家统招全日制本科文凭的重要途径,其选拔模式作为以点带面的关键环节,备受社会关注。
1专升本教育概况
1.1专升本教育的发展历程
现行的专升本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我国首先在师范领域举办专升本。当时的政策具有浓重的时代特色,专升本局限于师范教育领域,这一阶段可称为专升本的萌芽阶段[1]。1990年起,我国正式开启了从普通专科院校直接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改革,专升本正式启动。该培养模式为部分优秀专科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打开了通道。自1998年大学扩招以来,随着专科毕业生不断增加,各省市陆续推出专升本政策,在国家统一审定的本科招生计划内,划拨出一部分指标用于普通专升本,专升本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录取比例不断增加。此后,国家对于专升本进行了管理与规范。2006年,教育部和发改委出台了《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规定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5%以内[2]。从此,专升本教育逐渐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
1.2专升本教育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一、高职教育的发展背景
近些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往也日益频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都看到了教育事业和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性。早在1999年,我国就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了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追随着时代的脚步,愈加重视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上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指导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从世界的角度看,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主要看人才水平和综合素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理念的进步,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培养出的高等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差,整体素质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和竞争力。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高等教育并没有真正受到相关部门和实施区域的重视。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缺少专业人员的系统性研究。专业人员对问题的研究较多,对高职教育的系统研究和整体研究很少,研究人员对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大于对实践的研究,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人才发展观念急需改变;其次,受传统教育文化和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当前国内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思想定位不明确,责任分工不明确,现阶段急需改变传统高等教育观念,要认识到职业技术性高职教育的应用型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在不同经济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不平均。高职教育的发展应稳步向前,不应时快时慢。由于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有弊端,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认识不够,政策不配套,规模与水平不相符,教育不规范等问题都是制约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从观念上加强对技术和实际应用的重视,注重理论和实践统一,支持高职教育,那么发展前景就十分广阔。
三、我国高职教育与国际高职教育的对比
在国际范围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短期发展历史并不长,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存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类型与其他发达国家基本属于同一类型。短期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最早由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提出,根据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分析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我国根据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特色经验,提出了在高等职业发展中的有效措施和担负的责任。
四、高职教育的发展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进展路径
近年,在社会需求的强力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培养了大批高职业人才;办学主体多样化,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办学经费投入多元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显著增强;贴近社会需求,专业设置多样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阵地,某些高等职业院校甚至成为大中专毕业生职业训练、提高的重要场所。高等职业教育在其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规律和特点,有着自己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型,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习教学为主,比较固定的外联对象——与产业界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天然的联系等。这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如社会上轻视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思想仍较为严重,政府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够顺畅,校均学生规模较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实习实训条件落后,高职业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高等职业教育保障系统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后劲,特别是严重影响高职业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考察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接触到国际上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如“终身学习理念”、“市场理论理念”、“能力本位教育培训理念”、“劳动力本位理念”和“多元智能理论”等。这些职业教育理念和理论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根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理论,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营造尊重职业人才的良好氛围 在传统文化影响下,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重道轻器”等观念比较普遍,例如中国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高学历、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状况,以及择业上大都迷恋于官场、官商、官办事业单位等,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活动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广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术型、理论型的人才,更加需要工程型、技术型和职业型的人才。特别是在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过程中,就更是迫切需要大量的职业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唯学历是才”的传统观念,倡导新时代的人才新观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努力营造尊重职业型人才、爱惜职业型人才的社会环境。当前,应建立职业型人才岗位使用和表彰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职业型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完善职业型人才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职业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职业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机制 中国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做好职业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其高层管理协调作用。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均建立了由主要分管领导主持,计划、教育、劳动人事、财政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职业教育联席会议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协调教育、劳动及有关行业部门的工作,制定和落实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和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一样享有相同的待遇。计划、财政、教育、劳动人事等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确保高等职业院校和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在毕业证书、经费、招生、继续深造等方面享有相同的待遇。劳动人事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能力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公共实训基地的使用等方面与高等职业院校享有相同的待遇。高等职业院校和技师学院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机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获得高等教育的学历文凭,这会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及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在经过一定的验收评估程序之后,批准验收评估合格的高等职业院校享有颁发相应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并享受与其他高等职业院校相同的待遇。 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变化,政府应从有利于发挥高等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加快职业人才培养、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各地的高等职业院校布局进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整体实力和培养水平。可采取改革、重组、股份制、联合、撤并、国(公)有民办等多种形式,调整布局,形成规模,提高层次,突出特色。要打破条块分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淘汰一批规模小、效益差的高等职业院校,组建一批规模大、质量好、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高等职业院校。政府应集中精力对重点建设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相关投资与管理,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普遍面临的资金和实训等问题。同时在结构调整中,提倡社会力量按照有关规定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形式办学,努力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积极鼓励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以行业或区域为依托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密切结合,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四、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层次 新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经过6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培养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人才的职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近10年来,以培养职业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得到了迅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层次不断提高。为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政府应积极规范和支持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人才培养工作,承认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教育地位,在经过规范和一定程序的验收后,给予高等职业院校为毕业生颁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资格。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企业结合,联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术、高素质的复合型职业人才,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p#分页标题#e# 五、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教育界比较重视对学生数学逻辑和语言逻辑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指向有目的地适应、选择、塑造与人生活有关的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这种思想对职业型人才培养有消极作用和影响。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均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且这些智能是有差异的。多元智能理论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一是改革学生专业选择办法,加强职业能力测试。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主要靠学生申请的志愿来决定学生学习的专业。这种方法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培养目标不完全一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不同个体具有的智能是不同的,不同的智能又表现为不同的职业能力倾向。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时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试和心理测试,发现学生的不同智能和相应的职业能力倾向,既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依据,又为提高培养效率、效果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通过职业能力测试、心理测试、社会实践与调查、职业活动的模拟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是改革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是教学内容沟通的方法和手段。为了发展学生不同的智能和职业能力倾向,高等职业院校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统一课程,即必修课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选修课程。既然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状况,那就没有理由再坚持让所有的学生以相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同的课程。高等职业院校应寻找与智能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智能组合的学科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力潜能,发展适合其智能状况的职业能力。 三是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评价观过分强调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是片面的和局限的,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从评价时间、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目标等几个方面增加评价的综合性,以发现每个学生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使学生能够在智能测验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更加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四是提高教师素质,适应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要求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改革,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除具备一般的职业能力外,还应拥有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素质。一是具有观察和区分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在区分学生智能分布状态方面独具慧眼。二是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强项,并使其强项不断地得到发展。三是具有多种评价的能力,在学生从事学习或创作活动的情景中进行评价,为学生反馈其强项与弱项领域,并为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四是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将学生引向社会,让社会参与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应用性强,教学方法形式丰富多样。 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保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稳定和提高的基本条件。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两大问题。总量不足表现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师生比过大,教师数量不能满足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需求;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理论课教师相对充足,一体化教师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缺乏。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问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和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养计划,强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工作;二是要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养体系,特别是一体化教师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体系;三是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多渠道聘用师资,特别是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人才中聘用师资,充实职业院校教学第一线;四是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七、建立综合性实训基地,搭建职业人才成长平台 实训设施不足,已成为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特别是职业培养质量的“瓶颈”。要解决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训问题,政府除积极支持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外,还要建立面向社会提供职业培训的公共综合性实训基地。建立综合性实训基地,一是照统筹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中心城市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由行业、企业参与的布局合理、专业门类齐全、设备水平较高、面向社会提供职业培训和鉴定服务的公共实训基地,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高等职业院校及其他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提供服务。二是依托企业,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由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学校充分挖掘潜力,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三是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并建立学生实习安全保险制度。 八、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保障体系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保障体系的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师资培养、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已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要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第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和督导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和督导体系。要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和督导队伍,科学制定评估标准,建立评估和督导制度,使之在监控办学质量,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沿着正确的轨道办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急需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工作,一是要增加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教学研究人员,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体系,重点建设省、市两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机构,使之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骨干和核心。二是要重点研究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解决高等职业院校职业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三是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基层教研组的功能。#p#分页标题#e# 第三,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的增加和职业教育的扩展,现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体系和教材已不能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需求。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一是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体系,成立国家和省级的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组织,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领导。二是要根据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规划,要重点建设新专业教材和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教材。 第四,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的职业技能鉴定,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各类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程序,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把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相结合。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学术团体的社团活动,增加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术期刊,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研究(3篇)
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借鉴研究
摘要: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迈入新的历史阶段,文章从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出发,提出了美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可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借鉴的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美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1引言
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解决劳动就业和人力资源水平提高的迫切需要。当下,我国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新生代的青年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因而未来我们国家将会缺少在专业岗位上懂得精、专技术的人才。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精、更专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势在必行。
高等职业教育探讨
【摘要】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体制分为两部分,即大学教育和以社区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本文以加拿大社区学院为例,对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体制进行了概述。首先介绍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创立初衷和发展目标,然后梳理社区学院的五种主要发展模式和课程设置情况,接下来通过与加拿大大学的对比,说明社区学院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最后分析加拿大社区学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社区学院
一个多世纪以来,始创于美国的社区学院(CommunityCollege)持续繁荣发展,社区学院这一教育模式不仅在美国获得了成功,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范例。中国,越南,俄罗斯等国在探索为本国居民提供更多高等教育机会时,也采纳了这一模式,并根据各国国情进行了改变和调整。美国的近邻——加拿大提供了一个将社区学院模式引进加国并让其落地生根,蓬勃发展的成功案例。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开始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加拿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代表,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已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今天作为可以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市场需要的技能”的机构被广泛认可(拉扎菲)。本文以加拿大社区学院为例,对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体制进行概述,首先介绍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创立初衷和发展目标,然后梳理其主要的五种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接下来通过与加拿大的大学进行对比,说明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最后分析新时期加拿大社区学院所面临的挑战。
一、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创立初衷和发展目标
上世纪五十年代,加拿大国内失业率很高,加拿大联邦政府于1960年颁布了《技术和职业培训援助法案》,通过立法强调了技术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给予其资金支持。这一法案要求职业技术院校向工人提供适当的培训以满足工业发展对新技能的需要,而这些职业院校逐渐发展成为社区学院。加拿大百科全书对社区学院给出的定义为“社区学院是一种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向寻求继续教育或就业培训的高中毕业生或成人提供多种专业教育。尽管各省社区学院体制不同,专业各异,但是社区学院体系中可以经过精心选择设置某些学术或应用领域的可授予学位的专业,可以通过学习技能或职业课程获得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或证书,还可以包括贸易和学徒培训,成人教育提升和补习教育,英语语言课程,以及各种各样的不含学分的成人继续教育。”加拿大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加拿大各省之间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全国范围的教育水平基本相当。加拿大各省设有教育部,负责全省的教育管理。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的立法机关有权决定本省(地区)的教育体制与政策法规,对各省的教育组织机构、学制、考试制度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各省或地区的教育体制、结构和培养目标大体相同。为与管辖权保持一致,加拿大的十个省和三个地区对于非大学的高等教育体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展。由于每个省份和地区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各地的社区学院特色各异。但加拿大社区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与美国的模式并无不同,创立社区学院的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更好地发展,以及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职业技能和培训(雷顿,P4)。加拿大全国大约有150所公立院校符合社区学院的标准。院校合并或新开院校使社区学院的数目不断发生变化,但是魁北克省约有50所,安大略省约有25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各有10多所社区学院,这些省份的数目大致不变。尽管其他省份和地区的社区学院数目较少,但是社区学院都是每个省份和地区高等教育体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的每个社区学院都由几个大型校区构成。
二、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丹尼森和加拉夫博士1986年合著的书籍《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批判分析》是加拿大社区学院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杰作,书中将加拿大各省发展阶段中的社区学院归纳为以下五种办学模式: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阿尔伯塔省的社区学院几乎照搬了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即社区学院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机构,肩负着大学预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使命。那里的社区学院一直开设学术专业,为学生升入大学转换学分做相应的准备。但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这两个省的一些大学学院和社区学院已经有权在一些应用领域和传统领域的专业授予学位。阿尔伯塔省社区学院六年制的飞行员专业颁发了“应用学士学位”,开创了加拿大社区学院颁发学士学位的先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社区学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与当地的大学合作,在上大学难度较大的偏远地区开设了可以颁发学士学位的专业。这些专业逐渐发展,直到完全由社区学院主导开设,而这些社区学院也被正式命名为“大学学院”。1995年,五所大学学院正式开设了“应用学士学位”,尽管当时对“应用”一词的定义不甚明确,但却留给这些大学学院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学位专业项目。第二种模式出现于加拿大最大的省份——安大略省和最小的省份——爱德华王子岛省。在这两个省份,在高等教育体制中增设社区学院的目的是为了给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增加一个出路,以及满足那些希望接受实用教育的人的要求。因此,社区学院创立之初,设置的课程均为一到三年学制的颁发证书的技能职业培训专业。这种模式没有引入转入大学学习这个概念,提供学分转换也不是社区学院的主要任务。但是一段时间后,安大略的社区学院为了应对学生对于进修深造的迫切要求,与安大略省外的加拿大大学和美国大学陆续签订了继续学习的合作协议。社区学院与大学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终于促成了2001年安大略省授权社区学院颁发应用学士学位。曼尼托巴省,新不伦瑞克省,纽芬兰省,育空地区和西北地区发展了第三种模式的社区学院。这种模式最初都专注于技术和职业培训,都包括以就业为目的的短期培训专业,为使学生更快就业。这些专业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重点都仍以培训为主。许多学院都特别关注失业者,少数族裔,以及原住民后代的需求。只有纽芬兰省开设了一系列新专业,其中有的专业可以直接转入大学学习。萨斯喀彻温省的社区学院发展依照一种双重模式,即一方面在偏远地区开设“不设围墙的学院”,另一方面在大城市和地区开设技术学院,以服务当地社会为己任,在娱乐和文化领域设置了许多成人继续教育专业。但是这两种学院都发生了变化,因为偏远地区开始创立自己的社区学院,而城市中的技术学院也经过合并成为多校区的院校。第五种模式出现于讲法语的魁北克省,是以欧洲的高等教育体制为基础的。魁北克省的社区学院统称为“普通及职业教育学院”,该省规定,高中毕业生如果想进入大学攻读学位,必须先在社区学院学习,也就是说,11年级后,学生可以选择社区学院的两年制大学预备专业学习,也可以选择三年制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学习。后来这一模式引入了成人教育和短期职业课程培训项目,经过发展保留下来直至今日。加拿大的社区学院的五种办学模式尽管各有不同,但是无一不强调技能和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各省份和地区当地工商业的广泛参与也使得社区学院的专业日益多样和复杂,而五种模式对于可以转入大学深造的预科教育和可以授予应用学士学位的专业项目都的态度都愈发开放。